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黃興的名字總算排到孫中山之前,還是重量級人物公開發佈的名單

(第127集)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聯名出鏡”, 如李杜(李白-杜甫)、李白(李宗仁-白崇禧)、孫黃(孫中山、黃興)等, 排在後面那位儘管委屈, 卻難以“翻身”。 就孫黃而言, 孫中山始終壓黃興一頭, 您在哪裡見過“黃孫”嗎?我見過, 不過這個名單太特殊了。

1913年那個火熱的夏天, 兩撥人為炎炎夏日火上加火, 真槍實彈幹了起來, 一邊是北方的北洋軍, 一邊是南方的革命軍, 這就是“二次革命”了。 7月12日, 戰爭爆發, 9月1日戰爭結束, 僅僅持續了不到兩個月, 比一場像樣的戰役時間還短。

袁世凱墓

所謂成王敗寇, 得勝後的袁世凱開始追捕革命党首領。 9月6日, 他授意北京總檢察廳下了通緝令, 緝拿“武裝暴動”的革命黨頭頭腦腦, 名列榜首的人, 不是孫中山, 而是黃興。 與黃興並列的“禍首”共5人, 之後依次是陳其美、鈕永建、何海鳴、岑春煊——居然沒有孫中山!?不過袁世凱也沒忘記孫中山, 只是列在通緝名單的“二等”,

包括:孫中山、張繼、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陳炯明。

在袁世凱眼裡, 孫中山不如黃興?

孫中山墓

孫中山與黃興分工明確, 一個主外是精神領袖, 一個主內是實幹家。 袁世凱本人是個實幹派, 對思想和精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認為那是虛的, 更重視直接的、眼前的、實際的威脅。

革命黨武裝反抗, 需要具體的組織指揮, 孫中山在這方面的作用不如黃興, 因此袁世凱在通緝令中將黃興列在榜首。

對孫黃的認識, 袁世凱並非道聼塗説。 一年前, 袁世凱在北京先後會見過孫中山與黃興, 與兩人有直接接觸, 形成了自己的認識。 比如, 他對孫中山是這樣評價的:“孫氏志氣高尚, 見解亦超卓, 但非實行家, 徒居發起人之列而已。 ”所以, 袁世凱眼中真正的威脅, 不是孫中山, 而是黃興。

袁世凱把矛頭對準黃興, 不只“二次革命”這一次, 之前還有一次。 “宋(教仁)案”發生後, 上海地方檢察廳居然傳喚內閣總理趙秉鈞去接受調查和審問, 矛頭間接指向袁世凱。 黃興為宋教仁寫的挽聯更是毫不掩飾:“前年殺吳祿貞,

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 他說是洪述祖, 我說是袁世凱。 ”

不甘心被動挨打的袁世凱為了反擊, 想出一個以牙還牙的辦法:說黃興是一個叫做“血光團”的刺殺組織頭目, 準備在北京政治行刺。 為了增加罪名的真實性, 一個女刺客投案自殺, 把黃興交代出來……

黃興墓

“二次革命失敗”, 黃興避禍去了日本。 孫中山這次儘管沒得到袁世凱“頭等待遇”, 還是小心翼翼。 當年他在英國被捕後雖然得脫還暴得大名, 但那太僥倖了, 這回若被袁世凱抓住, 恐怕沒那麼好運。 孫中山開始打算回廣東老家, 但老家的主政者已被袁世凱收買, 只好經臺灣改去日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