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想過麼?如果沒有避孕?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生育本身是人類的本能, 生兒育女, 種族延續。 不僅在人類, 是任何種族任何生物不需要教學就能夠完成的事。 但是,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類發現不是生的越多越好, 什麼時候生, 怎麼生也可以自己決定。 於是, 計生和避孕也成為了醫學的重要分支。

研究發現, 雖然人類醫學發展不斷取得突破, 但醫學只是延長了生存期, 比如高血壓病人, 藥物讓他延長了20年的生命, 但最終還是會死於高血壓的併發症。 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並沒有降低, 唯有計生醫學, 他從一開始就改變了人類的宿命。 關於人口和社會發展的問題, 在此不多做贅述, 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看經濟學書籍上的詳細闡述。 在這裡, 我只想說, 避孕是江湖的最高境界, 雖然我們拼盡全力都不能決定生命的結局, 但是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決定生命的開始。

一、物理避孕

最早, 古人不能精准地清楚地知道人為什麼會懷孕, 但千百年的經驗讓他們基本清楚懷孕是精液輸入女性體內所致。 只要不讓精液進入即可避孕, 那麼最簡單的方法自然是物理方法。 於是中國古人用絲質油紙、破布團等塞入女性體內作為屏障, 阻隔精液進入女性體內。

古埃及人用阿拉伯樹膠、椰子和蜂蜜浸濕的羊毛綿球植入女性體內, 就能夠防止懷孕。

但這種東西顯然降低了性愛的舒適度, 塞了這麼多東西, 還不如不去發生關係。 後來又考證說中國人用魚膘來作避孕套, 西方人用羊腸, 這些東西的舒適度似乎提升了不少, 也是現代避孕套的雛形。 如此說來現代的避孕工具也沒有什麼神奇的, 最簡單的物理方法被沿用至今, 僅僅被稍稍改進。

除了避孕之外, 避孕套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就是預防性傳播疾病。 15世紀末, 梅毒在歐洲肆虐, 也推動了避孕套的改良和發展。

西元17世紀英王查理二世的御醫Condom醫師發明了接近現代產品的男用保險套。 它的原材料是小羊的盲腸, 最佳產品的薄度可達0.038毫米(現在的乳膠保險套一般為0.030毫米)。

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全球的大喜事。 Condom醫生就憑這項發明獲得了爵位, 現在的避孕套就叫做Condom。 雖然這是種榮耀, 但是青年男女欲火中燒的時候都有一個叫著英國老頭的名字東西隔在中間, 想想總有些奇怪。

後來避孕套變得原來越薄, 越來越舒適。 從一個私密的物品, 到大街小巷堂而皇之的廣告宣傳。 有人說, 這是一項簡單, 但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發明, 想想的確有些道理。 我們可以不用像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 帶著成群的孩子在路上走。

從古至今還有一種徹底的避孕方式, 男的叫“自宮”, 俗稱“去勢”;女的叫“幽閉”, 又叫“禁閉”。 都是直接把男女的生殖器官割掉。 通常是作為一種刑罰手段來使用,

並非常規的避孕方式。 雖然一勞永逸但是嚴重的影響了被實施者的人格。 古時候宮裡的太監就是如此, 雖然避孕了, 但也喪失了正常男性的特質。

後來, 隨著對人體生殖結構的瞭解, 這種避孕方式逐漸進化為結紮式避孕術:一個小手術, 結紮輸精管或者輸卵管, 讓人們在不喪失第二性征的情況下眾生避孕。 中國的計劃生育時期, 這種結紮手術做的非常多, 甚至有生了二胎就強制結紮。 現在看來, 結紮好於去勢, 而且可以通過手術再通的可能。

“節育器”是歷史最短的避孕方式。 將節育器放置于育齡婦女的宮腔, 通過機械性刺激及化學物質的干擾而達到流產避孕的目的, 不抑制排卵, 不影響女性內分泌系統, 因而避免了一般藥物避孕的不良反應。它的發明居然是受到古代阿拉伯和土耳其人在駱駝子宮內放入小石塊避免駱駝在長途旅行中生育的啟發。 而首次設計用作人類避孕的宮內節育器者是波蘭醫師Richard Richter,他於1909年以蠶腸線製成環形節育器,用帶缺口的棒送入宮腔。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有了現在的節育環。宮內節育器,簡稱“上環”,一度是中國育齡期婦女最常選用的長效避孕措施,往往一個環在體內放置的時間可達十餘年。

二、藥物避孕

避孕套再怎麼好,始終隔著一層東西,而結紮和上環則需要手術介入,並不方便。

人類對舒適方便避孕方式的探索,始於3000年前。當時的印度和埃及,像鱷魚、大象這樣被認為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的糞便也被用到了避孕藥方中。由於這些動物糞便具有高度酸性,它的確具有一定的殺精作用。但是他們確實比較重口味,想想伴隨著動物糞便的臭味還能享受性愛的樂趣嗎?

當代的宮鬥劇上說的也沒錯,經過考證,古人發現將麝香等芳香開竅藥物放入女人的肚臍,能夠驚動胎氣,不但能起到避孕的功能,還能美容,用藥之後膚如凝脂,肌香甜蜜,顯得青春。這種藥物也可以製成湯藥,古時叫“涼藥”,具有避孕和墮胎的功效。青樓女子也靠這種藥物保持容顏,同時避孕。藏紅花也是宮庭的避孕秘方,說如果皇帝不喜歡某個被寵倖的宮女,就會讓太監把這個宮女倒掛起來,給她用藏紅花液清洗下身,可以將宮女體內的精液清洗乾淨。

1827年科學家發現了卵子即卵細胞的存在,這是一次重大的科學突破。之前只知道精子進入女人體內後才會懷孕。這一發現是瞭解人類生殖學的第一步。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全期的避孕方法,調節和控制女性排卵和受孕的可能才被提出。

簡而言之,現在常主流的避孕藥物其實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吃下這些激素,身體以為體內含量有這種激素的量已經足夠了,就不再分泌,同時也不分泌受孕所需要的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因此卵泡不能成熟,也就不能懷孕。但是在當時雌激素和孕激素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而且每個女性想要長期的避孕都必須大量的服用。獲取1mg 孕酮,需要2500頭孕豬的卵巢,那時候的避孕藥顯然是一種貴族享用的奢侈品。

後來美國藥劑Russel Marker師開始從植物中提取孕酮,避孕藥材開始有了普及的可能。但是當時的激素大都需要注射,每天打一針來避孕,也有些不爽。

1955年1月1日第一個口服避孕藥得以在一個內分泌會議上亮相。1957年,避孕藥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不過只用於治療嚴重的月經症狀。一直到了1960年才得以批准用於避孕。

現在的避孕藥物,作用不僅僅是避孕,甚至可以通過藥物來治療婦科疾病,調整月經週期等等。在取得了最好的性愛用戶體驗之後,更小的副作用,也是現代避孕藥物發展的追求。

三、避孕的哲學

人類的避孕醫學,不僅涉及的醫學的發展,法律和倫理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生育醫學涉及人類的生存發展,國家的社會經濟,與其他醫學領域不同,政府對於生育醫學的干預非常大。換句話說,孩子不是想生就生的,孕也不是想避就避的。

20世紀大多數時候,避孕是禁忌話題。很多州都禁止夫妻採用措施來避免自然規律的發生。1965年,雖然有了避孕藥,但是仍有26個州禁止單身女性服用避孕藥。1972年,避孕才在全美合法化。 因為人口不足,澳大利亞在2014年頒佈一項政策,禁止民眾接受輸精管或輸卵管切除手術,也就是禁止結紮。日本政府一直鼓勵生育,甚至聽聞有研究者要求政府售賣紮孔的避孕套。這種禁止避孕從宗教和歷史上可以理解,因為人類得以延續至今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生存和繁衍,怎麼能輕易的放棄其中一項?

中國可以說是國家干預生育最厲害的國家。從最早的只生一個好,變成了只許生一個,這個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慘無人道的強制上環、強制結紮;近年來,由於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國家開放了二孩政策,先是允許單獨二胎,後來是鼓勵生二胎。但是近期的調查研究發現,二胎政策放開的幾年,僅僅帶來少百萬的人口增長,這個資料在中國幾十億人口基數面前可以被輕鬆當零頭抹去。我想未來,許多促進生育的中國特色政策也會繼續上演。

最後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如果沒有避孕世界會如何?也就是說避孕有什麼作用?很多類似的觀點都表明,避孕把女性從長時間撫養和哺育後代的負擔中解脫出來;避孕讓家庭可以自主優化選擇製造後代的時機,大大的增添了家庭的計劃性和辛福感;避孕甚至可以成為國家的基本國策,看看中國近幾十年經濟的高度發展,人口福利成為其中的重要因素。

什麼是人口紅利?就是實行計劃生育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出生人口持續減少,老年人口不斷死亡,年輕勞動力占人口總數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能工作能創造財富,而主要消費資源的老年人和兒童數量很少。這樣的人口政策,給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但是,過了幾十年,隨著這些年輕人口的老去,老齡化問題如暴風驟雨般襲來,曾今為國家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年輕一代正在老去。他們正是紡錘樣結構的肚子,很顯然之前的紡錘尖正在變成中流砥柱,而如今再放開生育政策,很快人口就會變成漏斗樣的結構。不僅給年輕一代的養老造成了巨大困難,甚至成為了經濟發展中的巨大影響因素。

所以說,避孕看似不起眼,但是它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留下了無數不可磨滅的痕跡,這也是醫學為人類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孩子的數量決定了家庭的狀態,人口的數量決定了國家和地球的狀態。如果人類從祖先就開始避孕,而且是有計劃的避孕,也許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完全不能成為一個問題。

因而避免了一般藥物避孕的不良反應。它的發明居然是受到古代阿拉伯和土耳其人在駱駝子宮內放入小石塊避免駱駝在長途旅行中生育的啟發。 而首次設計用作人類避孕的宮內節育器者是波蘭醫師Richard Richter,他於1909年以蠶腸線製成環形節育器,用帶缺口的棒送入宮腔。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有了現在的節育環。宮內節育器,簡稱“上環”,一度是中國育齡期婦女最常選用的長效避孕措施,往往一個環在體內放置的時間可達十餘年。

二、藥物避孕

避孕套再怎麼好,始終隔著一層東西,而結紮和上環則需要手術介入,並不方便。

人類對舒適方便避孕方式的探索,始於3000年前。當時的印度和埃及,像鱷魚、大象這樣被認為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的糞便也被用到了避孕藥方中。由於這些動物糞便具有高度酸性,它的確具有一定的殺精作用。但是他們確實比較重口味,想想伴隨著動物糞便的臭味還能享受性愛的樂趣嗎?

當代的宮鬥劇上說的也沒錯,經過考證,古人發現將麝香等芳香開竅藥物放入女人的肚臍,能夠驚動胎氣,不但能起到避孕的功能,還能美容,用藥之後膚如凝脂,肌香甜蜜,顯得青春。這種藥物也可以製成湯藥,古時叫“涼藥”,具有避孕和墮胎的功效。青樓女子也靠這種藥物保持容顏,同時避孕。藏紅花也是宮庭的避孕秘方,說如果皇帝不喜歡某個被寵倖的宮女,就會讓太監把這個宮女倒掛起來,給她用藏紅花液清洗下身,可以將宮女體內的精液清洗乾淨。

1827年科學家發現了卵子即卵細胞的存在,這是一次重大的科學突破。之前只知道精子進入女人體內後才會懷孕。這一發現是瞭解人類生殖學的第一步。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全期的避孕方法,調節和控制女性排卵和受孕的可能才被提出。

簡而言之,現在常主流的避孕藥物其實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吃下這些激素,身體以為體內含量有這種激素的量已經足夠了,就不再分泌,同時也不分泌受孕所需要的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因此卵泡不能成熟,也就不能懷孕。但是在當時雌激素和孕激素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而且每個女性想要長期的避孕都必須大量的服用。獲取1mg 孕酮,需要2500頭孕豬的卵巢,那時候的避孕藥顯然是一種貴族享用的奢侈品。

後來美國藥劑Russel Marker師開始從植物中提取孕酮,避孕藥材開始有了普及的可能。但是當時的激素大都需要注射,每天打一針來避孕,也有些不爽。

1955年1月1日第一個口服避孕藥得以在一個內分泌會議上亮相。1957年,避孕藥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不過只用於治療嚴重的月經症狀。一直到了1960年才得以批准用於避孕。

現在的避孕藥物,作用不僅僅是避孕,甚至可以通過藥物來治療婦科疾病,調整月經週期等等。在取得了最好的性愛用戶體驗之後,更小的副作用,也是現代避孕藥物發展的追求。

三、避孕的哲學

人類的避孕醫學,不僅涉及的醫學的發展,法律和倫理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生育醫學涉及人類的生存發展,國家的社會經濟,與其他醫學領域不同,政府對於生育醫學的干預非常大。換句話說,孩子不是想生就生的,孕也不是想避就避的。

20世紀大多數時候,避孕是禁忌話題。很多州都禁止夫妻採用措施來避免自然規律的發生。1965年,雖然有了避孕藥,但是仍有26個州禁止單身女性服用避孕藥。1972年,避孕才在全美合法化。 因為人口不足,澳大利亞在2014年頒佈一項政策,禁止民眾接受輸精管或輸卵管切除手術,也就是禁止結紮。日本政府一直鼓勵生育,甚至聽聞有研究者要求政府售賣紮孔的避孕套。這種禁止避孕從宗教和歷史上可以理解,因為人類得以延續至今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生存和繁衍,怎麼能輕易的放棄其中一項?

中國可以說是國家干預生育最厲害的國家。從最早的只生一個好,變成了只許生一個,這個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慘無人道的強制上環、強制結紮;近年來,由於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國家開放了二孩政策,先是允許單獨二胎,後來是鼓勵生二胎。但是近期的調查研究發現,二胎政策放開的幾年,僅僅帶來少百萬的人口增長,這個資料在中國幾十億人口基數面前可以被輕鬆當零頭抹去。我想未來,許多促進生育的中國特色政策也會繼續上演。

最後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如果沒有避孕世界會如何?也就是說避孕有什麼作用?很多類似的觀點都表明,避孕把女性從長時間撫養和哺育後代的負擔中解脫出來;避孕讓家庭可以自主優化選擇製造後代的時機,大大的增添了家庭的計劃性和辛福感;避孕甚至可以成為國家的基本國策,看看中國近幾十年經濟的高度發展,人口福利成為其中的重要因素。

什麼是人口紅利?就是實行計劃生育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出生人口持續減少,老年人口不斷死亡,年輕勞動力占人口總數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能工作能創造財富,而主要消費資源的老年人和兒童數量很少。這樣的人口政策,給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但是,過了幾十年,隨著這些年輕人口的老去,老齡化問題如暴風驟雨般襲來,曾今為國家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年輕一代正在老去。他們正是紡錘樣結構的肚子,很顯然之前的紡錘尖正在變成中流砥柱,而如今再放開生育政策,很快人口就會變成漏斗樣的結構。不僅給年輕一代的養老造成了巨大困難,甚至成為了經濟發展中的巨大影響因素。

所以說,避孕看似不起眼,但是它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留下了無數不可磨滅的痕跡,這也是醫學為人類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孩子的數量決定了家庭的狀態,人口的數量決定了國家和地球的狀態。如果人類從祖先就開始避孕,而且是有計劃的避孕,也許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完全不能成為一個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