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個細節看出教養,關係再鐵也該有的“分寸感”

心理學研究證明, 人與人的交往有個1.2米的“安全距離”, 當陌生人有所逾越, 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這也是人們在擁擠的地鐵裡,

為何怒火總是“一點就著”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 許多令人抓狂的“交淺言深”“好心辦壞事”常也錯在擅自跨越了對方心理上的“安全距離”。

• 對別人的隱私刨根問底, 對他人的選擇過度評價;

• 剛搬來的室友老來蹭飯;

• 新來的員工, 跟同事不熟還總蹭順風車;

• 關係不親密的人總是打聽“你一個月掙多少”……

孔子曾說:“不得其人而言, 謂之失言。 ”荀子在《勸學》中也講到:“不問而告, 謂之傲慢;問一而告二, 謂之多嘴。 ”智者們的訓誡, 都在強調進退有度,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寸感”。

它很微妙, 需要根據雙方都認同的交情深淺和具體情境來指導言行, 不一定要多麼熱情, 也不需要刻意而為(太講求分寸反而尷尬), 懂得乘勢而上, 也善於急流勇退, 讓人感覺到舒服和安全。

換位思考, 拿捏分寸

怎樣才能拿捏好分寸感呢?關鍵在於“換位思考”, 瞭解“人所不欲”, 才能做好“勿施於人”。

找准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定位。

人際關係圈大致分為親密關係圈、友誼圈、泛泛之交圈這三類。 要給自己定好位, 通過彼此交往的時間、對方是否願意交心等來判斷自己處於對方哪個人際圈裡,

再決定自己的言行。 不能過分“越界”, 還傻傻自以為“關係鐵”。

相處之初要寧疏勿密。

建立親密關係要注意循序漸進。

冒昧的親密言行只會嚇跑對方。 信任感、熟悉度要一點一點培養, 這樣親密度才能水到渠成。

5個最基本的小細節

再鐵的關係, 也需要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這5個最基本的小細節, 你都做到了嗎?

❶ 與人相約, 放下手機。 明明在一起, 對方卻只顧著玩手機, 此時, 片刻的冷場都會讓找話題的人無比尷尬。 試想, 當你說話、時別人卻低著頭刷朋友圈、有一搭沒一搭地回著話, 會不會有種被忽略或者冒犯的感覺?

❷ 掌握提問的智慧。 學會在一段對話中適時、適當提問,

讓對方不覺得你“怎麼問題那麼多”, 而是認為你在用心聽並認真思考。

❸ 先讓對方把話說完。 不少人都有一激動就打斷別人說話的毛病, 全然不管別人的心情, 自顧自地滔滔不絕。 除非情況緊急, 一般還是先聽完別人的意見再說話。 不僅能讓人覺得被尊重, 還能在不要緊的事上避免與別人意見相左而出現尷尬。

❹ 不站在自己的立場亂批評。 一看到不順眼的人、碰到不順心的事就開始大肆批評, 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表現。 我們都很容易對別人指指點點, 但誰又知道誰對誰錯呢?保持開放心態, 尤其在工作中, 嘗試通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不要固執己見。

❺ 公私要分明。 切忌把工作和私人生活混為一談, 公私不分讓人生厭。 懂得上班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用專業、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同事, 下班後再卸下“盔甲”和同事打成一片。

編輯: Heroine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旗下“讀心研究所”(微信號:duxinyanjiusuo)原創,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君開小號啦

更多腦洞大開的心理知識

請移步“讀心研究所”翻牌子

(ID:duxinyanjiusuo)

生命君開小號啦

更多腦洞大開的心理知識

請移步“讀心研究所”翻牌子

(ID:duxinyanjiusu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