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柿樹封候“——富平柿子的傳說

當下, 正值柿子採摘, 掛餅的季節。

連日的陰雨天氣也終於畫上了句號。

黃橙橙的柿子和大晴天一塊來臨......

富平柿子生長環境得天獨厚,

歷史悠久。

流傳下來很多關於柿子的傳說。

柿樹封侯的傳說

話說富平曹村鎮金甕山的唐皇陵上, 有一棵千年古柿樹。 相傳當年修唐陵時, 就有了這棵大柿樹, 說起它老, 人們說:“千年古槐還問老四(柿)呢!”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名喚朱興宗, 本是一個四處行乞的小和尚。 有一年, 竟然討飯到了頻陽(富平舊稱)的金甕山。 這兒雖非魚米之鄉, 但卻山青果茂, 柿樹成林, 風景宜人。 此時正值深秋, 山間已覺寒冷。 饑寒交迫的朱興宗, 走進一個像破廟般的小院, 就在大樹下呼呼的睡著了。 其實, 這破房爛屋並不是小廟, 而是當年唐陵上守陵人的住宮。 饑餓貧困的他, 美美的睡了一覺, 醒來一看, 只覺得陽光和煦, 把他照得暖洋洋的。

面前有棵高大的柿樹, 金黃的大金柿累累滿樹。

他撿起地上熟透落下的柿子一嘗, “哇------香甜可口的好柿子!”朱興宗高興極了, 痛快的飽餐了一頓。 心想, 今日才真正吃飽了, 覺得渾身舒坦。 他不知討飯走州過縣經過多少地方, 品嘗這麼好味道還是頭一回。 歇了一會, 又想到以後的日子。

“這棵柿樹救了我一命, 可救不了我一生。 如今天下大亂, 我該怎麼辦呢?”朱興宗左思右想, 前途未蔔。

最後求神問卦, 看看自己的未來。 他打聽到附近的寶峰寺上有唐朝修建的寺院, 很有名氣。 他就到寺內向老道問卦。

問卦必須搖三下, 還要先說自已要問什麼事。 第一卦問:“可否繼續討飯?”簽上呈現不吉。 第二卦問:“能否回皇覺寺?”也不吉。 再問:“可否參加義軍?”卦呈上上吉。

於是, 朱興宗痛下決心, 前往毫州投靠郭子興, 並改名朱元璋。 這一年, 他只有25歲。 16年後, 朱元璋攻下大都(今北京), 趕走蒙古人, 建立明朝, 這就是明太祖。

當了皇帝的朱元璋, 仍念念不忘曾救他一命的大柿子樹, 便下令封為“淩霜候”,

並且建立了廟。 還派人到頻陽求柿子苗種以作紀念。 此時頻陽已改成富平縣。 朱元璋此舉是明天洪武二十三年, 即他當皇帝的第二十三年(1390)在京城下令為柿樹封候建廟。 當時富平知縣張得先在豐陵(今富平馬家坡)精選優良無蟲害柿樹苗交欽差護送京城供皇帝懷念。 所以明朝宮內的太監, 宮女們, 見到“柿廟”前排列而植的柿樹, 都要恭恭敬敬的稱呼一聲“候爺”。 其實他在皇宮的封樹是紀念和象徵性的。 據說, 朱元璋在他南征北戰的十六年中, 曾帶領他的人馬專門到富平縣金甕山豐陵大柿樹下, 親自瞻仰這棵柿樹王, 將他的皇袍脫下披在柿樹上, 並對柿樹行鞠躬禮說:“我打下天下決不會忘了你柿樹的救命之恩, 一定冊封永記。
”這便是富平大尖柿樹王被封為“淩霜候”的來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