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豆干與花生米同嚼,不僅有火腿味,還有智慧

明末清初的文學大批判家金聖歎, 臨終前留下了一句話。

“花生米與豆干同嚼, 有火腿的滋味。 若此技能傳下去, 死而無憾也!”

閒暇時分,

我再次翻出了這段話。 好奇的我, 買了一塊豆干, 炸了一盤花生米。 豆干、花生米一併丟進嘴裡細細咀嚼, 確實很有肉味!按金老所說, 這項“技能”的確很有意思。

雖是“技能”, 可此二字並非字面上理解的這麼簡單。 我一邊咀嚼, 一邊陷入了沉思。

名、利、欲這三個字代表了人性, 充斥著人間。 翻翻史書, 看看新聞, 無論古今內外, 是人, 都逃不出這三宗罪。

而世人, 寧願相信人性本善, 全都不相信人性本惡。 這也是個事實。

金老前輩, 是不是借著豆干和花生一起嚼的味道, 來比喻這名、利、欲之間的關係呢?我不得而知。

繼續嚼著豆干和花生米, 口中肉香四溢, 卻又有一種不油膩的清爽感覺。

不知為何, 口中的肉味忽然令我想起了《愛蓮說》中那句“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

對呀!這兩種凡物放在一起品嘗, 便嘗出了肉味, 這不就是一種能守住清貧的意境嗎!得不到肉吃, 我自己還有能吃到肉味的廉潔辦法!並且這樣得來的快樂, 自己享受的怡然自得, 又不用擔心吃人嘴短, 甚至東窗事發。

金老前輩, 您這是要我們學會自治自律, 還有自我陶醉的辦法呀!

豆干、花生米將盡。 我忽然又想起了金老前輩臨終前跟兒子間的對話。

他的兒子說他, 是因為讀的書多, 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金老前輩卻教育他說:“非也非也!兒今後, 書可讀, 官不可做也!”這段話, 正巧是金老說出此話之前的話語, 這不也正是一種合理的解釋嗎?

飯罷, 有感。 我將這段感悟發在了朋友圈裡。 朋友們百思不得其解,

只當我是饞貓。 更有一個有趣的朋友借此來調侃我說, 香蕉和冬棗同嚼, 能嚼出屎的味道!您, 試試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