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關於母乳餵養的7件事,新媽媽要知道

文丨藥療君, 編丨丹丹

每次家裡有新成員降生的時候, 都意味著新希望和未來的來臨, 而這個備受大家呵護的寶貝到底該怎麼養呢?

首先是嬰兒期, 嬰兒期是指出生28天到1歲這段時間。 6個月以內的嬰兒, 建議以純母乳餵養, 無需給嬰兒添加其他, 以免減少嬰兒的母乳攝入, 進而影響母親的乳汁分泌。 6個月起可以逐漸添加輔食, 但最好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

寶寶該喂幾次奶?

三個月以內的, 每日不少於8次。 4-6月, 逐漸定時餵養每3-4小時一次, 每日約6次, 可逐漸減少夜間哺乳, 幫助嬰兒形成夜間連續睡眠能力。

如何判斷母乳攝入不足?

正常來說乳母在產後的6個月內每天的泌乳量會隨著嬰兒的成長而逐漸增加, 成熟乳量平均可達700-1000ml。 一般3月齡內嬰兒奶量約500-750ml/日, 4-6月齡嬰兒約800-1000ml/日, 逐漸減少夜間哺乳。 母乳攝入不足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判斷

1. 體重增長緩慢, 甚至出現下降的現象。

2. 小便次數每天少於6次

3. 吃奶的時候沒有辦法聽到吞咽聲

4. 每次哺乳後常哭鬧不能安靜入睡, 或睡眠時間小於一小時(新生兒除外)。

5. 6月內補授原則是“卻多少補多少”, 根據嬰兒食欲及母乳分泌量決定具體量。

溢奶該怎麼處理

6個月的嬰兒在哺乳結束後經常會出現溢奶的現象, 是因為嬰兒胃內容量較小, 嬰兒吞氣過多或過度餵養也可發生溢奶。 所以每次餵奶後將嬰兒頭靠在母親肩上豎直抱起, 輕拍背部, 可幫助排出吞入空氣而預防溢奶。 嬰兒睡眠時右側臥位, 可預防睡眠時發生溢奶而導致誤吸或窒息。 如果嬰兒溢奶過於明顯經拍背後無緩解或餵奶時經常出現嗆咳, 吐奶泡, 需要警惕。

母乳性黃疸

純母乳餵養的健康足月兒或接近足月兒生後2周可發生母乳性黃疸。 一般嬰兒體格生長良好, 無任何臨床症狀, 無需治療, 黃疸可自然消退, 應繼續母乳餵養。 若黃疸明顯, 累及四肢及手足心, 應及時就醫。 如果在治療期間需要停乳, 則在停母乳期間, 母親應定時擠奶,

維持泌乳, 嬰兒可暫時用配方奶代替餵養。

媽媽外出或上班了咋辦?

母親外出或上班後, 應鼓勵母親堅持母乳餵養。 每天哺乳不少於3次, 外出或上班時擠出母乳, 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 6月齡以後無法繼續堅持母乳餵養時, 可逐漸減少母乳餵養次數, 用配方奶代替母乳。

什麼情況不適合餵養母乳?

1. 母親正在接受放化療期間

2. 乙肝母親且新生兒出生時未接種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或HIV感染;

3. 乳房有皰疹及吸毒。 母親患有其他傳染病時需要諮詢醫生後決定。

4. 活動性肺結核未經有效治療

牛乳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該咋辦?

應堅持母乳餵養, 但是媽媽要限制乳製品的攝入。 如不能進行母乳餵養而且對牛乳蛋白過敏的嬰兒,

應首選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 但是不建議選擇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或大豆配方奶。 而對於乳糖不耐受的嬰兒, 則可選用無乳糖配方奶粉(以蔗糖、葡萄糖聚合體、麥芽糖糊精、玉米糖漿為碳水化合物來源的配方奶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