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又訪一汽大眾佛山工廠 變化主要在看不見的地方

最近我又去了一次一汽大眾佛山工廠, 相信大家對這個工廠已經比較熟悉了, 它的曝光率遠遠超過了國內其他任何一個汽車工廠,

每年都有大批的媒體受邀到這參觀報導。 一汽大眾這種做法也很好理解, 儘管佛山工廠已經建成5年了, 但它仍然是全球一流水準的工廠, 所以每次有一汽大眾佛山工廠生產的新車上市, 我們都有機會再瞭解一遍這個“全球第一個完全滿足MQB平臺生產需求的工廠”、“大眾集團最先進的工廠”。 11月4日中期改款的高爾夫即將上市, 所以我又來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

其實從2012年建成以來, 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只是在15年年初進行過一次長達一個月的設備改造, 以滿足高爾夫嘉旅的生產, 期間並沒有增加什麼大型設備或引入新的生產技術, 所以我們每次過來看到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車間的硬體, 基本都是相同的。

關於這個工廠硬體有多牛, 使用的設備有多先進之類的介紹, 之前我們網站上已經有文章和視頻介紹過了, 我就不再重複了。 今天主要跟大家聊一聊最近一年佛山工廠看不見的地方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的關鍵字是“10+10”。 今年, 一汽大眾佛山工廠總裝車間的生產班次由原來的8+8+6.5三班生產(每班休息半小時吃飯),

變成了10+10, 而日產量維持1200台不變, 年產能維持30萬台。 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知道, 在總裝線上平均每一分鐘就能生產一台車。 原來22.5個小時才能幹完的活, 現在20個小時就完成了, 並且還準備抽調出一個班的生產人員到佛山二期工廠, 在國內, 可能也就只有一汽大眾敢做出這樣大膽的調整。

如果你看過之前的參觀文章, 你可能會發現, 原來說的生產節拍也是60s, 甚至有的報導還說是52s, 現在怎麼還是60s?這是因為原來生產的車型比較少, 生產節拍比較容易降低, 而現在佛山工廠在一條生產線上同時生產高爾夫、GTI、R-Line、嘉旅、奧迪A3兩廂、三廂6款車型, 隨便哪個車型出問題都會導致生產線停台,

節拍自然不好降低。 並且這條生產線還要負責新產品的小批量試生產, 也會拖慢生產節拍, 所以在不斷增加生產線產品的前提下還能維持原有的生產節拍, 已經是效率提升的體現。 佛山工廠原來的生產時間是有富餘的, 為異常停台和新產品調試預留了時間, 現在直接將預留時間全部砍掉, 這就要求生產線必須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總裝線想要提升生產效率, 可不是調快流水線速度那麼簡單, 不僅要做好整車生產4大工藝之間的銜接, 還要不斷平衡和優化各產品各生產工序之間的節拍, 這背後固然少不了3條舒勒的自動化衝壓線、800台焊接機器人、德國杜爾的塗裝線、高度柔性化的總裝線這些牛X硬體的功勞, 但也不可否認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零部件的物流方面, 佛山工廠總裝車間主要採用兩種管理模式, JIT準時化供貨和超市看板供貨, 其中準時化供貨顧名思義就是當需要裝車的時候才供貨, 只能提前3小時接收到訂單, 這些零件都是對應整車所需配置一對一進行生產的, 並且大部分都是座椅、保險杠這些大件,無法建立大批量庫存,總裝線改變生產班次、提升生產效率就要求這些廠家也必須相應作出改變。提前進行產能審核和巨額停台罰款是一汽大眾常用的確保配套廠家產能滿足需求的管理辦法,除此以外大眾還有一整套的供應商管理體系作為支撐,這些都是這次提效背後的管理力量。

當然對於生產線的工人來說,從三班倒變成兩班倒意味著勞動強度更大了,所以當你再看到什麼一汽大眾發25個月年終獎的時候,真的不用太羡慕,就算是真的有那麼多,人家也是應得的。

第二個變化的關鍵字是“1.3工廠”。在別人都在提工業4.0的時候,大眾卻特立獨行地搞出了個1.3工廠,意思就是該工廠生產的所有批量車型奧迪特(AUDIT)品質等級達到1.3等級。奧迪特我們都比較熟悉了,是一種汽車的評價體系,現在很多廠家都用奧迪特來評價整車和零部件的品質,用樣本反應批量產品的狀態。

奧迪特會將抽檢的整車或零部件的缺陷分為A、B、C三個等級,A類項指的是有安全、拋錨風險,導致整車不能銷售的缺陷,根據嚴重等級不同還細分為A1和A類項,A1項表示更為嚴重;B類項指的是明顯超出標準、會引起普通客戶強烈抱怨的缺陷,比如一眼可見的大坑包,同樣細分為B1和B類項;C類項則是指普通人用戶一般不會在意、挑剔的客戶才會抱怨的缺陷,比如間隙不均、漆面細微的顆粒,也是細分為C1和C類項。

要達到1.3的品質等級,要求抽檢的整車不能有A、B類項,最多只能有11個C1項。聽起來好像11個還是挺多,但如果你考慮到一輛車是由一萬多個零件組合而成的,僅有11個細微缺陷,簡直是一種近乎完美的品質狀態。當然這只是大眾的目標,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汽車工廠能夠達到這樣的品質狀態。

每次去大眾工廠參觀,廠家總會安排我們體驗奧迪特環節、安排奧迪特評審員給我們講課,這次接待我們的還是“河源林志炫”,大眾對奧迪特評審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一汽大眾的奧迪特評審員有多厲害,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在奧迪A3還沒量產的時候,一汽大眾拿來了一台進口的奧迪A3讓評審員作為標準參考,結果評審員在車上標出了好幾個外觀B類項,完全不顧德方廠長的臉面。這些評審員只會過嚴,而不會過松,因為挑毛病就是他們的職業。

不過奧迪特也不是萬能的,它主要還是進行新車的靜態評價,對於材料的老化和抗腐蝕性,一汽大眾還有專門的材料實驗室進行監控。對於消費者關心的車內空氣問題也有氣味實驗室進行測量,不過實驗人員也坦言雖然樣本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應批量產品的狀態,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個體出現偏差或者個別供應商的欺詐行為。

在我看來,一汽大眾對品質標準的進一步提高,甚至提出建設“1.3工廠”這樣的目標,有利於維護其行業內奧迪特品質標杆的形象。但奧迪特品質和實際使用品質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大眾在關注縫隙是否均勻、漆面有沒有髒點的同時,消費者關心的一些實際使用中的品質問題也需要儘快予以解決。

這次參觀要講的就這些。在現在的工廠的旁邊,二期工廠也已經基本完工,相信很快我又會回到這裡,揭開一座全新工廠神秘的面紗。

並且大部分都是座椅、保險杠這些大件,無法建立大批量庫存,總裝線改變生產班次、提升生產效率就要求這些廠家也必須相應作出改變。提前進行產能審核和巨額停台罰款是一汽大眾常用的確保配套廠家產能滿足需求的管理辦法,除此以外大眾還有一整套的供應商管理體系作為支撐,這些都是這次提效背後的管理力量。

當然對於生產線的工人來說,從三班倒變成兩班倒意味著勞動強度更大了,所以當你再看到什麼一汽大眾發25個月年終獎的時候,真的不用太羡慕,就算是真的有那麼多,人家也是應得的。

第二個變化的關鍵字是“1.3工廠”。在別人都在提工業4.0的時候,大眾卻特立獨行地搞出了個1.3工廠,意思就是該工廠生產的所有批量車型奧迪特(AUDIT)品質等級達到1.3等級。奧迪特我們都比較熟悉了,是一種汽車的評價體系,現在很多廠家都用奧迪特來評價整車和零部件的品質,用樣本反應批量產品的狀態。

奧迪特會將抽檢的整車或零部件的缺陷分為A、B、C三個等級,A類項指的是有安全、拋錨風險,導致整車不能銷售的缺陷,根據嚴重等級不同還細分為A1和A類項,A1項表示更為嚴重;B類項指的是明顯超出標準、會引起普通客戶強烈抱怨的缺陷,比如一眼可見的大坑包,同樣細分為B1和B類項;C類項則是指普通人用戶一般不會在意、挑剔的客戶才會抱怨的缺陷,比如間隙不均、漆面細微的顆粒,也是細分為C1和C類項。

要達到1.3的品質等級,要求抽檢的整車不能有A、B類項,最多只能有11個C1項。聽起來好像11個還是挺多,但如果你考慮到一輛車是由一萬多個零件組合而成的,僅有11個細微缺陷,簡直是一種近乎完美的品質狀態。當然這只是大眾的目標,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汽車工廠能夠達到這樣的品質狀態。

每次去大眾工廠參觀,廠家總會安排我們體驗奧迪特環節、安排奧迪特評審員給我們講課,這次接待我們的還是“河源林志炫”,大眾對奧迪特評審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一汽大眾的奧迪特評審員有多厲害,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在奧迪A3還沒量產的時候,一汽大眾拿來了一台進口的奧迪A3讓評審員作為標準參考,結果評審員在車上標出了好幾個外觀B類項,完全不顧德方廠長的臉面。這些評審員只會過嚴,而不會過松,因為挑毛病就是他們的職業。

不過奧迪特也不是萬能的,它主要還是進行新車的靜態評價,對於材料的老化和抗腐蝕性,一汽大眾還有專門的材料實驗室進行監控。對於消費者關心的車內空氣問題也有氣味實驗室進行測量,不過實驗人員也坦言雖然樣本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應批量產品的狀態,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個體出現偏差或者個別供應商的欺詐行為。

在我看來,一汽大眾對品質標準的進一步提高,甚至提出建設“1.3工廠”這樣的目標,有利於維護其行業內奧迪特品質標杆的形象。但奧迪特品質和實際使用品質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大眾在關注縫隙是否均勻、漆面有沒有髒點的同時,消費者關心的一些實際使用中的品質問題也需要儘快予以解決。

這次參觀要講的就這些。在現在的工廠的旁邊,二期工廠也已經基本完工,相信很快我又會回到這裡,揭開一座全新工廠神秘的面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