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入秋後,女孩子必須要知道的十大滋補湯

這些湯營養豐富, 滋補有佳, 在秋冬季喝尤其能夠幫助調理好身體, 對女性的美容養顏更是有佳效。 下面, 就為大家送上十大冬季滋補的養生美容靚湯。

一、紅棗山藥湯

材料:紅棗10粒, 山藥300克左右, 桂圓肉若干, 白砂糖。

功效:紅棗補血益氣, 山藥健脾保胃, 這兩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級潤補的桂圓, 真是好喝又養顏, 是冬天的美容滋補好靚湯。

做法:將洗乾淨的紅棗提前泡軟, 山藥去皮後切成小塊, 然後把二者一起放進水中燒開, 直到煮的軟爛為止。 這時, 再向鍋中加入桂圓肉和半勺砂糖。 煮開, 待桂圓肉軟爛後即可關火食用。

小常識:

煲湯是不是時間越久越好?

答:不是, 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 加熱時間過長, 會產生新的物質, 營養反而被破壞, 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 雞湯, 排骨湯3小時左右就足矣。

二、黃豆豬蹄湯

材料:豬蹄700克, 黃豆150克, 紹酒少許, 蔥, 薑,

精鹽, 味精。

功效:豬蹄是傳統的美容佳品, 它富含的豐富膠質是每個愛美女人的追求。 黃豆則屬於高蛋白食品, 而且能利氣, 與豬蹄燉補, 做法簡單營養豐富, 很適合冬天滋補。

做法:豬蹄用沸水燙後洗淨, 刮去老皮, 加清水煮沸, 撇去浮沫。 加紹酒、蔥及用清水浸泡過1小時的黃豆, 中火35分鐘, 加鹽、味精調味再高火15分鐘即可。

小常識:

湯雖然滋補, 但是感覺有些油怎麼辦?

可以把湯煲好後熄火, 待冷卻後, 油浮在湯麵, 或凝固在湯麵, 用勺除去即可。

三、銀耳雪梨燉瘦肉湯

材料:銀耳、雪梨、瘦肉、蜜棗

功效:養陰潤肺, 生津潤腸, 降火清心, 適合冬季咳嗽、心煩等症狀。

做法:將瘦肉洗淨, 沸水略煮後切塊, 再與洗淨的銀耳和切塊的雪梨蜜棗放入燉盅內, 加水300毫升, 隔水燉1小時即可。

小常識:

煲湯時是冷水下料好還是熱水下料好?

冷水下料比較好, 開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 不易出鮮味。

四、冬瓜排骨湯

材料:排骨500克冬瓜半顆, 蔥, 薑, 鹽, 花椒, 黃酒

功效:冬瓜在冬季食用可起到去脂利尿的作用, 利於冬季女性的美容減肥。

做法:排骨切塊, 冬瓜切一釐米左右的片。 將排骨在沸水中焯一下, 去掉血水, 撈起備用。 鍋中加水, 放薑塊、蔥段、適量花椒煮沸後再將排骨放入繼續煮開, 然後改小火燉一個半小時左右。 放入冬瓜, 中火燉二十分鐘, 即可。

小常識:

煲湯用什麼鍋好?

煲湯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砂鍋為宜, 但劣質砂鍋的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鉛煮酸性食物時容易溶解出來, 有害健康。 內壁潔白的陶鍋很好用。

五、黑豆首烏鱔魚湯

材料:黃鱔100g, 黑豆90g, 何首烏9g, 紅棗, 生薑。 食鹽、味精各少許。

功效:黃鱔加黑豆的組合是很好的抗衰老靚湯, 同時能夠補肝益腎,對冬季的腰痛無力,頭髮早白有很好的功效。

做法:將泡好的黑豆洗淨,黃鱔去除內臟洗淨,用開水焯。何首烏、紅棗、生薑分別洗淨。將全部原料一齊放人沙鍋內,加清水適量,開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3小時,加食鹽、味精即可。

小常識:

煲湯的時候是一開始就放鹽還是最後放?

煲湯的時候千萬不要過早的放鹽,因為早放鹽能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從而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發苦。

六、黃芪鱔魚湯

材料:鱔魚500g,黃芪30g,生薑,紅棗,食鹽、味精、胡椒粉各少許。

功效:補氣養血,健美養顏。適用於冬季氣血不足所致面色少華、神疲乏力。

做法:將黃芪、紅棗洗淨;鱔魚剖去腸雜,洗淨,切塊。油、鹽起鍋放人鱔魚、生薑,炒至鱔魚半熟;把黃芪、紅棗、鱔魚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1-2小時,加食鹽、味精、胡椒粉調味。

小常識:

煲湯的時候可以中途再加水嗎?

中途添加冷水是煲湯的忌諱之一,因為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

七、核桃雪耳海參湯

材料:豬肉,海參35g,核桃肉15g,雪耳,食鹽、味精各少許。

功效:此湯能夠潤肺養胃,對冬季咳嗽、無力等有較好的效果。

做法:將海參浸發、洗淨切絲;豬瘦肉洗淨切絲;雪耳浸開,分小朵洗淨;核挑肉用開水燙片刻,洗淨去衣。將以上原料一齊放人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隔火燉1小時,加食鹽、味精調味食用。

小常識:

煲湯的時候可以放醬油、料酒這類味道濃的調料嗎?

可以放,但是應少放而且後放,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

八、鮮參火腿鵪鶉湯

材料:鵪鶉4只,豬瘦肉100g,火腿25g,鮮人參60g,生薑,大蔥,紹酒25mL,精鹽,花生油。

功效:補中益氣,生津養陰。適用于冬季氣陰兩虧所致頭暈、氣短、聲低懶言、食少乏力者。

做法:將鮮人參洗淨後,放入蒸籠內蒸軟,切片待用;將豬瘦肉、火腿洗淨後,均切為大方粒,將豬肉和切好的鵪鶉煮過。然後油起鍋,放薑片、蔥段,紹酒,加開水,精鹽。把鵪鶉放人燉盅內,再依次放入豬瘦肉粒、火腿粒和人參片,加水、紹酒,加蓋燉1小時,加鹽後食用。

小常識:

煲湯時的火候是怎麼掌握的?

煲湯時應開始大火煮沸,然後小火慢燉,這樣能充分發揮出食物的味道。

九、鯽魚湯

材料:鯽魚,油,花椒,薑,胡椒少許。

功效:適合冬季補鈣,以及女性經期和孕期食用。

做法:鯽魚清理乾淨,備用。鍋中到油,將花椒嗆香,取出。然後鯽魚過油,加入薑,再加水煮開。小火煨至湯色變成奶白色,起鍋後叫少許胡椒麵。

小常識:

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後喝湯好?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有一定的道理。吃飯前先喝湯,讓胃部分充盈,可減少主食的攝入,避免過多攝入能量而飯後喝湯,容易引起營養過剩。

十、紫蘇生薑紅棗湯

材料:紫蘇葉10克,生薑,紅棗。

功效:此款靚湯能夠幫助你暖胃散寒、助消化。對冬季那些美麗凍人的女性來說,有非常好的散寒作用,建議經常食用。

做法:先將紅棗放在清水裡洗淨,然後去掉棗核,再把姜切成片。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薑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裡用大火煮鍋開以後改用文火燉30分鐘。然後將紫蘇葉、薑片撈出來,繼續用文火煮15分鐘。

小常識:

煲湯時水和原料的配比多少為最佳?

煲清湯的關鍵在於水量,原料與水分別按1:1、1:1.5、1:2不同比例煲湯,湯的色澤、香氣、味道大有不同,以1:1.5時為最佳。湯中鈣、鐵的含量以原料與水1:1的比例時為最高。

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者——吃點苦

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

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

3、老人及兒童——吃點山楂

表現: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

食補: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少吃西瓜多吃豆

西瓜是很好的清熱消暑水果,適合夏季食用,可立秋後,經過一個暑熱的長夏,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要少吃西瓜等過於寒涼的水果,以免傷及脾胃,引起腹瀉。

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立秋節氣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湯:

綠豆:清熱解暑;

紅小豆:清熱利濕;

黑豆:健脾補腎。

少吃辛辣多潤肺

注意要少吃辣椒、生薑等辛辣食物,燒烤也要少吃。所謂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入秋後氣候逐漸乾燥,如果再吃辛辣的生薑,對養肺不利。可以多吃一些蓮藕、荸薺,既能生吃又能熟吃,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百合:除瞭解燥潤肺,還有止咳的作用。

銀耳: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有一定療效。

百合銀耳的特點是“百搭”,可以熬粥、做羹,和蓮子、大棗、枸杞等搭配使用,如銀耳蓮子羹、百合大棗粥等,還可以自己搭配,做成百合銀耳羹,潤燥的效果更是強強聯手了。

少吹涼風多安神

秋天就別再過於貪涼風、開空調,最好避免皮膚直接被風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處的皮膚,不妨用絲巾遮擋一下脖子。立秋後要防“秋老虎”,建議晚間多用醋泡腳,能解暑熱,有助散熱入眠。

立秋後,不能像盛夏季節那樣一味地飲用清熱解暑的夏枯草、野菊花等寒涼性質的茶品,那樣會損傷人的胃氣,影響脾胃功能。此時,最好喝點青茶。青茶屬於“性和不寒”的茶葉,如鐵觀音、凍頂烏龍或大紅袍(買的時候可以看到說明),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能益肺、潤膚、生津、潤喉,有效清除暑天存留在體內的餘熱,恢復津液。

入秋食療記住“三”

立秋多吃三種菜01菜花——預防感冒

季節交替,氣候變化無常,人體一時難以適應,免疫力也不知不覺地在下降,這時就容易讓感冒病毒鑽空子。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是一個預防感冒的好辦法。菜花含有的維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還是一種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02菠菜——口腔潰瘍

初秋氣候開始變乾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攝入不夠,就容易上火,口腔裡也會跟著出現潰瘍、發炎等問題。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03芹菜——促進睡眠

夏秋交替的時節,溫差較大,早晚涼,中午熱,對於體質較敏感的老年人來說,身體很難馬上適應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芹菜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鎮定神志的作用。

立秋多吃三種瓜

01絲瓜——清香通便

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絲瓜,加點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點海鮮醬油,味道非常好。

02木瓜——祛燥潤腸

木瓜除了當水果,一到秋天,可以用它煲湯喝,補水祛燥。木瓜中富含的酶還能幫助消化,適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

03瓠瓜餃子——清熱開胃

初秋氣溫仍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將肉類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證了蔬菜的攝入,也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瓠瓜中胡蘿蔔素含量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還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立秋多喝三種湯

01大麥芽煮湯——理氣健脾

立秋後天氣還是比較悶熱,要少吃辛辣食物,適當多吃酸、鹹食物。給大家推薦一款湯飲,不但能清熱消暑,還有理氣健脾的功效。主料是大麥芽(一兩)、和瘦豬肉(四兩)、冬瓜(六兩)以及少量陳皮(25克)一起用砂鍋煮湯,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2小時。

02雪梨百合汁——清熱潤燥

立秋後燥氣上升,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蓮子、山藥、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熱潤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別是對於經常乾咳的人。

03油菜燕麥粥——養胃除燥

立秋後還是屬於長夏之末,天氣仍然比較悶熱,易造成食欲不佳,建議用燕麥熬粥喝。燕麥先煮熟,然後放入油菜末煮開。另外,將大米先煮熟,然後將提前做好的山藥泥加入煮開。適當喝些能夠養胃健脾。

同時能夠補肝益腎,對冬季的腰痛無力,頭髮早白有很好的功效。

做法:將泡好的黑豆洗淨,黃鱔去除內臟洗淨,用開水焯。何首烏、紅棗、生薑分別洗淨。將全部原料一齊放人沙鍋內,加清水適量,開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3小時,加食鹽、味精即可。

小常識:

煲湯的時候是一開始就放鹽還是最後放?

煲湯的時候千萬不要過早的放鹽,因為早放鹽能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從而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發苦。

六、黃芪鱔魚湯

材料:鱔魚500g,黃芪30g,生薑,紅棗,食鹽、味精、胡椒粉各少許。

功效:補氣養血,健美養顏。適用於冬季氣血不足所致面色少華、神疲乏力。

做法:將黃芪、紅棗洗淨;鱔魚剖去腸雜,洗淨,切塊。油、鹽起鍋放人鱔魚、生薑,炒至鱔魚半熟;把黃芪、紅棗、鱔魚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1-2小時,加食鹽、味精、胡椒粉調味。

小常識:

煲湯的時候可以中途再加水嗎?

中途添加冷水是煲湯的忌諱之一,因為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

七、核桃雪耳海參湯

材料:豬肉,海參35g,核桃肉15g,雪耳,食鹽、味精各少許。

功效:此湯能夠潤肺養胃,對冬季咳嗽、無力等有較好的效果。

做法:將海參浸發、洗淨切絲;豬瘦肉洗淨切絲;雪耳浸開,分小朵洗淨;核挑肉用開水燙片刻,洗淨去衣。將以上原料一齊放人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隔火燉1小時,加食鹽、味精調味食用。

小常識:

煲湯的時候可以放醬油、料酒這類味道濃的調料嗎?

可以放,但是應少放而且後放,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

八、鮮參火腿鵪鶉湯

材料:鵪鶉4只,豬瘦肉100g,火腿25g,鮮人參60g,生薑,大蔥,紹酒25mL,精鹽,花生油。

功效:補中益氣,生津養陰。適用于冬季氣陰兩虧所致頭暈、氣短、聲低懶言、食少乏力者。

做法:將鮮人參洗淨後,放入蒸籠內蒸軟,切片待用;將豬瘦肉、火腿洗淨後,均切為大方粒,將豬肉和切好的鵪鶉煮過。然後油起鍋,放薑片、蔥段,紹酒,加開水,精鹽。把鵪鶉放人燉盅內,再依次放入豬瘦肉粒、火腿粒和人參片,加水、紹酒,加蓋燉1小時,加鹽後食用。

小常識:

煲湯時的火候是怎麼掌握的?

煲湯時應開始大火煮沸,然後小火慢燉,這樣能充分發揮出食物的味道。

九、鯽魚湯

材料:鯽魚,油,花椒,薑,胡椒少許。

功效:適合冬季補鈣,以及女性經期和孕期食用。

做法:鯽魚清理乾淨,備用。鍋中到油,將花椒嗆香,取出。然後鯽魚過油,加入薑,再加水煮開。小火煨至湯色變成奶白色,起鍋後叫少許胡椒麵。

小常識:

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後喝湯好?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有一定的道理。吃飯前先喝湯,讓胃部分充盈,可減少主食的攝入,避免過多攝入能量而飯後喝湯,容易引起營養過剩。

十、紫蘇生薑紅棗湯

材料:紫蘇葉10克,生薑,紅棗。

功效:此款靚湯能夠幫助你暖胃散寒、助消化。對冬季那些美麗凍人的女性來說,有非常好的散寒作用,建議經常食用。

做法:先將紅棗放在清水裡洗淨,然後去掉棗核,再把姜切成片。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薑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裡用大火煮鍋開以後改用文火燉30分鐘。然後將紫蘇葉、薑片撈出來,繼續用文火煮15分鐘。

小常識:

煲湯時水和原料的配比多少為最佳?

煲清湯的關鍵在於水量,原料與水分別按1:1、1:1.5、1:2不同比例煲湯,湯的色澤、香氣、味道大有不同,以1:1.5時為最佳。湯中鈣、鐵的含量以原料與水1:1的比例時為最高。

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者——吃點苦

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

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

3、老人及兒童——吃點山楂

表現: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

食補: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少吃西瓜多吃豆

西瓜是很好的清熱消暑水果,適合夏季食用,可立秋後,經過一個暑熱的長夏,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要少吃西瓜等過於寒涼的水果,以免傷及脾胃,引起腹瀉。

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立秋節氣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湯:

綠豆:清熱解暑;

紅小豆:清熱利濕;

黑豆:健脾補腎。

少吃辛辣多潤肺

注意要少吃辣椒、生薑等辛辣食物,燒烤也要少吃。所謂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入秋後氣候逐漸乾燥,如果再吃辛辣的生薑,對養肺不利。可以多吃一些蓮藕、荸薺,既能生吃又能熟吃,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百合:除瞭解燥潤肺,還有止咳的作用。

銀耳: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有一定療效。

百合銀耳的特點是“百搭”,可以熬粥、做羹,和蓮子、大棗、枸杞等搭配使用,如銀耳蓮子羹、百合大棗粥等,還可以自己搭配,做成百合銀耳羹,潤燥的效果更是強強聯手了。

少吹涼風多安神

秋天就別再過於貪涼風、開空調,最好避免皮膚直接被風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處的皮膚,不妨用絲巾遮擋一下脖子。立秋後要防“秋老虎”,建議晚間多用醋泡腳,能解暑熱,有助散熱入眠。

立秋後,不能像盛夏季節那樣一味地飲用清熱解暑的夏枯草、野菊花等寒涼性質的茶品,那樣會損傷人的胃氣,影響脾胃功能。此時,最好喝點青茶。青茶屬於“性和不寒”的茶葉,如鐵觀音、凍頂烏龍或大紅袍(買的時候可以看到說明),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能益肺、潤膚、生津、潤喉,有效清除暑天存留在體內的餘熱,恢復津液。

入秋食療記住“三”

立秋多吃三種菜01菜花——預防感冒

季節交替,氣候變化無常,人體一時難以適應,免疫力也不知不覺地在下降,這時就容易讓感冒病毒鑽空子。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是一個預防感冒的好辦法。菜花含有的維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還是一種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02菠菜——口腔潰瘍

初秋氣候開始變乾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攝入不夠,就容易上火,口腔裡也會跟著出現潰瘍、發炎等問題。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03芹菜——促進睡眠

夏秋交替的時節,溫差較大,早晚涼,中午熱,對於體質較敏感的老年人來說,身體很難馬上適應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芹菜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鎮定神志的作用。

立秋多吃三種瓜

01絲瓜——清香通便

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絲瓜,加點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點海鮮醬油,味道非常好。

02木瓜——祛燥潤腸

木瓜除了當水果,一到秋天,可以用它煲湯喝,補水祛燥。木瓜中富含的酶還能幫助消化,適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

03瓠瓜餃子——清熱開胃

初秋氣溫仍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將肉類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證了蔬菜的攝入,也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瓠瓜中胡蘿蔔素含量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還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立秋多喝三種湯

01大麥芽煮湯——理氣健脾

立秋後天氣還是比較悶熱,要少吃辛辣食物,適當多吃酸、鹹食物。給大家推薦一款湯飲,不但能清熱消暑,還有理氣健脾的功效。主料是大麥芽(一兩)、和瘦豬肉(四兩)、冬瓜(六兩)以及少量陳皮(25克)一起用砂鍋煮湯,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2小時。

02雪梨百合汁——清熱潤燥

立秋後燥氣上升,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蓮子、山藥、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熱潤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別是對於經常乾咳的人。

03油菜燕麥粥——養胃除燥

立秋後還是屬於長夏之末,天氣仍然比較悶熱,易造成食欲不佳,建議用燕麥熬粥喝。燕麥先煮熟,然後放入油菜末煮開。另外,將大米先煮熟,然後將提前做好的山藥泥加入煮開。適當喝些能夠養胃健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