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解讀」十九大報告中的十個政治新話語

【學習小組按】

18日, 習近平總書記向十九大作了報告, 其中新內容非常多。 學習小組推薦一篇獨家解讀。

十九大報告的政治新話語

今天, 黨中央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向十九大作了三萬多字的報告。 在這份報告裡, 出現了許多政治新話語。 在中共的政治文化裡, 黨代會的政治新話語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和趨向性。 十九大報告的政治新話語, 對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中國將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

一是“新時代”, 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自鄧小平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後,

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 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尤其是過去五年,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 增加了“美麗”二字, 是對這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總結和理論創新。 這意味著, 在今後的國家治理中, 美麗中國建設將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 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字之變,

彰顯中共自信與中華民族自信。 這意味著, 在今後的國家治理中, 除了經濟現代化, 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將更加發展。

三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之前,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一直沿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的表述, 即“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 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36年過去, 中國發生了巨大的經濟變遷和社會變遷, 恩格爾係數大幅下降。 如今, 中國人民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 渴望更加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但現實發展仍不平衡不充分, 這就形成了當前社會主要矛盾。 可以說, 1978年以來, 我們黨的社會認知一直在變遷, 呈現愈來愈重視社會發展與社會正義的趨勢。

四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即十八大以來, 我們党進行艱辛理論探索, 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是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總結和理論提煉, 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中國這五年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根本就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上下同心, 實幹興邦。

五是“鄉村治理體系”, 即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十九大報告在“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章節中, 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中國的一大國情是“三農”。 農村穩, 中國穩。 農村穩定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 然而, 當前鄉村治理結構仍存在一些問題, 鄉村治理效能仍不令人滿意, 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水準與黨的期待、農民期待仍存在不少差距。 十九大報告首提“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是直面著一重大課題, 將對今後鄉村治理現代化、農村穩定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六是“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 即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 十九大報告在“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章節中指出,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 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 不能定於一尊, 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 其實, 西方許多政治學者的研究表明, 文化、歷史或傳統對政府和政治發展十分重要, 特別是文化歷史傳統悠久的國家。 政治體制的選擇和發展, 必須在本國特定的文化條件和文化傳統下進行, 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結構和文化心理作為支撐。 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在西方社會可以運作的機制,到中國社會和文化中來,可能不行。因此,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社會特質和歷史文化傳統的民主政治體制,對於世界政治文明也是一種貢獻。

七是“日常政治生活”,即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美英等選舉性民主的一大弊端,便是民主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缺失。西方民主往往是在政治競選時才賦予選民所謂的“民主”,但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關乎選民切身利益的精英決策過程中,民主往往缺位。然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人民民主的真諦,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在中國的民主政治實踐中,人民可以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受到實質的民主權利,與西方形成鮮明對比。

八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即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中國政治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過去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使中國法治發展步入一個新階段,法治權威提升到一個新境界。法治權威的樹立不是一勞永逸,全面依法治國仍任重道遠。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預示著中國的法治進程將會繼續堅定有力推進。

九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即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國家發展偏好在經濟現代化等層面,對生態文明的關注不夠。這有國情因素,也有發展階段因素,但是人們的幸福感與生態環境的關聯性越來越高。如果沒有清潔的空氣,乾淨的水,即使國家發展起來了,老百姓也會抱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觀念在變化。人們對生態環境破壞更加難以容忍,對環境品質的要求愈加愈高。十九大報告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可謂敬畏民意,順應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十是“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即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穩定發展久了,內部就會產生利益集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鬥爭實踐也證明,黨內仍存在團團夥夥、拉黨結派的現象。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孫政才、令計畫等案件的查處,消除了黨內政治隱患,防止了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爭取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局面,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

報告中的政治新話語,不僅限於以上列舉。這些政治新話語,將在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

來源於學習小組(作者張廣昭,清華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生,就職于中央機關某單位)

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在西方社會可以運作的機制,到中國社會和文化中來,可能不行。因此,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社會特質和歷史文化傳統的民主政治體制,對於世界政治文明也是一種貢獻。

七是“日常政治生活”,即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美英等選舉性民主的一大弊端,便是民主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缺失。西方民主往往是在政治競選時才賦予選民所謂的“民主”,但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關乎選民切身利益的精英決策過程中,民主往往缺位。然而,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人民民主的真諦,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在中國的民主政治實踐中,人民可以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受到實質的民主權利,與西方形成鮮明對比。

八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即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中國政治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過去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使中國法治發展步入一個新階段,法治權威提升到一個新境界。法治權威的樹立不是一勞永逸,全面依法治國仍任重道遠。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預示著中國的法治進程將會繼續堅定有力推進。

九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即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國家發展偏好在經濟現代化等層面,對生態文明的關注不夠。這有國情因素,也有發展階段因素,但是人們的幸福感與生態環境的關聯性越來越高。如果沒有清潔的空氣,乾淨的水,即使國家發展起來了,老百姓也會抱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觀念在變化。人們對生態環境破壞更加難以容忍,對環境品質的要求愈加愈高。十九大報告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可謂敬畏民意,順應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十是“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即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穩定發展久了,內部就會產生利益集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鬥爭實踐也證明,黨內仍存在團團夥夥、拉黨結派的現象。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孫政才、令計畫等案件的查處,消除了黨內政治隱患,防止了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爭取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局面,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

報告中的政治新話語,不僅限於以上列舉。這些政治新話語,將在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

來源於學習小組(作者張廣昭,清華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生,就職于中央機關某單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