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北京地鐵一號線:1965年為戰備而建 可防核打擊

核心提示:如今北京地鐵已成為公共交通的主力軍, 承載著繁重的客運任務。 而當初, 新中國修建第一條地下鐵道的初衷是為了戰備。

如今北京地鐵已成為公共交通的主力軍, 承載著繁重的客運任務。 而當初, 新中國修建第一條地下鐵道的初衷是為了戰備。 所以當年地鐵籌建領導小組組長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 筆者曾專門到石景山路東段、玉泉路一帶考察地鐵開工典禮的地點。 兩棵三四個人才能環抱的銀杏樹仍然健在, 它們見證了1965年北京地鐵一期工程的開工典禮。

毛澤東建議地鐵圈著城牆走

1965年7月1日, 北京市領導彭真主持開工典禮, 党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鄧小平、羅瑞卿等出席。 楊勇講了話, 大意是要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精心設計, 精心施工”。 楊勇提出了地鐵建設的三條原則, “地上服從地下, 交通服從戰備, 時間服從品質”。 79歲高齡的朱德元帥為地鐵開工破土。

其實早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 新中國就決定修建地鐵。

1956年11月初, 應邀而來的蘇聯專家用半年時間論證了北京地鐵的可行性。 鐵道部、建工局也先後派人去蘇聯考察地鐵和人防工事。 1958年成立了鐵道部地鐵工程局。 從1959年開始, 連著搞了好幾個地鐵試驗, 挖了兩個豎井, 一個在公主墳, 一個在軍事博物館。

1960年2月20日, 中央軍委第14次常委會的議題中有一項是修建北京地鐵。

與會者聽取了地鐵工程局局長陳志堅、設計院院長史曉昭關於北京地鐵幹線及專用支線的四個方案。

但到了1962年夏天, 北京地鐵因國家經濟困難下馬。 一晃三年, 到了1965年, 隨著國民經濟的好轉, 也由於中蘇關係越來越緊張, 戰備成了當務之急, 一定要修建北京地鐵。 這回確定由北京軍區、北京市和鐵道部三家聯手。 1965年2月4日, 毛澤東在地鐵籌建領導小組組長楊勇、副組長萬里、武競天聯名給彭真、李富春轉中央並軍委的報告上批示:“楊勇同志, 你是委員會的統帥。 希望你精心設計、精心施工。 在建設過程中, 一定會有不少錯誤失敗, 隨時注意改正。 ”

北京地鐵重新上馬後, 陸續提出60多個地鐵建設方案,

其中有三橫三豎一個圈。 毛澤東提了一個意見:你要修建地鐵, 又要少拆民房, 可圈著城牆走嘛。 有關專家經過反復協商, 最後確定“一環兩線”。

進行防原子彈爆炸試驗

最初北京地鐵施工考慮學蘇聯, 深埋100米或者60米。 許多人質疑, 那麼深, 一旦發生事故, 沒法搶救, 而且費用太高。 最後決定採取花錢少見效快的淺埋法, 加強防護, 通往山區, 爭取能抗原子彈。 工程擬分三期, 一期先修環城的北京站至復興門和復興門至石景山一段;二期修東郊熱電廠到北京站一段, 完成環線路;三期修西直門到頤和園一線, 力爭1965年下半年動工, 1968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工程。 鐵道部召集有關專家, 開了幾天的鑒定會, 認為可行, 劉少奇、周恩來等都畫了圈。

毛澤東對修建地鐵的批示

一、二期工程地勢平坦, 建築物較少, 施工面開闊, 工序簡單, 大型機械有用武之地。 當時還不能“老鼠打洞”, 所以只能拆城牆明挖。 天安門廣場要保證節日集會, 只能繞開, 後來有實力暗挖了, 天安門地鐵才開工。

地鐵施工非常慎重,

在前期試驗的基礎上, 設計人員在清華大學做了各種結構試驗。 還到杭州、武漢做通風試驗, 又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某試驗基地進行防原子彈爆炸試驗。 為解決防水問題, 還專門考察了海軍的潛水艇。

保品質潛水艇上學防水

楊勇司令員把修建地鐵當成大事, 他的辦公桌上有三部電話, 紅機子直通中南海, 還有一部軍用電話和一部地方電話, 電話鈴白天黑夜輪番“轟炸”。 楊勇上班處理軍區的事情, 晚飯後為地鐵辦公。 家裡成了地鐵會議室, 楊勇脫鞋在大地圖上走來走去。 為了迅速變成內行, 楊勇還專門看過瑞典修建地鐵的影片。 時任北京軍區作戰科科長的安謙回憶:地鐵籌建領導小組開過八次全會。 會前楊勇都要詳細瞭解工程的進度、品質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會上提出具體要求。

鐵道部地鐵工程局包括局長韓曰翰在內幾乎都是轉業幹部,施工單位是北京市城建四公司和現役的鐵道兵12師。一開始就打下了好的基礎,工程進度快,而且節省。鐵道兵12師政委陳辛火回憶:1965年冬第一場雪後,楊勇頂著風鑽進地鐵主體結構,上上下下看得非常仔細,是否漏水,水泥標號是否達標。要求遵守操作規程,確保品質。

地鐵材料牽扯到七八個部委的2000多家工廠,能不能及時到位,施工中還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楊勇和萬里等領導幾乎每天都要商量。因為沒有經驗,南禮士路和古城地鐵施工現場發生過兩次火災,電焊火花引著了防凍的草簾子。楊勇很重視,詳細詢問自動滅火裝置,責成安謙沿地鐵施工路段逐一檢查。楊勇還及時指示處理了八角村滑坡塌方和南禮士路地下管道、電纜設施斷裂等具體問題。

楊勇說,這是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百年大計,品質第一,一定要修好。整個一期地鐵全包五層,三油五氈,外面也用油氈包住。然後回填,一點點夯實,上面再打60到80釐米的混凝土。地鐵出口搞了三層門,兩個車站之間還搞了很多從潛水艇上學來的密封門。密封門考慮用銅,造價太高,反正一次性,最後搞成鋁門。到如今40多年了,地鐵一期工程基本上沒有漏水,品質依然很好。

到1965年冬天,地鐵西段已經完成。1966年底,五棵松、古城段也都修好了。可惜趕上“文革”,施工不得不放慢進度。1969年9月20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在國慶前正式通車,比計畫時間晚了一年多。通車時正值北京戰備疏散,沒搞典禮,周恩來和幾位元帥先坐為快。而楊勇則是1972年才第一次坐上地鐵,他始終興致勃勃。楊勇後來又帶小兒子北北坐過地鐵,跑了好多站,由他親自充當講解員。

北京地鐵一期從北京火車站起,西至蘋果園,全長23.6公里,17個車站。二期環線工程1971年開挖,從北京火車站向北,經建國門,沿內城牆,全長16.1公里,12個車站。1984年9月19日正式運營。

會前楊勇都要詳細瞭解工程的進度、品質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會上提出具體要求。

鐵道部地鐵工程局包括局長韓曰翰在內幾乎都是轉業幹部,施工單位是北京市城建四公司和現役的鐵道兵12師。一開始就打下了好的基礎,工程進度快,而且節省。鐵道兵12師政委陳辛火回憶:1965年冬第一場雪後,楊勇頂著風鑽進地鐵主體結構,上上下下看得非常仔細,是否漏水,水泥標號是否達標。要求遵守操作規程,確保品質。

地鐵材料牽扯到七八個部委的2000多家工廠,能不能及時到位,施工中還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楊勇和萬里等領導幾乎每天都要商量。因為沒有經驗,南禮士路和古城地鐵施工現場發生過兩次火災,電焊火花引著了防凍的草簾子。楊勇很重視,詳細詢問自動滅火裝置,責成安謙沿地鐵施工路段逐一檢查。楊勇還及時指示處理了八角村滑坡塌方和南禮士路地下管道、電纜設施斷裂等具體問題。

楊勇說,這是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百年大計,品質第一,一定要修好。整個一期地鐵全包五層,三油五氈,外面也用油氈包住。然後回填,一點點夯實,上面再打60到80釐米的混凝土。地鐵出口搞了三層門,兩個車站之間還搞了很多從潛水艇上學來的密封門。密封門考慮用銅,造價太高,反正一次性,最後搞成鋁門。到如今40多年了,地鐵一期工程基本上沒有漏水,品質依然很好。

到1965年冬天,地鐵西段已經完成。1966年底,五棵松、古城段也都修好了。可惜趕上“文革”,施工不得不放慢進度。1969年9月20日,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在國慶前正式通車,比計畫時間晚了一年多。通車時正值北京戰備疏散,沒搞典禮,周恩來和幾位元帥先坐為快。而楊勇則是1972年才第一次坐上地鐵,他始終興致勃勃。楊勇後來又帶小兒子北北坐過地鐵,跑了好多站,由他親自充當講解員。

北京地鐵一期從北京火車站起,西至蘋果園,全長23.6公里,17個車站。二期環線工程1971年開挖,從北京火車站向北,經建國門,沿內城牆,全長16.1公里,12個車站。1984年9月19日正式運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