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絕活引領新發展 蘇州新一代香山工匠搭乘“智慧快車”

中國江蘇網10月18日訊 前幾天, 北京故宮養心殿修繕為遴選人才, 專門舉行了一場“比武”大會, 各路木工使出十八般武藝, 秀出了各自的絕活。 而說到史上最牛的木工技藝, 不得不提咱蘇州的香山幫。 如今, 在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傳承和創新中, 新一代香山工匠搭上了智慧的快車。

在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看不見木工刨料、製作、攢活忙碌的場景, 反而是各種機器轟轟作響, 忙得熱鬧。 5年前, 公司成立了這個香山幫技術研發中心, 負責人顧水根是香山匠人出身, 做了30多年木工, 如今, 他帶著技術團隊玩起了新花樣,

讓傳統技術陸續實現機械化生產和智慧化操作。 顧水根說, 研發出來的產品我已經有了20幾個專利, 靠智慧化的機型, 實現了自動走刀。 比如說, 以前做一個最最簡單的榫卯起碼要兩分鐘, 現在用機器一兩秒就可以做N個了。

在車間, 記者還看到一座大型仿古建築, 每一個木質構件全部是由機器生產出來的, 組裝只需個把小時, 而且不用一根釘子, 木與木之間的結合全靠榫卯結構。 顧水根告訴記者, 大到房屋的上樑、斗拱, 小到窗格、掛落等, 榫卯結構可以千變萬化, 和過去香山工匠全憑手工打磨出來相比, 機器生產後不僅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工藝更加精良。

生產工藝集成化之後, 對人才續接也形成較大磁場。

在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現有50多名木工, 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 目前, 企業還在與蘇州部分高職院校合作共建, 進行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 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留榮說, 仿古建築他們用機械化來建造的同時, 園林等世界文化遺產等還是要用傳統工藝來做。 “既要把傳統的技法留下來, 又要符合現代要求去改良。 ”

馮留榮介紹, 適應新形勢, 傳承創新還要不停探索。 他告訴記者, 因為現在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 以前的傳統材料現在很多都不能用了, 那麼拿什麼來替代這些材料, 就需要和大專院校進行合作。

歷史上, 蘇州的香山幫代表性人物蒯祥設計建造了明故宮、天安門等;今天,

由香山幫匠師營造的經典作品包括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加拿大溫哥華“逸園”等佳作。 可以說, 技術創新, 讓傳統技藝傳承既能與時俱進, 又是如虎添翼。 但和很多其它的非遺技藝一樣, 如今的古建營造技藝也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

沒有市場就沒有出路, 市場的力量, 能讓非遺更好地“活”起來, 再放異彩。 同樣是香山匠人出身的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留榮也呼籲, 對於各級文化遺產的保護修繕, 在具備技術要求的條件下, 需要政府扶持, 開拓市場。 (蘇州911新聞廣播 嚴志平)

原地址:http://news.2500sz.com/doc/2017/10/18/166053.s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