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絕對想不到我的牙齦紅腫是怎麼治好的—“世界骨質疏鬆日”有感

自從上了年紀習慣了厚厚的眼鏡之後, 近視眼退居二線, 牙齒後來居上, 成為最困擾我的問題。

牙齦困擾我許久了, 白天的時候沒有劇痛, 只是經常脹痛, 牙根的地方就像著了一把火, 牙齒也跟著鬆動起來。 吃飯前橫下心狠狠的咬, 吃著吃著反而感覺不到了。 有時候晚上做夢, 迷迷糊糊中感覺自己咬緊牙關, 夢裡自己馬上就要咬斷了牙齒, 牙齦的疼痛把自己從沉睡中拉到半睡半醒, 自己的意識馬上著急的召喚自己趕緊醒來, 這是在做夢, 趕緊醒來, 奪回自己咀嚼肌的控制權, 不要再咬了, 再咬真的斷了!一時間恐懼和著急一起擁擠在我的胸腔,

僵硬了軀體。 稍一放鬆, 相同的疼痛又會伴隨著夢境再次襲來, 然後又是自己焦急地召喚。 現實裡的牙齒不會真的斷掉, 人卻在半夢半醒中重複著自己咬斷牙齒的恐懼。 在那段日子裡, 相同的夢經常魘著半睡半醒的我, 而自己終究也沒有醒來, 只有清晰的痛感和記憶留給第二天早晨。

去問牙醫這是不是發炎, 他不敢確定也說不好;醫生說不好, 那好吧, 我自己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試了很多方法, 吃VC, 不喝紅茶, 甚至用丁硼軟膏刷牙, 都沒有任何效果。 直到有段時間開始吃鈣片, 一段時間之後紅腫居然慢慢消退了, 牙根也堅固了起來。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 可能是鈣的問題。

提到缺鈣, 就得先介紹一個概念, 那就是骨密度。 骨密度是單位體積骨骼中礦物質的重量, 是衡量骨骼健康的一個指標, 骨密度越大表示鈣含量越高。 正常人一生中骨密度是不斷變化的, 出生後骨密度快速增加, 到20-30左右的時候達到頂峰, 之後緩慢下降。 當你去醫院裡測骨密度, 醫生比較測量值和參考值, 如果差值超過一定範圍, 就會跟你科普補鈣;如果低的較多, 醫生就會建議你去拍X光片, 探討骨質疏鬆的可能了。

其實缺鈣是個很個性化的概念, 這取決於個人對健康的理解, 有人認為只要沒有腰酸背痛沒有腿抽筋, 就算不得缺鈣。 彎腰駝背的老頭老太太大夥都見過不少, 未必有缺鈣的自覺, 也並沒妨礙他們活成一大把年紀。

記得我小姨的婆婆, 一位小腳的太婆, 腰也彎成了一隻大蝦, 走起路來搖搖晃晃, 曾有一次問我姥爺:“大哥, 記得當年你也稱得上是魁梧高大, 怎麼人老了就矮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然後笑眯了眼睛, 露出了殘缺的門牙。 姥爺霸氣的給出了神回復:“人老了呀, 每個關節縫裡都矮了那麼一韭菜葉, 整個人就矮下來了”, 同時用手比量著那“一韭菜葉”有多高。 那個年代, 沒有朋友圈也沒有的頭條的科普, 他們也就無從得知這是骨量的流失, 帶來長骨的彎曲以及脊柱骨質的塌陷受損, 從而導致身高明顯的矮了下去。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骨密度應該保持在同齡人的平均水準, 倘若低了就應該及早採取措施。 因為鈣的損失基本是不可逆的,

一旦發展到骨質疏鬆的程度, 在骨折的威脅下討僥倖是件很可怕的事兒。

相對的, 我不太喜歡“補鈣”的說法, 就好像是鈣含量降下來之後補鈣能再讓它升上去。 這樣會讓人產生兩個誤解, 第一, 將“補鈣”等同於一種治療手段, 骨密度降到警戒線以下再談也不遲,

沒下到份兒完全不用管它;另一個誤解是吃點鈣片和VD, 骨密度就應該能升的回去。 殊不知骨頭就像三歲的小孩子, 你要是惹了小孩子, 去跟她道歉她會翻個白眼告訴你:“晚了!”

沒錯, 等你上了年紀, 骨密度嚴重降低了才想起來增加鈣攝入量, 晚了, 骨密度很難再升回健康水準了!我們骨頭裡有成骨細胞, 還有一種破骨細胞, 成骨細胞幹的活是把血液中的鈣固定在骨頭上, 而破骨細胞是把骨頭上的鈣咬掉, 來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 成骨細胞越來越不活躍, 而破骨細胞相對活躍, 所以吃再多的鈣也難長在骨頭上, 而是隨著尿液溜走了。

所以說, “補鈣”要趁早, 儘量食補, 且需要我們終生關注。

作者 趙偉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歡迎關注辰曦媽媽話健康

作者 趙偉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歡迎關注辰曦媽媽話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