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如果你買得到的話,這確實是一條好塞子……

文/李淩佳琦

說來也是奇怪, qdc最新發佈的3款產品裡, 單動鐵居然占了兩個……“小金豆”1le的評測, 千杯已經親自擼了一篇了, 本次我從蘇州線下聚會現場順回來的海王星(Neptune), 從第一次放出官方圖片開始就受到了不少關注, 相比限量888條但價格也更貴的qdc1le來說, 這種繞耳佩戴+公模外觀+劇毒面板+線控+千元價位的組合, 或許能成為qdc產品線中真正的爆款型號?

海王星, 名字完全符合耳塞本身蔚藍的顏色, 這次雖然是沿用了公模式的外觀, 但只有一種面板可供選擇, 不過這個顏值我可以說是完全OJBK的, 腔體和麵板的部分均採用了藍色, 過度順滑, 沒有色差感, 面板上有深淺不同的藍色搭配出的圖案, 乍一看還真有些汪洋大海的樣子。 0.78pin可換線式的設計依然沿用了下來, 線材上的凹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不過這樣一來qdc的線材就無法在其它耳機上使用了。

qdc作為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品牌, 這一次聲稱殼體基於數千副耳印資料智慧合成, 也更加深入耳道了, 這話說的還真不假, 因為以往qdc的公模其實對於耳道較深的用戶來說, 比較難以貼合, 而更換大號的耳塞套則又有可能太撐, 而海王星的話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我常用的是大號雙節套, 可以做到完美佩戴, 小跑也不會掉落, 加上單單元的輕質優勢, 長時間佩戴毫無壓力。

比較讓我驚喜的是, 海王星這次配備了麥克風和線控, 作為一直走專業領域和HIFI路線的廠家, 在千元價位的產品上採用這種看似“不HIFI”的做法, 在我眼裡倒是非常明智的。 平時經常有朋友讓我推薦給手機使用的耳塞, 其中不乏預算超過千元的, 這個時候場面就會顯得非常尷尬, 我是推薦beats呢, 還是beats呢, 還是beats呢?好嘛, 以後我不推薦海王星還是人?

線控實測可以相容IOS和安卓, 四級的3.5插頭在面對各類耳機孔時也沒有出現過只有單邊出聲的情況(以往四級介面沒有統一規格的時候, 真的很蛋疼), 麥克風的通話品質非常高,

語音清晰, 不過抗風噪的效果比較差, 只能應付走走路這種步行的場景, 還是有一定提升空間的。

作為一個對單動鐵有很深的執念的玩家, 這短短入燒的幾年裡也至少接觸過20款以上的單單元動鐵了, 所以看到qdc又再次發佈這種類型的耳塞時就持續關注著,

早早地就跟千杯達成了讓我帶回來慢慢聽的交♂易。

這裡我直接引用一段我正在寫的單動鐵大雜燴裡的文字吧, “單動鐵調音上的特殊性、風格的多元化, 是不是意味著每個人或許都可能遇見那麼一條非常對他口味的單動鐵塞子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相信每個燒友都有一條適合自己的單動鐵耳塞, 只是可能還沒有遇到而已。 比如Fitear家靠調音見長的F111, 味道像極了動圈的傑士X10, 所謂人聲劇毒的歌德gr10, 耳機吧吧主xoqiu鍾愛有佳的峰力pfe112, qdc家的國產最貴單動鐵“小金豆”, Final家吸粉無數的Heaven系列, 聽郭德綱最毒的西石UM1, 以及傳奇經典音特美家的“小4”系列, 阿思翠的白菜價婁氏動鐵AM90mic, 更有甚者, 還匪夷所思地去做了麗聲單動鐵的私模(比如我)。

雖然目前的單動鐵,在解析、密度上註定有很明顯的短板,但個人覺得單動鐵是廠家最能玩出花兒來的一種形式,也是檢驗調音實力的最直觀的辦法之一,它們往往風格鮮明,能讓你一耳朵就判斷出好惡,也基本都具備易推(小4除外)、好佩戴的特性,所以如果讓我選擇一款隨身帶著的塞子,我極有可能會在單動鐵陣營裡敲定一款。

qdc的前作qdc1le走的是偏中下盤的路線,並且上大推力也有不小的潛力可挖,而海王星的10歐姆、104dB/mW的參數,加上線控,明顯就奔沖著手機用戶去的。所以本文的聽感以各類手機直推下(iPhone6S、note8、榮耀9、錘子T2、小米MAX等)的綜合聽感為主,音源以flac、320k的MP3、256k的aac為主,泛流行樂為主,當然我也會在國磚上試一下它的天花板給大家參考一下。

官方號稱是要在海王星上“挑戰一單元動鐵極限”,而其實如果從三頻的角度來講,小金豆1le已經做的挺不錯了,只是味道上個人感覺差點意思,而海王星這次走的是整體均衡而偏中上盤的路線,注重通透感、聲音的廣度,一耳朵感受到最明顯的就是極為舒展的高頻與清晰而扎實的結像表現,並且沒有給人特別偏線條化的感覺,小提琴與弦樂的表現少一分就偏軟,多一分就顯得淩厲了,亮度控制的較為收斂,高頻顯得不會太搶戲,但素質上完全超出預期,是保證整體通透聲底最有力的保障。

中頻的結像體積偏小,人聲位置靠上,總體來說是偏女聲一些,風格其實是有那麼些qdc5 HIFI版的味道,但密度上肯定不能和多單元的塞子相比了,而動鐵的傳統優勢也擺在這裡,人聲的各種細節清晰可辨,乾淨的風格比較適合亞洲系的嗓音,聽張敬軒、徐佳瑩都是有一定毒性的,顆粒感矯情,適合較為順滑、平整的嗓音,劣勢就是無法完美演繹像張學友這種聲線較為醇厚、善用顫音,共鳴位置豐富的歌手。在這裡不得不提它異常優秀的聲場和分離度表現,最近常聽的兩個Live,是1993年版X JAPAN的《Endless Rain》與《港樂&交響音樂會》裡的《春秋》,在低頻不多的前提下營造了非常氣派的臨場感和分離度,這方面確實達到了目前單動鐵的天花板級別,就像聲場加強版、混響減輕版的Heaven S(當年號稱“鍍金版的廳堂感”),所以不難看出它應付輕音樂、小編制其實同樣是完全無壓力。

低頻一向都是單動鐵的軟肋了,在試聽之前我也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而QDC的處理方式其實相對非常討巧,低頻的力度感還是比較夠的,結像體積適中,敲下去的那瞬間會略微偏軟、下潛淺、回彈適中,避免了量感過少、力度過軟、質感過硬的問題,在規避了明顯的硬傷後,雖然也沒有做得多麼優秀,但保證了三頻的完整度,算是比較健康的路線吧。這裡不難看出,對於海王星來說,其實qdc雖然嘴上說著要挑戰極限,實際產品還是很誠實的,中高頻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回頭看1le,從三頻來看似乎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想把每個部分都做好,但還是有不少缺憾,而我個人則更喜歡這款風格鮮明些的作品。

談談搭配和折騰的路線的話,實測在大推力下還是有一定的潛力可挖,尤其是聲場和高頻的表現,不用擔心過推的問題,但其實手機直推下的海王星基本能達到8成功力,非要說搭配的話,個人比較推薦偏暖、走中下盤的機子去做搭配,類似於supermini這種。原線其實有不少調音成分在裡面,我猜測材質應該是鍍銀的,既然官方推出了各種升級線,沒有經驗的燒友還是建議買官方的,而如果想要聲音更偏下盤點、中頻更飽滿些,我這裡試了下單晶銅,下盤更扎實了,人聲密度有所提升,但相比原線確實改變非常大,還是需要慎重些,如果是老司機就不用我說了,基本上一耳朵下去就應該知道該怎麼折騰。

儘管這是一條定位手機配塞,價格又達到1280元的隨身產品,在這篇文章誕生時,依然是處於賣斷貨的狀態……看顏值,看佩戴,看聲音,文章也算是事無巨細地列了出來,確實也沒有太明顯的槽點,另外,這依然是一款接近監聽風格、音染較少的塞子,所以初燒選擇也需要慎重。而如果你被這篇圖文毒到了,反正我也不確定你這個時候是否還能買到……

-完-

參考售價:1280RMB

聽感僅代表作者個人,歡迎留言討論。

雖然目前的單動鐵,在解析、密度上註定有很明顯的短板,但個人覺得單動鐵是廠家最能玩出花兒來的一種形式,也是檢驗調音實力的最直觀的辦法之一,它們往往風格鮮明,能讓你一耳朵就判斷出好惡,也基本都具備易推(小4除外)、好佩戴的特性,所以如果讓我選擇一款隨身帶著的塞子,我極有可能會在單動鐵陣營裡敲定一款。

qdc的前作qdc1le走的是偏中下盤的路線,並且上大推力也有不小的潛力可挖,而海王星的10歐姆、104dB/mW的參數,加上線控,明顯就奔沖著手機用戶去的。所以本文的聽感以各類手機直推下(iPhone6S、note8、榮耀9、錘子T2、小米MAX等)的綜合聽感為主,音源以flac、320k的MP3、256k的aac為主,泛流行樂為主,當然我也會在國磚上試一下它的天花板給大家參考一下。

官方號稱是要在海王星上“挑戰一單元動鐵極限”,而其實如果從三頻的角度來講,小金豆1le已經做的挺不錯了,只是味道上個人感覺差點意思,而海王星這次走的是整體均衡而偏中上盤的路線,注重通透感、聲音的廣度,一耳朵感受到最明顯的就是極為舒展的高頻與清晰而扎實的結像表現,並且沒有給人特別偏線條化的感覺,小提琴與弦樂的表現少一分就偏軟,多一分就顯得淩厲了,亮度控制的較為收斂,高頻顯得不會太搶戲,但素質上完全超出預期,是保證整體通透聲底最有力的保障。

中頻的結像體積偏小,人聲位置靠上,總體來說是偏女聲一些,風格其實是有那麼些qdc5 HIFI版的味道,但密度上肯定不能和多單元的塞子相比了,而動鐵的傳統優勢也擺在這裡,人聲的各種細節清晰可辨,乾淨的風格比較適合亞洲系的嗓音,聽張敬軒、徐佳瑩都是有一定毒性的,顆粒感矯情,適合較為順滑、平整的嗓音,劣勢就是無法完美演繹像張學友這種聲線較為醇厚、善用顫音,共鳴位置豐富的歌手。在這裡不得不提它異常優秀的聲場和分離度表現,最近常聽的兩個Live,是1993年版X JAPAN的《Endless Rain》與《港樂&交響音樂會》裡的《春秋》,在低頻不多的前提下營造了非常氣派的臨場感和分離度,這方面確實達到了目前單動鐵的天花板級別,就像聲場加強版、混響減輕版的Heaven S(當年號稱“鍍金版的廳堂感”),所以不難看出它應付輕音樂、小編制其實同樣是完全無壓力。

低頻一向都是單動鐵的軟肋了,在試聽之前我也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而QDC的處理方式其實相對非常討巧,低頻的力度感還是比較夠的,結像體積適中,敲下去的那瞬間會略微偏軟、下潛淺、回彈適中,避免了量感過少、力度過軟、質感過硬的問題,在規避了明顯的硬傷後,雖然也沒有做得多麼優秀,但保證了三頻的完整度,算是比較健康的路線吧。這裡不難看出,對於海王星來說,其實qdc雖然嘴上說著要挑戰極限,實際產品還是很誠實的,中高頻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回頭看1le,從三頻來看似乎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想把每個部分都做好,但還是有不少缺憾,而我個人則更喜歡這款風格鮮明些的作品。

談談搭配和折騰的路線的話,實測在大推力下還是有一定的潛力可挖,尤其是聲場和高頻的表現,不用擔心過推的問題,但其實手機直推下的海王星基本能達到8成功力,非要說搭配的話,個人比較推薦偏暖、走中下盤的機子去做搭配,類似於supermini這種。原線其實有不少調音成分在裡面,我猜測材質應該是鍍銀的,既然官方推出了各種升級線,沒有經驗的燒友還是建議買官方的,而如果想要聲音更偏下盤點、中頻更飽滿些,我這裡試了下單晶銅,下盤更扎實了,人聲密度有所提升,但相比原線確實改變非常大,還是需要慎重些,如果是老司機就不用我說了,基本上一耳朵下去就應該知道該怎麼折騰。

儘管這是一條定位手機配塞,價格又達到1280元的隨身產品,在這篇文章誕生時,依然是處於賣斷貨的狀態……看顏值,看佩戴,看聲音,文章也算是事無巨細地列了出來,確實也沒有太明顯的槽點,另外,這依然是一款接近監聽風格、音染較少的塞子,所以初燒選擇也需要慎重。而如果你被這篇圖文毒到了,反正我也不確定你這個時候是否還能買到……

-完-

參考售價:1280RMB

聽感僅代表作者個人,歡迎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