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污泥處理廠為何敢自稱公園?

本是污泥處理廠, 運營方威立雅集團請來全球著名建築設計師設計, 還給它起了T·PARK這樣的景區名字, 運營18個月來, 即將迎來第10萬人前來參觀。

這就是香港污泥處理廠——T·PARK。 到底是什麼, 讓香港的T·PARK輕鬆解開鄰避魔咒?到底是什麼, 能讓10萬市民願意預約後, 等待一個多月來此參觀, 接受一次環境教育, 喝著咖啡觀海景, 享受焚燒爐熱氣提供的水療。

命名為T·PARK的香港首座污泥處理廠, 名稱中雖見不到與污泥焚燒、處置等有關的字眼, 但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污泥焚燒發電廠, 實現了污泥處理、發電、海水淡化、汙水處理和面向公眾的社區設施的多重功能結合,

在處理廢棄物, 實現能源和用水自給自足的同時, 還可以輸出能源。

T·PARK 建築融入環境。

01

將香港污泥全部妥善處理

處理11座汙水處理廠產生的1200噸污泥, 7成污泥通過海運運輸, 降低陸路運輸污泥對環境的影響

記者詢問工作人員, 來參觀的市民最愛問啥問題, 他告訴記者, 大家問的最多的是“污泥是什麼”?在記者看來, 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小兒科, 可從另一方面也表明, 由於法律嚴格, 監管到位, 在香港市民還沒意識到污泥的問題時, 它們就已被很好地處置。

事實上, 香港政府最初要建污泥處理廠, 就是要解決越來越多的污泥。 其實, 污泥燃燒性差, 將污泥變成燃料, 實為無奈之舉, 但香港彈丸之地, 不可能再建填埋場處置污泥。 11座汙水處理廠每天產生1200噸污泥, 據測算, 香港污泥產生量到2030年將達到2000噸/日。 怎麼辦?香港政府因此要建污泥焚燒處理廠, 目的就是減量化、清潔化處置污泥。 11座汙水處理廠幾乎都佈局在海邊, 所以7成污泥以密封貨櫃裝載,

通過海運運輸, 以此降低陸路運輸污泥時對環境的影響。

污泥本來難以燃燒, 並非一種理想燃料。 威立雅採用流化床焚燒技術, 這種技術能夠把熱能迅速傳到污泥, 爐內猛烈翻騰的沙礫可以去除焚化爐燃燒產生的灰燼, 確保污泥能夠迅速、平均和完全被燃燒。 焚化過程產生的熱能轉化為蒸汽以作發電用途。

有個細節, 污泥在進入焚燒爐前, 需要經過除臭系統處理, 而後放入指定鬥槽經混合後再泵入焚化爐。 據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宋頌賢(JoeZorn)表示, 運營方向公眾開放, 就是希望積極鼓勵並提升市民對廢物管理、迴圈再用及升級再造的正面態度, 這是企業清潔化處置污泥之外的重要使命。

T·PARK這樣的專案, 即將接待第10萬人次的參觀, 前來參觀的, 有普通市民, 也有建築、設計、環境領域的專業人士, 公眾在好奇之旅的同時, 通過透明的大玻璃窗能看到每個處理設備, 這對運營方也是一種監督。

這樣的開放, 意味著細節非常重要, 污泥處理廠不光廢氣排放執行嚴格的標準, 防臭也很重要, 倘若參觀過程中, 聞到臭味, 對運營方必會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防臭, T·PARK做到全細節、全方位防控, 不僅污泥卸置區及儲存區配備先進的通風系統, 防止臭味散出;有4條密封污泥接收車道, 運輸污泥的車輛卸下污泥後, 先清洗, 再被吹幹, 才允許駛離設施。

說起排放資料公開, T·PARK有中控室全天候監控, 確保排放的氣體符合嚴格的國際標準。

市民也可在T·PARK接待處的電子螢幕上看到這些資料。 此外, 專案所在的屯門市中心也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 以檢測設施鄰近地區的空氣品質情況。

可見, 無論從污泥運輸的路徑和工具選擇, 還是污泥處理廠的設計、建設、工藝處置的全過程, 都要做到對環境、對人的友好, 每個環節都必須做好, 才能保證整個項目的良好運行。

目前, 環境保護部正在推進“裝、樹、聯”工作, 要求所有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在廠門口通過大螢幕, 把環境資訊、排放資訊對公眾公開, 另外要安裝線上監測設備, 跟環保部門進行連接。 近年來, 環境保護部對企業資訊公開提出很多要求, 但很多企業對環境資訊公開總有各種顧慮。 說到底, 還是對自己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缺乏信心。

內地環保產業水準越來越高,但在硬體之外,的確還欠缺細節、管理和思想,期待著T·PARK的理念和哲學對內地同行能有啟發,踐行自己作為環境產業轉廢為能的使命,如果能為公眾提供更多安全的、對環境友好、能讓公眾接受教育的污染處理設施,那麼,鄰避效應也就不攻自破,不那麼難解決了。

內地環保產業水準越來越高,但在硬體之外,的確還欠缺細節、管理和思想,期待著T·PARK的理念和哲學對內地同行能有啟發,踐行自己作為環境產業轉廢為能的使命,如果能為公眾提供更多安全的、對環境友好、能讓公眾接受教育的污染處理設施,那麼,鄰避效應也就不攻自破,不那麼難解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