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盜墓筆記》這些在歷史上有名的“摸金校尉”(下)

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下)

罪大惡極——溫韜

溫韜是五代十國梁國耀州節度使, 在擔任官職期間, 利用職務之便, 帶領手下瘋狂作案。 給中國帝王陵墓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毀滅性破壞, 許多珍貴的文物被他私藏、流落在外甚至被毀壞。

溫韜是史料上記載中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 在他出任節度使期間, 唐朝的18個帝陵都被他一一光顧。 據傳, 唐太宗李世民死後, 將珍貴的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帶進了昭陵。 不通文墨的溫韜在盜取了昭陵內一大批可以堪稱現今國寶級的珍貴字畫後, 竟然把它們都扔了, 《蘭亭序》真跡恐怕也不例外,

如若真是如此, 《蘭亭序》真跡恐怕已經遭到損毀。 於是後世人們又希望這件寶物被藏在武則天的乾陵中。

值得一提的是, 溫韜在開掘乾陵的時候, 突然狂風大作, 電閃雷鳴, 天象極為奇異, 做賊心虛怕被報應的溫韜只好帶人撤退, 乾陵因此而免遭於難。

亂臣賊子——劉豫

考古界曾經判斷, 帝王陵墓基本都被盜墓者光顧過。 背誦“鞏義八陵”被劉豫盜掘的乾乾淨淨。 北宋皇陵在當今河南省鞏義市, 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毅的遷葬陵, 號稱“七帝八陵”。 劉豫本為北宋臣子, 後投降金。 降順變節, 本就不義, 合夥盜掘陵墓, 就更加不義了。

偽君子——乾隆

古今盜墓者中, 乾隆應該是位置最大的一位了。

他的盜墓對象是明朝的“十三陵”, 其公開理由卻不是盜墓, 耳室頗討漢人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 與其他幾位的野蠻勁兒相比, 乾陵的行為看起來似乎很文明。

乾隆盜墓堪稱一奇, 據說僅僅是為了盜取陵墓中的楠木大柱。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 開始對十三陵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修葺, 乾隆就利用這次機會, 把墓中的楠木柱偷樑換柱。

逍遙法外——孫殿英

民國初年軍閥盜墓形成了一股熱潮。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為代表。 他使用了破壞性極大的現代炸藥, 炸開了慈禧的定東陵、乾隆的裕陵, 三天之內盜得寶物無數, 共裝了30車。 僅從慈禧陵中盜出的兩河“翡翠西瓜”, 估價就在白銀500萬兩。

孫殿英的劣性被各界強烈譴責, 要求追究法律責任。

為了逃脫罪責, 孫殿英“花錢消災”。 把從乾隆墓中盜得的九龍寶劍、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還有一批珍貴的古玩字畫送給了蔣介石和宋美齡;把慈禧的“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另一把寶劍送給了何應欽;閻錫山則得到了50萬兩黃金。 孔祥熙、戴笠等關鍵人物也都分別得到了孫殿英的賄賂。 孫殿英從此逍遙法外。

盜掘古墓這種行為, 無論是官還是民都是十分可恥的, 即便在歷史上留下名字, 也是萬古駡名。 相信科學, 拒絕盜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