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伏特加的誘惑

伏特加不是普通的酒液, 無色無味無香的特性正是它誘人之處。

伏特加(Vodka), 一款無色無味無香的烈性酒, 可偏偏是烈酒行列中的不倒翁。 在寒冷漫長的冬季裡, 它賦予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伏特加是俄羅斯和波蘭人最原始的“生命之水”, 依靠它, 不畏嚴寒, 天塌下來當被蓋。

俄羅斯和波蘭, 到底誰是伏特加的鼻祖, 到目前無人知曉。 唯一可接受的來由, 就是當地人民為了熬過寒冷無比的冬天, 就地取材以穀物、豆類或者馬鈴薯為原料進行發酵, 然後通過粗糙的蒸餾製造出酒精含量極高的酒液。 由於氣候寒冷,

人們以嗜酒著稱, 因此伏特加在中歐的需要量極大。 蘇聯年代, 戈巴契夫曾經發動過一場反酗酒運動, 卻因為響應者寥寥無幾而終告失敗。

純淨完美的酒精飲品

隨著蒸餾技術的成熟, 20世紀的伏特加不再是入口像火熨的烈酒, 取而代之的是純淨完美的酒精飲品。 這得歸功於多重蒸餾技術, 活性炭過濾和稀釋的結果, 如今的伏特加酒精度一般是在40%左右。 伏特加其實有多種口味的酒款, 酒廠可在蒸餾原料外輔以草本香料或者植物果實調味。 在波蘭, 同樣是天寒地凍的氣候, 當地人認為伏特加不僅是一種禦寒取暖的飲品, 它的口感必須具有一定深度。 因此, 波蘭伏特加的味道較為複雜, 感覺上不是在喝稀釋後的乙醇。

嚴格來說, 伏特加可以通過任何澱粉或者富含糖分的植物物質發酵後蒸餾出來。 美國近年推出的葡萄伏特加就以釀造葡萄酒所留下的葡萄渣為原料而蒸餾出帶果味的酒精。 這個項目牽動了葡萄酒愛好者的興趣, 改變了人們對伏特加的純乙醇形象。

葡萄伏特加挑戰原產地概念

對東歐和北歐國家來說, 葡萄伏特加嚴重挑戰伏特加地帶(Vodka belt countries)的原產地概念。 以波蘭、芬蘭和瑞典為首的傳統出口國認為伏特加的原料只能是穀物和馬鈴薯, 因此強烈要求歐盟修改伏特加定義。 基於伏特加市場越來越大, 新興產酒區如火如荼的加入伏特加生產陣容, 原料的使用更是多姿多彩。 除了葡萄渣外, 各類水果植物也加入陣容,

讓無色無味的伏特加頓時“香亮”起來。 傳統的伏特加酒廠為了迎接新挑戰, 也開始為“純淨的生命之水”加入調味, 唯一不同之處是這些植物香料和果實萃取物是在多重蒸餾後與酒精浸泡以攝取其味道。 這有別於新興產酒區的做法, 後者是直接採用各種帶糖分的物質為發酵原料。 調味伏特加(Flavoured Vodka)的口感和香味多樣化, 同時緩解了烈焰口感。

魚子醬是伏特加的絕配

伏特加的傳統喝法是冰鎮後用shot杯仰首飲盡。 冰凍後的酒精入口直入胃部, 感覺如熊熊烈火在燃燒。 這時, 胃壁必須有奶油澱粉的保護, 來吸收這突如其來的酒精, 以免應聲醉倒。 Shot杯的體溫必須是零度以下, 以保持冰鎮後的伏特加狀態, 要不然入喉的一刹那可得吃不完兜著走了。

熏魚如鯡魚、鯖魚都是伏特加的最佳搭配食物, 上等俄羅斯魚子醬更是絕配。

除了淨飲外, 伏特加也是雞尾酒的最佳基酒, 經典配方包括Bloody Mary, Screwdriver, Cosmopolitan, Vodka Martini等。 這些雞尾酒如使用調味伏特加(尤其是帶香料和草本植物味道)都會讓飲者體會到與純味伏特加迥然不同的刺激。

伏特加用途廣泛

伏特加的用途非常廣, 除了是酒精飲料, 也是家居不可或缺的“保健品”和清潔劑。 酒精純度是伏特加的特點, 尤其是它的無色無味狀態。 一小茶匙伏特加加入一杯白開水後, 即刻成為消炎漱口水。 伏特加也是最正宗的“消炎藥”, 我甚至在被蚊子叮上後馬上以它消炎。 除此之外, 伏特加也是清潔電器介面和樂器之類的最好液體,

清潔後絕對沒有殘餘酒味。

傳統的伏特加酒廠為了迎接新挑戰, 也開始為“純淨的生命之水”加入調味

除了淨飲外,伏特加也是雞尾酒的最佳基酒

除了淨飲外,伏特加也是雞尾酒的最佳基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