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嘉慶帝生平介紹

嘉慶帝(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乃乾隆帝第十五子, 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 是清朝第七位皇帝, 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五位皇帝。

早年

1760年11月13日(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顒琰出生, 初名永琰, 是乾隆帝第十五子, 母魏佳氏。 乾隆五十四年, 封永琰為嘉親王。 清代以秘密建儲制指定皇位繼承人, 乾隆連兩次建儲, 惜指定人選均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第三次立儲, 為十五子永琰。 窮通寶鑒上記載了嘉慶的出生時辰, 為丑時。 不過, 其書另外也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時辰即戌時。

執政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辛亥, 乾隆帝在勤政殿,

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 宣示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 第二年傳位為於他, 為嘉慶元年。 而太子永琰及王公大臣等到相繼上奏請求等到“壽躋期頤”(乾隆帝一百歲時), 再舉行歸政典禮。 雖最終乾隆帝禪位永琰, 但最初四年, 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義掌朝;至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 顒琰開始親政, 是為嘉慶帝, 時已40歲。

嘉慶帝任期內政績比較值得一提的乃其親政僅五天, 即逮捕乾隆朝大權臣和珅, 迅即下詔宣佈其二十大罪, 將和珅賜死, 抄沒其家產。 親政第十五天, 就將和珅一黨全部打倒。 政府歲入七千萬兩白銀, 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 其所蓄當一國十五年歲入半額而強。 此後嘉慶就沒有其他顯著治績。

嘉慶帝對貪污深惡痛絕,

翰林院侍講梁同書“恭錄嘉慶七年禦制罵廷臣詩”:“滿朝文武著錦袍, 閭閻與朕無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 數碗肥羹萬姓膏。 人淚落時天淚落, 笑聲高處哭聲高;牛羊付與豺狼牧, 負盡皇恩為爾曹。 ”但他卻拿不出治貪的辦法, 他的治貪方式僅針對和珅一人, 不肯擴大掃蕩層級, 以致於收效有限, 更無以改變朝廷全面性的腐化。 嘉慶四年(1799年), 白蓮教首領王三槐在北京受審時的供詞提到“官逼民反”, 嘉慶知道後受到很大震動。 嘉慶八年(1803年), 爆發陳德在紫禁城門口行刺嘉慶案。 嘉慶十八年(1813年), 發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宮事件。

終嘉慶一朝, 雖“宵旰勤勞, 曾無一日稍紓聖慮”, 但貪污問題沒有解決, 剪除和珅後卻未能斬草除根, 反倒更加嚴重。

這時期還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抗爭, 社會衝突激化, 鴉片流入中國、八旗的生計問題、錢糧的虧空、河道漕運的難題, 清朝國勢日非。 清廷只能傾全力平定叛亂。 嘉慶在天理教起義平定後, 頒佈“罪己詔”, 史稱這時期為“嘉道中衰”。

1820年秋季, 嘉慶帝木蘭秋獮(秋季打獵)。 在到達熱河避暑山莊的次日, 即1820年9月2日(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嘉慶帝因天氣暑熱, 旅途勞頓, 可能併發心腦血管病而猝死。 據說嘉慶帝是清朝在位體型最胖皇帝。

評價

終嘉慶一朝, 除了殺和珅、斬鄭源鸘、絞富綱、平反並停止文字獄、主持為被毒殺清官李毓昌伸冤, 如此之外, 明顯的政績實在不多。 嘉慶只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 個性循規蹈矩。

他曾在《勤政愛民論》寫道:“勤政本來是為了愛民。 有實心而後才有實政, 有實政才能給百姓以實惠。 ……內外大臣應該在勤政的同時, 實心實意的為百姓辦事才是……”然此期間黃河再度決堤, 然而人謀不臧, 用心做事的數名官員被貪官污吏陷於不義, 好官員或被罷職, 或降職, 甚至鞠躬盡瘁都未能獲得重視, 災民大起。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 重用和珅, 造成吏治敗壞。 白蓮教起義, 在嘉慶時期達到高潮。 嘉慶皇帝雖然有心整治國家, 接連發佈整飭吏治的諭旨, 但性情優柔寡斷, 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 戒而不絕, 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 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 僅保持大清的盛世一陣子, 而且吃老本的的問題未解決外貪污更加嚴重,

從此清朝進入了嘉道中衰。 嘉慶帝一生勤政, 也雅好戲劇, 洪亮吉上疏指責他“恐退朝之後, 俳優近習之人, 熒惑聖聽者不少”。

軼聞

嘉慶帝死因較為離奇, 民間野史常稱其因雷擊所產生的的火球追入房間燒死。 臺灣民間有“嘉慶君遊臺灣”的傳說(大意是在乾隆朝, 尚未即位的嘉慶帝曾經微服遊臺灣), 甚至迄今仍有許多穿鑿附會的說法, 但並非史實。 嘉慶帝一生不曾到過臺灣。

更多歷史, 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