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李世民會被後世尊為一代明君,看完這篇文字或許你會找到答案

上回說到, 貞觀二十三年, 李世民病入膏肓。

回首六年前的那個早春, 一代名相魏征離世, 太子之爭全面爆發。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

李世民忽然發現, 那些曾經毫無保留地支持他、效忠他的幕僚臣子們, 此時竟都已經垂垂老矣, 有的甚至早已故去。

一次次的離別讓不僅李世民的內心變得傷懷, 也讓他在冥冥之中感覺到, 屬於自己的時代似乎已經快要過去了。

為了懷念這些曾跟隨自己左右, 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 也為了讓世人永遠記住他們曾為大唐立下的汗馬功勞, 那年三月, 李世民特令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了二十四位貞觀功臣的畫像, 並懸掛于太極宮的淩煙閣。

“為人君者, 驅駕英材, 推心待士。 ”

比起歷史上太多以殘暴而聞名的帝王, 李世民無疑是極富人情味的。

而如今, 掛在淩煙閣上的二十四人中, 除了長孫無忌、尉遲恭、程咬金、長孫順德、唐儉這五人外,

其餘都已經先後告別了人世。

是的, 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十六歲隻身從軍, 十九歲隨父起兵, 二十三歲決勝天下, 二十八歲登基稱帝。

在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 李世民靠著自己的堅韌、勇敢與智慧, 在血與火中拼殺出了李唐王朝的半壁江山。

而之後, 在他執掌國家的二十三年時間裡, 北滅東突厥, 解除了帝國最大最直接的軍事威脅, 西滅西域諸國, 為中原打開了一條通向外部世界的走廊。

他繼承父親的事業, 不僅使大唐從隋末戰亂的廢墟上迅速崛起, 而且給未來的盛世大唐開了一個好頭。

當然, 李世民留給後世最寶貴的財富並不在於那些刻在宗廟、石碑上的諸多功績。

那個以“貞觀”命名的時代,

才是我們整個民族永恆的記憶。

君臣和諧、政治清明、人才輩出、從善如流、薄賦尚儉、四夷鹹服……似乎任何關於一個時代的褒獎放到“貞觀之治”上面都不算過分。

正因如此, “後代中國人, 總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回顧貞觀, 特別是對照自身的狀況, 每每感到對貞觀的需要。 貞觀時代不僅是中華歷史上的一座豐碑, 它也是中華民族心中的一塊聖地、一方淨土。 當我們的感情需要撫慰時, 我們會想到貞觀。 當我們需要鼓舞勇氣的時候, 我們還會想到貞觀。 ”

上面這段話是孟憲實先生對貞觀之治的一段評價。

在飛瓜看來, 這段飽含深情的文字真正說出了後世對於這段歷史那份永難磨滅的情結。

當然, 李世民一生所為也並非全都是光榮偉大、無可指責,

他手刃過親人、篡改過史書、猜疑過大臣、迷信過丹藥……

但是, 在看到這一切的同時, 我們還要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他身後的那三個字:不得已~~~

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代之中, 並被周圍的一切深深束縛。

身為一國之君, 李世民能夠將自己的時代鍛造成一座不朽的豐碑, 這, 真的已經足夠。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649年), 李世民崩于翠微宮, 享年五十。

感謝大家半年多的一路陪伴, 《侃大唐·太宗篇》到此結束, 接下來將是更加精彩的《高宗篇》。

面對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 李治如何坐穩皇位?

武則天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

高句麗、西突厥, 這一個個強大的對手, 如何被大唐鐵騎征服?

未來的日子裡, 飛瓜將會給大家一一道來。

飛瓜侃大唐“, 那裡將是《高宗篇》的首發平臺, 感謝各位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