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走出誤區 健康進補

你可能認為吃些保健品、補品一定對健身有好處, 殊不知, 弄不好, 你的身子會越補越虛弱!

“冬季進補”的理論是我國中醫學積數千年經驗所流傳下來的豐富的文化遺產, 也是中國傳統的健身、保健方法之一, 有它的科學理論基礎。

但是, 你一定要避開一些進補誤區才行。

誤區一:進補萬能, 惟補為是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健康是福”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科學進補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但是隨著健康投資力度的增大, 盲目進補的現象也是日見增多, 進補中也時有誤區存在。 有人認為, “吃補藥只有好處, 沒有壞處”, “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 而且是越補越好, 甚至連治病吃藥, 也是“喜補而惡瀉”, 迷信“藥補萬能, 惟補藥為是”。 這顯然是一個明顯的進補誤區。 補品, 也有一定的適應範圍, 但不是任何人, 任何病症都可以應用的, 更不是包治百病, 長生不老的靈丹。

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 會遭到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 導致疾病的發生, 此時就不能一味的進補了, 必須根據病情, 選用藥物祛除病邪, 使邪去而正安, 祛邪治病的中醫療法適用于邪盛而正氣未衰的情況。 病邪的範圍十分廣泛, 風、寒、暑、濕、燥、火、痰飲、瘀血、宿食等是常見的病邪。 只有祛除病邪, 才能邪去正安, 人體歸於健康。

宜祛邪不宜進補的病症有:熱盛高熱、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消化道出血、急性膽囊炎、急性腸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壓(收縮壓超過24千帕)等病人。 有些虛弱多病者的情況比較複雜, 既有正氣的不足, 又有病邪的侵襲和陰陽的失調, 此時必須扶正與祛邪結合, 綜合運用調養方法, 使邪去正複, 才能恢復健康。

誤區二:無疾進補, 胡亂補

“人人都需要進補”嗎?顯然不是。 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 不虛不補”。 身體不虛的健康者, 臟腑、陰陽、氣血應該是處於相對平衡狀態。 補品雖能增強體質, 提高抗病能力, 但中醫用補藥還是用其氣味之偏來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 若身體不虛者貿然用之, 原本正常的平衡補打破了, 反而會產生陽盛或陰盛的病理變化。 所以沒有虛症的健康者, 要保護和促進健康, 首先要學會自我保健,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保持平衡心態, 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 適當地選用食物以用於養生保健, 是可以提高生命品質, 進一步促進健康的。

在現代社會中, 由於生活節奏加快, 工作壓力增大,

過度勞心、勞力, 久而久之, 出現體質下降, 容易感冒、疲勞, 情緒易於波動, 食欲下降, 頭暈耳鳴, 晚上睡覺不香, 白天提不起精神, 經常感到這裡不舒服, 那裡不舒服, 但到醫院裡用食品作檢查, 卻什麼都查不出, 可能完全正常, 也可能某些指標處於邊緣狀態, 這種沒有疾病的客觀指標, 而有較明確的主觀症狀的情況, 就是“亞健康”狀態, 雖然沒有疾病, 但卻有“虛症”存在。 西醫往往無藥可醫, 中醫則可根據各人的臨床表現, 進行辯證論治。 在建立健康合理生活方式的基礎上, 予以合理的調補, 可以阻止“亞健康”狀態的進一步發展, 有助於體質的改善, 活力的增加。

誤區三:多多益善, 過量進補

補品有益於人體健康, 那麼進補之際, 補品是不是如“韓信點兵, 多多益善”呢?其實進補用藥有緩急之分, 對急性虛脫者, 宜大補峻補, 以救脫固陽, 斂陰複脈, 而對一般慢性虛弱, 或進補以圖強身者宜小劑量緩慢調養。 長期或過量服用補藥, 也會對自身產生不良後果。 如大補元氣的人參, 儘管動物實驗表明其毒性很小, 但因過量服用而產生的毒副反應仍時有所見,連續過量服用人參粉可致失眠、抑鬱、頭痛、心悸、血壓升高、性功能減退、體重減輕等。

補藥不宜過量服用,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也不宜過量服用。不要因為某些食品對自己有補益作用,就恣食無度,或急於取效,大量進食,一次進食量過多,會損傷脾胃,有害無益。“飲食有節”,懂得食養之人,應細水長流,這樣對機體的吸收利用才有好處。

誤區四:補藥分貴賤 ,貴功越優

有些人對補品不甚也解,常用價格的貴廉來區別補藥的優劣,如冬令在服用膏滋藥時,常有病人拿著處方來詢問醫生:“為什麼我的膏方這樣便宜?”其實,膏方是個體化滋補品,每張膏方的用藥是針對病人的具體病情而選擇用藥的。膏方優劣的區分,在於其辯證是否準確,用藥是否合理。

藥症相合則補而有效,用藥效果與藥物價格絲毫無關。只要對症,價廉物美也是優質補藥。藥症不合,雖是天價,也是劣藥。膏方如此,選購補藥也是如此。虛症病人不宜補藥價的貴賤所迷惑,如同為人參,其價格之異相差甚遠。元氣暴脫者宜用價格昂貴的野山參;陽虛畏寒者宜用高麗參或紅參;氣虛乏力者宜用生曬參;氣陰兩虛、神疲內熱者宜用西洋參。哪一種人參對您為優,您就需要哪一種人參,全與價格無關。又如有滋補作用的阿膠、龜版膠、鱉甲膠、鹿角膠均為血肉有情之品,稱為“葷膏”,其中阿膠滋陰補血;龜版膠滋陰生血;鱉甲膠滋陰退熱、軟堅散結;鹿角膠溫陽益精、強筋骨。此四種膠中,阿膠價格相對較便宜,後三種價格較貴,但不能說後三種膠優而阿膠劣,只是各有其適應範圍而異。選用對症,雖價廉也效優,如阿膠對婦女血虛者就為上等優選之品。故對補藥不宜迷信價格,應重視其實際效用。

誤區五:“藥補不如食補”還是“食補不如藥補”

中醫進補有“食補”和“藥補”之不同,民間有“藥補不如食補”或“食補不如藥補”的不同看法。其實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判斷。

食補是以食物作進補之用,通過調整病人的飲食,達到健脾益胃、增進食欲、恢復健康、保養身體的目的。就一般而言,食物的氣味多較平和,而且大多數的食物已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適用了,因而即使長期服用,其弊端也相對較少。

藥補則是以傳統中藥中的補益藥作為進補之用,通常稱作“藥物進補”,簡稱“藥補”。藥補既適用於治療各種虛症,也用於保健強身養生。中藥四氣五味一般人不易掌握,用之不當則易造成機體陰陽不平衡。但若以此而認為“藥補不如食補”,則大錯特錯了。補益藥用之得當,其補益作用比一般食物的作用更強,尤其對虛症較甚者,藥補在某種情況下比食補更為適宜。

所以,食補、藥補各有所長,對食補和藥補應辯證地看待。進補之際,能藥食兼顧,其效果可能比單用食補或單用藥補更好。

誤區六:盲目相信廣告

廣告中,關於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包治百病”功效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

保健品不同於食品,也不同於藥品。在國外,對這類保健品稱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針對某一種疾病有效,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礎上更加強壯。它僅能使你的亞健康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

誤區七:進補等同于養生保健

只有身體出現問題的人才需要進補,營養充足、無病無痛的人,就不必吃補藥了。這好比衣服殘破要修補,不殘、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無需縫補。過去許多長壽者,居於深山老林,粗茶淡飯,照樣身強體健。反過來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到清代,酷愛進補的短命天子倒不少。

誤區八:用補品代替一日三餐

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絕不能僅僅依靠營養補劑。《皇帝內經》就明確指出:補品只能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機體的營養供給,還得讓位於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飲食。現代營養學證明,只有一日三餐飲食均衡,才能使你的營養均衡。

誤區九: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家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需要運動,只有配以必要的體育鍛煉,營養補劑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因為無論是正常營養的攝取,還是營養補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須依賴于人體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運動,體質虛弱,胃腸消化功能差,代謝利用率低,吃下了營養補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會因體質虛弱或進補不當而產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但因過量服用而產生的毒副反應仍時有所見,連續過量服用人參粉可致失眠、抑鬱、頭痛、心悸、血壓升高、性功能減退、體重減輕等。

補藥不宜過量服用,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也不宜過量服用。不要因為某些食品對自己有補益作用,就恣食無度,或急於取效,大量進食,一次進食量過多,會損傷脾胃,有害無益。“飲食有節”,懂得食養之人,應細水長流,這樣對機體的吸收利用才有好處。

誤區四:補藥分貴賤 ,貴功越優

有些人對補品不甚也解,常用價格的貴廉來區別補藥的優劣,如冬令在服用膏滋藥時,常有病人拿著處方來詢問醫生:“為什麼我的膏方這樣便宜?”其實,膏方是個體化滋補品,每張膏方的用藥是針對病人的具體病情而選擇用藥的。膏方優劣的區分,在於其辯證是否準確,用藥是否合理。

藥症相合則補而有效,用藥效果與藥物價格絲毫無關。只要對症,價廉物美也是優質補藥。藥症不合,雖是天價,也是劣藥。膏方如此,選購補藥也是如此。虛症病人不宜補藥價的貴賤所迷惑,如同為人參,其價格之異相差甚遠。元氣暴脫者宜用價格昂貴的野山參;陽虛畏寒者宜用高麗參或紅參;氣虛乏力者宜用生曬參;氣陰兩虛、神疲內熱者宜用西洋參。哪一種人參對您為優,您就需要哪一種人參,全與價格無關。又如有滋補作用的阿膠、龜版膠、鱉甲膠、鹿角膠均為血肉有情之品,稱為“葷膏”,其中阿膠滋陰補血;龜版膠滋陰生血;鱉甲膠滋陰退熱、軟堅散結;鹿角膠溫陽益精、強筋骨。此四種膠中,阿膠價格相對較便宜,後三種價格較貴,但不能說後三種膠優而阿膠劣,只是各有其適應範圍而異。選用對症,雖價廉也效優,如阿膠對婦女血虛者就為上等優選之品。故對補藥不宜迷信價格,應重視其實際效用。

誤區五:“藥補不如食補”還是“食補不如藥補”

中醫進補有“食補”和“藥補”之不同,民間有“藥補不如食補”或“食補不如藥補”的不同看法。其實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判斷。

食補是以食物作進補之用,通過調整病人的飲食,達到健脾益胃、增進食欲、恢復健康、保養身體的目的。就一般而言,食物的氣味多較平和,而且大多數的食物已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適用了,因而即使長期服用,其弊端也相對較少。

藥補則是以傳統中藥中的補益藥作為進補之用,通常稱作“藥物進補”,簡稱“藥補”。藥補既適用於治療各種虛症,也用於保健強身養生。中藥四氣五味一般人不易掌握,用之不當則易造成機體陰陽不平衡。但若以此而認為“藥補不如食補”,則大錯特錯了。補益藥用之得當,其補益作用比一般食物的作用更強,尤其對虛症較甚者,藥補在某種情況下比食補更為適宜。

所以,食補、藥補各有所長,對食補和藥補應辯證地看待。進補之際,能藥食兼顧,其效果可能比單用食補或單用藥補更好。

誤區六:盲目相信廣告

廣告中,關於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包治百病”功效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

保健品不同於食品,也不同於藥品。在國外,對這類保健品稱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針對某一種疾病有效,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礎上更加強壯。它僅能使你的亞健康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

誤區七:進補等同于養生保健

只有身體出現問題的人才需要進補,營養充足、無病無痛的人,就不必吃補藥了。這好比衣服殘破要修補,不殘、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無需縫補。過去許多長壽者,居於深山老林,粗茶淡飯,照樣身強體健。反過來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到清代,酷愛進補的短命天子倒不少。

誤區八:用補品代替一日三餐

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絕不能僅僅依靠營養補劑。《皇帝內經》就明確指出:補品只能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機體的營養供給,還得讓位於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飲食。現代營養學證明,只有一日三餐飲食均衡,才能使你的營養均衡。

誤區九: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家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需要運動,只有配以必要的體育鍛煉,營養補劑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因為無論是正常營養的攝取,還是營養補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須依賴于人體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運動,體質虛弱,胃腸消化功能差,代謝利用率低,吃下了營養補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會因體質虛弱或進補不當而產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