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的3種行為最能破壞孩子創造力,尤其是這點,別不信!

文/魯鵬程

有媽媽曾經很形象地形容孩子的手, “破拆機” “破壁機” “粉碎機”“碾壓機”。

意思是說只要是被孩子的手觸摸過的東西, 多半都不會再保持原樣,

而且大部分都會壞掉, 有的甚至是面目全非。

◆◆◆

一位媽媽就曾經很頭疼地說:

我已經不想再給孩子買什麼新玩具了, 新買的小汽車, 沒兩天車門就沒有了;新買的小飛機, 翅膀也能斷掉;新買的電動玩具, 開關或者遙控器一定是最先壞掉的。

別說這些東西了, 就算不是玩具, 孩子也能給你拆個亂七八糟。

上回他爸爸剛換了個新手機, 結果也沒能倖免, 也怪他爸爸, 沒把手機後蓋扣上, 結果孩子把裡面的電池、存儲卡、手機卡拆得到處都是, 保修標籤差點也給撕下來。 你說才三四歲的孩子, 怎麼破壞力就那麼大呢?

◆◆◆

1

的確, 孩子總是不讓人省心, 有時候看著他留下的那一地“殘局”, 真是既生氣又無奈。 不僅如此,

有的媽媽還會對孩子產生猜疑, 比如, 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或者有暴力傾向, 所以才總是破壞東西。

而一看到孩子拆壞了東西, 有的媽媽就會訓斥甚至是在孩子屁股上來幾巴掌, 還會吼道:“淨浪費東西!下次不給你買了!一點兒也不知道心疼!”

更有的父母會直接立一個新規矩: “以後再拆壞東西, 就拿小棍兒抽手20下!”

這時的規矩就變成了懲罰。

在這種情況下, 孩子通常會委屈地哭起來, 一邊抽噎一邊說自己下次不會再犯。 也許下次他真的不再拆了, 但也許下次還會繼續, 那麼下次我們對他的教訓也就會繼續, 直到他真的“乖乖”地不再隨便亂拆東西。

表面看上去, 我們成功制止了孩子的破壞行為, 似乎是遏制了他暴力傾向的發展。 但從孩子那方面來說, 總是因為拆壞東西而被訓斥, 他也會“長記性”。

當他發現, 拆東西會被罵時, 也會為了躲避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而停手。 可是與之一起被停掉的, 還有他的探索欲望。

◆◆◆

2

孩子為什麼那麼愛拆東西?

就是因為他好奇,

他想要知道那些東西神奇表像的背後到底有什麼。

在他的心裡, 壓根兒就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搞破壞, 他當時的心思只不過就是想要知道真相而已。

比如, 他拆掉了玩具小汽車的車門, 可能就是想看看汽車裡面的構造;他折斷了飛機翅膀, 也許就是想看看飛機能飛起來是不是依靠這樣的兩個東西;他弄壞遙控器, 也不過是想瞭解為什麼這個東西可以控制離它那麼遠的另一樣東西……

孩子的“拆”往往並不帶惡意, 甚至有時候他可能還是好意。 比如, 看到家裡的鬧鐘壞了, 他可能是想去修好它, 結果他拆開了卻又裝不上, 而在我們看來, 這就跟他破壞了一樣東西沒什麼區別。

而還有一些孩子的“拆”可能只是他對這個過程感興趣, 他享受的是那個過程, 他的發現也在那個過程中, 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不過, 有極個別的孩子的“拆”可能就是故意的了, 但也一樣沒有多麼強烈的惡意, 他可能只是想通過這樣的表現來吸引我們的注意, 或者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罷了。

對於這一點我們也需要認識清楚。

所以,對於孩子的破壞行為,尤其是在他處於探索期時的破壞行為,應該用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東西壞了還可以再添置,但是如果孩子的探索欲望因為壞了幾樣東西就遭到打壓甚至永久消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

3

如果孩子破壞了一樣東西,首先應該確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想要知道什麼,他有了怎樣的發現,要肯定他的探索欲。

接下來,就可以告訴他:“這些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用辛苦掙來的錢買的,這麼快就弄壞了爸爸媽媽有些心疼啊!

而且,你一下子就弄壞了不就再也玩不了了嗎?你想想看,有沒有不用破壞這些東西就能得到你想要知道的方法呢?比如,看看說明書,或者來問問爸爸媽媽,你覺得呢?”

這樣的說辭會讓孩子也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從而或多或少地避免孩子的破壞行為。

用適當的規矩來限制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個不錯的方法,但此時的規矩一定不能是懲罰式的。可以和他約定好,以後要愛惜玩具,或者允許他提一些要求,給他準備足夠的可供拆裝的玩具和小工具,以滿足他的拆裝探險心理。

選自魯鵬程家庭教育新書《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目前各大書店網店熱銷中。

魯鵬程,家庭教育專家,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學好弟子規 教出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麼辦》等。圖片來自網路。詳見左下角“瞭解更多”。

對於這一點我們也需要認識清楚。

所以,對於孩子的破壞行為,尤其是在他處於探索期時的破壞行為,應該用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東西壞了還可以再添置,但是如果孩子的探索欲望因為壞了幾樣東西就遭到打壓甚至永久消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

3

如果孩子破壞了一樣東西,首先應該確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想要知道什麼,他有了怎樣的發現,要肯定他的探索欲。

接下來,就可以告訴他:“這些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用辛苦掙來的錢買的,這麼快就弄壞了爸爸媽媽有些心疼啊!

而且,你一下子就弄壞了不就再也玩不了了嗎?你想想看,有沒有不用破壞這些東西就能得到你想要知道的方法呢?比如,看看說明書,或者來問問爸爸媽媽,你覺得呢?”

這樣的說辭會讓孩子也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從而或多或少地避免孩子的破壞行為。

用適當的規矩來限制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個不錯的方法,但此時的規矩一定不能是懲罰式的。可以和他約定好,以後要愛惜玩具,或者允許他提一些要求,給他準備足夠的可供拆裝的玩具和小工具,以滿足他的拆裝探險心理。

選自魯鵬程家庭教育新書《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目前各大書店網店熱銷中。

魯鵬程,家庭教育專家,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學好弟子規 教出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麼辦》等。圖片來自網路。詳見左下角“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