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媽們說:有一種痛苦,叫做“產後漲奶”!

前兩天有寶媽留言說, “小優你好!我現在是產後第3天,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乳房又漲又疼, 硬得像木頭疙瘩一樣, 奶水只能擠出來一點點, 寶寶根本吸不出來。 我自己疼點兒沒關係, 但是寶寶沒奶吃我著急啊!......”

我們很多寶媽在寶寶出生以後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寶寶身上, 對自己的關注少之又少。 其實, 只有關愛自己, 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所以, 各位親愛滴寶媽一定要懂得關愛自己,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這位元寶媽遇到的情況其實是產後非常常見的產後乳房腫脹, 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

今天小優就來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什麼是產後乳房腫脹?

產後乳房腫脹是產褥期非常常見的併發症, 多發生在產後的第3-5天。 主要是由於乳房內血液、體液和乳汁積聚而成。 大多數寶媽表現為乳房過度充盈、局部有硬塊、脹痛、怕觸摸,

嚴重的還會出現全身不適、體溫升高、無法入睡。 很多寶媽因此感到緊張、焦慮、煩躁, 進而影響了對於寶寶的母乳餵養。

產後乳房腫脹的硬度分級

產後乳房腫脹非常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乳房發硬, 一般我們可以將硬度分成三度。

Ⅰ度為正常或輕度脹痛, 觸之如嘴唇;

Ⅱ度為中度脹痛, 觸之如鼻尖;

Ⅲ度為重度脹痛, 觸之如額頭。

產後乳房脹痛的原因

產後乳房脹痛的原因有很多,

總體而言可以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相關知識缺乏。

一、生理因素:

1、 疼痛:首先, 哺乳使會對切口產生牽拉導致疼痛, 使寶媽不願讓寶寶早吸吮、按需哺乳;其次, 寶寶吸吮乳頭時會刺激子宮收縮, 產生疼痛, 也會造成寶媽畏懼給寶寶哺乳;

2、 乳頭異常:最常見的是乳頭內陷及皸裂。 如果寶媽在產前存在乳頭扁平、凹陷而沒有及時糾正, 會在哺乳時影響寶寶對乳頭的吮吸, 使寶寶吃不到奶, 幾次喂哺失敗後失去信心, 甚至放棄母乳餵養;如果沒有掌握正確喂哺技巧, 使寶寶沒有正確吸吮乳頭及乳暈, 導致乳頭破裂, 引起疼痛而影響泌乳;

3、 疲勞:寶媽因分娩時疲勞, 在沒有得到充分休息時不願意進行哺乳;

4、 生理性脹痛:生理性乳房腫脹疼痛是由於寶媽在產後第1-2天, 體內的催乳素與催產素均未達到高峰,使分泌的少量乳汁存留在腺管內,刺激乳腺周圍組織,引起乳房內靜脈充盈、間質充血、淋巴滯留,乳頭水腫粘連,乳汁排出不暢而發生生理性乳房腫脹疼痛。

二、心理因素:

1、 缺乏信心:由於產前準備不足或害怕疼痛等原因,導致寶媽沒有信心進行哺乳;

2、 角色轉換慢:現在大多寶媽都是獨生子女,自護能力不足,產後母親角色轉換慢,導致母乳餵養率下降。

三、相關知識缺乏:

1、 缺乏餵養技巧:寶媽缺乏新生兒餵奶技巧,家屬不會喂哺,使乳房未得到及時有效吸吮,乳汁分泌增多後大量乳汁存留在乳管,導致乳房腫脹和乳汁淤積;

2、 飲食不當:為了確保產後有充足奶水,很多寶媽在產前進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發奶食物,使乳汁過多且濃稠,在缺乏早吸吮、勤吸吮的情況下,乳汁更容易淤積,引起排乳不暢,導致乳房脹痛。

產後乳房脹痛的預防及緩解

1、糾正乳頭平坦及內陷:寶媽在產前檢查時如查出乳頭內陷或平坦,妊娠8個月後可做乳頭糾正練習,具體包括乳頭伸展練習和乳頭牽拉練習。

乳頭伸展練習:將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再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將乳頭向上、向下縱行拉開。每天可重複多次;

乳頭牽拉練習:用一隻手托乳房,另一隻手的拇指和中、食指抓住乳頭向外牽拉,重複 10-20次,每天2次。

2、防止乳頭皸裂:避免在乳頭上過度使用肥皂和酒精等乾燥劑,哺乳前採取舒適喂哺姿勢,擠出部分乳汁使乳房變軟;喂哺時讓寶寶把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交替改變抱嬰姿勢,先吸損傷輕的一側;喂哺結束後,等寶寶放下乳頭再抱離乳房,切忌強行拉出乳頭,並擠出少許乳汁塗在乳頭和乳暈上;

3、乳房護理:主要通過冷熱敷及乳房按摩的方式進行。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早期採用冷敷,可以減少乳房內靜脈充盈、間質充血,使寶媽脹痛感減輕。對產後4-5天出現乳房脹痛的寶媽,可採用熱敷方法。其目的是疏通阻塞的乳腺管,刺激乳竇,使乳汁流暢,淤積的硬塊消散,預防乳腺腫脹發生。乳房按摩法的作用機制是松解乳房基底部與胸肌筋膜的黏著,使乳房組織疏鬆,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恢復乳房正常的生理結構和功能。具體方法為按摩前先用40-50℃清潔毛巾熱敷乳房5分鐘,然後用左手掌輕輕托起乳房,使乳房處於鬆弛狀態,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分開放在乳暈處,向胸壁按壓並擠壓乳暈下的乳竇,擠壓與放鬆交替進行,並旋轉位置擠壓所有乳竇,促使乳腺管通暢,利於乳汁排出減輕疼痛,繼而右手五指自然分開、屈曲,沿乳腺導管方向從乳根至乳頭部反復梳理腫塊及其周圍組織10餘次,由輕至重以寶媽能耐受為度,達到疏通乳腺管的目的;

4、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哺乳時,寶媽採取臥位、坐位,體位舒適,心情愉快,全身肌肉鬆弛,有益於乳汁排出;餵奶時讓寶寶與寶媽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寶媽手呈“C”字形拖住乳房,拇指放在乳房上方,其餘四指放在乳房下方,讓寶寶把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這樣能充分擠壓乳暈下乳竇使乳汁排出,如寶寶姿勢不正確或寶媽感到乳頭疼痛時應重新吸吮,兩側乳房交替進行,使寶寶能頻繁有效的吸吮,將乳汁排空,減輕乳脹;

5、保證產後營養及休息時間:指導寶媽產後合理調整飲食,保持飲食清淡且富有營養,多吃豆製品、瘦肉、雞蛋等食物,少食多餐,多飲水,忌吃生冷油膩及有刺激的熱性食物。同時建議寶媽多休息,儘快消除產後疲勞及減輕疼痛感,提高寶媽早期哺乳的依從性;

6、戴合適的棉制文胸:寶媽要佩戴型號適合的文胸,避免增大的乳房下垂拉傷乳房懸韌帶,引起產後乳房下垂,也有助於保持乳腺管暢通,減少乳房的脹痛和乳腺炎的發生;

7、加強寶媽的心理護理:在產後的第1-2 天,寶媽比較疲勞,且乳房內乳量較少,寶寶易哭鬧,寶媽容易失去哺乳耐心。此時,家屬應細緻地觀察寶媽的情感變化,給予她們鼓勵和支持;

8、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建立母乳餵養信心,保證餵養順利進行,使乳房得到排空。

體內的催乳素與催產素均未達到高峰,使分泌的少量乳汁存留在腺管內,刺激乳腺周圍組織,引起乳房內靜脈充盈、間質充血、淋巴滯留,乳頭水腫粘連,乳汁排出不暢而發生生理性乳房腫脹疼痛。

二、心理因素:

1、 缺乏信心:由於產前準備不足或害怕疼痛等原因,導致寶媽沒有信心進行哺乳;

2、 角色轉換慢:現在大多寶媽都是獨生子女,自護能力不足,產後母親角色轉換慢,導致母乳餵養率下降。

三、相關知識缺乏:

1、 缺乏餵養技巧:寶媽缺乏新生兒餵奶技巧,家屬不會喂哺,使乳房未得到及時有效吸吮,乳汁分泌增多後大量乳汁存留在乳管,導致乳房腫脹和乳汁淤積;

2、 飲食不當:為了確保產後有充足奶水,很多寶媽在產前進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發奶食物,使乳汁過多且濃稠,在缺乏早吸吮、勤吸吮的情況下,乳汁更容易淤積,引起排乳不暢,導致乳房脹痛。

產後乳房脹痛的預防及緩解

1、糾正乳頭平坦及內陷:寶媽在產前檢查時如查出乳頭內陷或平坦,妊娠8個月後可做乳頭糾正練習,具體包括乳頭伸展練習和乳頭牽拉練習。

乳頭伸展練習:將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再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將乳頭向上、向下縱行拉開。每天可重複多次;

乳頭牽拉練習:用一隻手托乳房,另一隻手的拇指和中、食指抓住乳頭向外牽拉,重複 10-20次,每天2次。

2、防止乳頭皸裂:避免在乳頭上過度使用肥皂和酒精等乾燥劑,哺乳前採取舒適喂哺姿勢,擠出部分乳汁使乳房變軟;喂哺時讓寶寶把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交替改變抱嬰姿勢,先吸損傷輕的一側;喂哺結束後,等寶寶放下乳頭再抱離乳房,切忌強行拉出乳頭,並擠出少許乳汁塗在乳頭和乳暈上;

3、乳房護理:主要通過冷熱敷及乳房按摩的方式進行。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早期採用冷敷,可以減少乳房內靜脈充盈、間質充血,使寶媽脹痛感減輕。對產後4-5天出現乳房脹痛的寶媽,可採用熱敷方法。其目的是疏通阻塞的乳腺管,刺激乳竇,使乳汁流暢,淤積的硬塊消散,預防乳腺腫脹發生。乳房按摩法的作用機制是松解乳房基底部與胸肌筋膜的黏著,使乳房組織疏鬆,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恢復乳房正常的生理結構和功能。具體方法為按摩前先用40-50℃清潔毛巾熱敷乳房5分鐘,然後用左手掌輕輕托起乳房,使乳房處於鬆弛狀態,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分開放在乳暈處,向胸壁按壓並擠壓乳暈下的乳竇,擠壓與放鬆交替進行,並旋轉位置擠壓所有乳竇,促使乳腺管通暢,利於乳汁排出減輕疼痛,繼而右手五指自然分開、屈曲,沿乳腺導管方向從乳根至乳頭部反復梳理腫塊及其周圍組織10餘次,由輕至重以寶媽能耐受為度,達到疏通乳腺管的目的;

4、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哺乳時,寶媽採取臥位、坐位,體位舒適,心情愉快,全身肌肉鬆弛,有益於乳汁排出;餵奶時讓寶寶與寶媽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寶媽手呈“C”字形拖住乳房,拇指放在乳房上方,其餘四指放在乳房下方,讓寶寶把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這樣能充分擠壓乳暈下乳竇使乳汁排出,如寶寶姿勢不正確或寶媽感到乳頭疼痛時應重新吸吮,兩側乳房交替進行,使寶寶能頻繁有效的吸吮,將乳汁排空,減輕乳脹;

5、保證產後營養及休息時間:指導寶媽產後合理調整飲食,保持飲食清淡且富有營養,多吃豆製品、瘦肉、雞蛋等食物,少食多餐,多飲水,忌吃生冷油膩及有刺激的熱性食物。同時建議寶媽多休息,儘快消除產後疲勞及減輕疼痛感,提高寶媽早期哺乳的依從性;

6、戴合適的棉制文胸:寶媽要佩戴型號適合的文胸,避免增大的乳房下垂拉傷乳房懸韌帶,引起產後乳房下垂,也有助於保持乳腺管暢通,減少乳房的脹痛和乳腺炎的發生;

7、加強寶媽的心理護理:在產後的第1-2 天,寶媽比較疲勞,且乳房內乳量較少,寶寶易哭鬧,寶媽容易失去哺乳耐心。此時,家屬應細緻地觀察寶媽的情感變化,給予她們鼓勵和支持;

8、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建立母乳餵養信心,保證餵養順利進行,使乳房得到排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