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體溫升高不一定是發燒,溫度不是判斷發燒的唯一標準!

廣東省中醫科兒科主任醫師楊京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3歲以下的寶寶, 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 體溫不能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升高而自行調節;汗腺功能也不足, 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熱, 所以, 即使身體健康, 有時也會出現體溫的波動。

因此, 有時候寶寶的體溫有輕微地升高也不一定是發燒。 那麼, 究竟該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發燒呢?

興奮的寶寶體溫略高

細心的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 當寶寶心情興奮的時候, 他們的體溫會比平常要高一些。

比如寶寶傍晚時的體溫一般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吃飯、哭鬧、運動後, 體溫也會暫時性升高;這些情況下, 只要寶寶的整體狀況良好, 沒有其他症狀和體征, 就是正常的, 可以排除得病的可能。

另外, 寶寶的體溫也會因為一些物理因素升高。 比如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空氣不流通等, 寶寶體溫也會升高一些。

疫苗後的體溫異常不用擔心

不少帶著寶寶打過疫苗的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白天帶著寶寶去醫院打疫苗, 晚上寶寶就發燒了。

其實, 這並不是因為寶寶著涼或感染病菌, 而是一種正常現象。 因為疫苗本身就是一種減低了活性的病毒,接種後必然會起一定的副反應。 只要讓寶寶多喝白開水、多休息就可以啦。

長牙期的不適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經歷中人生中第一個小挑戰——長牙。

長牙期的寶寶百般不適, 牙齦的痛苦常常會讓寶寶哭鬧不止。 哭鬧時候的寶寶處於興奮狀態, 體溫會有所上升。 個別寶寶免疫力差, 又喜歡啃咬東西、磨咬牙齦(出牙期牙齦會紅腫、易破損), 就會遭受口腔細菌侵襲, 引發口腔黏膜感染、發炎,

最終有發燒的可能。

通常情況下, 這種感染影響不會很大, 因此常見為低熱。 這個時候, 大家可以採用物理降溫護理寶寶, 讓注意休息, 多喝水就可以了。

客觀判斷是否發燒

遇到寶寶體溫偏高, 該怎麼判斷是否發燒呢?

小編建議媽咪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 看看寶寶是否屬於上面提到的情況, 約待半個小時後再幫孩子量一次體溫, 通常會有1~1.5℃的落差。 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後, 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送醫院的問題。

寶寶的基礎體溫一般在36-37℃(腋溫), 直腸體溫比腋下體溫高0.5℃左右, 口腔體溫比腋下體溫高0.3℃左右。 當身體體溫大於38℃時(肛溫、耳溫), 可稱為發燒。

發燒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 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 提醒我們“寶寶可能生病了。

”一般當發現寶寶體溫異常、居高不下時, 物理降溫就不再適用, 應將寶寶送至醫院即時就醫。

我們生活在一個動態的環境中, 體溫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輕微波動。 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體溫略微升高時, 大家千萬不要慌, 先判斷一下是否是由於上面的特殊因素造成的。 因為體溫有時也會跟大家開個小玩笑, 大家要擦亮眼睛、仔細判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