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特別報導|不忘初心,走好扶貧攻堅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8號上午9:00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十九大”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簡稱, “十九大”承擔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 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 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 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李克強宣佈, 黨的十九大應出席代表2280人, 特邀代表74人, 共2354人, 今天實到2338人。 他對列席大會的黨外朋友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表示熱烈的歡迎。

如果我們把時間的指標撥回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時的中共一大, 那時參會黨員代表只有13人, 平均年齡只有28歲, 全國總共只有50名中共黨員。

從1921到2017, 從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 從50人到近九千萬人, 如今的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 她, 正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上, 不斷砥礪奮進、創造輝煌!

從今天起,

《致富青年幫》推出特別報導——《鄉村學習錄》, 邀您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過去五年裡針對“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展示五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在“三農”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梳理全國各地的創富經驗;彙聚基層黨員代表針對農民增收、致富的真知灼見。

向貧困宣戰, 不忘初心, 終取驕績

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 首次明確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過去五年裡, 中國的各級政府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許多引人注目的成績。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說:“經過各地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貧困人口規模大幅度減少, 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2013——2016年, 我們已經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64萬人, 年均1391萬人, 今年至少減少1000萬人。 五年平均下來, 每年減貧的人數也在1300萬人以上,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成績。 ”

相比世界各國任何一個發展時期, 中國這五年的脫貧成績堪稱亙古未有。 事實上,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68年來, 中國共產黨與貧困做鬥爭、帶領中國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奮鬥始終沒有停止。

而習近平總書記向貧困宣戰的歷程, 可以上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 當時他是一名在陝北農村插隊的知識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曾講到:“回顧中國幾十年來的減貧歷程, 我有著深刻的切身體會。 上個世紀60年代末, 我還不到16歲, 就從北京來到了陝西省北部的一個小村莊裡當農民, 一干就是七年。 那個時候中國的貧困狀況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當時和村民們辛苦勞作, 目的就是讓生活能過的好一些, 但是在當時幾乎比登天還難。 40多年來, 我先後在中國的縣、市、省、中央工作, 扶貧工作始終是我工作的重要內容, 我花的經歷也最多。 ”

習總書記所說的全面脫貧“比登天還難”, 除去在那個年代, 特殊的歷史環境之外,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城市化率太低, 市場需求沒有被充分創造、釋放出來。 一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家, 是無法憑藉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實現全面脫貧致富的。

如今, 幾十年過去了, 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7%, 城鄉之間正在形成有效的聯動與反哺, 對於那些已經從鄉村進入城市的“城裡人”來說, 不僅農產品是大家需要的, 那些來自鄉村生活的美好“鄉愁”也同樣令人嚮往。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遵義的花茂村和幹部群眾說到:“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兩年過去,花茂村的土陶工藝傳承人母先才回憶起當天的情景,還是忍不住笑了。他說2015年習總書記來後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習總書記建議發展鄉村旅遊業,當時他們還不相信農村能夠吸引城裡人來旅遊。

習總書記在花茂村的一句話,帶給了鄉村發展新的思路。當時他沿著土牆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有感而發地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母先才說,最近兩年,不少城裡人都到花茂村來“找鄉愁”。

鄉村旅遊的發展,帶火了母先才家的土陶產業,原本只做農村生產生活用的罎罎罐罐,現在新設計了各種工藝品、紀念品,附加值更高。以前四十平米的門面房,擴大到四百平米,除了銷售,還增加了互動體驗項目,再算上後院,已經有兩千平米。樓上的房間承包出去做客棧,取名叫“鄉愁民宿”。

制陶是花茂村的傳統手藝,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全村有五六十家以此為生,後來逐漸衰落,只剩下母先才一家。習總書記希望母先才傳承好這門手藝,母先才也決心像他說的那樣,保護好花茂村的綠水青山。

母先才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習總書記跟我說,要把我們家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還要把綠水青山保護好。所以在今年年初,我就進了一個電窯,土窯因為燒柴會冒濃煙,電窯比土窯環保。”

因地制宜,精准扶貧

“所以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把工作要做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打贏扶貧攻堅戰,根本方法在於精准,這是我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的,否則就是手榴彈炸跳蚤,不解決問題,看起來熱熱鬧鬧,你沒有點到穴位上。”正像習總書記所說,因地制宜、精准扶貧,是我們戰勝貧困的根本方法。

說到“因地制宜、精准扶貧”就不得不說一說當年習近平主政過的浙江。位於浙江省西南部麗水市下轄的遂昌縣,有9成面積都是山地,可以說遂昌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想依靠農業的自身發展實現脫貧致富比登天還難。

就是這樣一個山區縣,摸索出一條農村電子商務的“遂昌模式”。也正是因為浙江“遂昌模式”的成功與推廣,如今“電商扶貧”已經成為國務院扶貧辦精准扶貧十大工程之一。

談到如何在山區裡發現電子商務的潛力,“遂昌模式”的創始人潘東明說:“城市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已經不滿足於共性化的農產品了。實際上現在農村或者一些生態環境好的區域,還保留著一些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包括好的品種化的種植方式。但這類產品市場化的過程非常難,跟新增長的需求有不匹配之處。我覺得未來的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真正地把這兩者的需求結合起來,即精品化的農業跟對健康要求比較高的群體有效對接,這將是一個新的市場。”

潘東明窺探到在市場的需求一端,消費者對於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一定會隨著自身收入的提高而逐步增加,高收入勢必會帶來消費升級,在這種情況下,遂昌當地的優良生態和高品質農產品,就會變得奇貨可居。

這些年,國務院與國家相關部委密集的制定和出臺了關於農村電商的有關政策。伴隨這些政策的出臺,過去農村資訊不對稱、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物流狀況正在成為過去時。

正所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有了互聯網和現代商業元素的注入,遂昌就不再是與世隔絕的資訊孤島,而潘東明的實踐,也正是“精准扶貧”這四個字的準確要義。

集中力量,抱團取暖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只要我們集中力量、找對路子,對居住在自然條件特別惡劣的地區的群眾加大異地扶貧搬遷力度,對生態環境脆弱的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群眾增加公益性崗位,對因病致貧群眾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的幫扶力度,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這塊硬骨頭。”

習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給出的另一策略,就是集中力量、抱團取暖,彙集眾智,幫扶貧困地區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認為:農業要想增效,關鍵在於集中力量,找准適宜當地的特色產業,發揮貧困地區生態條件優越的優勢。

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考察過的江西井岡山地區,當地也根據貧困群眾的致富意願和勞動能力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幫扶措施。

簡單來說,這種幫扶措施就是有勞動能力的家庭發展致富產業;缺乏勞動能力的家庭採取股份制、聯營式、託管式等多種合作模式,參與產業發展,享受股金分紅。這種模式的實質,就是貫徹習總書記給出的另一扶貧策略——“集中力量、抱團取暖”。在今年2月,井岡山市已經提前脫貧摘帽。

除了種植、養殖,一些貧困村還發展光伏產業。安徽金寨縣大灣村的光伏電站為村裡的91戶貧困家庭每年每戶穩定增收三千元;寧夏永甯縣原隆村通過“棚上光伏發電、棚下生態種養”的光伏農業模式,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上萬元;甘肅渭源縣的元古堆村,3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去年並網發電,半年時間收益20多萬元。

在習近平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貧”的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今年2月已經在全省率先脫貧。以前偏僻的苗族村寨,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熱點。

在脫貧攻堅取得積極成效的大背景下,要牢牢把握產業、安居、保障、基礎設施四大關鍵,確保扶貧工作抓實抓細,經得起歷史檢驗。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看來,做好當前工作的同時,也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不再返貧。他認為,要讓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真正地加入到我們社會分工體系當中,有一個高效率的產業來支撐他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所以從全域看,還是要推進市場經濟、擴大社會分工、消除各種二元結構、改善投資環境。

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只有兩年多的時間了,扶貧攻堅工作越到最後,難度越大,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緊緊貫徹總書記“精准、落實、可持續”的扶貧理念,實現總書記在“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殷切囑託。

實習編輯:夏曉草

編輯:遠菁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遵義的花茂村和幹部群眾說到:“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兩年過去,花茂村的土陶工藝傳承人母先才回憶起當天的情景,還是忍不住笑了。他說2015年習總書記來後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習總書記建議發展鄉村旅遊業,當時他們還不相信農村能夠吸引城裡人來旅遊。

習總書記在花茂村的一句話,帶給了鄉村發展新的思路。當時他沿著土牆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有感而發地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母先才說,最近兩年,不少城裡人都到花茂村來“找鄉愁”。

鄉村旅遊的發展,帶火了母先才家的土陶產業,原本只做農村生產生活用的罎罎罐罐,現在新設計了各種工藝品、紀念品,附加值更高。以前四十平米的門面房,擴大到四百平米,除了銷售,還增加了互動體驗項目,再算上後院,已經有兩千平米。樓上的房間承包出去做客棧,取名叫“鄉愁民宿”。

制陶是花茂村的傳統手藝,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全村有五六十家以此為生,後來逐漸衰落,只剩下母先才一家。習總書記希望母先才傳承好這門手藝,母先才也決心像他說的那樣,保護好花茂村的綠水青山。

母先才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習總書記跟我說,要把我們家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還要把綠水青山保護好。所以在今年年初,我就進了一個電窯,土窯因為燒柴會冒濃煙,電窯比土窯環保。”

因地制宜,精准扶貧

“所以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把工作要做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打贏扶貧攻堅戰,根本方法在於精准,這是我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的,否則就是手榴彈炸跳蚤,不解決問題,看起來熱熱鬧鬧,你沒有點到穴位上。”正像習總書記所說,因地制宜、精准扶貧,是我們戰勝貧困的根本方法。

說到“因地制宜、精准扶貧”就不得不說一說當年習近平主政過的浙江。位於浙江省西南部麗水市下轄的遂昌縣,有9成面積都是山地,可以說遂昌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想依靠農業的自身發展實現脫貧致富比登天還難。

就是這樣一個山區縣,摸索出一條農村電子商務的“遂昌模式”。也正是因為浙江“遂昌模式”的成功與推廣,如今“電商扶貧”已經成為國務院扶貧辦精准扶貧十大工程之一。

談到如何在山區裡發現電子商務的潛力,“遂昌模式”的創始人潘東明說:“城市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已經不滿足於共性化的農產品了。實際上現在農村或者一些生態環境好的區域,還保留著一些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包括好的品種化的種植方式。但這類產品市場化的過程非常難,跟新增長的需求有不匹配之處。我覺得未來的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真正地把這兩者的需求結合起來,即精品化的農業跟對健康要求比較高的群體有效對接,這將是一個新的市場。”

潘東明窺探到在市場的需求一端,消費者對於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一定會隨著自身收入的提高而逐步增加,高收入勢必會帶來消費升級,在這種情況下,遂昌當地的優良生態和高品質農產品,就會變得奇貨可居。

這些年,國務院與國家相關部委密集的制定和出臺了關於農村電商的有關政策。伴隨這些政策的出臺,過去農村資訊不對稱、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物流狀況正在成為過去時。

正所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有了互聯網和現代商業元素的注入,遂昌就不再是與世隔絕的資訊孤島,而潘東明的實踐,也正是“精准扶貧”這四個字的準確要義。

集中力量,抱團取暖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只要我們集中力量、找對路子,對居住在自然條件特別惡劣的地區的群眾加大異地扶貧搬遷力度,對生態環境脆弱的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群眾增加公益性崗位,對因病致貧群眾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的幫扶力度,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這塊硬骨頭。”

習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給出的另一策略,就是集中力量、抱團取暖,彙集眾智,幫扶貧困地區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認為:農業要想增效,關鍵在於集中力量,找准適宜當地的特色產業,發揮貧困地區生態條件優越的優勢。

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考察過的江西井岡山地區,當地也根據貧困群眾的致富意願和勞動能力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幫扶措施。

簡單來說,這種幫扶措施就是有勞動能力的家庭發展致富產業;缺乏勞動能力的家庭採取股份制、聯營式、託管式等多種合作模式,參與產業發展,享受股金分紅。這種模式的實質,就是貫徹習總書記給出的另一扶貧策略——“集中力量、抱團取暖”。在今年2月,井岡山市已經提前脫貧摘帽。

除了種植、養殖,一些貧困村還發展光伏產業。安徽金寨縣大灣村的光伏電站為村裡的91戶貧困家庭每年每戶穩定增收三千元;寧夏永甯縣原隆村通過“棚上光伏發電、棚下生態種養”的光伏農業模式,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上萬元;甘肅渭源縣的元古堆村,3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去年並網發電,半年時間收益20多萬元。

在習近平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貧”的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今年2月已經在全省率先脫貧。以前偏僻的苗族村寨,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熱點。

在脫貧攻堅取得積極成效的大背景下,要牢牢把握產業、安居、保障、基礎設施四大關鍵,確保扶貧工作抓實抓細,經得起歷史檢驗。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看來,做好當前工作的同時,也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不再返貧。他認為,要讓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真正地加入到我們社會分工體系當中,有一個高效率的產業來支撐他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所以從全域看,還是要推進市場經濟、擴大社會分工、消除各種二元結構、改善投資環境。

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只有兩年多的時間了,扶貧攻堅工作越到最後,難度越大,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緊緊貫徹總書記“精准、落實、可持續”的扶貧理念,實現總書記在“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殷切囑託。

實習編輯:夏曉草

編輯:遠菁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