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伯溫臨終遺言,有何玄機?兩子均未讀懂,不得善終


在古代謀臣中, 劉伯溫名氣極隆, 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 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他博通經史, 於書無不窺, 尤精象緯之學, 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治軍打仗、治國理政都是拿手好戲, 朱元璋多次稱之為:“吾之子房也。 ”

卻說朱元璋登基後, 大封功臣, 劉伯溫固辭不受, 僅受封誠意伯。 樹欲靜而風不止, 當時朝廷暗流湧動, 皇帝猜疑, 大臣多陷入黨派之爭!劉伯溫深知其中危險, 急流勇退, 小心行事。

洪武八年三月, 劉伯溫自知來日無多, 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留下遺言, 他將平生所學《天文書》交給劉璉, 囑咐他“亟上之, 毋令後人習也”, 令長子趕緊呈報皇帝, 劉家後人不能學, 不能看, 免得受到朝廷猜忌。 此外別無多話。 劉璉除了有文行, 別無長處, 且性格過於柔弱。 在劉伯溫看來, 劉璉可以長子身份襲爵, 衣食無憂,

守成而已。

按照後人推測分析, 劉伯溫遺囑雖沒有直言, 其實並不希望長子入官場, 只是不便直言而已!

可以說, 當時朝堂之上局勢微妙, 劉伯溫本身已受皇帝猜疑, 儘管是遺言, 也不得不謹而慎之, 倘若明確告誡長子不入官場, 避免捲入各種官場漩渦中去, 一旦傳入皇帝耳中, 乃不忠行為, 有違君臣之道, 生怕留下禍端。

對於次子劉璟, 劉伯溫更加不放心了。

歷史記載, 劉璟弱冠通諸經兵, 性剛直, 喜談兵, 這一點很隨劉伯溫。 關鍵一點, 劉璟跟皇家走得很近。 劉伯溫歸老於鄉後, 朱元璋“每歲召璟……入見便殿, 燕語如家人”。 朱元璋特別喜歡劉璟, 在劉伯溫看來, 劉璟遲早是要在官場上混的。 為此, 他則特意叮囑次子:

“夫為政, 寬猛如迴圈。

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 祈天永命。 諸形勝要害之地, 宜與京師聲勢連絡。 我欲為遺表, 惟庸在, 無益也。 惟庸敗後, 上必思我, 有所問, 以是密奏之。 ”

劉伯溫是個慷慨有大節之人, 凡事不耐繁劇, 說話注重骨架, 不談細節。 他這話, 從大處上講, 說的是如何治國、理政;從細微處, 則說的是如何修身、處事。 首要叮囑若要從政, 要學會寬柔與剛猛迴圈相濟, 可謂用心良苦。

可劉伯溫萬萬沒想到, 兩個兒子都未曾領悟他話中的神醫, 最終雙雙慘死。

劉伯溫死後, 由於胡惟庸從中作梗, 劉璉不但沒能襲爵, 反落了官司, 這恐怕是劉伯溫沒想到的。 後被朱元璋赦免。 如果這樣一直下去, 也許好了。 然而, 劉璉終究進了官場, 洪武十年任考功監丞, 試監察禦史, 後放了外差, 出任江西參政。 最終, 劉璉“為惟庸黨所脅, 墮井死”, 以跳井自殺結束了一生。 這大概也是性格使然。

再說次子劉璟。 劉伯溫死後, 劉璟漂在京師, 和各年齡相仿的皇子均有, 卻無官職在身。 劉璟棋藝高超, 曾跟燕王朱棣較量過, 把朱棣殺得丟盔卸甲。

朱棣說, 你不能讓讓我?劉璟把臉一沉回答, “可讓處則讓, 不可讓者不敢讓也”。 朱棣個性強悍, 哪受過這等窩囊氣, 於是“默然”, 不歡而散。

洪武十四年, 浙東山賊葉丁香作亂, 唐勝宗帶兵前去鎮壓, 命劉璟隨行, 平叛行動“決策於璟”。 朱元璋很高興, 誇讚劉璟“真伯溫兒”。 後被擢升為谷王左長史, 隨朱橞前往河北宣化一代。

建文元年,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劉璟“獻十六策”,但沒被建文帝採納。後來,劉璟成為草包將軍李景隆的帳下參事,跟朱棣對殺。李景隆兵敗後,劉璟回到浙江青田老家。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南京稱帝后,“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劉璟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由此可見,終究官二代出身,未讀懂劉伯溫遺囑的深意,終引來殺身之禍。

建文元年,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劉璟“獻十六策”,但沒被建文帝採納。後來,劉璟成為草包將軍李景隆的帳下參事,跟朱棣對殺。李景隆兵敗後,劉璟回到浙江青田老家。建文四年,朱棣攻破南京稱帝后,“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劉璟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由此可見,終究官二代出身,未讀懂劉伯溫遺囑的深意,終引來殺身之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