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比利時——中世紀遊走

比利時~中世紀遊走

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ë, 法語:Belgique, 德語:Belgien), 簡稱"比利時", 位於歐洲西部沿海, 東與德國接壤, 北與荷蘭比鄰, 南與法國交界,

東南與盧森堡毗連, 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

古代凱爾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時境內。

西元前57~前51年被羅馬人凱撒征服後隸屬於羅馬的行省──貝爾吉卡行省。

西元4世紀起, 被法蘭克人佔領, 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

西元843年, 卡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的孫輩們簽署了《凡爾登條約》, 佛蘭德伯國的斯海爾德河以西部分歸屬法蘭西, 以東部分歸屬神聖羅馬帝國。 這也是當今比利時法語區與比利時德語區分別的由來。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有1000多年的歷史, 城市的建立自西元979年開始計算, 布魯塞爾有"三大件":第一公民小於廉、原子球塔和滑鐵盧古戰場, 下面就按照遊覽時間的順序逐步介紹。

在布魯塞爾郊外的王宮附近, 有一組原子結構形的建築, 因此得名原子球, 又稱原子博物館, 是為紀念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 它一共有9個球, 每個球直徑達18米, 最高的球離地102米, 球與球之間有管道相通, 有些管道裡還安裝有電動扶梯, 供遊人上下。

路易十六式建築風格的大皇宮及皇宮廣場。

皇宮花園。

在布魯塞爾南郊, 有一片起伏的開闊地, 是著名的滑鐵盧古戰場, 181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戰敗的地方。 如今, 在一座高約50米的圓丘上, 屹立著一頭鐵鑄雄獅, 是用當年遺留在戰場上的槍炮鑄成的。 獅子山腳下, 有一個滑鐵盧古戰役展覽廳, 那裡陳列著法國著名畫家杜默蘭於1912年完成的一幅長達110米, 高約12米的環形壁畫, 描繪了在這場震撼世界的戰爭中兩軍激戰、以及拿破崙騎兵潰敗的場面。

獅子山建於1826年,據說是當地婦女用背簍把附近的土背上去堆成的,臺階一共226節,山頂獅子的頭朝向南方的法蘭西,虎視眈眈的透著一股殺氣。獅子底座上刻著1815.6.18。

滑鐵盧(Waterloo)之戰示意圖,當年,拿破崙率法軍7.4萬人和246門火炮,聯軍(普魯士和英國)統帥威靈頓公爵只有6.7萬人和184門火炮。雙方在2.25公里的戰線上進行一天的浴血鏖戰,戰場上留下了2.7萬具法軍和 2.2萬具聯軍士兵的屍體,拿破崙戰敗,從此,滑鐵盧成了失敗的代名詞,拿破崙則雖敗猶榮,而改變了歐洲歷史進程的這一戰役,則以它的慘烈永遠載入史冊。而此戰的得勝將軍英國的威靈頓公爵則沒有留下什麼名,儘管威靈頓紀念館也在這個叫做滑鐵盧的小鎮上,但是前去憑弔的人少之又少。

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大廣場,始建於西元12世紀,是歐洲最美的廣場,1988年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布魯塞爾大廣場呈長方形,四周哥特式建築物形似燃燒的火焰,市政廳的尖塔高達85米,塔頂塑有一尊5米高的布魯塞爾城守護神的塑像,廣場附近是購物街及餐廳,歐洲最古老的購物街Galeries St. Hubert也在此地。

圖為建於西元1402-1480年的市政廳。

位於市政廳對面的博物館。

天鵝咖啡館(餐廳),這家餐廳可不容小覷,當年馬克思曾在這裡寫下了《共產黨宣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也曾在這個餐廳左側的公寓裡居住過。

撒尿小童-小於廉,這個建於西元1619年的雕像位於大廣場附近的步行街的街角處,關於小於廉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意思差不多,但是歷史背景不同,流傳比較廣泛的是西班牙佔領者在撤離布魯塞爾時,打算用炸藥炸毀城市,幸虧小男孩夜出撒尿,澆滅了導火線拯救了全城。

這個有著近400年歷史的小孩身材並不高大,身高只有53釐米。

距離小於廉雕像不遠處,就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華夫餅店,吃貨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美味,話說味道確實不錯。

離開大廣場,四處走走,各種不同造型的雕像。

比利時童話人物藍精靈,怎麼是白色的?

古樸典雅的中世紀建築。

1801年由拿破崙下令建造的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現代化的歐盟總部大樓。

這天晚上入住的布魯塞爾近郊的家庭酒店,一共只有四間客房,是一個說法語的比利時小夥子開的,說是他開的,實際是他自己的別墅,分出的兩層,溫馨而舒適的環境,可惜沒有拍到小樓的外觀。

根特意思是匯合(荷蘭語:Gent,法語:Gand)是比利時最有文藝氣質的城市,她既古老又現代,與嘈雜的布魯塞爾比起來還有些許的寧靜,萊厄河(Leie)與斯海爾德河(Schelde)在此交匯。

根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七世紀,在1100年到1500年間它曾是歐洲很重要的城市,13世紀末這座城市變成了主要的羊毛生產中心。根特也是進入布魯塞爾必經的一個港口城市,遊走在根特老城區就像是漫步在中世紀。

圖為聖蜜雪兒教堂。

聖蜜雪兒大橋,跟附近的教堂同名,估計是以教堂命名的,過了這座橋,就是根特老城區,這時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小雨,而且是太陽雨,東邊日出西邊雨,給我們的行程增添了幾許詩意,只是乍暖還寒,有點冷。

圖中左面是聖尼古拉斯大教堂,由於今天教堂有宗教活動,對外不開放,我們只能在外面看看。這座教堂建於西元十三世紀,是一座獨特的哥特式建築。

據說在西元650年左右,聖徒阿曼德在根特建立了兩所修道院:聖彼得修道院和聖Bavo修道院,後者應該就是現在的聖巴夫主座教堂的前身,聖巴夫主座教堂是浪漫主義、早期和晚期哥特風格的完美結合,它以擁有15世紀三聯畫屏《神秘的羔羊》而著名。

街景,這個時候雲層開了。

根特市政廳。

古城麗影。

根特海拔最高的建築~鐘樓,有91米高,天氣好的話,可以登高俯瞰全城。

格拉文斯丁城堡(castle of Gravensteen)也稱"伯爵城堡"(castle of the count),現今的這座城堡是由阿爾薩斯的菲力浦伯爵(count Philip of Alsace)於1180年修建的,而且這座城堡是仿照十字軍城堡而建的。在這座城堡修建之前,在同一地點上有一座木質城堡,根據推測,這座木質城堡建於西元9世紀。

在西元14世紀前,格拉文斯丁城堡一直是佛蘭德斯伯爵們(Counts of Flanders)的居所,不過最後該城堡被遺棄了。

如今,格拉文斯丁城堡已成為根特重要的旅遊景點,而且城堡對遊客也是全面開放的,遊客還可以登到城堡的頂上一覽周圍的美景。

通過瞭望空查看城中情況。

這個方向可以看到鐘樓和聖巴夫教堂。

城堡頂端俯瞰全城,三座高大建築盡收眼底。

來城堡裡活動的學生們。

中午在城裡吃過地道的Pizza,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城市。

回程的聖蜜雪兒橋上,藍天白雲,陽光燦爛。

布魯日是典型的中世紀古城,保存著大量數世紀前的建築。早期哥特式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特色的一個部分。這裡曾經是歐洲的重要貿易中心和文化中心,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布魯日印象~酒店窗外。

到達布魯日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城內河渠如網,河上遊船如織,大小橋樑隨處可見,不愧為"北方的威尼斯"。在河道兩旁,一幢幢中世紀的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這旖旎的水鄉風光,使遊人恍如隔世,回到遙遠的年代。

城堡廣場,也叫伯格廣場,是布魯日的人氣廣場,位於聖血大教堂和布魯日市政廳門前,著名的啤酒博物館在廣場西北角,周圍被眾多極具美感和歷史感的建築環繞。

建於西元1376年的市政廳,是比利時最古老的市政廳,正面六扇尖頂穹窿窗垂直排列,造型新穎,別具特色,外牆上刻有浮雕,內容取材於聖經故事和歷史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傳神。

坐落在市政廳左側的聖血教堂,相傳在1150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耶穌的聖血被人從耶路撒冷帶回布魯日城收藏,聖血教堂因此而得名。每年的耶穌升天日(復活節後40天,每年沒有固定的日期),人們將聖血從寶物殿的聖龕中取出,放置在華麗的聖血架上,神父捧著它,在布魯日的大街小巷穿行,教徒們可上前去親吻和膜拜。市民們則身著古代的耶路撒冷服裝,表演著耶穌受難和十字軍東征歸來的情景,陪伴著神父一同遊行。

教堂的規模不算大,但是外立面設計精美,教堂內部裝飾也是金光閃閃。

市政廳邊上這棟金碧輝煌的巴羅克風格建築叫法國宮,又叫布魯日自由之宮。它最初用作法院,所以正面最高處有一尊手舉⚖️金色的正義女神雕像。後來又被用作市政廳的辦公室,目前這裡是一家美術館。倆棟建築之間有一個門供市民及遊客來往通行,是連接市政廣場與老城區的主要通道之一。

市集廣場位於布魯日古城的中心,廣場中央矗立著14世紀奮起反抗法國專制的"金馬刺之戰"的英雄領袖雕像,南側是布魯日標誌性建築鐘樓,東側是哥特式的政府大樓和郵局,北側和西側為各式餐廳和禮品店。

布魯日鐘樓位於城市中心的市集廣場上,高83米,是小城的著名地標之一。若想登上鐘樓頂,需要通過狹窄、陡峭的366級臺階,算是體力活,但是登頂後即可觀賞到壯觀的布魯日全景。鐘樓上有一台有著47個鐘鈴的鐘琴,每15分鐘會響起悠揚的琴聲。

鐘樓,是弗蘭德地區(包括法國北部、比利時以及荷蘭南部地區)的重要建築物,通常位於城市的中心,用於儲藏寶物和關押犯人,也兼做城市博物館,在戰爭中充當瞭望塔。布魯日的這座鐘樓,在它600多年的高齡裡,經歷了頂部數次被焚又數次重建的命運,堪稱浴血鳳凰。此樓由於在電影《殺手沒有假期》中頻繁現身而一舉成名。

聖母教堂建于13至15世紀,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該教堂由紅磚構成,是歐洲大陸上最高的磚式教堂。其塔樓高122米,是該市最高建築、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教堂內收藏品眾多,最珍貴的藏品就是米開朗基羅於1504年創作的白色大理石雕塑作品《聖母》,這也是教堂名字的由來。

羅德森碼頭。

街拍。

複雜而又充滿歷史氣息的門頭。

夕陽下的古城。

雨後清晨。

白天遊人如織的市集廣場,清晨則是熱鬧的早市,食品,蔬菜,鮮花一應俱全。

品種繁多的瓜果蔬菜,圖片最下面的是南瓜,味道極好,在國內超市偶爾見過。

都是番茄,長相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乳製品和熟食銷售車。

並不浪漫的中世紀,留給了比利時如此之多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倆天三城的比利時遊走,使我愛上了這個在世界舞臺上出鏡率並不高的國家,眾多的古老建築,高聳入雲的鐘樓教堂,悠閒自在的人們,構成了一幅幅絕美的油畫,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美的心情。告別了比利時,下一站~荷蘭。

圖文:火山湖

淩霜傲雪獨自開,為有春風暗香來

獅子山建於1826年,據說是當地婦女用背簍把附近的土背上去堆成的,臺階一共226節,山頂獅子的頭朝向南方的法蘭西,虎視眈眈的透著一股殺氣。獅子底座上刻著1815.6.18。

滑鐵盧(Waterloo)之戰示意圖,當年,拿破崙率法軍7.4萬人和246門火炮,聯軍(普魯士和英國)統帥威靈頓公爵只有6.7萬人和184門火炮。雙方在2.25公里的戰線上進行一天的浴血鏖戰,戰場上留下了2.7萬具法軍和 2.2萬具聯軍士兵的屍體,拿破崙戰敗,從此,滑鐵盧成了失敗的代名詞,拿破崙則雖敗猶榮,而改變了歐洲歷史進程的這一戰役,則以它的慘烈永遠載入史冊。而此戰的得勝將軍英國的威靈頓公爵則沒有留下什麼名,儘管威靈頓紀念館也在這個叫做滑鐵盧的小鎮上,但是前去憑弔的人少之又少。

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大廣場,始建於西元12世紀,是歐洲最美的廣場,1988年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布魯塞爾大廣場呈長方形,四周哥特式建築物形似燃燒的火焰,市政廳的尖塔高達85米,塔頂塑有一尊5米高的布魯塞爾城守護神的塑像,廣場附近是購物街及餐廳,歐洲最古老的購物街Galeries St. Hubert也在此地。

圖為建於西元1402-1480年的市政廳。

位於市政廳對面的博物館。

天鵝咖啡館(餐廳),這家餐廳可不容小覷,當年馬克思曾在這裡寫下了《共產黨宣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也曾在這個餐廳左側的公寓裡居住過。

撒尿小童-小於廉,這個建於西元1619年的雕像位於大廣場附近的步行街的街角處,關於小於廉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意思差不多,但是歷史背景不同,流傳比較廣泛的是西班牙佔領者在撤離布魯塞爾時,打算用炸藥炸毀城市,幸虧小男孩夜出撒尿,澆滅了導火線拯救了全城。

這個有著近400年歷史的小孩身材並不高大,身高只有53釐米。

距離小於廉雕像不遠處,就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華夫餅店,吃貨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美味,話說味道確實不錯。

離開大廣場,四處走走,各種不同造型的雕像。

比利時童話人物藍精靈,怎麼是白色的?

古樸典雅的中世紀建築。

1801年由拿破崙下令建造的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現代化的歐盟總部大樓。

這天晚上入住的布魯塞爾近郊的家庭酒店,一共只有四間客房,是一個說法語的比利時小夥子開的,說是他開的,實際是他自己的別墅,分出的兩層,溫馨而舒適的環境,可惜沒有拍到小樓的外觀。

根特意思是匯合(荷蘭語:Gent,法語:Gand)是比利時最有文藝氣質的城市,她既古老又現代,與嘈雜的布魯塞爾比起來還有些許的寧靜,萊厄河(Leie)與斯海爾德河(Schelde)在此交匯。

根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七世紀,在1100年到1500年間它曾是歐洲很重要的城市,13世紀末這座城市變成了主要的羊毛生產中心。根特也是進入布魯塞爾必經的一個港口城市,遊走在根特老城區就像是漫步在中世紀。

圖為聖蜜雪兒教堂。

聖蜜雪兒大橋,跟附近的教堂同名,估計是以教堂命名的,過了這座橋,就是根特老城區,這時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小雨,而且是太陽雨,東邊日出西邊雨,給我們的行程增添了幾許詩意,只是乍暖還寒,有點冷。

圖中左面是聖尼古拉斯大教堂,由於今天教堂有宗教活動,對外不開放,我們只能在外面看看。這座教堂建於西元十三世紀,是一座獨特的哥特式建築。

據說在西元650年左右,聖徒阿曼德在根特建立了兩所修道院:聖彼得修道院和聖Bavo修道院,後者應該就是現在的聖巴夫主座教堂的前身,聖巴夫主座教堂是浪漫主義、早期和晚期哥特風格的完美結合,它以擁有15世紀三聯畫屏《神秘的羔羊》而著名。

街景,這個時候雲層開了。

根特市政廳。

古城麗影。

根特海拔最高的建築~鐘樓,有91米高,天氣好的話,可以登高俯瞰全城。

格拉文斯丁城堡(castle of Gravensteen)也稱"伯爵城堡"(castle of the count),現今的這座城堡是由阿爾薩斯的菲力浦伯爵(count Philip of Alsace)於1180年修建的,而且這座城堡是仿照十字軍城堡而建的。在這座城堡修建之前,在同一地點上有一座木質城堡,根據推測,這座木質城堡建於西元9世紀。

在西元14世紀前,格拉文斯丁城堡一直是佛蘭德斯伯爵們(Counts of Flanders)的居所,不過最後該城堡被遺棄了。

如今,格拉文斯丁城堡已成為根特重要的旅遊景點,而且城堡對遊客也是全面開放的,遊客還可以登到城堡的頂上一覽周圍的美景。

通過瞭望空查看城中情況。

這個方向可以看到鐘樓和聖巴夫教堂。

城堡頂端俯瞰全城,三座高大建築盡收眼底。

來城堡裡活動的學生們。

中午在城裡吃過地道的Pizza,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城市。

回程的聖蜜雪兒橋上,藍天白雲,陽光燦爛。

布魯日是典型的中世紀古城,保存著大量數世紀前的建築。早期哥特式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特色的一個部分。這裡曾經是歐洲的重要貿易中心和文化中心,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布魯日印象~酒店窗外。

到達布魯日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城內河渠如網,河上遊船如織,大小橋樑隨處可見,不愧為"北方的威尼斯"。在河道兩旁,一幢幢中世紀的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這旖旎的水鄉風光,使遊人恍如隔世,回到遙遠的年代。

城堡廣場,也叫伯格廣場,是布魯日的人氣廣場,位於聖血大教堂和布魯日市政廳門前,著名的啤酒博物館在廣場西北角,周圍被眾多極具美感和歷史感的建築環繞。

建於西元1376年的市政廳,是比利時最古老的市政廳,正面六扇尖頂穹窿窗垂直排列,造型新穎,別具特色,外牆上刻有浮雕,內容取材於聖經故事和歷史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傳神。

坐落在市政廳左側的聖血教堂,相傳在1150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耶穌的聖血被人從耶路撒冷帶回布魯日城收藏,聖血教堂因此而得名。每年的耶穌升天日(復活節後40天,每年沒有固定的日期),人們將聖血從寶物殿的聖龕中取出,放置在華麗的聖血架上,神父捧著它,在布魯日的大街小巷穿行,教徒們可上前去親吻和膜拜。市民們則身著古代的耶路撒冷服裝,表演著耶穌受難和十字軍東征歸來的情景,陪伴著神父一同遊行。

教堂的規模不算大,但是外立面設計精美,教堂內部裝飾也是金光閃閃。

市政廳邊上這棟金碧輝煌的巴羅克風格建築叫法國宮,又叫布魯日自由之宮。它最初用作法院,所以正面最高處有一尊手舉⚖️金色的正義女神雕像。後來又被用作市政廳的辦公室,目前這裡是一家美術館。倆棟建築之間有一個門供市民及遊客來往通行,是連接市政廣場與老城區的主要通道之一。

市集廣場位於布魯日古城的中心,廣場中央矗立著14世紀奮起反抗法國專制的"金馬刺之戰"的英雄領袖雕像,南側是布魯日標誌性建築鐘樓,東側是哥特式的政府大樓和郵局,北側和西側為各式餐廳和禮品店。

布魯日鐘樓位於城市中心的市集廣場上,高83米,是小城的著名地標之一。若想登上鐘樓頂,需要通過狹窄、陡峭的366級臺階,算是體力活,但是登頂後即可觀賞到壯觀的布魯日全景。鐘樓上有一台有著47個鐘鈴的鐘琴,每15分鐘會響起悠揚的琴聲。

鐘樓,是弗蘭德地區(包括法國北部、比利時以及荷蘭南部地區)的重要建築物,通常位於城市的中心,用於儲藏寶物和關押犯人,也兼做城市博物館,在戰爭中充當瞭望塔。布魯日的這座鐘樓,在它600多年的高齡裡,經歷了頂部數次被焚又數次重建的命運,堪稱浴血鳳凰。此樓由於在電影《殺手沒有假期》中頻繁現身而一舉成名。

聖母教堂建于13至15世紀,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該教堂由紅磚構成,是歐洲大陸上最高的磚式教堂。其塔樓高122米,是該市最高建築、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教堂內收藏品眾多,最珍貴的藏品就是米開朗基羅於1504年創作的白色大理石雕塑作品《聖母》,這也是教堂名字的由來。

羅德森碼頭。

街拍。

複雜而又充滿歷史氣息的門頭。

夕陽下的古城。

雨後清晨。

白天遊人如織的市集廣場,清晨則是熱鬧的早市,食品,蔬菜,鮮花一應俱全。

品種繁多的瓜果蔬菜,圖片最下面的是南瓜,味道極好,在國內超市偶爾見過。

都是番茄,長相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乳製品和熟食銷售車。

並不浪漫的中世紀,留給了比利時如此之多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倆天三城的比利時遊走,使我愛上了這個在世界舞臺上出鏡率並不高的國家,眾多的古老建築,高聳入雲的鐘樓教堂,悠閒自在的人們,構成了一幅幅絕美的油畫,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美的心情。告別了比利時,下一站~荷蘭。

圖文:火山湖

淩霜傲雪獨自開,為有春風暗香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