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初這事夠奇葩:有位大臣因奏章太長被朱元璋當庭打了二十大板

在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長河中, 除了十六位皇帝之外, 留名後世的大臣也人物眾多, 後世多是通過這些人的功過、影響記住了他們的名字。 當然也有奇葩的, 讓人們通過他的特殊事例記下了名字。 明初的大臣茹太素當屬此類。

《明史》裡對他的記載算是有個很有意思的“段子”, 今天讀來仍讓人忍俊不止。

茹太素是明代中書省晉甯路澤州人, 也就是今山西晉城澤州人。 在洪武年間官至戶部尚書。 他很有富責任心和原則性, 忠君、愛國, 《明史》評價他“以平允稱”, “抗直不屈”。

正是這位茹太素, 弄出一段因寫廢話連篇“萬言奏章”,

把朱元璋聽煩了, 被當朝命人用板子痛打一頓的笑話。

(茹太素畫像)

古代封建帝王時期, 在朝中做事的京官, 每天必須按時參加早朝, 到宮裡朝拜皇帝。 皇帝都是在早朝大殿上聽奏章、發旨令, 與大臣商議諮詢大事。 早朝完畢, 大臣再回到各自衙門去理事。

史料介紹, 茹太素於洪武三年鄉試中舉, 任監察禦史。 洪武六年, 改任四川按察使, 洪武七年五月成為刑部侍郎, 後任刑部主事。

茹太素自幼讀的書不少, 文筆不錯, 就是表述什麼事時比較囉嗦。 他上奏章動則就寫七八千字, 且語意艱澀, 每次朱元璋看他的奏章, 都顯得很不耐煩。

洪武八年(1376 年)十二月的一次早朝, 朱元璋坐在皇宮奉天殿龍椅上滿臉怒氣, 排列兩旁的文武大臣也人人低頭不語。 肅靜的大殿裡只能聽到從殿外不時傳來拍打和痛叫聲。 原來這是朱元璋正在命人杖責一名大臣。 挨打的人, 正是刑部侍郎茹太素。

茹太素為何遭當朝挨打, 說來頗為可笑, 原因竟然是提奏了一份文字冗長的奏章。

在朱元璋主政的洪武八年前後,

全國各地接連發生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 民間傳說太白星已在白天出現在空中。 朱元璋認為這是玉皇大帝對他的警告, 便特意下了一道詔令, 讓朝臣和百姓上書議論朝廷政策的得失, 以便改正。

刑部侍郎茹太素為人耿直, 他聞訊便不顧忌諱, 專門寫了含有五點建議的奏章。 按說, 遵照皇帝的要求上書提建議, 並無過錯。 只是茹太素竟然就此寫了一萬七千多字。

這天早期, 茹太素畢恭畢敬把奏摺呈了上去。 朱元璋接到手中一看, 又是厚厚一本。 就直皺眉頭, 心裡很不高興。 因為他多次提出奏事應開門見山, 反對咬文嚼字。

朱元璋雖然懶得看茹太素的奏章, 但已經呈上來了又不好不看。 就隨手遞給中書郎王敏讓他念來聽。

中書郎念到一萬六千多字, 朱元璋還沒聽出個頭緒來, 忍不住怒斥道:“虛詞失實、巧文亂真, 朕甚厭之!”

有則史料記述這個經過說:恰巧此時念到的奏章中說“有才能的人, 這幾年僥倖活下來的百無一二, 現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朱元璋揮手讓停下, 他把茹太素叫到面前問道:“你是刑部侍郎, 刑部官吏二百多人, 你給我說哪些是腐儒, 哪些是俗吏?”

茹太素被皇帝的發問嚇懵了, 嘟囔了半天才說:“臣只是籠統地說, 其實刑部官吏, 臣也並不全都認識。 ”朱元璋這時勃然大怒, 厲聲斥責說:“好啊!既然連人都不認識, 你怎麼知道全是腐儒俗吏?”這時, 幾個幸災樂禍的大臣湊了上來, 對朱元璋說:“啟稟萬歲,

茹太素在奏摺中說這幾年有才能的人, 僥倖剩下的百無一二, 分明是誣衊朝政, 存心誹謗皇上, 應該治罪。 ”這幾句話尤如火上澆油, 使朱元璋怒氣更大。 他喝令殿前校尉把茹太素拖下殿去, 痛打二十大板。

這頓板子, 把茹太素打得皮開肉綻, 叫苦不迭。

(網路圖片)

在痛打茹太素時,朱元璋見站在眼前的翰林院學士宋濂顯得局促不安,臉色凝重。便問:“景濂(宋濂的字),你有什麼看法?”

宋濂趕忙上前跪下說:“臣想茹太素是奉詔上書評論朝政,對陛下一片忠心。陛下正要廣開言路,就是茹太素說得不對,也不好過於責怪。望聖上三思。” 見宋濂說的在理,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心中的怒氣也漸漸消散了。

散朝後,朱元璋回想起杖責茹太素的情景和宋濂勸言,感到做的確實有些過火。自己下詔讓臣民評議朝政,卻責怪上書的人,而且究竟茹太素最終寫了些什麼還不知道,就把人家責罰一頓。冷靜想到這些,朱元璋又叫人把茹太素的奏摺取來,在燈下仔細地翻看。他在中書郎王敏讀過的一萬六千多字之後,看到了正題。

茹太素一共寫了五點建議。朱元璋思襯了一下,覺得這五件事中,起碼有四件是可以採納實行的。本來就這點事,只要用五百字就可以寫明白,茹太素卻洋洋萬言,空話虛詞寫了近兩萬字。杖責處罰他似乎有點過分,但也可以對群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朱元璋雖然在一些事上獨斷專行,但多數時間還是能夠廣開言路,採納別人的建議和勸告的。在他處罰茹太素後的第二天早朝,專門把那幾個對茹太素落井下石的大臣叫過來,嚴厲地斥責說:“你們都是朝廷大臣,見我有不對的地方,應該多加規勸,怎麼能看我臉色行事,順著說呢?若不是景濂勸我,幾乎誤了國家大事,冤枉了好人!”他又說:“我沒有聽完茹太素的上奏,便不耐煩地責怪了他,這是我的過錯,其實像茹太素這樣為國盡心的人,才真正是忠臣!”嚇得那幾位大臣喏喏而退。

(劇照)

散了朝,朱元璋叫人把茹太素奏摺中可採納實施的四件事摘抄下來,還親筆寫了序言加在前面,發給文武大臣。他還讓中書省以這個事例為戒,制定了上書格式,限制奏章字數,要求言簡意賅,不然就將受到懲罰。

從此之後,洪武朝的大臣們在寫奏章的時,都開門見山,只講事情,不敢再空話連篇了。

茹太素被太祖皇帝用板子打了屁股,但這頓屁股也給他打出了名聲。他為官剛直不阿,不懼強權,視死如歸,成為朝野上下極受敬佩的人物。

朱元璋錯責茹太素之後,也一直想彌補安慰他一下。在一次請他的酒席上,朱元璋舉杯對茹太素說:“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明確告訴他,你對我忠誠,咱們可以舉起金杯共同飲酒。但是你要變心忤逆,我的利刃是決不容情的。茹太素俯身下拜,不卑不亢舉杯回答說:“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告訴皇帝,我一心一意為了報效國家,不怕聖上不高興,也不躲避聖上的責難。

因良好表現,洪武十年,茹太素出任浙江參政,洪武十八年,升為戶部尚書。可不久,又因錯被貶為禦史。後來,他因牽扯“藍玉案”的重臣詹徽的事情株連,曾與同僚12人一起戴腳鐐上朝,最終因事連坐而死。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1

(網路圖片)

在痛打茹太素時,朱元璋見站在眼前的翰林院學士宋濂顯得局促不安,臉色凝重。便問:“景濂(宋濂的字),你有什麼看法?”

宋濂趕忙上前跪下說:“臣想茹太素是奉詔上書評論朝政,對陛下一片忠心。陛下正要廣開言路,就是茹太素說得不對,也不好過於責怪。望聖上三思。” 見宋濂說的在理,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心中的怒氣也漸漸消散了。

散朝後,朱元璋回想起杖責茹太素的情景和宋濂勸言,感到做的確實有些過火。自己下詔讓臣民評議朝政,卻責怪上書的人,而且究竟茹太素最終寫了些什麼還不知道,就把人家責罰一頓。冷靜想到這些,朱元璋又叫人把茹太素的奏摺取來,在燈下仔細地翻看。他在中書郎王敏讀過的一萬六千多字之後,看到了正題。

茹太素一共寫了五點建議。朱元璋思襯了一下,覺得這五件事中,起碼有四件是可以採納實行的。本來就這點事,只要用五百字就可以寫明白,茹太素卻洋洋萬言,空話虛詞寫了近兩萬字。杖責處罰他似乎有點過分,但也可以對群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朱元璋雖然在一些事上獨斷專行,但多數時間還是能夠廣開言路,採納別人的建議和勸告的。在他處罰茹太素後的第二天早朝,專門把那幾個對茹太素落井下石的大臣叫過來,嚴厲地斥責說:“你們都是朝廷大臣,見我有不對的地方,應該多加規勸,怎麼能看我臉色行事,順著說呢?若不是景濂勸我,幾乎誤了國家大事,冤枉了好人!”他又說:“我沒有聽完茹太素的上奏,便不耐煩地責怪了他,這是我的過錯,其實像茹太素這樣為國盡心的人,才真正是忠臣!”嚇得那幾位大臣喏喏而退。

(劇照)

散了朝,朱元璋叫人把茹太素奏摺中可採納實施的四件事摘抄下來,還親筆寫了序言加在前面,發給文武大臣。他還讓中書省以這個事例為戒,制定了上書格式,限制奏章字數,要求言簡意賅,不然就將受到懲罰。

從此之後,洪武朝的大臣們在寫奏章的時,都開門見山,只講事情,不敢再空話連篇了。

茹太素被太祖皇帝用板子打了屁股,但這頓屁股也給他打出了名聲。他為官剛直不阿,不懼強權,視死如歸,成為朝野上下極受敬佩的人物。

朱元璋錯責茹太素之後,也一直想彌補安慰他一下。在一次請他的酒席上,朱元璋舉杯對茹太素說:“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明確告訴他,你對我忠誠,咱們可以舉起金杯共同飲酒。但是你要變心忤逆,我的利刃是決不容情的。茹太素俯身下拜,不卑不亢舉杯回答說:“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告訴皇帝,我一心一意為了報效國家,不怕聖上不高興,也不躲避聖上的責難。

因良好表現,洪武十年,茹太素出任浙江參政,洪武十八年,升為戶部尚書。可不久,又因錯被貶為禦史。後來,他因牽扯“藍玉案”的重臣詹徽的事情株連,曾與同僚12人一起戴腳鐐上朝,最終因事連坐而死。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