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人曾在此建神社,很多瀋陽人都在這哭過,有你嗎?

提起瀋陽的歷史, 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九一八事變中打響的抗戰第一槍。

在九一八事變中, 瀋陽人大都知道北大營是這段歷史中必不可少的痕跡,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也深刻的記錄下了那段屈辱歲月中的瀋陽, 並且成為日軍侵華最有力的見證。

日軍炸毀柳條湖鐵路, 成為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 柳條湖鐵路段位於瀋陽站和文官屯站之間。 文官屯, 就是我們這篇要說的, 一個日軍侵華有力見證的地方。

不知道瀋陽人對文官屯瞭解多少?小主知道這個地方, 是因為這裡是瀋陽殯儀館的所在地。 不過文官屯這個地方, 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

名字由來並不是“文官下馬”之意

可能很多人對於這裡為什麼叫“文官屯”而感到好奇。 此前比較廣泛的傳說是“清初有一文官居此, 故名文官屯”。

▲刻著“清初有一文官居此, 故名文官屯”的石碑

但事實上, 瀋陽不止有一個“官屯”, 比如寧官屯、路官屯、楊官屯……雖然有些屯子是因為住過官員而命名, 比如寧官屯, 但並不是所有的官屯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這裡出現的屯田制度。

如果要按時間論起來, 很多屯子的歷史比清朝還長, 當時軍屯衛制度, 源于明朝。

當時的軍屯大軍, 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利用郵傳驛站的士兵進行屯種;二是用少數民族的降兵開展屯種, 這在新民、遼中和于洪等地都曾出現過;三就是利用犯罪的謫戍遼東的犯人進行屯種。

剛開始的時候, 明朝是為了軍糧而實行的屯田, 後來, 軍隊開始在屯田的地方定居過起了日子, 由此出現了相應的管理, 也就有了“千戶”等官職。 不少官員連同家屬一道, 留在了瀋陽或周邊區域, 實行屯田。

當時這裡地廣人稀, 除了政府組織的屯田, 很多人娶妻生子之後, 開始自己開墾土地,

形成了民間開墾的土地和政府開墾的土地的對應。 而那些“官屯”, 說白了就是指官家屯田的地方, 而這裡的領導姓啥, 可能就叫做啥官屯了。

勿忘國恥日本人曾在此建神社

能說明文官屯是日本侵華最有力的罪證, 是因為至今那裡還保留著兩個“門柱型”、像鳥架子一樣的鋼筋水泥建築, 這是日本神社的典型建築物“鳥居”, 是文官屯神社存在的標誌。

據資料記載,文官屯神社建於日本昭和17年11月,也就是1942年,正值日本侵華期間,是為了祭祀那些死去的日本人而建。這個神社規模不大,只有一座木質結構的房子,兩座“鳥居”。

房子在1957年被拆除,只有兩個“鳥居”遺存到現在,這個遺址後來被列入瀋陽市文物保護名錄。

瀋陽人好像還喜歡管文官屯地區叫724,原因是那裡原來曾有個724軍工廠,也就是原來的日本軍工廠。現在叫東基集團,原名是東北機器製造總廠,在日偽時期叫陸軍造兵廠南滿分廠。

▲東基公司的正門

1937年4月,日本侵略者把當地130多家農戶趕走,修建了兵工廠。1939年兵工廠建成投產,開始生產新型戰車、坦克及炮彈、炸彈、軍刀等。工廠工人逐年增加,其中占絕大多數的是日本人。

在新浪名為“柳塘寒士”的博客中,博主提到了曾在日本網上看到一張1945年奉天飛機場概圖,當中顯示,在文官屯曾有個飛機場,就是圖中第5個。

不過遺憾的是,並未找到這個飛機場遺址。在文官地區的北面,還有一座日式老建築,曾是七二四的靶場,後來改成住宅。

不知這裡是否曾是日偽時期文官屯飛機場用於指揮調度的地方。

▲圖源:柳塘寒士

附近現狀附近殯儀館火葬場將關閉停爐?

在文官屯曾發生過哪些歷史故事,應該不是大多數瀋陽人都知道。但若將文官屯和回龍崗這兩個地方向瀋陽人提起,相信多數人都知道這倆地意味著什麼。

位於文官屯的瀋陽市殯儀館,成立於1959年。是瀋陽市建館最早、離市中心最近、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殯葬事業單位之一。

據傳我國東北瀋陽唯一藏傳佛教喇嘛教實勝寺的大經師召烏力吉高僧的遺體便是送到文官屯殯儀館火化的。火化後,在他的骨灰中發現紅、綠、黃、黑、白等多色珍貴舍利數十枚!

而今隨手在網上一搜,十年來曾多次傳出關於文官屯殯儀館將關的消息。

隨著咱瀋陽城不斷地建設和發展,原本位於郊區的殯儀館已逐漸進入了城區建設範圍,接近市區邊緣,最近又有消息稱文官屯火葬場將於6月停爐,雖然還未有確切消息將要搬去哪裡,但搬遷市殯儀館也是大勢所趨。

無論它如何而來,又為何而去,每一個被歷史選擇的地方,都值得我們瞭解並尊重。

據資料記載,文官屯神社建於日本昭和17年11月,也就是1942年,正值日本侵華期間,是為了祭祀那些死去的日本人而建。這個神社規模不大,只有一座木質結構的房子,兩座“鳥居”。

房子在1957年被拆除,只有兩個“鳥居”遺存到現在,這個遺址後來被列入瀋陽市文物保護名錄。

瀋陽人好像還喜歡管文官屯地區叫724,原因是那裡原來曾有個724軍工廠,也就是原來的日本軍工廠。現在叫東基集團,原名是東北機器製造總廠,在日偽時期叫陸軍造兵廠南滿分廠。

▲東基公司的正門

1937年4月,日本侵略者把當地130多家農戶趕走,修建了兵工廠。1939年兵工廠建成投產,開始生產新型戰車、坦克及炮彈、炸彈、軍刀等。工廠工人逐年增加,其中占絕大多數的是日本人。

在新浪名為“柳塘寒士”的博客中,博主提到了曾在日本網上看到一張1945年奉天飛機場概圖,當中顯示,在文官屯曾有個飛機場,就是圖中第5個。

不過遺憾的是,並未找到這個飛機場遺址。在文官地區的北面,還有一座日式老建築,曾是七二四的靶場,後來改成住宅。

不知這裡是否曾是日偽時期文官屯飛機場用於指揮調度的地方。

▲圖源:柳塘寒士

附近現狀附近殯儀館火葬場將關閉停爐?

在文官屯曾發生過哪些歷史故事,應該不是大多數瀋陽人都知道。但若將文官屯和回龍崗這兩個地方向瀋陽人提起,相信多數人都知道這倆地意味著什麼。

位於文官屯的瀋陽市殯儀館,成立於1959年。是瀋陽市建館最早、離市中心最近、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殯葬事業單位之一。

據傳我國東北瀋陽唯一藏傳佛教喇嘛教實勝寺的大經師召烏力吉高僧的遺體便是送到文官屯殯儀館火化的。火化後,在他的骨灰中發現紅、綠、黃、黑、白等多色珍貴舍利數十枚!

而今隨手在網上一搜,十年來曾多次傳出關於文官屯殯儀館將關的消息。

隨著咱瀋陽城不斷地建設和發展,原本位於郊區的殯儀館已逐漸進入了城區建設範圍,接近市區邊緣,最近又有消息稱文官屯火葬場將於6月停爐,雖然還未有確切消息將要搬去哪裡,但搬遷市殯儀館也是大勢所趨。

無論它如何而來,又為何而去,每一個被歷史選擇的地方,都值得我們瞭解並尊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