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吉鴻昌是民族英雄,愛國將領,祖籍是韓城,今天是他122周年誕辰日!

1895年10月18日, 他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

1971年周恩來總理評價他說:他由舊軍人出身, 後來參加共產黨, 犧牲時很英勇, 從容就義, 要把他的事蹟出書!

1984年, 在他犧牲50周年前夕聶榮臻評價說:他是民族英雄, 將永垂不朽!

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 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他就是抗日英雄, 愛國將領——吉鴻昌, 祖籍為陝西省韓城市。

今天, 2017年10月18日是他122周年誕辰日, 我們謹以緬懷他為新中國勝利作出的卓越貢獻, 追思他的愛國精神和崇高風範。

你只知道他叫吉鴻昌, 卻不知道他的原名叫吉恒立;

你只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人, 卻不知道他捨身救國的英勇事蹟;

你只知道他是河南省扶溝人, 卻不知道他的祖籍就是陝西省韓城市!

吉鴻昌, 1913年入馮玉祥部, 從士兵遞升至軍長, 驍勇善戰。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被推為主任委員, 秘密印刷《民族戰旗》報, 宣傳抗日, 聯絡各方, 準備重新組織抗日武裝。 11月9日, 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 遭工部局逮捕。 為置吉鴻昌于死地, 宋美齡不遺餘力, 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 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 11月24日, 經蔣介石下令, 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 時年39歲。

孩童時代

吉鴻昌, 1895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其父吉茂松在鎮上以開小茶館為業。 由於家道貧寒, 吉鴻昌從小就在茶館幫父親打下手。

吉鴻昌打小就是一個硬骨頭, 不肯被人欺負, 時常與別人打架。 每次在外面打架闖禍, 吉父知道後往往掄著扁擔追著揍他, 所以少年時代的吉鴻昌有個外號叫“扁擔楞”。

革命歲月

1913年秋天, 馮玉祥在河南招兵。 不滿18歲的吉鴻昌瞞著家裡到堰城投軍。 他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被馮玉祥賞識, 被送入模範連當學兵, 不久提升為手槍連連長, 爾後又提升為營長。

1925年10月, 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 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 平時省吃儉用, 興辦公益事業。 1926年9月, 馮玉祥在五原誓師, 回應北伐。 吉鴻昌率部參加了西安之戰。 1927年4月, 吉鴻昌所部擴編為第19師, 升任師長, 歸屬馮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所轄。

國民革命軍沿隴海路東征, 吉鴻昌率部攻克洛陽、鞏縣, 又強渡黃河, 佔領豫北重鎮新鄉, 奉軍被打得抱頭鼠竄。

1928年任第30師師長, 調防甘肅天水。 1929年7月, 吉鴻昌進兵寧夏, 任寧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軍軍長。 他整飭了軍隊和吏治, 提出了“開發大西北”的口號, 決心為民興利除弊。

1930年4月, 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 吉鴻昌奉命率部從寧夏出潼關, 參加討蔣大戰。 9月, 馮玉祥的西北軍戰敗。 吉鴻昌為了保存實力, 接受蔣介石改編, 就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 不久被蔣派往光山、商城一帶進攻鄂豫皖蘇區。

1931年9月21日, 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 到國外“考察實業”。

1932年, 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 吉鴻昌聞訊立即回國寓居天津, 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繫。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環球視察記》,藉以抒發他憂國報國的熱情。同年4月,吉鴻昌在北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共產主義戰士,從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3年5月26日,吉鴻昌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和集合東北義勇軍在張家口宣佈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敗退的熱河軍,蒙古族武裝,察哈爾當地民團和一些當地的土匪武裝建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旋任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偽軍進擊,在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城池後,吉鴻昌又指揮部隊向多倫進攻。7月12日終於收復多倫。

1933年8月26日,吉鴻昌率領3000多人試圖去商都同抗日同盟軍高樹勳會合,建立蘇區。但遭到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蘇區因而無法建立。吉鴻昌無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準備一同進攻由國民革命軍駐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進到日軍和國軍交界的非武裝區。日軍飛機投放傳單,要求吉鴻昌部隊3日內離開,不然派兵剿滅,吉鴻昌在3日內離開了。10月10日,吉鴻昌部隊在進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軍夥同晉軍、西北軍包圍,軍隊大部崩潰。

吉鴻昌戰至10月,因彈盡糧絕而失敗。為了保存抗日實力,吉鴻昌與方振武到國民黨第32軍駐地同商震談判。不料,蔣介石卻電令商震把吉鴻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審問。途中,吉鴻昌用計使方振武脫身。車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員在吉鴻昌感化下,冒險放走了吉鴻昌。

1934年5月,吉鴻昌回到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為主任委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他家三樓一角,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機關刊物《民族戰旗》報。他的住宅也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因而被黨內同志稱為“紅樓”。

吉鴻昌還親自約集原西北軍中具有反蔣思想的蘇雨生、刑肇棠、雷中田等人來天津,由天津地下黨組織集中進行開展秘密武裝鬥爭的訓練,然後派往西北、豫南、豫西、安徽等地,組織人民抗日武裝自衛軍。

軼事典故

鐵 軍

1925年10月,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十幾年裡,吉鴻昌雖不斷升官,但卻絲毫沒有改變“當兵救國,為民造福”的初衷,時刻銘記著父親“作官即不許發財”的教誨,並把這句寫在細瓷碗上,交給陶器廠仿照燒制,發給部下以勉勵大家廉潔奉公。他嚴於律己,也約束部隊不許擾民。吉鴻昌結識共產黨員宣俠父等人,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吉鴻昌所部被譽為“鐵軍”。

“考察實業”

1931年9月21日,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

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I am a Chinese!(我是一個中國人!)”並將其掛在胸前,走在美國的大街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在國外,吉鴻昌通過利用記者的採訪,以事實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並斥責英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醜惡行徑。在德國時,吉鴻昌曾多次要求到蘇聯進行訪問,遭到蔣介石反動政府使館的百般刁難,不予簽證。悲憤之下,吉鴻昌揮筆疾書:“渴飲美齡血,饑餐介石頭。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做官即不許發財

1920年5月,吉鴻昌的父親得了重病。吉鴻昌回家探望,看到父親那依依不捨的眼神,知道父親有話要講,便說:“爹,您有啥話儘管說,孩兒一定銘記照辦。”他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吾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我有一句話要向你說明:當官要清白廉政,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即不許發財。你只要做到這一點,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難安眠啊!”吉鴻昌強忍悲痛,含著熱淚答道:“孩兒記下了,請父親放心!”

父親病逝後,吉鴻昌即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

自此,吉鴻昌就將那只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殉 難

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吉鴻昌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於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曆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醜行。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國民黨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

藏于韓城市博物館

遺 囑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妻胡洪霞的遺囑。原文如下:

洪霞吾妻鑒: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一死,我死您也不必過悲傷,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家中餘產不可分給別人,留作教養子女乾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兄弟的遺囑。全文如下:

國昌、永昌、加昌等見字兄已死矣,家中事俱已分清,您嫂洪霞及小兒鴻男、悌悌由您洪霞嫂教養,吾弟念手足之情照應可也,唯兄所恨者先父去世囑託繼母奉養之責,吾弟宜竭力孝敬不負父兄之托也。

兄 吉鴻昌書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好友的遺囑。全文如下:

欣農、仰心、遐福、慈情諸先生鑒:昌為時代而死矣,家中事及母親已托二、三、四弟奉養,兒女均托洪霞教養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辦學校校款欣農遐福均悉,並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紳辦理,所慮者吾死後恐吾弟等有不明白之處還要強行分產,諸君證明已有其父兄遺囑,屬呂潭地方學校教育地方貧窮子弟而設款項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產也。永昌弟鑒:兄死矣家產由先父已分清學校款您不必過問,您嫂洪霞教養兩子您能照料則照料否則不必過問,聽之可也,有不盡之言大家商量辦去,我心已亂不能再往下寫,特此最後一信祈兄等竭力幫助生者感激死者結草鑒書匆匆不盡餘言。

吉鴻昌手啟

詩詞著作

報國殺賊

有賊無我,有我無賊。

非賊殺我,即我殺賊。

半壁河山,業經改色。

是好男兒,捨身報國。

抗日同盟軍第一次軍民代表大會任命吉鴻昌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吉鴻昌率領抗日同盟軍,於6月20日開赴張北抗日前線。出征之前,吉鴻昌做戰前動員講話。並鏗鏘有力地賦此詩。之後,抗日同盟軍半月之內收復了康保、寶昌、沽源,並與日偽軍激戰七天七夜,一舉收復塞北重鎮多倫。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軍手中收復的第一片國土,舉國為之振奮。

吉氏家族

韓城古城吉家大院

《韓城縣鄉土志》載,吉氏元代自合陽柏梁鎮吉家原遷韓,至清末已傳三十餘世。縣之東北二鄉及金城內吉姓皆同族。吉氏一族在韓不但分佈較廣,而且世代為望族。明崇禎年間吉星燦、清道光年間吉修孝、清光緒年間吉同鈞俱為進士。其中吉同鈞長期任職刑部,精通法學,著述甚多,為一代法學名流。吉燦升雖為拔貢,但從政有方,于清咸豐年間官至山東泰安府按察使。著名愛國將領吉鴻昌即為韓城吉族後裔。1930年2月,吉鴻昌藉駐防大荔、合陽、韓城之機,在韓城縣金城吉氏祖祠舉行了認宗祭祖活動,並手書“同氣連枝”木匾一方,又給吉族老祖祠捐大洋壹千元,給韓城中學捐大洋壹千元,以表愛鄉崇祖之情。目前,吉族聚居之村落有西原村、西王莊、卓立村、留芳村、吉家寨、趙家寨、赳赳寨、南澗西村及金城西關、金城箔子巷等村。

秘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繫。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環球視察記》,藉以抒發他憂國報國的熱情。同年4月,吉鴻昌在北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共產主義戰士,從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3年5月26日,吉鴻昌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和集合東北義勇軍在張家口宣佈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敗退的熱河軍,蒙古族武裝,察哈爾當地民團和一些當地的土匪武裝建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旋任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偽軍進擊,在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城池後,吉鴻昌又指揮部隊向多倫進攻。7月12日終於收復多倫。

1933年8月26日,吉鴻昌率領3000多人試圖去商都同抗日同盟軍高樹勳會合,建立蘇區。但遭到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蘇區因而無法建立。吉鴻昌無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準備一同進攻由國民革命軍駐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進到日軍和國軍交界的非武裝區。日軍飛機投放傳單,要求吉鴻昌部隊3日內離開,不然派兵剿滅,吉鴻昌在3日內離開了。10月10日,吉鴻昌部隊在進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軍夥同晉軍、西北軍包圍,軍隊大部崩潰。

吉鴻昌戰至10月,因彈盡糧絕而失敗。為了保存抗日實力,吉鴻昌與方振武到國民黨第32軍駐地同商震談判。不料,蔣介石卻電令商震把吉鴻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審問。途中,吉鴻昌用計使方振武脫身。車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員在吉鴻昌感化下,冒險放走了吉鴻昌。

1934年5月,吉鴻昌回到天津,組織成立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為主任委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他家三樓一角,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機關刊物《民族戰旗》報。他的住宅也成了黨組織的地下聯絡站,因而被黨內同志稱為“紅樓”。

吉鴻昌還親自約集原西北軍中具有反蔣思想的蘇雨生、刑肇棠、雷中田等人來天津,由天津地下黨組織集中進行開展秘密武裝鬥爭的訓練,然後派往西北、豫南、豫西、安徽等地,組織人民抗日武裝自衛軍。

軼事典故

鐵 軍

1925年10月,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十幾年裡,吉鴻昌雖不斷升官,但卻絲毫沒有改變“當兵救國,為民造福”的初衷,時刻銘記著父親“作官即不許發財”的教誨,並把這句寫在細瓷碗上,交給陶器廠仿照燒制,發給部下以勉勵大家廉潔奉公。他嚴於律己,也約束部隊不許擾民。吉鴻昌結識共產黨員宣俠父等人,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吉鴻昌所部被譽為“鐵軍”。

“考察實業”

1931年9月21日,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

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I am a Chinese!(我是一個中國人!)”並將其掛在胸前,走在美國的大街上,讓每個人都能看到。

在國外,吉鴻昌通過利用記者的採訪,以事實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並斥責英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醜惡行徑。在德國時,吉鴻昌曾多次要求到蘇聯進行訪問,遭到蔣介石反動政府使館的百般刁難,不予簽證。悲憤之下,吉鴻昌揮筆疾書:“渴飲美齡血,饑餐介石頭。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做官即不許發財

1920年5月,吉鴻昌的父親得了重病。吉鴻昌回家探望,看到父親那依依不捨的眼神,知道父親有話要講,便說:“爹,您有啥話儘管說,孩兒一定銘記照辦。”他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吾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我有一句話要向你說明:當官要清白廉政,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即不許發財。你只要做到這一點,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難安眠啊!”吉鴻昌強忍悲痛,含著熱淚答道:“孩兒記下了,請父親放心!”

父親病逝後,吉鴻昌即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

自此,吉鴻昌就將那只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殉 難

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吉鴻昌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於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曆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醜行。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國民黨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

藏于韓城市博物館

遺 囑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妻胡洪霞的遺囑。原文如下:

洪霞吾妻鑒: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一死,我死您也不必過悲傷,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家中餘產不可分給別人,留作教養子女乾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兄弟的遺囑。全文如下:

國昌、永昌、加昌等見字兄已死矣,家中事俱已分清,您嫂洪霞及小兒鴻男、悌悌由您洪霞嫂教養,吾弟念手足之情照應可也,唯兄所恨者先父去世囑託繼母奉養之責,吾弟宜竭力孝敬不負父兄之托也。

兄 吉鴻昌書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好友的遺囑。全文如下:

欣農、仰心、遐福、慈情諸先生鑒:昌為時代而死矣,家中事及母親已托二、三、四弟奉養,兒女均托洪霞教養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辦學校校款欣農遐福均悉,並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紳辦理,所慮者吾死後恐吾弟等有不明白之處還要強行分產,諸君證明已有其父兄遺囑,屬呂潭地方學校教育地方貧窮子弟而設款項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產也。永昌弟鑒:兄死矣家產由先父已分清學校款您不必過問,您嫂洪霞教養兩子您能照料則照料否則不必過問,聽之可也,有不盡之言大家商量辦去,我心已亂不能再往下寫,特此最後一信祈兄等竭力幫助生者感激死者結草鑒書匆匆不盡餘言。

吉鴻昌手啟

詩詞著作

報國殺賊

有賊無我,有我無賊。

非賊殺我,即我殺賊。

半壁河山,業經改色。

是好男兒,捨身報國。

抗日同盟軍第一次軍民代表大會任命吉鴻昌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吉鴻昌率領抗日同盟軍,於6月20日開赴張北抗日前線。出征之前,吉鴻昌做戰前動員講話。並鏗鏘有力地賦此詩。之後,抗日同盟軍半月之內收復了康保、寶昌、沽源,並與日偽軍激戰七天七夜,一舉收復塞北重鎮多倫。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軍手中收復的第一片國土,舉國為之振奮。

吉氏家族

韓城古城吉家大院

《韓城縣鄉土志》載,吉氏元代自合陽柏梁鎮吉家原遷韓,至清末已傳三十餘世。縣之東北二鄉及金城內吉姓皆同族。吉氏一族在韓不但分佈較廣,而且世代為望族。明崇禎年間吉星燦、清道光年間吉修孝、清光緒年間吉同鈞俱為進士。其中吉同鈞長期任職刑部,精通法學,著述甚多,為一代法學名流。吉燦升雖為拔貢,但從政有方,于清咸豐年間官至山東泰安府按察使。著名愛國將領吉鴻昌即為韓城吉族後裔。1930年2月,吉鴻昌藉駐防大荔、合陽、韓城之機,在韓城縣金城吉氏祖祠舉行了認宗祭祖活動,並手書“同氣連枝”木匾一方,又給吉族老祖祠捐大洋壹千元,給韓城中學捐大洋壹千元,以表愛鄉崇祖之情。目前,吉族聚居之村落有西原村、西王莊、卓立村、留芳村、吉家寨、趙家寨、赳赳寨、南澗西村及金城西關、金城箔子巷等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