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宣城生態文明建設贏得“滿堂彩”

城市汙水處理廠

田園生態風光

◆張應松

在前段時間落幕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 安徽省宣城市正式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 是全國僅有的9個地級市之一, 安徽省轄市中唯一一塊“國字型大小”生態文明金字招牌。

更喜人的是, 在環境保護部此前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和國家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中,

宣城市下轄的績溪縣和旌德縣分別上榜。 宣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贏得“滿堂彩”。

立體養殖讓環境更美效益更好

績溪, 一個“鳥渡屏風裡, 人行明鏡中”的山區小縣。 2013年, 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縣後, 這個皖南小城全面融入了產業大調整、城鎮大建設、環境大整治、文明大傳播、社會大發展的時代大潮。

走進坐落在績溪縣臨溪鎮上游村的績溪縣經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只見28棟整齊乾淨標準化的兔舍一字排開, 數千隻長毛兔、獺兔活蹦亂跳呆在籠中, 兔舍通風保潔措施比較好, 見不到蚊蠅, 聞不到異味。

家畜養殖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處理好家畜的糞便與廢棄物。 經氏公司通過幾年摸索, 走出了一條發展生態養殖、推廣並應用迴圈經濟模式的發展路子。

老闆經義輝告訴記者, 兔場在建設之初就預先鋪設了溝渠、地下管道, 建造了沼氣池和蚯蚓養殖場。 每天產生的兔糞含有大量粗纖維是個寶, 他將部分兔糞蒸煮消毒後按30%比例添加到豬飼料裡喂豬, 一頭豬每年可節省飼料200元。 因為豬兔沒有共患病, 所以他在兔舍旁邊建了7棟現代化豬舍, 可年出欄2000頭豬, 正好將兔糞消化掉。 然後再利用豬糞養蚯蚓培育蛋白源, 再把蛋白源返還作為兔豬飼料養分, 這樣就形成了兔糞養豬—豬糞發酵沼氣—沼渣養殖蚯蚓—蚯蚓又作為兔、豬蛋白質飼料—沼液、蚯蚓糞種植牧草養魚的立體養殖模式。

經義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自從建迴圈養殖場以來, 利用兔糞來喂豬,

不僅降低了飼料成本, 提高生長速度, 還達到了防病驅蟲的效果。 而且環境變得衛生了, 豬的發病率大大降低。 現在養殖場每年出欄獺兔近萬隻, 培育皖南黑豬2000多隻, 每頭豬可比傳統養豬模式增收100多元, 效益大大提升。

污水全收集, 讓古村告別髒亂差

績溪縣瀛洲鄉仁裡村是一個有著2000多人的典型古村落, 集中體現了安徽省徽派建築群的所有特點。 由於歷史的原因, 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 仁裡村以前也存在污水四溢的情況, 極大影響了旅遊業發展。

2006年, 績溪縣仁裡村成為宣城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後, 將環境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樣板來抓。 2009年, 仁裡村分段汙水處理系統改造工程的竣工, 使仁裡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仁裡村完善了明暗下水道管網系統, 對村裡產生的污水進行全部收集。 然後將污水通過管道彙集到距離仁裡村外一個深兩米、占地約10個平方米的汙水處理池進行初步處理, 污水中的固體殘渣在這裡可以進行沉降, 一段時間後會有專人對池子裡的垃圾進行清理。 初步處理後的污水進入一條長500米的通向村外的露天污水排放管道, 進一步沉降細小的固體垃圾, 最終彙集到一個近100平方米、用水泥砌成的污水生物處理池中進行進一步處理。

據仁裡村村委會主任介紹, 這個污水生物池中的植物既可以吸收污水中的一些氮、磷、銅、鋅等有害物質, 還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而污水經過處理後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 基本上不會影響河流環境。

低碳環保走進尋常百姓家

車出甯國市郊外6公里,便來到占地數十畝的“太陽穀低碳休閒農業示範園”專案所在地。風力蓄能、太陽能發電、太陽能微動力生活汙水處理系統……這些低碳生活的時尚詞彙如今集中在這裡。

據悉,“太陽穀低碳休閒農業示範園”專案於2010年10月正式落戶河瀝溪街道湖南村。數十畝大菜園被劃成一個個小格子,一塊60平方米的地變成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由管理方招募都市里的“主人”,市民只需一年繳納2000元管理費用,就可以認領租用一分地,管理方負責每年提供600公斤新鮮有機蔬菜送上門供“主人”享用。“主人”週末閒暇時可帶上家人朋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種植和採摘的樂趣,並可在河瀝溪辦事處網站上全程監控自己地裡作物的生長過程。

而湖南村村民的住宅也是利用新型掛板保溫材料翻新外牆體建設的節能新居樣板房,甚至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也是清一色的低碳環保設施。

湖南村村民組組長李忠明家的房屋已居住20多年了,二次裝修後,牆體全部使用生態節能環保材質。“老李家的屋子東暖夏涼,是全村第一個低碳環保樣板房。現在是夏天,同等條件下老李家室溫比其他農家要低3~5攝氏度。”隨行的街道負責人告訴記者,“翻新的外牆體是一種新型的掛板保溫材料,通過這種材料的改造,老舊房子的外觀不僅得到大大改觀,其防潮保溫隔熱性能也相當出色。”

李忠明家的屋頂上還有14塊銀灰色的太陽能板,雖然總面積只有8平方米,但蓄積的能量卻可供李忠明及隔壁兩戶鄰居家中10餘盞LED燈照明。

在李忠明家屋子後面,還建成了安徽農村首個太陽能微動力生活汙水處理系統。記者發現,這種小戶型太陽能微動力一體化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設備比人工濕地更小巧玲瓏,地面上僅僅露出一個藍色調控裝置。

甯國市環保局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在大力提倡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今天,太陽能汙水處理技術的應用,有利於節省土地資源、降低運行成本,而且是全自動運行,消除了人為因素對汙水處理效果的影響,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提升了農民生活品質。”

基本上不會影響河流環境。

低碳環保走進尋常百姓家

車出甯國市郊外6公里,便來到占地數十畝的“太陽穀低碳休閒農業示範園”專案所在地。風力蓄能、太陽能發電、太陽能微動力生活汙水處理系統……這些低碳生活的時尚詞彙如今集中在這裡。

據悉,“太陽穀低碳休閒農業示範園”專案於2010年10月正式落戶河瀝溪街道湖南村。數十畝大菜園被劃成一個個小格子,一塊60平方米的地變成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由管理方招募都市里的“主人”,市民只需一年繳納2000元管理費用,就可以認領租用一分地,管理方負責每年提供600公斤新鮮有機蔬菜送上門供“主人”享用。“主人”週末閒暇時可帶上家人朋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種植和採摘的樂趣,並可在河瀝溪辦事處網站上全程監控自己地裡作物的生長過程。

而湖南村村民的住宅也是利用新型掛板保溫材料翻新外牆體建設的節能新居樣板房,甚至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也是清一色的低碳環保設施。

湖南村村民組組長李忠明家的房屋已居住20多年了,二次裝修後,牆體全部使用生態節能環保材質。“老李家的屋子東暖夏涼,是全村第一個低碳環保樣板房。現在是夏天,同等條件下老李家室溫比其他農家要低3~5攝氏度。”隨行的街道負責人告訴記者,“翻新的外牆體是一種新型的掛板保溫材料,通過這種材料的改造,老舊房子的外觀不僅得到大大改觀,其防潮保溫隔熱性能也相當出色。”

李忠明家的屋頂上還有14塊銀灰色的太陽能板,雖然總面積只有8平方米,但蓄積的能量卻可供李忠明及隔壁兩戶鄰居家中10餘盞LED燈照明。

在李忠明家屋子後面,還建成了安徽農村首個太陽能微動力生活汙水處理系統。記者發現,這種小戶型太陽能微動力一體化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設備比人工濕地更小巧玲瓏,地面上僅僅露出一個藍色調控裝置。

甯國市環保局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在大力提倡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今天,太陽能汙水處理技術的應用,有利於節省土地資源、降低運行成本,而且是全自動運行,消除了人為因素對汙水處理效果的影響,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提升了農民生活品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