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是人人尊崇的女性,權慾薰心,色令智昏,親手殺子,成一代妖後

北魏開國之君拓跋珪是一個狠人, 對自己狠, 對身邊的人更狠。 他曾效仿漢武帝, 訂下了一條“子貴母死”的規矩, 即:後宮妃嬪中,

包括皇后, 誰的兒子冊封了太子, 誰就必須死。

在這條冷酷無情的規矩跟前, 北魏後宮的女人沒有誰可以懷著輕鬆的心態給北魏的皇帝生兒子, 特別是第一個兒子, 因為第一個兒子被冊封為太子的可能性最大。

宣武帝元恪曾與第一任皇后于氏生過一子元昌, 當時, 後宮的女人全都松了口氣。

但元昌卻在三歲時夭折了, 宮內的氣氛又驀然緊張了起來。

于皇后死後, 第二任皇后高皇后只給宣武帝生過一個公主。

高皇后生下公主, 沒再生過孩子。 而且, 她生性好妒, 總是千方百計阻撓其他嬪妃侍奉皇帝。

這使得宣武帝空有三宮六院數千妃嬪, 卻要面臨斷子絕孫的危險。

關鍵時刻, 有一個視死如歸的女人站了出來。

這個女人什麼都不怕, 公開表態說:“天子豈可獨無兒子, 怎可為了一己之生死而令皇家沒了嫡傳的血脈呢?”

這話傳到宣武帝的耳中, 感激加感動, 不管不顧, 排除萬難, 使勁寵倖她, 終於使她有了身孕。

在懷孕期間, 這個女人每夜都當著眾人在佛前莊重起誓:“但願所懷是個男孩,

即便因為當上太子而殺了我, 也在所不辭!”

佛也許真被感動了, 保佑她順利地出下了宣武帝的第二個兒子元詡。

宣武帝喜不自勝, 將這個不平凡的女人加封為充華嬪。

妒火中燒的高皇后一直想找機會將這個女人除掉, 但宣武帝感激生愛, 把她保護得很好。

經過幾次三番, 高皇后也就作罷了。 但, 這並不等於就這樣肯放過這個女人。 高皇后是覺得, 有“子貴母死”祖訓在, 只要元詡立為了太子, 這個女人最終還得悄無聲息地告別這個人世。

誰知, 三歲的元詡被立為太子了, 宣武帝並沒有按照祖訓送這個女人上路。

無論高皇后怎麼勸說, 因為對這個女人的感激兼喜歡, 宣武帝鐵了心要除廢除“子貴母死”的規矩,

保護好這個女人, 不讓她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這樣, 高皇后一直未能得逞。

高皇后本來覺得日子還長, 機會有的是, 不怕找不到。

哪承想, 宣武帝在三十三歲的盛年突然病故, 則他唯一的兒子元詡繼承了帝位, 那個女人也就翻身做了主人, 將高皇后發落到洛陽附近的瑤光寺去做了尼姑, 不久, 又將高皇后秘密毒死。

翻身做了主人的女人姓胡, 成了北魏的皇太后。

由於皇帝年齡太小, 在朝中諸位親王的支持下, 胡太后臨朝, 成為北魏繼文明馮太后之後第二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胡太后是漢人, 祖籍安定臨涇(今甘肅省鎮原縣郭原鄉), 曾祖父、祖父兩代曾在後秦及夏國為官。 北魏滅夏, 祖父投降北魏大軍, 胡氏一族自此成了北魏的官宦人家。

胡太后的父親為河州刺史胡國珍, 胡太后封他為安定公, 加侍中官街。

初掌大權的胡太后還不清楚自己的權力有多大, 她先是以元詡年齡太小不能親自祭祖為由, 放出風聲, 說自己打算代替皇帝進行祭祀典禮。

大臣沒有反對的聲音。

於是,她放心了,在大祭典禮上親自主持一切。

既然可以由她舉行祭祀典禮,這就意味著,她已經是國家的最高主人了,和皇帝相比,相差的,僅僅只是一個稱呼。

從此,胡太后開始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起來。

她本人好佛,大散內庫資金,在瑤光寺傍興建宏偉的永寧寺。

此寺耗資巨大,極盡奢華,有一座用純金打造高達一丈八尺的金像,另有十座同樣是純金打造與普通人大小的金像,兩座玉像。

她還建了一座九層佛塔,挖築地基,下及黃泉。該佛塔高九十丈,頂上又建有高十丈的寶刹。每當夜深人靜,塔上鈴鐸聲聞十裡。

寺院的主佛殿如同皇宮太極殿一樣宏偉,南門如皇宮的端門一樣巨大,寺中有僧房千間,珍珠玉石錦繡琳琅,使人心搖目眩。可以說,這是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最為壯觀的塔廟。

此外,又在伊闕口修築了石窟寺,皆極土木之美。

胡太后這樣尊崇佛法,上行下效,引得國內民眾紛紛投身佛教事業,生產力急劇減少,很多良田出現了荒蕪。

西元518年四月,胡太后的父親胡國珍病死。胡太后竭盡哀榮,贈假黃鉞、相國、太師,賜號太上秦公,葬以殊禮,贈儀衛,事極優厚。又迎已死去多年的母親皇甫氏與之合葬,賜號為太上秦孝穆君。

再這麼搞下去,大臣不幹了。

有人議論說,前代皇后的父親從來都沒有稱為“太上”的,本來嘛,“太上”的名字只能用於人君身上,而不能用於人臣。

而且,在為胡國珍挖墓穴時遇上了堅硬的磐石,挖不了。人們就更認定是賜號不符才出現的徵兆,這是天地神靈發來的勸誡、警告。

胡太后大怒,召集了群臣表態說:“我所做的,是孝子的心意。你們不能這麼狠心地剝奪我的一片心意。”吩咐改換地點再葬,並專門為父親建造寺廟祈福,其規模和永寧寺相當。

為了領悟佛法真諦,胡太后多次派使臣和僧人穿越浩瀚的沙漠,到西域去求佛經,耗財無數。

胡太后這樣揮霍無度,北魏上層貴族也跟著沉迷在奢華糜爛之中。

西晉滅亡前夕,西晉的帝都洛陽城就沉浸在這樣一種紙醉金迷中。

那會兒,仿佛是兩百年前的鏡頭重播,洛陽城裡又悄然舉起了互相攀比鬥富的流行風。

河間王元琛與高陽王元雍鬥富。高陽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園囿像皇宮一樣豪華,僮僕多達六千,妓女五百,出則儀衛塞滿路,歸則歌吹連日夜,一餐費數萬錢。而河間王元琛以銀槽喂馬,以黃金為鎖環;所用酒器,有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製作瑰麗精奇,全是限量版生產的。

元琛的口頭禪是:“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

貴族階層既是這樣的奢靡,吏治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腐敗。

吏部尚書元暉被人們稱為“餓虎將軍”,其賣官鬻職,公開標價。時人稱吏部為賣官批發市場,稱吏部的官吏為白晝的劫賊。

中央政府已經這樣胡作非為,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更是有樣學樣,聚斂無已。他們徵收租調,全都恢復了長尺、大鬥、重秤。在剝皮剜肉式的盤剝下,大批農民家破人亡,只得賣身豪強,淪為依附農民,或逃避賦役,入寺為僧尼。由是,北魏控制的編戶就不斷減少,反過來影響了政府的收入。政府便反復檢括逃戶、搜捕逃亡的農民,加重對這些人的剝削。

這種背景下,國內動盪不安,暴亂時有發生。

而位居高層的胡太后等人還若無其事,依然我行我素,繼續過著他們的糜爛生活。

歷史上凡掌權的太后都會蓄養屬於自己的男寵、面首,尤其在胡太后這種年紀,正值青春年華,性需要旺盛,所謂三十如狼、四十似虎。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同為人類,無論男女,都有這個需要。既然男人掌權,可以擁有三宮六院,女人掌權,養幾個小白臉也是很正常的事。之前的文明馮太后就養有男寵若干,乃是朝野公開的秘密。

但和文明馮太后相比,胡太后胡來的檔次很高,也很開放,常常是霸王硬上弓,對朝廷的王爺、朝臣、武將進行逼淫。

北魏悍將楊大眼的兒子楊華遭到胡太后逼幸,不堪其辱,竟然率領部曲逃入了南梁。

清河王元懌被胡太后宣淫,引起了胡太后妹夫元乂等人的忌恨,朝內出現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政變,胡太后本人也差點丟了性命。

但胡太后仍不知改悔,依然我故。

朝廷荒淫,綱紀已亂,不斷有邊將逃入南朝,宗室內也陸續發生了元正德、元法僧等人謀逆事件。接著又出現了柔然、朔州胡人、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高平鎮民赫連恩,南秦州豪強等處的造反。

如果說,上述這些事件和造反只是北魏分崩離析的前奏的話,那麼,邊防六鎮的造反則是正式敲響了北魏帝國的喪鐘。

所謂六鎮,是指先前為防柔然、高車等遊牧部落南侵,太武帝拓跋燾在北方邊境設置的沃野(今內蒙古五原北)、懷朔(今內蒙古固陽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柔玄(今內蒙古興和西北)和懷荒(今河北張北)等六座軍鎮,後來陸續增加,但仍沿用六鎮之稱。

西元523年,柔然南侵,懷荒鎮兵民無糧可食,請示鎮將開倉放糧,遭到鎮將斷然拒絕。兵民忍無可忍,殺掉鎮將,揭開了六鎮變亂的序幕。

一時間六鎮大亂。

北秀容爾朱家族的爾朱榮在鎮壓六鎮動亂中坐大,收編了一大批反將,包括高歡、賀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左右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

北方六鎮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胡太后等於是已經坐在火山口上了,但她還毫無知覺。

她將自己的情人鄭儼、徐紇等人提拔為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書,朝廷被弄得烏煙瘴氣,朝將不朝,國將不國。

孝明帝元詡已經十九歲,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敢怒不敢言。

胡太后慢慢看出了兒子眼中閃現的火焰,就盡力架空兒子,但凡與兒子有過親密交往的大臣,必會被她千方百計除掉。

這樣一來,母子之間的關係陡然緊張,漸成弩張劍拔之勢。

胡太后開始有了殺死親生兒子的心思。

不過,擺在她面前的難題是:孝明帝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的兒子,且孝明帝元詡本人還沒生育有兒子,孝明帝元詡一死,立誰為君?

也算是天助胡太后!

孝明帝元詡的潘嬪就要臨盆生產了!

胡太后和鄭儼、徐紇等姘頭喜形於色,只要皇子出生,就可以先弑孝明帝,再立幼帝,既可擺脫孝明帝的威脅,又可以繼續執政,號令四方,豈不美哉?

可是,胡太后失望了。

潘嬪產下的卻是個公主!

胡太后等人徹底傻眼。

不過,這種事,也難不倒她和她的姘頭們。

他們對外詐稱皇子降生,大赦,改元武泰。

他們的想法是,除掉了孝明帝,就用這個小公主冒充皇子,先繼承皇位作為過渡,然後再從孝明帝的堂侄輩裡選個小王子來頂替。

勢孤力單的孝明帝元詡眼看他們將公主謊稱為皇子,知道了自己處境危險,大感恐懼,茫然四顧之際,想起了爾朱榮,秘密下詔,請爾朱榮率兵進洛陽,以破壞胡太后的陰謀,脅迫胡太后還政。

爾朱榮本人也正想入主洛陽以奠定自己的霸主之位。於是率領著大軍,星夜兼程,往京師而來。

胡太后和鄭儼、徐紇等姘頭聽說爾朱榮大軍迫來,事不宜遲,趕緊先發制人,毒殺了孝明帝元詡!

然後按照原先的計畫,立潘嬪所生皇女為帝,跟著,又飛快下詔書宣稱:“潘充華實際上生的是女兒。原臨洮王元寶暉的後代元釗,是孝文帝的嫡系後代,應該做皇帝。文武百官各進二級官位,宿衛進三級官位。”迎立臨洮王三歲的世子元釗即位。

胡太后們以為,孝明帝已死,爾朱榮會悻悻地打道回府。

爾朱榮這時已走到上黨(今山西壺關),聞訊大怒,對左右說:“主上晏駕,雖然已經十九歲,天下人都還稱為幼君。現在扶立一個還不能講清楚話的小孩以臨天下,想要長治久安,怎麼可能呢?我必率鐵騎哀悼先帝,剪除奸佞,再立年長的皇帝!”

他先上了一道表章,抗言說:“皇后生女,稱為儲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實則慶倖,宗廟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離心離德,致使朝廷危如累卵,國家毀於一朝,選君於嬰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導致奸臣逆豎把持朝政,亂臣賊子破壞綱紀,他們便可隨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權力,借形而弄詔令,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著耳朵盜取銅鐘。”

馬不停蹄繼續往京師殺來。

同時,他又派遣從侄爾朱天光等親信密見長樂王元子攸,聲稱要立他為帝。

元子攸的父親彭城王元勰就死于胡太后之手。

不要說是當皇帝,只要是能給父親報仇,幹什麼都值。元子攸一口答應了爾朱榮的邀請。

北魏武泰元年(蕭梁大通二年,西元528年)四月初九,元子攸與他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西元子正偷偷從高渚渡過黃河,在河陽(今河南孟津黃河北岸)迎接爾朱榮大軍。

大軍渡過黃河,元子攸就地即位,是為敬宗孝莊帝。

莊帝封爾朱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兼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

聽說爾朱榮不但已經來了,還立了新皇帝,胡太后等人慌了手腳,急匆匆任命幾位將軍領兵抵抗。

但還沒等軍隊完全到位,爾朱榮大軍已打開了城門,一擁而入。

爾朱榮傳孝莊帝詔書,命令文武百官到河橋(今河南孟津西南)面見新君。

強兵已至,眾大臣只好捧著皇帝的印璽、綬帶,準備了車輦前往河橋見駕。

鄭儼、徐紇等人見勢不好,全都腳底抹油偷溜了,只剩下胡太后孤零零一個人。

胡太后又羞又氣,卻也無計可出,便索性剃了光頭,率領孝明帝的嬪妃到城內的永寧寺出家。

胡太后根據自己所領悟到的佛法,以為自己這麼一來,算是遁入了空門,不在三界中,跳出了五行外,什麼事都沒有了。

哪知爾朱榮還是派人闖入永寧寺,將她揪了出來,連同小皇帝元釗,一併押到了河陰(今孟津黃河南岸)。

胡太后百般狡辯,以開脫自己的罪名,爾朱榮只聽得片刻,但心中生煩,振衣而起,命人將胡太后和小皇帝沉入了黃河之中。

出城恭迎聖駕的洛陽官員全都聚集在河陰附近。

在河陰,爾朱榮縱兵大殺,將北魏兩千名官員上自王公、下至普通大臣,不分良奸,全被砍翻在地。

黃河岸邊慘呼聲聲,流血遍地,慘狀怖人。

史稱此禍為“河陰慘案”,也稱“河陰之變”。

經過此禍,北魏就此走向沒落,一蹶不振。

於是,她放心了,在大祭典禮上親自主持一切。

既然可以由她舉行祭祀典禮,這就意味著,她已經是國家的最高主人了,和皇帝相比,相差的,僅僅只是一個稱呼。

從此,胡太后開始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起來。

她本人好佛,大散內庫資金,在瑤光寺傍興建宏偉的永寧寺。

此寺耗資巨大,極盡奢華,有一座用純金打造高達一丈八尺的金像,另有十座同樣是純金打造與普通人大小的金像,兩座玉像。

她還建了一座九層佛塔,挖築地基,下及黃泉。該佛塔高九十丈,頂上又建有高十丈的寶刹。每當夜深人靜,塔上鈴鐸聲聞十裡。

寺院的主佛殿如同皇宮太極殿一樣宏偉,南門如皇宮的端門一樣巨大,寺中有僧房千間,珍珠玉石錦繡琳琅,使人心搖目眩。可以說,這是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最為壯觀的塔廟。

此外,又在伊闕口修築了石窟寺,皆極土木之美。

胡太后這樣尊崇佛法,上行下效,引得國內民眾紛紛投身佛教事業,生產力急劇減少,很多良田出現了荒蕪。

西元518年四月,胡太后的父親胡國珍病死。胡太后竭盡哀榮,贈假黃鉞、相國、太師,賜號太上秦公,葬以殊禮,贈儀衛,事極優厚。又迎已死去多年的母親皇甫氏與之合葬,賜號為太上秦孝穆君。

再這麼搞下去,大臣不幹了。

有人議論說,前代皇后的父親從來都沒有稱為“太上”的,本來嘛,“太上”的名字只能用於人君身上,而不能用於人臣。

而且,在為胡國珍挖墓穴時遇上了堅硬的磐石,挖不了。人們就更認定是賜號不符才出現的徵兆,這是天地神靈發來的勸誡、警告。

胡太后大怒,召集了群臣表態說:“我所做的,是孝子的心意。你們不能這麼狠心地剝奪我的一片心意。”吩咐改換地點再葬,並專門為父親建造寺廟祈福,其規模和永寧寺相當。

為了領悟佛法真諦,胡太后多次派使臣和僧人穿越浩瀚的沙漠,到西域去求佛經,耗財無數。

胡太后這樣揮霍無度,北魏上層貴族也跟著沉迷在奢華糜爛之中。

西晉滅亡前夕,西晉的帝都洛陽城就沉浸在這樣一種紙醉金迷中。

那會兒,仿佛是兩百年前的鏡頭重播,洛陽城裡又悄然舉起了互相攀比鬥富的流行風。

河間王元琛與高陽王元雍鬥富。高陽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園囿像皇宮一樣豪華,僮僕多達六千,妓女五百,出則儀衛塞滿路,歸則歌吹連日夜,一餐費數萬錢。而河間王元琛以銀槽喂馬,以黃金為鎖環;所用酒器,有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製作瑰麗精奇,全是限量版生產的。

元琛的口頭禪是:“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

貴族階層既是這樣的奢靡,吏治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腐敗。

吏部尚書元暉被人們稱為“餓虎將軍”,其賣官鬻職,公開標價。時人稱吏部為賣官批發市場,稱吏部的官吏為白晝的劫賊。

中央政府已經這樣胡作非為,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更是有樣學樣,聚斂無已。他們徵收租調,全都恢復了長尺、大鬥、重秤。在剝皮剜肉式的盤剝下,大批農民家破人亡,只得賣身豪強,淪為依附農民,或逃避賦役,入寺為僧尼。由是,北魏控制的編戶就不斷減少,反過來影響了政府的收入。政府便反復檢括逃戶、搜捕逃亡的農民,加重對這些人的剝削。

這種背景下,國內動盪不安,暴亂時有發生。

而位居高層的胡太后等人還若無其事,依然我行我素,繼續過著他們的糜爛生活。

歷史上凡掌權的太后都會蓄養屬於自己的男寵、面首,尤其在胡太后這種年紀,正值青春年華,性需要旺盛,所謂三十如狼、四十似虎。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同為人類,無論男女,都有這個需要。既然男人掌權,可以擁有三宮六院,女人掌權,養幾個小白臉也是很正常的事。之前的文明馮太后就養有男寵若干,乃是朝野公開的秘密。

但和文明馮太后相比,胡太后胡來的檔次很高,也很開放,常常是霸王硬上弓,對朝廷的王爺、朝臣、武將進行逼淫。

北魏悍將楊大眼的兒子楊華遭到胡太后逼幸,不堪其辱,竟然率領部曲逃入了南梁。

清河王元懌被胡太后宣淫,引起了胡太后妹夫元乂等人的忌恨,朝內出現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政變,胡太后本人也差點丟了性命。

但胡太后仍不知改悔,依然我故。

朝廷荒淫,綱紀已亂,不斷有邊將逃入南朝,宗室內也陸續發生了元正德、元法僧等人謀逆事件。接著又出現了柔然、朔州胡人、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高平鎮民赫連恩,南秦州豪強等處的造反。

如果說,上述這些事件和造反只是北魏分崩離析的前奏的話,那麼,邊防六鎮的造反則是正式敲響了北魏帝國的喪鐘。

所謂六鎮,是指先前為防柔然、高車等遊牧部落南侵,太武帝拓跋燾在北方邊境設置的沃野(今內蒙古五原北)、懷朔(今內蒙古固陽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柔玄(今內蒙古興和西北)和懷荒(今河北張北)等六座軍鎮,後來陸續增加,但仍沿用六鎮之稱。

西元523年,柔然南侵,懷荒鎮兵民無糧可食,請示鎮將開倉放糧,遭到鎮將斷然拒絕。兵民忍無可忍,殺掉鎮將,揭開了六鎮變亂的序幕。

一時間六鎮大亂。

北秀容爾朱家族的爾朱榮在鎮壓六鎮動亂中坐大,收編了一大批反將,包括高歡、賀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左右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

北方六鎮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胡太后等於是已經坐在火山口上了,但她還毫無知覺。

她將自己的情人鄭儼、徐紇等人提拔為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書,朝廷被弄得烏煙瘴氣,朝將不朝,國將不國。

孝明帝元詡已經十九歲,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敢怒不敢言。

胡太后慢慢看出了兒子眼中閃現的火焰,就盡力架空兒子,但凡與兒子有過親密交往的大臣,必會被她千方百計除掉。

這樣一來,母子之間的關係陡然緊張,漸成弩張劍拔之勢。

胡太后開始有了殺死親生兒子的心思。

不過,擺在她面前的難題是:孝明帝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的兒子,且孝明帝元詡本人還沒生育有兒子,孝明帝元詡一死,立誰為君?

也算是天助胡太后!

孝明帝元詡的潘嬪就要臨盆生產了!

胡太后和鄭儼、徐紇等姘頭喜形於色,只要皇子出生,就可以先弑孝明帝,再立幼帝,既可擺脫孝明帝的威脅,又可以繼續執政,號令四方,豈不美哉?

可是,胡太后失望了。

潘嬪產下的卻是個公主!

胡太后等人徹底傻眼。

不過,這種事,也難不倒她和她的姘頭們。

他們對外詐稱皇子降生,大赦,改元武泰。

他們的想法是,除掉了孝明帝,就用這個小公主冒充皇子,先繼承皇位作為過渡,然後再從孝明帝的堂侄輩裡選個小王子來頂替。

勢孤力單的孝明帝元詡眼看他們將公主謊稱為皇子,知道了自己處境危險,大感恐懼,茫然四顧之際,想起了爾朱榮,秘密下詔,請爾朱榮率兵進洛陽,以破壞胡太后的陰謀,脅迫胡太后還政。

爾朱榮本人也正想入主洛陽以奠定自己的霸主之位。於是率領著大軍,星夜兼程,往京師而來。

胡太后和鄭儼、徐紇等姘頭聽說爾朱榮大軍迫來,事不宜遲,趕緊先發制人,毒殺了孝明帝元詡!

然後按照原先的計畫,立潘嬪所生皇女為帝,跟著,又飛快下詔書宣稱:“潘充華實際上生的是女兒。原臨洮王元寶暉的後代元釗,是孝文帝的嫡系後代,應該做皇帝。文武百官各進二級官位,宿衛進三級官位。”迎立臨洮王三歲的世子元釗即位。

胡太后們以為,孝明帝已死,爾朱榮會悻悻地打道回府。

爾朱榮這時已走到上黨(今山西壺關),聞訊大怒,對左右說:“主上晏駕,雖然已經十九歲,天下人都還稱為幼君。現在扶立一個還不能講清楚話的小孩以臨天下,想要長治久安,怎麼可能呢?我必率鐵騎哀悼先帝,剪除奸佞,再立年長的皇帝!”

他先上了一道表章,抗言說:“皇后生女,稱為儲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實則慶倖,宗廟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離心離德,致使朝廷危如累卵,國家毀於一朝,選君於嬰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導致奸臣逆豎把持朝政,亂臣賊子破壞綱紀,他們便可隨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權力,借形而弄詔令,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著耳朵盜取銅鐘。”

馬不停蹄繼續往京師殺來。

同時,他又派遣從侄爾朱天光等親信密見長樂王元子攸,聲稱要立他為帝。

元子攸的父親彭城王元勰就死于胡太后之手。

不要說是當皇帝,只要是能給父親報仇,幹什麼都值。元子攸一口答應了爾朱榮的邀請。

北魏武泰元年(蕭梁大通二年,西元528年)四月初九,元子攸與他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西元子正偷偷從高渚渡過黃河,在河陽(今河南孟津黃河北岸)迎接爾朱榮大軍。

大軍渡過黃河,元子攸就地即位,是為敬宗孝莊帝。

莊帝封爾朱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兼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

聽說爾朱榮不但已經來了,還立了新皇帝,胡太后等人慌了手腳,急匆匆任命幾位將軍領兵抵抗。

但還沒等軍隊完全到位,爾朱榮大軍已打開了城門,一擁而入。

爾朱榮傳孝莊帝詔書,命令文武百官到河橋(今河南孟津西南)面見新君。

強兵已至,眾大臣只好捧著皇帝的印璽、綬帶,準備了車輦前往河橋見駕。

鄭儼、徐紇等人見勢不好,全都腳底抹油偷溜了,只剩下胡太后孤零零一個人。

胡太后又羞又氣,卻也無計可出,便索性剃了光頭,率領孝明帝的嬪妃到城內的永寧寺出家。

胡太后根據自己所領悟到的佛法,以為自己這麼一來,算是遁入了空門,不在三界中,跳出了五行外,什麼事都沒有了。

哪知爾朱榮還是派人闖入永寧寺,將她揪了出來,連同小皇帝元釗,一併押到了河陰(今孟津黃河南岸)。

胡太后百般狡辯,以開脫自己的罪名,爾朱榮只聽得片刻,但心中生煩,振衣而起,命人將胡太后和小皇帝沉入了黃河之中。

出城恭迎聖駕的洛陽官員全都聚集在河陰附近。

在河陰,爾朱榮縱兵大殺,將北魏兩千名官員上自王公、下至普通大臣,不分良奸,全被砍翻在地。

黃河岸邊慘呼聲聲,流血遍地,慘狀怖人。

史稱此禍為“河陰慘案”,也稱“河陰之變”。

經過此禍,北魏就此走向沒落,一蹶不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