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民國第一奇女子,才貌雙絕,卻慘遭退婚;被族人趕出家門後……

她民國第一奇女子, 才貌雙絕, 卻慘遭退婚;被族人趕出家門後, 白手起家成為富豪, 卻終身未嫁

1903年, 20歲的她想去天津探訪女子學校, 當即被舅父責駡不守婦道、不安分守己。 年輕氣盛的她不堪羞辱, 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隻身逃票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 然而, 不到一年, 她就逆襲成功, 靠的不是美貌, 而是才華。 沒錢沒勢的她在文壇上大展鋒芒, 成為眾多上層精英男性的夢中情人、女人的羡慕物件, 更開始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日子。

她, 就是呂碧城, 被世人贊為民國第一位奇女子、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她和秋瑾並稱“女子雙俠”。 從被族人搶盡家產到被未婚夫悔婚, 從身無分文到上海富商, 她辦報辦學、寫詞經商, 她首倡女權、出國遊學。 然而, 她卻一生未嫁, 孤寂終生, 始終找不到“精神上琴瑟和鳴, 心靈上息息相通”的良人。

一.父親病逝, 她被族人掃地出門、被夫家悔婚

1883年農曆六月, 陽光刺眼, 知了嘶鳴, 隨著一聲清脆有力的啼哭, 光緒進士呂鳳岐的第三個女兒在山西太原出生了。 也許是繼承了故鄉徽州的秀美山水和綿長的文化底蘊, 她長得眉清目秀, 分外可人。 兩年後, 呂鳳岐因看不慣官場黑暗腐敗, 辭官還鄉。 然而不過兩三年, 家中僅有的兩個兒子一個自盡身亡, 一個抱病去世。 年逾五十的呂鳳岐大為悲痛, 臥病數月。 好在他生性淡薄、思想開明, 此後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在四個女兒身上。

呂鳳岐學養深厚、胸懷闊達、為人正直, 呂氏姐妹個個聰慧伶俐, 自小就開始熟讀古籍詞章。 其中, 呂碧城最為聰穎, 5歲就能隨口接下對子“春風吹楊柳, 秋雨打梧桐”, 7歲能作大幅山水畫,

尤其善於寫詞。 然而那個時代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孩子飽讀詩書也不過是給家族點綴一二。

12歲那年, 她遭遇了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59歲的父親雨後登臨園中的假山, 不幸摔倒, 竟與世長辭, 留下她們母女五人。 當時, 女兒沒有繼承家產的權利,

族人立刻霸佔了她們的家產, 還教唆匪徒劫持呂母。 家中無男丁, 可不能任憑他人恣意欺淩, 她收起女兒家的驕矜猶疑, 四處求援, 給父親的舊友學生寫信, 終於求得援助助母脫險。

好不容易解決了家族之難, 誰知她卻遭逢人生的奇恥大辱——自幼訂婚的汪家以匪徒劫掠有損名聲為由主動悔婚, 其實是擔心她過門後難以駕馭。 對女子而言, 未過門被男方悔婚和過了門被夫家休棄是一樣的。 一般的女子為此自殺的, 也大有人在。 她雖然悲憤無奈, 卻也難得的灑脫豪氣, 她從接連兩次的打擊深覺舊時代女子的悲慘境遇, 她想去抗爭, 去改變這種厄運。

二.離家出走, 她迎來人生轉折

生活中, 總不乏困苦與無奈。 有時候, 你就好像陷入了一個深坑,

要麼靠自己拼盡全力爬出來, 要麼等待他人的救援。 靠自己多能獲得希望, 等別人卻常常容易心生失望。

被族人趕出家門後, 她跟隨母親去了外祖父家。 母親為了使她們受到更好的教育, 讓她和大姐去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舅嚴鳳笙。 她在舅舅家生活了六七年, 既感激舅舅一家的養育之恩, 又感傷寄人籬下的尷尬處境。 她亟需找到一種力量、一種依靠, 讓自己活得自由, 活得有尊嚴。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風雲驟起,先有戊戌變法,後有清末新政,維新思想廣泛傳播,新事物層出不窮。年僅二十歲的呂碧城不願鎖在深閨,與琴棋書畫為伴,她想前往天津接觸女子學堂。但舅舅大為惱火,對她出軌的言行責駡連連。她一怒之下,鋌而走險,果斷跳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身上沒有一分錢,也沒有任何行李,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買了火車票,住進了天津法租界的客棧。

魯迅曾在20年後冷靜發問:娜拉出走後怎樣?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舊時代的女性一旦離開家門,想在社會上獨立比登天還難。古代有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來貧困度日,當壚賣酒,不得不低頭被父親接濟,還要忍受司馬相如發達後的喜新厭舊。20年後有蕭紅和張愛玲兩位才女出走,她們沒有墮落,還成了有名的作家,但前者窮困潦倒漂泊無依,被拋棄,被家暴,被羞辱,31歲就香消玉殞,後者情路坎坷,形單影隻,晚年流落異國,境況淒涼。

呂碧城無疑是最幸運,她前腳剛離開壓抑自己的家,後腳就遇上了生命中的貴人——《大公報》社長英斂之。憑藉著驚人的文采和獨特的思想,她被禮聘為《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連續發表多篇呼籲女子解放的文章,成為宣導女權運動的第一人。

三.她事業極度成功,愛情卻難免失意

呂碧城關于女子解放的文章一經刊載,轟動京津文壇,引來眾多詩文的推崇讚美,形成眾星捧月般的奇景。在此期間,她結識了嚴複、樊增祥、易順鼎等文學大師,與他們自在交往,談論詩詞,探討時事,還被秋瑾引為知己,更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

兩年後,她督辦女學,民國成立後先後出任政府機要秘書和參政。1915年,因為看不慣政壇的醜陋內幕,她帶著母親移居上海,正式下海經商。憑藉著智慧靈活的頭腦、四通八達的人脈和美麗迷人的氣質,她在商場上遊刃有餘,短短幾年就大獲成功,積累起大量的財富,從此衣食無憂,獲得真正的自由。

然而,在文壇和商場上順風順水,她在情感上卻一再失意。論樣貌,她眉清目秀,一張瓜子臉小巧精緻,一雙丹鳳眼清亮嫵媚,身材窈窕,穿著時尚,舉止端莊大方;論內涵,她是大家閨秀又是新女性,年紀輕輕就精通琴棋書畫,寫得一首好詞,深受中國古典文化薰陶,同時學習新思想,有主見,宣導女權,是典型的新女性。更別提她白手起家,自立自強,為自己和母親賺得一份自理自足的身家。

照理說,如此出類拔萃的女人,不論在民國還是現在,都可以算得上典型的白富美,不愁嫁不出去。而她,卻一生未嫁,好像也沒談過什麼戀愛,不免讓人心生困惑。其實,她不乏追求者,只是她不願將就,只想找個精神上旗鼓相當的愛人,終究還是沒能找到。

12歲,她在遭逢家族大難時,又遭遇退婚,小小年紀就目睹婚戀裡的涼薄易變,一心就想著要讓自己強大起來,有能力保護自己和家人。20歲時,她得到英斂之的賞識,後來更被他追求。雖然英斂之儀錶堂堂,瀟灑倜儻,更對她有知遇之恩,但她對他只有感激,從沒有非分之想,也不願插足他的婚姻,後來更與他一刀兩斷,沒有任何的往來。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寒雲對她十分欽慕,邀請她參加詩酒聚會,與她鴻雁傳書,但她只將他引為知己,看得清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結果。

四.沒有愛情和婚姻,她照樣活得精彩

對於愛情,她始終保持難得的清醒,不苟且,不將就,不被流言蜚語所惑,不為紅顏易老而感傷。身為長輩的嚴複很關心她的婚姻大事,勸她早日成婚,否則恐怕難以長壽。她解釋說,她生平看得上的男子不多,梁啟超早有妻室,汪精衛年太小,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張嗇公曾推薦諸貞壯,貞壯詩寫得好,可惜快40歲了,鬚髮皆白!她找物件,不在乎資產及出身,只在乎是否有才華。所以她很難找到適合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合,有失機緣。

20多年後,才女張愛玲曾這樣描摹“愛情”的模樣: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麼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遇見,就是一種幸運。可惜,呂碧城終究沒有這種運氣,她直到生命之花枯萎的時候,也沒有找到另一半。1918年,在感情上頗為苦悶時,她決定出國遊學,臨行前念叨的是李清照的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4年後才回國。隨後她又再一次隻身遊歷歐美,一去就是7年。

異國他鄉,一個人看著陌生的山山水水,不知是怎樣的感受。走遍天涯海角,到頭來不過是為找到一處讓自己身心安寧的地方。1943年初,她因病去世,享年60歲。死前她已皈依佛門,常伴青燈,但國家有難時也慷慨捐出物資。她留下遺言,全部捐出個人全部資產,將自己火化,和麵為丸,拋入海中,讓魚分食。

民國第一奇女子的一生,就這樣絢爛而又淒涼地落下帷幕。如幽蘭秋菊,她品行高潔,性格倔強,在風雲突變的民國,憑藉個人才華和美貌,出盡風頭,備受世人矚目。她,沒有被時代淹沒,也沒有屈從於世俗的條條框框,她敢做自己,敢活出自己的真實模樣。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太聰明,太自信,以至於曲高和寡,無人陪伴,沒能經歷愛情的酸甜苦辣。

走過千山萬水,回來時卻找不到等待自己的良人,讓人遺憾。可是,人生在世,誰又能不留遺憾呢?

原文地址:http://www.bzgame.cc/pwrs/636.html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風雲驟起,先有戊戌變法,後有清末新政,維新思想廣泛傳播,新事物層出不窮。年僅二十歲的呂碧城不願鎖在深閨,與琴棋書畫為伴,她想前往天津接觸女子學堂。但舅舅大為惱火,對她出軌的言行責駡連連。她一怒之下,鋌而走險,果斷跳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身上沒有一分錢,也沒有任何行李,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買了火車票,住進了天津法租界的客棧。

魯迅曾在20年後冷靜發問:娜拉出走後怎樣?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舊時代的女性一旦離開家門,想在社會上獨立比登天還難。古代有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來貧困度日,當壚賣酒,不得不低頭被父親接濟,還要忍受司馬相如發達後的喜新厭舊。20年後有蕭紅和張愛玲兩位才女出走,她們沒有墮落,還成了有名的作家,但前者窮困潦倒漂泊無依,被拋棄,被家暴,被羞辱,31歲就香消玉殞,後者情路坎坷,形單影隻,晚年流落異國,境況淒涼。

呂碧城無疑是最幸運,她前腳剛離開壓抑自己的家,後腳就遇上了生命中的貴人——《大公報》社長英斂之。憑藉著驚人的文采和獨特的思想,她被禮聘為《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連續發表多篇呼籲女子解放的文章,成為宣導女權運動的第一人。

三.她事業極度成功,愛情卻難免失意

呂碧城關于女子解放的文章一經刊載,轟動京津文壇,引來眾多詩文的推崇讚美,形成眾星捧月般的奇景。在此期間,她結識了嚴複、樊增祥、易順鼎等文學大師,與他們自在交往,談論詩詞,探討時事,還被秋瑾引為知己,更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

兩年後,她督辦女學,民國成立後先後出任政府機要秘書和參政。1915年,因為看不慣政壇的醜陋內幕,她帶著母親移居上海,正式下海經商。憑藉著智慧靈活的頭腦、四通八達的人脈和美麗迷人的氣質,她在商場上遊刃有餘,短短幾年就大獲成功,積累起大量的財富,從此衣食無憂,獲得真正的自由。

然而,在文壇和商場上順風順水,她在情感上卻一再失意。論樣貌,她眉清目秀,一張瓜子臉小巧精緻,一雙丹鳳眼清亮嫵媚,身材窈窕,穿著時尚,舉止端莊大方;論內涵,她是大家閨秀又是新女性,年紀輕輕就精通琴棋書畫,寫得一首好詞,深受中國古典文化薰陶,同時學習新思想,有主見,宣導女權,是典型的新女性。更別提她白手起家,自立自強,為自己和母親賺得一份自理自足的身家。

照理說,如此出類拔萃的女人,不論在民國還是現在,都可以算得上典型的白富美,不愁嫁不出去。而她,卻一生未嫁,好像也沒談過什麼戀愛,不免讓人心生困惑。其實,她不乏追求者,只是她不願將就,只想找個精神上旗鼓相當的愛人,終究還是沒能找到。

12歲,她在遭逢家族大難時,又遭遇退婚,小小年紀就目睹婚戀裡的涼薄易變,一心就想著要讓自己強大起來,有能力保護自己和家人。20歲時,她得到英斂之的賞識,後來更被他追求。雖然英斂之儀錶堂堂,瀟灑倜儻,更對她有知遇之恩,但她對他只有感激,從沒有非分之想,也不願插足他的婚姻,後來更與他一刀兩斷,沒有任何的往來。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寒雲對她十分欽慕,邀請她參加詩酒聚會,與她鴻雁傳書,但她只將他引為知己,看得清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結果。

四.沒有愛情和婚姻,她照樣活得精彩

對於愛情,她始終保持難得的清醒,不苟且,不將就,不被流言蜚語所惑,不為紅顏易老而感傷。身為長輩的嚴複很關心她的婚姻大事,勸她早日成婚,否則恐怕難以長壽。她解釋說,她生平看得上的男子不多,梁啟超早有妻室,汪精衛年太小,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張嗇公曾推薦諸貞壯,貞壯詩寫得好,可惜快40歲了,鬚髮皆白!她找物件,不在乎資產及出身,只在乎是否有才華。所以她很難找到適合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合,有失機緣。

20多年後,才女張愛玲曾這樣描摹“愛情”的模樣: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麼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遇見,就是一種幸運。可惜,呂碧城終究沒有這種運氣,她直到生命之花枯萎的時候,也沒有找到另一半。1918年,在感情上頗為苦悶時,她決定出國遊學,臨行前念叨的是李清照的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4年後才回國。隨後她又再一次隻身遊歷歐美,一去就是7年。

異國他鄉,一個人看著陌生的山山水水,不知是怎樣的感受。走遍天涯海角,到頭來不過是為找到一處讓自己身心安寧的地方。1943年初,她因病去世,享年60歲。死前她已皈依佛門,常伴青燈,但國家有難時也慷慨捐出物資。她留下遺言,全部捐出個人全部資產,將自己火化,和麵為丸,拋入海中,讓魚分食。

民國第一奇女子的一生,就這樣絢爛而又淒涼地落下帷幕。如幽蘭秋菊,她品行高潔,性格倔強,在風雲突變的民國,憑藉個人才華和美貌,出盡風頭,備受世人矚目。她,沒有被時代淹沒,也沒有屈從於世俗的條條框框,她敢做自己,敢活出自己的真實模樣。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太聰明,太自信,以至於曲高和寡,無人陪伴,沒能經歷愛情的酸甜苦辣。

走過千山萬水,回來時卻找不到等待自己的良人,讓人遺憾。可是,人生在世,誰又能不留遺憾呢?

原文地址:http://www.bzgame.cc/pwrs/636.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