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關於紅葡萄品種,知道這些就夠了!

YesMyWine| 讓你更懂葡萄酒

常見紅葡萄品種入門指南

葡萄是葡萄酒的靈魂, 如果你想真正“喝懂”杯中這杯美酒, 首先就需要對葡萄品種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在這個世界上, 用於釀造紅葡萄酒的葡萄有上千種, 但我們日常能在酒中品嘗到的也不過數十。

今天便為各位酒友精選了一些較為常見的紅葡萄品種, 從它們的風味、產地等角度進行簡略剖析。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是高貴的釀造紅葡萄酒品種之王, 是傳統的釀造紅葡萄酒的優良品種。

這個品種適宜在炎熱的砂礫土質中生長, 因為果粒小但皮比較厚, 所以成熟的時間比較晚, 也不太會有秋天採摘前雨水較多導致的果粒腐爛的問題。

同時因為春天發芽比較晚, 春寒霜凍也很難影響到它的生長。

如此好的種植性和產量穩定性, 也是它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典型香氣:

赤霞珠的香氣非常容易辨認,

其酒香以黑色水果(如黑櫻桃和李子等), 植物性香(如青草和青椒)及烘焙香(如煙草, 雪茄盒, 香草, 咖啡和煙熏味等)為主。

其釀造的葡萄酒年輕時往往具有類似青椒、薄荷、黑醋栗、李子等果實香味, 陳年後逐漸顯現雪松、煙草、皮革、香菇氣息。

風格特點:

作為全球種植範圍最廣的葡萄品種之一, 赤霞珠主要出現在波爾多(Bordeaux)風格的葡萄酒中。

在涼爽地區, 赤霞珠成熟得較晚, 其釀出的葡萄酒就容易帶上生青的風味。

而在波爾多和托斯卡納(Tuscany), 赤霞珠則常常作為混釀品種出現, 從而使其艱澀的單寧更顯柔和。

此外, 在美國納帕穀(Napa Valley), 赤霞珠葡萄酒的風格偏於濃郁, 通體呈現出紫黑色澤, 並具有黑醋栗和黑櫻桃的風味。

並且, 由於其濃厚成熟的風格, 再滲入新橡木桶的風味, 赤霞珠幾乎憑一己之力便成就了美國加州(California)的一干膜拜酒(Cult Wine)生產商。

品嘗赤霞珠釀造的紅葡萄酒的時候要注意食物的搭配, 是濃郁型紅葡萄酒, 所以搭配口味濃重、特別是某些油多的菜肴很合適。

品麗珠(Cabernet Franc)

她是法國古老的釀酒品種, 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她特有的個性是濃烈青草味, 混合可口的黑加侖子和桑椹的果味, 因酒體較輕淡。

在當地她的主要功能是調和赤霞珠和梅洛, 不過世界知名的白馬酒莊卻以她為主要成份。

溫度低而濕潤的泥土的地區較適合品麗珠的生長, 她鍾情大陸型氣候, 且不怕在採收期碰上惡劣的天氣。

典型香氣:

草莓、紅李子、覆盆子、胡椒、碎石等。

品麗珠釀出的酒結構感較強, 但比赤霞珠稍低, 具有濃郁的果香, 柔和爽口, 酒體醇厚, 是釀造中高檔葡萄酒的優良品種之一。

風格特點:

品麗珠同赤霞珠及梅洛並稱為波爾多“混釀三劍客”, 且相較于它的“後代”——赤霞珠, 品麗珠的單寧含量一般會低一些,

並在釀出的酒中附有濃濃的泥土風味。

若是種植在歐洲之外的溫暖地帶, 品麗珠則會帶上紫羅蘭、藍莓和烤咖啡豆的香氣, 其單寧成熟, 特點也是十分鮮明。

而若是種植在布爾格伊(Bourgueil)、希儂(Chinon)和索米爾-尚皮尼(Saumur-Champigny)等地, 品麗珠便具有一種酸澀的礦物感。

此外, 在波美侯(Pomerol)和聖埃美隆(Saint-Emilion), 它經常同梅洛進行混釀, 從而在釀出的葡萄酒中營造出一種薄荷風味。

梅洛(Merlot)

是一種18世紀末才出現的紅葡萄品種。在波爾多的大部分產區都有種植,占了總的葡萄種植面積的58%,同時也是法國最為廣泛種植的葡萄品種。

在法國以外,還廣泛種植於美國、義大利和東歐等世界各個地區。

典型香氣:

炎熱氣候:黑莓、黑李子、英國傳統蛋糕、巧克力等。

溫和或涼爽氣候:草莓、紅漿果、薄荷等。

風格特點:

梅洛就像是紅葡萄界的霞多麗——全能的“大眾情人”。

這是一種皮薄的紅葡萄品種,最初產自法國的波爾多地區,現在也是波爾多的經典葡萄之一。

尤其是右岸,比如在聖埃美隆、波美侯以及弗龍薩克(Fronsac)這些右岸產區,梅洛在混釀中都占著主導地位。

此外,在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家,它同樣有所種植,並且表現得也很出色。

用梅洛釀造的葡萄酒,入口略幹,酒體中等至飽滿,在氣候不同的地方釀出來的梅洛紅葡萄酒,它們的風味也會稍微不同。

在涼爽一點的地區,比如法國和義大利的產區,用梅洛釀造的酒所含的單寧往往更多,香氣相對內斂。

而在加州和智利這些暖和地區,用梅洛釀成的酒會散發出更濃厚的成熟水果風味,而且單寧質感更加柔順。

黑皮諾(Pinot Noir)

原產法國勃艮第,栽培歷史非常悠久,關於栽培黑品諾最早的記載為西元1世紀。黑皮諾葡萄酒是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葡萄酒之一。

大多數黑皮諾需在三至五年內享受,其中上好的黑皮諾會使用橡木桶熟成,擁有數十年的陳年潛力。

黑皮諾是細緻優雅派葡萄酒的代表品種,正是那種對氣候、土壤、地形嚴格要求的嬌生慣養,造就了它的精細。

永遠充滿濃郁的果香,淡淡的色澤和輕盈的口感,很適合亞洲人的口味,與中國菜也很搭。

典型香氣:

這種細小的葡萄成熟較遲,由此能釀造香氣細膩,酒質豐富充實,容易入口,味略帶杏仁香味。年輕時帶著新鮮草莓,黑櫻桃的香氣,成熟後展現出複雜的蘑菇、動物皮毛的味道。

風格特點:

黑皮諾,一種讓全球釀酒師又愛又恨的葡萄。愛它,因為它是這世上最美妙性感且供不應求的品種。

恨它,只因它陰晴不定、反復無常的特性,即便是在其主要產區——勃艮第(Burgundy),它也經常“耍小性子”,在酒中任性地留下令人不悅的風味。

在紐西蘭、加州以及俄勒岡州(Oregon)的溫暖地帶,這種葡萄可以達到令人驚異的成熟度,從而釀造出質地濃稠且帶有果醬風味的葡萄酒。

如今,最好的黑皮諾葡萄酒一般都由單一品種釀成,它帶有精微縹緲的優雅感,卻又可陳年數十載,因此,有人形容它為“外寬內嚴”。

西拉(Syrah/Shiraz)

西拉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釀酒葡萄品種,關於它的發展與壯大,充滿一些坎坷。西拉原本是法國隆河谷北部地方的經典品種。

可以說在當時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西拉都種植於法國,但它在法國卻始終得不得重視。

直到1832 年, 澳洲葡萄種植業之父JamesBusby來到這片土地,發現了西拉並將其帶回澳大利亞。

這才開啟了西拉彪悍的人生,如今,西拉已是澳大利亞的代表品種。

典型香氣:

黑醋栗、紅醋栗、藍莓、桑椹、紫羅蘭、松露、甘草和胡椒等

風格特點:

毫無疑問,澳大利亞葡萄酒能在國際葡萄酒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西拉功不可沒。

在那裡釀造的西拉葡萄酒展示出了多種多樣的風格,無論輕盈還是醇厚,你總能在澳大利亞找到你所偏愛的風格。

而在舊世界產區,比如義大利北羅納河谷的埃米塔日和羅第丘,西拉葡萄酒則以其令人驚異的複雜度和層層緊致的香料風味享譽全球。

佳美娜(Carmenere)

佳美娜是一種歷史十分悠久的葡萄品種,原產於法國吉倫特省(Gironde)。

關於佳美娜的記錄最早是在1783年4月的貝爾熱拉克(Bergerac)。當時人們稱其為“Carmeynere”。

根據達雷(Daurel)所稱,在18世紀早期,該品種曾被廣泛地種植在梅多克的葡萄園裡,與品麗珠都是當地聲名顯赫的品種,兩者還經常被混淆。

典型香氣:

藍莓、黑莓、黑加侖、草莓、櫻桃、巧克力和煙草等。

風格特點:

19世紀末,佳美娜從法國傳入了智利。如今,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佳美娜種植區。

1994年,經DNA證實,在智利大量被誤認為是梅洛的葡萄實際上是佳美娜,到2008年為止,佳美娜在智利的種植面積達到了7,054公頃。

受益於當地溫暖乾燥的氣候,佳美娜在智利的成熟期放緩,比赤霞珠更晚熟。

若是在其未完全成熟時採摘,釀制出的葡萄酒則會帶有明顯的青椒和草本風味。

若是在剛剛成熟時採摘,葡萄酒會帶有紅色莓果、黑胡椒和番茄的味道。

若採摘時葡萄已經完全成熟,那麼葡萄酒則會帶有黑莓、藍莓以及巧克力和咖啡的氣息。

歌海娜(Grenache/Garnacha)

歌海娜(Grenache)起源於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貢省的裡奧哈,主要種植在法國南隆河地區、地中海沿岸以及西班牙全境。

是西班牙種植最廣泛的紅葡萄品種,尤其在那瓦勒(Navarra)和裡奧哈(Rioja)地區扮演重要的角色。

歌海娜的產量高、成熟晚、含糖量高,所以需要在炎熱和乾旱的條件下才能完美地成熟。

所釀造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度也比較高。

典型風味:

有紅色水果香氣如草莓、覆盆子以及一點點白胡椒和草藥的香氣,陳年後會出現皮革、焦油和太妃糖的香氣。口感圓潤豐厚,酒精度高,單寧較低。

風格特點:

由於歌海娜能夠在乾旱炎熱的氣候下生長,恰好適應現在全球的氣候變化,因此它已然成為全球最廣泛種植的葡萄品種之一。

歌海娜是在法國擁有第二大種植面積的葡萄品種,僅次於梅洛。

因其喜熱的特性,大多數歌海娜都種植在法國南部的沃克呂茲省(Vaucluse),那裡是南羅納河谷(Rhone Valley)葡萄酒的集中產地。

該地最具代表性的歌海娜葡萄酒產區就是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

在該產區較為乾旱的葡萄園裡,歌海娜的果實小而皮厚,釀造出來的酒顏色深濃,年輕時單甯感很強,帶有草本和香料風味,酒精度高,有著成熟的甜美感。

而在德龍省(Drome)北部地方,歌海娜葡萄酒則會更輕盈,更少甜美感。

歌海娜是西班牙第三大紅葡萄品種,僅次於丹魄(Tempranillo)和博巴爾(Bobal)。

其最重要的產區是東北部的阿拉貢和中部的卡斯蒂利亞-拉曼恰(Castilla-La Mancha)。

其他產區如卡斯蒂利亞-萊昂(Castilla y Leon)和拉里奧哈(La Rioja)等也均有種植。

瑪律貝克(Malbec)

起源於法國西南部蓋爾西(Quercy)卡奧爾(Cahors)產區的紅葡萄品種。

這種被廣泛稱為“Cot”的葡萄曾一度流行於波爾多(Bordeaux)地區,尤其是在1956年霜災之前。

當其在波爾多漸漸失寵時,它在阿根廷的出色表現又為它帶來了再次發展的生機,最終在阿根廷揚名世界,並逐漸傳入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亞等新世界葡萄酒國家。

自2011年起,阿根廷葡萄酒協會就將每年的4月17日確定為“瑪律貝克世界日”,以紀念法國農藝師蜜雪兒·艾梅·普杰為推廣瑪律貝克的種植所做的重大貢獻。

典型風味:

紅醋栗、黑醋栗、藍莓、李子、雪松、甘草、可哥、咖啡、丁香和煙熏等

風格特點:

雖然在波爾多的混釀葡萄酒中登場率不高,但在阿根廷,瑪律貝克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該國種植面積最廣、最為出名的優質葡萄品種。

在那裡,採用瑪律貝克釀造的紅葡萄酒顏色深邃,果味濃郁,帶有黑櫻桃、李子和紫羅蘭的香氣,酒體飽滿,口感醇厚,隨著陳年還會發展出皮革、煙草和可哥等氣息。

TIPS

以後看到這些常見的紅葡萄品種,可別再“假裝”路人啦~文末也有為各位酒友甄選的美酒佳釀,有興趣不妨點擊“閱讀原文”,瞭解一二~

是一種18世紀末才出現的紅葡萄品種。在波爾多的大部分產區都有種植,占了總的葡萄種植面積的58%,同時也是法國最為廣泛種植的葡萄品種。

在法國以外,還廣泛種植於美國、義大利和東歐等世界各個地區。

典型香氣:

炎熱氣候:黑莓、黑李子、英國傳統蛋糕、巧克力等。

溫和或涼爽氣候:草莓、紅漿果、薄荷等。

風格特點:

梅洛就像是紅葡萄界的霞多麗——全能的“大眾情人”。

這是一種皮薄的紅葡萄品種,最初產自法國的波爾多地區,現在也是波爾多的經典葡萄之一。

尤其是右岸,比如在聖埃美隆、波美侯以及弗龍薩克(Fronsac)這些右岸產區,梅洛在混釀中都占著主導地位。

此外,在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家,它同樣有所種植,並且表現得也很出色。

用梅洛釀造的葡萄酒,入口略幹,酒體中等至飽滿,在氣候不同的地方釀出來的梅洛紅葡萄酒,它們的風味也會稍微不同。

在涼爽一點的地區,比如法國和義大利的產區,用梅洛釀造的酒所含的單寧往往更多,香氣相對內斂。

而在加州和智利這些暖和地區,用梅洛釀成的酒會散發出更濃厚的成熟水果風味,而且單寧質感更加柔順。

黑皮諾(Pinot Noir)

原產法國勃艮第,栽培歷史非常悠久,關於栽培黑品諾最早的記載為西元1世紀。黑皮諾葡萄酒是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葡萄酒之一。

大多數黑皮諾需在三至五年內享受,其中上好的黑皮諾會使用橡木桶熟成,擁有數十年的陳年潛力。

黑皮諾是細緻優雅派葡萄酒的代表品種,正是那種對氣候、土壤、地形嚴格要求的嬌生慣養,造就了它的精細。

永遠充滿濃郁的果香,淡淡的色澤和輕盈的口感,很適合亞洲人的口味,與中國菜也很搭。

典型香氣:

這種細小的葡萄成熟較遲,由此能釀造香氣細膩,酒質豐富充實,容易入口,味略帶杏仁香味。年輕時帶著新鮮草莓,黑櫻桃的香氣,成熟後展現出複雜的蘑菇、動物皮毛的味道。

風格特點:

黑皮諾,一種讓全球釀酒師又愛又恨的葡萄。愛它,因為它是這世上最美妙性感且供不應求的品種。

恨它,只因它陰晴不定、反復無常的特性,即便是在其主要產區——勃艮第(Burgundy),它也經常“耍小性子”,在酒中任性地留下令人不悅的風味。

在紐西蘭、加州以及俄勒岡州(Oregon)的溫暖地帶,這種葡萄可以達到令人驚異的成熟度,從而釀造出質地濃稠且帶有果醬風味的葡萄酒。

如今,最好的黑皮諾葡萄酒一般都由單一品種釀成,它帶有精微縹緲的優雅感,卻又可陳年數十載,因此,有人形容它為“外寬內嚴”。

西拉(Syrah/Shiraz)

西拉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釀酒葡萄品種,關於它的發展與壯大,充滿一些坎坷。西拉原本是法國隆河谷北部地方的經典品種。

可以說在當時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西拉都種植於法國,但它在法國卻始終得不得重視。

直到1832 年, 澳洲葡萄種植業之父JamesBusby來到這片土地,發現了西拉並將其帶回澳大利亞。

這才開啟了西拉彪悍的人生,如今,西拉已是澳大利亞的代表品種。

典型香氣:

黑醋栗、紅醋栗、藍莓、桑椹、紫羅蘭、松露、甘草和胡椒等

風格特點:

毫無疑問,澳大利亞葡萄酒能在國際葡萄酒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西拉功不可沒。

在那裡釀造的西拉葡萄酒展示出了多種多樣的風格,無論輕盈還是醇厚,你總能在澳大利亞找到你所偏愛的風格。

而在舊世界產區,比如義大利北羅納河谷的埃米塔日和羅第丘,西拉葡萄酒則以其令人驚異的複雜度和層層緊致的香料風味享譽全球。

佳美娜(Carmenere)

佳美娜是一種歷史十分悠久的葡萄品種,原產於法國吉倫特省(Gironde)。

關於佳美娜的記錄最早是在1783年4月的貝爾熱拉克(Bergerac)。當時人們稱其為“Carmeynere”。

根據達雷(Daurel)所稱,在18世紀早期,該品種曾被廣泛地種植在梅多克的葡萄園裡,與品麗珠都是當地聲名顯赫的品種,兩者還經常被混淆。

典型香氣:

藍莓、黑莓、黑加侖、草莓、櫻桃、巧克力和煙草等。

風格特點:

19世紀末,佳美娜從法國傳入了智利。如今,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佳美娜種植區。

1994年,經DNA證實,在智利大量被誤認為是梅洛的葡萄實際上是佳美娜,到2008年為止,佳美娜在智利的種植面積達到了7,054公頃。

受益於當地溫暖乾燥的氣候,佳美娜在智利的成熟期放緩,比赤霞珠更晚熟。

若是在其未完全成熟時採摘,釀制出的葡萄酒則會帶有明顯的青椒和草本風味。

若是在剛剛成熟時採摘,葡萄酒會帶有紅色莓果、黑胡椒和番茄的味道。

若採摘時葡萄已經完全成熟,那麼葡萄酒則會帶有黑莓、藍莓以及巧克力和咖啡的氣息。

歌海娜(Grenache/Garnacha)

歌海娜(Grenache)起源於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貢省的裡奧哈,主要種植在法國南隆河地區、地中海沿岸以及西班牙全境。

是西班牙種植最廣泛的紅葡萄品種,尤其在那瓦勒(Navarra)和裡奧哈(Rioja)地區扮演重要的角色。

歌海娜的產量高、成熟晚、含糖量高,所以需要在炎熱和乾旱的條件下才能完美地成熟。

所釀造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度也比較高。

典型風味:

有紅色水果香氣如草莓、覆盆子以及一點點白胡椒和草藥的香氣,陳年後會出現皮革、焦油和太妃糖的香氣。口感圓潤豐厚,酒精度高,單寧較低。

風格特點:

由於歌海娜能夠在乾旱炎熱的氣候下生長,恰好適應現在全球的氣候變化,因此它已然成為全球最廣泛種植的葡萄品種之一。

歌海娜是在法國擁有第二大種植面積的葡萄品種,僅次於梅洛。

因其喜熱的特性,大多數歌海娜都種植在法國南部的沃克呂茲省(Vaucluse),那裡是南羅納河谷(Rhone Valley)葡萄酒的集中產地。

該地最具代表性的歌海娜葡萄酒產區就是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

在該產區較為乾旱的葡萄園裡,歌海娜的果實小而皮厚,釀造出來的酒顏色深濃,年輕時單甯感很強,帶有草本和香料風味,酒精度高,有著成熟的甜美感。

而在德龍省(Drome)北部地方,歌海娜葡萄酒則會更輕盈,更少甜美感。

歌海娜是西班牙第三大紅葡萄品種,僅次於丹魄(Tempranillo)和博巴爾(Bobal)。

其最重要的產區是東北部的阿拉貢和中部的卡斯蒂利亞-拉曼恰(Castilla-La Mancha)。

其他產區如卡斯蒂利亞-萊昂(Castilla y Leon)和拉里奧哈(La Rioja)等也均有種植。

瑪律貝克(Malbec)

起源於法國西南部蓋爾西(Quercy)卡奧爾(Cahors)產區的紅葡萄品種。

這種被廣泛稱為“Cot”的葡萄曾一度流行於波爾多(Bordeaux)地區,尤其是在1956年霜災之前。

當其在波爾多漸漸失寵時,它在阿根廷的出色表現又為它帶來了再次發展的生機,最終在阿根廷揚名世界,並逐漸傳入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亞等新世界葡萄酒國家。

自2011年起,阿根廷葡萄酒協會就將每年的4月17日確定為“瑪律貝克世界日”,以紀念法國農藝師蜜雪兒·艾梅·普杰為推廣瑪律貝克的種植所做的重大貢獻。

典型風味:

紅醋栗、黑醋栗、藍莓、李子、雪松、甘草、可哥、咖啡、丁香和煙熏等

風格特點:

雖然在波爾多的混釀葡萄酒中登場率不高,但在阿根廷,瑪律貝克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該國種植面積最廣、最為出名的優質葡萄品種。

在那裡,採用瑪律貝克釀造的紅葡萄酒顏色深邃,果味濃郁,帶有黑櫻桃、李子和紫羅蘭的香氣,酒體飽滿,口感醇厚,隨著陳年還會發展出皮革、煙草和可哥等氣息。

TIPS

以後看到這些常見的紅葡萄品種,可別再“假裝”路人啦~文末也有為各位酒友甄選的美酒佳釀,有興趣不妨點擊“閱讀原文”,瞭解一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