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郎朗:學音樂的路上是什麼讓你的演奏有了質的飛躍?

所謂飛躍, 一定要有基礎, 就像堆積木一樣, 一定要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飛躍。 沒有前期的積累, 不會有飛躍。 所以, 第一個飛躍點, 以及每個飛躍點, 都是有時間積累前提的。

而且,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 要有開放的心態, 一定要多看, 多聽, 多學, 才能悟到一些東西。 多和人交流, 不能閉門造車, 也不怕跟人分享。

就像學語言要多說一樣, 我們要多上臺, 多彈琴給別人聽。 也有可能隨著我們的成長, 我們也慢慢成熟了, 藝術上出現飛躍, 但這也是在前期不斷交流, 不斷思考, 不斷學習的基礎上, 一點點累積出來的。

就好像我剛到Curtis的時候, 覺得同學中很多都是天才, 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就像大師一樣。

當時我就覺得, 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了, 在國內的所謂的優勢, 已經變得沒什麼了。

於是, 我就像海綿一樣, 不僅跟老師學, 也跟同學學, 跟這個學一點兒, 跟那個學一點兒。

有同學彈西班牙東西彈得好, 我就學他的拉丁的節奏, 豪放;有同學出身音樂世家, 教會了我太多的音樂知識;有同學彈琴的架勢特好, 特有鋼琴家的范兒, 彈琴的樣子看起來特有氣質, 和我簡直是鮮明的對比, 現在我也學來了。

但很重要的是, 一定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 多學習, 多交流。 古典音樂本身是很開放的。

比如, Mozart的音樂裡有很多奧地利country music, 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聽聽這樣的音樂?

比如, 我開始時一直找不到感覺, 不知道怎麼彈拉二的開頭, 有一次去聖彼德堡開音樂會, 聽到塔樓鐘聲有了靈感。

所以, 我們不僅要以這種開放的心態多聽, 多看, 多交流古典音樂, 也要和其他音樂形式多交流。

我們也可以像Mozart一樣, 從其他音樂, 得到靈感, 比如爵士、搖滾、流行;或者像rach一樣, 從周圍的聲音得到靈感。

從我自己學琴的經歷來看, 也是從小在學習中經歷了一個一個的關卡, step by step的。

第一個是愛好, 自己是不是喜歡音樂;然後是第一次登臺;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考到音樂學院;參加國際比賽;然後進入professional training。

走到職業路上後, 就是怎樣如何提高水準, 超越一些舊有比如種族的偏見, 然後進入到大的世界……

每一關都要突破自己, 突破一個狀態。 我現在也在學習, 學新曲子, 學新的東西。

所以, 學琴時, 一定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 不要著急。 尤其是小孩子,

不要因為一次兩次比賽結果不理想而消極失落。

就像我七歲時, 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 連前三名都沒進去, 就是第七第八名這種榮譽獎安慰獎。

當時我非常失望, 有一種小孩子的自信心膨脹到一定程度後, 遇到失敗的失落, 很可怕。 我當時居然沖到考場裡, 跟評委說:不公平!現在想起來, 也覺得很可笑, 那時候實在是非常不冷靜。

現在, 有時候我也會看到一些小朋友, 會有我當時那種狀態, 就是當比賽沒進決賽, 或者最後沒拿獎時, 比較消極。

我們從事藝術的人, 千萬不能有所謂的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有可能有些人在開始那幾年會落後一些,但有可能因為積累足夠深厚,到了一定年齡,每個方面都成熟起來後,一年之內就超越過去。

有些時候,因為積累夠深,隨著理解程度的提高,一旦悟到了,就很快能超越。

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著急,不要太看重比賽成績。參加比賽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師和評委對參賽學員的想法,有什麼意見,這些參賽的人都需要知道。

不管是好的優勢方面,還是缺點方面,大家都要清楚的知道。只有知道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缺點在什麼地方,才能知道怎麼去解決問題。

我認為,飛躍必須是在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的基礎上,從跟其他人,包括跟老師交流的過程中,也包括跟其他睿卡音樂形式,甚至其他藝術形式,以開放的心態交流過程中,領悟到一些東西之後的產物。

有可能有些人在開始那幾年會落後一些,但有可能因為積累足夠深厚,到了一定年齡,每個方面都成熟起來後,一年之內就超越過去。

有些時候,因為積累夠深,隨著理解程度的提高,一旦悟到了,就很快能超越。

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著急,不要太看重比賽成績。參加比賽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師和評委對參賽學員的想法,有什麼意見,這些參賽的人都需要知道。

不管是好的優勢方面,還是缺點方面,大家都要清楚的知道。只有知道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缺點在什麼地方,才能知道怎麼去解決問題。

我認為,飛躍必須是在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的基礎上,從跟其他人,包括跟老師交流的過程中,也包括跟其他睿卡音樂形式,甚至其他藝術形式,以開放的心態交流過程中,領悟到一些東西之後的產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