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舉全國之力,將星雲集的雍熙北伐,為何最後還是一敗塗地?

1

遼國乾享四年(982年)九月, 遼景宗耶律賢病逝, 傳位於年僅十二歲的長子耶律隆緒, 是為遼聖宗。

由於聖宗年紀幼小, 便由皇太后蕭綽臨朝執政。 朝中大臣韓德讓在年輕的時候與蕭太后青梅竹馬, 當時由於蕭綽被迫嫁入皇宮才勞燕分飛。 如今蕭綽守寡, 於是兩人舊情重續。

蕭綽和韓德讓的關係在少數民族人民中間並沒有引起多大反感, 但在中原地區的人們眼裡卻成了傷風敗俗的醜事。

2

於是, 宋朝認為遼朝一定內政荒廢, 正可借機收復幽州。 便於大宋雍熙三年(986年), 以蕭太后和韓德讓敗壞風俗為藉口,

再一次大舉北伐。

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北伐, 大軍兵分三路。 西路軍由潘美、楊業率領, 直奔遼國西京大同。

中路軍主帥田重進, 策應東西兩路人馬, 從中穿插;東路軍由曹彬率領, 開始行軍順利, 連續攻克新城、固安, 四月已經圍住涿州, 但遼軍堅守, 不能迅速攻克,

雪上加霜的是, 供給被遼軍切斷, 只好退避雄州。

3

太宗接到消息之後, 立即傳下詔令, 命令曹彬暫緩進攻, 等到西路的潘美勝利之後, 同中路軍田重進東移, 合力攻擊涿州。

曹彬掌管北伐東路軍, 他的任務主要是佯攻, 給其他兩路人馬創造進攻的最佳機遇。 太宗曾一再叮囑他, 不得貪利, 需要緩慢行進。

可是曹彬在諸將的勸說之下, 沒能堅持住原則, 竟以疲憊之軍主動攻擊遼軍, 遼軍以逸待勞, 在歧溝將曹彬一部全面擊潰。

4

曹彬主力部隊一敗, 東路軍很快全面崩潰, 中路軍聞此消息, 也不戰而潰, 只有西路軍戰果累累, 收復朔、寰、雲、應四州, 直抵桑乾河。

歧溝一戰失敗, 中、東路軍潰敗, 西路軍孤軍深入的進攻就變得毫無意義。

遇此情況, 太宗只好命令西路軍護送四州百姓馬上遷回代州。 當西路軍撤到朔州南部雁門關附近的狼牙村時, 遼兵已攻陷寰州。

此時, 楊業與王侁的意見發生了分歧。 楊業認為不可與敵軍交戰, 而監軍王侁和劉文裕卻急於應戰。

5

楊業向潘美建言, 繞道而行, 避其精銳, 在途中布下埋伏, 保證宋軍和百姓都能安全撤回宋朝境內。

王侁卻譏笑楊繼業膽小, 發誓要從雁門關北川大路進軍, 直接迎敵。 楊業認為如果這麼做, 宋軍將必敗無疑。

王侁毫不留情的諷刺楊業。 楊業對王侁的話憤恨難抑, 關乎生命榮譽, 若不出戰, 會被人疑為想要投敵叛變。 於是, 楊業答應了出戰。

6

臨行前, 他告訴潘美, 這次出擊必敗無疑。 他讓潘美在陳家穀兩側埋伏弓箭手, 如果他沒有前來接應, 就意味著全軍覆沒。

潘美當場答應。 楊業立即行動, 率兵北上, 主動進攻耶律斜軫。 潘美等人在陳家穀口率兵接應。

但是從當天淩晨到上午, 楊業及其軍隊始終不見蹤影。 潘美等人以為“契丹敗走, 即領兵離(陳家)穀口”。

7

而事實卻是那支知道必敗無疑, 只求表忠心, 一路向北的軍隊在深入敵境後一路敗退。

楊業率領部下浴血奮戰, 直到堅持不住, 才邊戰邊退, 將耶律斜軫引向陳家穀。 從淩晨到正午, 到達陳家穀的時候已經是傍晚, 全軍人困馬乏, 卻沒有遇到援軍。

楊業和剩下的百餘名將士死戰, 兒子楊延玉戰死, 岳州刺史王貴戰死, 將士們無一生還。 楊繼業孤軍奮戰, 身中數十處傷, 手刃遼軍數百, 最終因重傷被擒。

8

被擒獲的楊業寧死不屈, 絕食三日而亡。 太宗追贈他為太尉, 大同節度使, 楊繼業的兒子們都被升遷。 潘美削官三級, 王侁被革職, 永不續用。

宋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宋軍陸續撤回境內,北伐以三路大軍慘敗告終。宋軍損失慘重,北宋上下喪失了和遼軍作戰的勇氣。從此,宋朝對外政策由攻變為守。

宋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宋軍陸續撤回境內,北伐以三路大軍慘敗告終。宋軍損失慘重,北宋上下喪失了和遼軍作戰的勇氣。從此,宋朝對外政策由攻變為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