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姓氏很牛,人緣極差,發跡之後逼死二位諸侯王!

西漢初年, 有一位大臣, 雖有幹才, 卻人緣極差, 半生潦倒。 而在其發跡之後, 便行事專橫, 逼死了二位諸侯王, 也為自己迎來了淒慘的結局, 此人便是主父偃。

主父偃, 是齊國(漢諸侯國)臨菑人。 家境貧寒, 早年學習縱橫之術, 晚年改學《易經》、《春秋》及百家之言。 史載:主父偃...游齊諸生間, 莫能厚遇也。 齊諸儒生相與排擯, 不容於齊。 家貧, 假貸無所得, 乃北游燕、趙、中山, 皆莫能厚遇, 為客甚困。

主父偃雖有才學, 卻屢屢碰壁於各諸侯國。 於是, 認為諸侯國不值得遊歷, 便西入長安拜見衛青。 衛青數次為其言於漢武帝, 漢武帝也未召見。 時間一久, 盤纏用盡, 而遭到衛府的諸公及賓客厭棄。 於是, 直接上書給漢武帝, 因其“大一統”的政治主張而得到漢武帝的青睞, 當晚即被任命為郎中。

隨後, 主父偃在一年之內被擢升四次, 而官至中大夫。 為迎合漢武帝中央集權的需要, 以及平復一下自己遊歷諸侯期間的不愉快經歷。 主父偃向漢武帝獻策“推恩令”(令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國分給自己的子弟, 以建立較小的封國, 諸侯國越分越小, 便無法與朝廷對抗)。 同時, 主父偃還以揭發各諸侯國及大臣們的隱私相威脅而收取賄賂。

史載:....及發燕王定國陰事(與其庶母亂倫被揭發, 被迫自殺, 國除為郡), 蓋偃有功焉。 大臣皆畏其口, 賂遺累千金。 人或說偃曰:“太橫(強橫)矣。 ”主父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 身不得遂, 親不以為子, 昆弟不收, 賓客棄我, 我阸(困厄)日久矣。 且丈夫生不五鼎食, 死即五鼎烹耳。

吾日暮途遠, 故倒行暴施之。 ”

其後, 主父偃又想將其女兒嫁給齊厲王卻遭拒絕。 於是, 主父偃懷恨在心, 令人揭發齊厲王與其姐的亂倫之事。 齊厲王還比較年幼, 恐遭到燕王劉定國的下場, 一被驚嚇便喝藥自殺了。 而齊厲王無子, 齊國齊國便被廢除了。

按理說, 主父偃雖有私心, 卻逼死了兩位諸侯王, 卻替漢武帝廢除了燕國、齊國, 也是大功一件。 但是, 主父偃的人緣極差, 為人強橫, 得罪的人很多。 而趙王也恐自己遭到主父偃的毒手, 便上書揭發主父偃收受賄賂。 而丞相公孫弘也上言:“齊王以憂死無後, 國入漢, 非誅偃無以塞天下之望。 ” 意思是說, 皇上您得了那麼大的便宜, 也該給天下人一個說法了。 於是, 主父偃便掉了腦袋。

話說回來,主父偃的姓氏卻很牛。主父的姓氏來源很單一,乃是源於戰國時期的趙國雄主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晚年傳位於趙惠文王,而自號為“主父”,顧名思義乃“主君之父”,相當於後世的“太上皇”,也即相當於姓“太上皇”了。

話說回來,主父偃的姓氏卻很牛。主父的姓氏來源很單一,乃是源於戰國時期的趙國雄主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晚年傳位於趙惠文王,而自號為“主父”,顧名思義乃“主君之父”,相當於後世的“太上皇”,也即相當於姓“太上皇”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