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自動駕駛時代的第一支廣告——詹皇的恐懼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支廣告是什麼?

除了咒語一般的腦白金、羊羊羊以外, 應該還有一些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廣告, 無論是1979年中國電視上出現的第一條廣告,

還是喬老爺1981年笑懟IBM的那一幕………

今天, 我們分享一個可能又會標記時代的廣告:

這是第一個為全自動無人駕駛拍攝的廣告, LeBron James(勒布朗·詹姆斯)現在看起來也許是Bling Bling的NBA巨星, 但到咱們孫子的孫子那個年代, 誰知道他被記住會不會因為是第一個全自動無人駕駛廣告的主角呢?

那麼, 就讓我們來拆解一下這條視頻的來龍去脈和台前幕後吧:

生而為人, 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是自然而然的。 鑒於只有極少部分人真正瞭解並且體驗過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 普通用戶對此感到恐懼和無所適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失去對車輛的掌控, 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不信任, 對惡意駭客的恐懼等等。 如果不能說服普通用戶克服這種恐懼而接納全自動無人駕駛, 希望靠自動駕駛致富的車企朋友們恐怕永遠也看不到明天。

此時, 勒布朗·詹姆斯, 登場了。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詹姆斯這次在鏡頭前出現時顯得戰戰兢兢, 他將會帶著這種情緒跨入一輛無人駕駛轎車的後座。 這個廣告會在10月17日克利夫蘭騎士隊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NBA季後賽開鑼之前出街。 值得紀念的是, 即使無人駕駛技術還未完成商業化的準備, 但這畢竟是它第一個面對普通用戶的商業廣告。

這個廣告的內容並不複雜, 它的有趣之處在於——到底是誰站在這個廣告的背後。 不是Waymo, 即使它也許在技術上最為領先和成熟;也不是Uber, 儘管很多人第一次享受無人駕駛服務就是通過它。 而是, 英特爾, 這個曾經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 現在正在自動駕駛領域瘋狂開疆拓土的晶片製造商。

英特爾認為, 要消除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擔憂, 最好的方法是讓勒布朗·詹姆斯那張絡腮鬍子的笑臉出現在鏡頭前。

畫外音響起:“有些人是無所畏懼的, ”這時的詹姆斯走向鏡頭, 接受眾人的歡呼膜拜。 但是, 當他來到接他的車前, 看到駕駛座上空無一人,戰神詹姆斯還是給出了一個痛苦而絕望的“不!”——看,這就是普通用戶看到無人駕駛車輛的正常反應。

在被告知車輛的感測器“比你自己看到的要強80倍”後,詹姆斯才勉強坐進車內。從緊張,到放鬆,再到拍照分享——他的變化是所有致力於無人駕駛項目的企業希望看到的景象。最終,詹姆斯對著鏡頭來一句:“嘿,我還想再來一圈。”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自動駕駛總經理Kathy Winter對此表示:“整個社會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恐懼其實讓我很困惑。鑒於由於人為錯誤引起的車禍每年造成100多萬人次的死亡,人們是不是更應該害怕人為駕駛的汽車?今天我們開車時,理所當然地相信對面車道上向我們駛來的汽車將保持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除非那是一輛無人駕駛的車輛,否則我們都應該害怕。”

同樣感到害怕的應該還有英特爾的股東們,儘管他們害怕的原因不同——如果人們拒絕這項新技術,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下的大賭注恐怕很難得到好的回報。英特爾三月份宣佈以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的Mobileye公司,並且在6月份完成交易,這也促使英特爾開始在這塊新興市場上展開更積極的行動,畢竟,英特爾自己對這個市場的規模預估是超過7萬億美元。

英特爾最近表示,計畫在美國,以色列和歐洲建立一個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車隊,全面啟動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預計第一輛車將會在接近2017年底的時候上路,而這個車隊的規模最終將擴展到100多輛。

“社會接受程度最終將決定我們多快能夠到達無人駕駛的未來,”Winter說。“這是三件事之一 ——技術和法規是另外兩個因素,而它們將最終將決定自動駕駛的命運。在技術上我們完全可以造出一輛毫無瑕疵的車,但是如果用戶拒絕接受,這個行業就會始終停滯不前。”

即使是動用像詹皇這樣的國際超級巨星,對於不用擔心無人駕駛汽車的宣傳效果也只能到此為止了。不止一次的調查顯示,儘管美國人喜歡自動駕駛汽車,但真的要讓他們讓出方向盤,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駕駛(即使是魯莽和不負責任的)大概已經變成了人類的一種本能,自動駕駛需要的未來顯然不是一兩個廣告就能爭取到的。

看到駕駛座上空無一人,戰神詹姆斯還是給出了一個痛苦而絕望的“不!”——看,這就是普通用戶看到無人駕駛車輛的正常反應。

在被告知車輛的感測器“比你自己看到的要強80倍”後,詹姆斯才勉強坐進車內。從緊張,到放鬆,再到拍照分享——他的變化是所有致力於無人駕駛項目的企業希望看到的景象。最終,詹姆斯對著鏡頭來一句:“嘿,我還想再來一圈。”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自動駕駛總經理Kathy Winter對此表示:“整個社會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恐懼其實讓我很困惑。鑒於由於人為錯誤引起的車禍每年造成100多萬人次的死亡,人們是不是更應該害怕人為駕駛的汽車?今天我們開車時,理所當然地相信對面車道上向我們駛來的汽車將保持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除非那是一輛無人駕駛的車輛,否則我們都應該害怕。”

同樣感到害怕的應該還有英特爾的股東們,儘管他們害怕的原因不同——如果人們拒絕這項新技術,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下的大賭注恐怕很難得到好的回報。英特爾三月份宣佈以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的Mobileye公司,並且在6月份完成交易,這也促使英特爾開始在這塊新興市場上展開更積極的行動,畢竟,英特爾自己對這個市場的規模預估是超過7萬億美元。

英特爾最近表示,計畫在美國,以色列和歐洲建立一個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車隊,全面啟動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預計第一輛車將會在接近2017年底的時候上路,而這個車隊的規模最終將擴展到100多輛。

“社會接受程度最終將決定我們多快能夠到達無人駕駛的未來,”Winter說。“這是三件事之一 ——技術和法規是另外兩個因素,而它們將最終將決定自動駕駛的命運。在技術上我們完全可以造出一輛毫無瑕疵的車,但是如果用戶拒絕接受,這個行業就會始終停滯不前。”

即使是動用像詹皇這樣的國際超級巨星,對於不用擔心無人駕駛汽車的宣傳效果也只能到此為止了。不止一次的調查顯示,儘管美國人喜歡自動駕駛汽車,但真的要讓他們讓出方向盤,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駕駛(即使是魯莽和不負責任的)大概已經變成了人類的一種本能,自動駕駛需要的未來顯然不是一兩個廣告就能爭取到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