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趙括翻案扒樂毅無能網路多“大神”,此人位列武廟十哲有何不妥

皆為原創, 轉載轉發請注明出處, 感謝關注

燕國的軍隊在燕昭王的領導和樂毅的指揮下勢如破竹, 將齊軍一網打盡, 連破七十餘城。 昔日繁華的五大都市“臨淄、高唐、平陸、即墨、莒城”也僅剩即墨和莒城苦苦抵抗, 面對樂毅反其道而行的懷柔戰術, 齊國境內的抵抗力不斷減小, 即墨和莒城的攻破似乎也是指日可待。

圖片來自於網路

誰也沒有想到, 在這個節骨眼上, 燕昭王突然下世了。 天賜良機!強弩之末的齊國總算看到了希望, 對軍事極為敏感的將才田單敏銳地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戰機:燕昭王對樂毅信任有加毫不懷疑, 新燕王呢?難道也能推心置腹毫無顧慮?

流言蜚語悄無聲息的在燕都流傳開來, 矛頭共同指向樂毅。 果然, 燕惠王慌了, 僅憑這信口雌黃的謠傳便臨陣換將, 指派騎劫代替樂毅, 召樂毅回國。 五味雜陳、悲憤交加, 恐怕只有當事人樂毅能體會此時的心情。

回國?只怕再無重見天日之機會;叛國?毋寧死不背昭王信任所托。 遊子走投無路, 故鄉自然是上上之選。 樂毅棄燕奔趙, 受到趙惠文王禮遇, 受封望諸君。

圖片來自於網路

而在齊國戰場, 騎劫將軍“不負眾望”, 戰死沙場, 麾下燕軍也是死的死逃的逃,

田單順利複國。 燕惠王繼續昏庸, 不加反省, 反而強詞奪理遣使者前往趙國責備樂毅。 樂毅並無意料之中的反唇相譏, 反而微言大義將往事付諸筆墨, 與燕昭王之恩與燕國之情,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以情懷為主題為燕惠王呈上答覆。 此信亦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 由於篇幅原因不加以引用, 望包涵。

棄燕奔趙的樂毅以高尚的人格贏得了各國的尊重, 奔波于燕趙的和平之路, 其無上的人格魅力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 孔明先生亦成為他的粉絲, 即使在今日其人仍舊熠熠生輝引人矚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