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大事記之中國商朝

商朝, 又稱殷、殷商 ,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 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後, 商朝國都頻繁遷移, 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 國都才穩定下來, 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 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約前1600年前後—前1046年)。 因契被封于商, 所以他的後世子孫商湯將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稱為“商”;至盤庚, 又將國都遷往殷, 所以商朝又稱為又稱殷商。

商朝是一個迷信鬼神的朝代, 王室貴族遇上大小事情, 都要在龜甲或獸骨上占卜, 稱為“卜辭”。 這些卜辭就叫做甲骨文。

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王朝, 相對于夏朝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 原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後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商朝。

經歷17代31王后, 末代君王商紂王奢侈殘暴, 修豪華宮苑, 施炮烙酷刑, 失去民心。 而生活在今陝西渭水流域的周國強大起來。 西元前1046年, 周武王聯合其他小國, 討伐紂王, 在牧野與商朝的軍隊展開大戰, 最終消滅商朝。 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鎬, 史稱西周。

商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 據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約前1556年, 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滅, 共510年。 該時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界採用。 按民國初年史學家董作賓依曆法推算, 商代的時間應為前1766年至前1111年, 共655年。 按照北宋史學家邵雍的推算商朝時間為前1766年至前1122年, 共645年。

中華民國史學界采董之說法, 並寫入臺灣教科書中。 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間曾五次遷都, 五個都城中的四個都在河南境內。 目前在河南的偃師市、鄭州市、安陽市都發現了城市規模的遺址, 在信陽市、溫縣、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存。

關於商朝的資訊多來自於其後面的周朝, 漢朝司馬遷的《史記》, 以及商朝金文和甲骨文的記載。 其中, 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

殷墟遺址於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後,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 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蠻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區,

如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 湖南寧鄉的炭河裡遺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證明, 在商時期的長江流域也存在發達的文明。 以玄鳥為圖騰。 《史記·殷本記》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 吞玄鳥之卵而生契。 《詩·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 ”與《史記》的記載一致。 夏朝末年, 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 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 建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 開始向奴隸制過渡。

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左右。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左右。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