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換一座城市工作,你考慮得怎麼樣了?

文/100offer發佈於13小時前閱讀1274評論0喜歡1

閱讀1274

標籤:

職場經驗

不可否認, 中國大部分互聯網崗位資源集中在少數核心城市, 而不同城市的產業特色往往也為跳槽者框定了職位可選範圍。 這意味著, 求職者有相當大的概率在異地尋找到合適自己的職位。

在這種時候, 異地跳槽變成了一部分求職者必須考慮的選項。 所謂異地跳槽, 顧名思義, 指的是下一份工作機會來自與當前所在地不同的地區。 一旦選擇異地跳槽, 則當事人不僅將變更工作, 還將變換生活環境, 其蘊含的機會與風險也遠遠多過普通的跳槽行為。

異地跳槽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從一線到一線, 從一線到二三線, 從二三線到一線。 我們統計了 2017 年一、二季度通過 100offer 平臺求職的候選人, 選取了其中 6000 名用戶, 統計了其中收到過來自異地的面試邀請的人數占比。

可見, 總數中超過 54% 的候選人接到過來自不同城市的面試邀請,

存在異地跳槽機會。

一、人們為何選擇異地跳槽?

1、追求職業前景

追求職業前景無疑是異地跳槽的一個重要理由。 北京的科技與創新企業, 上海的外企和研發中心, 珠三角的硬體產業, 中國由南到北的三個都市帶在互聯網產業分佈上帶有明顯的特色差異。

小馬曾在北京某多媒體公司擔任技術支援, 在 2015 年以後, 他被劃撥到公司內部一個獨立的團隊, 參與了多款 Side Project 的開發工作, 但這些專案每個都維持不了太久。

「還是投入程度不夠吧, 畢竟一個產品做出來, 也不是幾個程式師就能全部搞定的, 還需要運營、推廣。 但這方面始終都不太給力。 」尷尬的局面維持了一年多時間, 這個內部孵化團隊終於被解散,

原有的技術人員重新回到公司的技術支持部門, 小馬則提出了離職。

2017 年春節後, 小馬離開了工作數年的北京, 南下深圳, 他不覺得有多大壓力。 他說:「北京的工作也並不輕鬆, 關鍵是我現在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

2、生活方式規劃

並非所有的異地跳槽均來自職業規劃的調整。 工作之外的原因亦構成了許多人更換居住城市的理由。

留美6年的Johnson曾三次通過 100offer 尋找工作崗位, 分別是 2015年、2016 年和 2017 年, 從他回國開始, 幾乎每年都會跳槽一次。

2014年末, Johnson 受到創業同伴的邀請, 出乎他意料的是, 國內的創業並非想像中那般順利, 不過半年時間, 創業專案就夭折了。 就在同一時間, Johnson 的女朋友也畢業回到了國內, 他女朋友是杭州人, 希望將來能在老家生活。

儘管 Johnson 對自己在上海的工作比較滿意, 但將來的家庭生活同樣是需要他嚴肅思考的問題, 在與自己父母、女友商量過後, Johnson 決定重新在杭州物色一份工作。 2017 年夏天, Johnson 搬家至杭州, 並跳槽到一家當地的互聯網公司。

說到跳槽帶來的不便, Johnson 苦笑地告訴 100offer:「杭州的公司。 996(早上 9 點至晚上 9 點為上班時間, 一周 6 個工作日) 的風氣很重, 所以比較辛苦。 」

3、「逃離北上廣」

並非所有的異地跳槽都是通向陌生的新環境, 一部分互聯網從業者用身體響應著“逃離北上廣”的號召, 他們往往在一線城市工作數年後, 基於結婚或購房的需求, 返回家鄉或距離家鄉更近的二三線城市工作。

淼淼就是逃離北上廣中的一員, 她在 2014 年大學畢業後在北京的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任職,

但愈來愈嚴格的戶籍政策和不斷攀升的房價讓她對在北京打拼失去了熱情。

禁不住父母的催促, 淼淼終於下定決心, 要在今年 10 月份回到家鄉青島。 在父母親友的張羅下, 一家本地的事業單位為淼淼提供了面試機會。 淼淼打算去試一試, 不論如何, 青島是自己的家鄉, 而父母也傾向于淼淼留在他們身邊。 另外, 比起令人咂舌的北京房價和購房資格, 青島的住房對於淼淼一家人來說, 至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二、異地跳槽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可以全身而退的求職者固然值得羡慕, 不過, 多數異地跳槽者的初衷仍是為了尋找符合個人長期發展利益的事業平臺。

那麼這種捨近求遠的求職方式, 是否真的會給異地跳槽者帶來經濟利益,還是僅僅是工作不如意時的一廂情願呢?

1、經濟收益

根據 100offer 平臺的統計結果,收到異地面試邀請的人群的平均收入明顯高於未收到過邀請的人群。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搬家畢竟是麻煩的事,如果不是有額外的經濟回報,誰又願意反復折騰自己呢?

樣本人群特徵:工作3-7年,平均年薪 20萬元人民幣以上,北上廣深杭一線互聯網企業背景。

事實上,在 100offer 所接觸的大部分異地跳槽案例中,跳槽者的收入較之原有水平均發生了較大提升。

2、更合適的發展環境

以深圳的小馬為例,自從他的工作從軟體發展轉變為材料研究後,自己的收入水準、職業環境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而他本人對這種改變看法頗為樂觀。

「現在接觸的東西比之前多了,以前就是程式設計,還是蠻單調的。」小馬關於未來的想法也和程式師時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在他看來,深圳的氛圍與北京迥異,這裡的硬體和材料環境得天獨厚,有許多機會可以利用。

最重要的是,在北京上海逐漸收緊戶籍政策的北京下,珠三角的人才政策顯露出了強大的吸引力。小馬說,他正在遊說更多在北京的朋友來深圳:「我覺得珠三角的崛起是趨勢,因為人才是核心優勢嘛。」

3、滿足了親人對自己居住地的需求

搬到杭州後的 Johnson 終於停止了三年來風塵僕僕的國內生活,從廣州到上海到杭州,他搬家的次數讓自己想起來就深感疲憊,然而卻又有點無可奈何。

「這次到杭州。應該一段時間不會再搬了。」他覺得雖然辛苦,但這些顛沛的過程依然還是值得的,畢竟辛苦的時期已經過去,在杭州的新工作已經穩定,而女友對他搬來杭州的舉動非常滿意。

擇業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選擇工作的背後,寄託的還有家庭、親人的期望,這些因素均會形成對於跳槽者的羈絆,有時僅僅是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就足以主導一次跳槽行為。

三、異地跳槽的代價

在觀察到異地跳槽者的收益同時,我們仍不可忽視跳槽行為為他們帶來的諸多成本,這些成本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1、租房成本

「租房」是他們嘴裡最常念叨的詞彙,動輒三個月的墊付房租和一個月押金,讓不少異地跳槽者不得不勒緊褲腰帶,而原先居住地的租期往往無法在更換工作時完美對接,這導致先前付出的押金將成為沉沒成本,加大了跳槽者的經濟壓力,讓他們在異地跳槽時變得謹慎。

「折騰一次太累了。」上海跳槽到北京的吳先生表示他耗費了大量心力在挑選租房上,他認為大部分人都能體會到其中的不便。

租房問題永遠在所有困擾求職者或者大學畢業生的問題中名列前茅,因為找到一個滿意的居所很難成為一錘子買賣,大部分時候,人們只能臨時找一處環境勉強住下,待久了再慢慢挪窩。人們在找房、換房、與房東或仲介機構的討價還價中,許多原本應該用於放鬆的寶貴時間就已流逝。甚至當求職者離開這座城市時,關於這段生活最多的記憶,仍然是圍繞著租房。

2、與新公司匹配的風險

完全陌生的環境下的新工作則是另一個隱患:通過線上交流與電話交流,求職者無法對新雇主獲得全面的瞭解,即便是赴當地面試,也僅僅只是看到招聘機構刻意展示的一面。

往往需要跳槽者搬家入職適應一個月後,才能獲得對新工作的真實體認,而一旦感覺踩了雷,則跳槽者不論是繼續留任還是儘快離職,產生的負面影響都將持久深遠。

湖北人小吳自從 2014 年大學畢業後就一直作為項目工程師留在上海發展,一開始他很喜歡上海的繁華,打算在這裡安家。三年後,在高昂的房價和遠在湖北的父母催促下,小吳繼續留在上海的信念嚴重動搖了。2017 年,他決定在武漢找到一份工作,儘管武漢的工作機會和發展前景不及上海,但至少會離父母近很多。況且,武漢同樣是大城市。

6 月,小吳收到了一家技術企業的面試邀請。在一番問答後,小吳順利通過了入職考核。緊接著,他退掉了上海的租房、與過去的朋友吃了頓飯,便來到了武漢。

一個月後,小吳陸陸續續開始感受到公司文化與前一家企業風格的不同。「非常刻板,我原來的工作不需要打卡,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機械性要求。而且上下的等級觀念很嚴重。甚至還有什麼陪酒啊這種現象,在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看不到。」日子久了,小吳感到有點吃不消,他甚至懷念起在上海的工作。但才來沒多久,再次轉身離職似乎也很讓人難堪。

「回上海的可能性不大,但有考慮在武漢再找另一份機會吧。畢竟這裡的企業也蠻多的。」小吳只能想,也許再過段時間就會習慣吧。

3、迥異的社會環境導致水土不服

除了上述的隱患,陌生的語言環境、迥異的文化習俗,甚至氣候因素與大氣品質,都會對異地跳槽者的跳槽體驗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 100offer 搜集到的案例中,甚至有過一位候選人離開北京搬往成都工作,理由的「北京的空氣品質太差」,但不久後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回到北京,原因是“成都的空氣品質一樣糟糕”(小編的感覺是,北京的空氣還要好一些。。)。

四、100offer說

有人說,頻繁跳槽才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程度的升職加薪,而資料顯示,異地跳槽者的總體收入穩居跳槽人群的上游。這是否意味著,異地跳槽理應成為求職選擇裡優先程度高的那個?

100offer 認為,異地跳槽的產生往往基於壓力,可以說,選擇異地跳槽的人群多多少少存在對上一段工作、生活失望的情緒。異地跳槽的手段提供了一個開始新生活的機會,但它同時包含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來自新的城市、新的企業。我們同樣見證過許多異地跳槽不成功,平白陷入困頓環境長達幾個月的例子。

如果一個求職者選擇異地跳槽,他應該事先瞭解擺在自己面前的機會與風險:

機會:

是否真的會給異地跳槽者帶來經濟利益,還是僅僅是工作不如意時的一廂情願呢?

1、經濟收益

根據 100offer 平臺的統計結果,收到異地面試邀請的人群的平均收入明顯高於未收到過邀請的人群。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搬家畢竟是麻煩的事,如果不是有額外的經濟回報,誰又願意反復折騰自己呢?

樣本人群特徵:工作3-7年,平均年薪 20萬元人民幣以上,北上廣深杭一線互聯網企業背景。

事實上,在 100offer 所接觸的大部分異地跳槽案例中,跳槽者的收入較之原有水平均發生了較大提升。

2、更合適的發展環境

以深圳的小馬為例,自從他的工作從軟體發展轉變為材料研究後,自己的收入水準、職業環境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而他本人對這種改變看法頗為樂觀。

「現在接觸的東西比之前多了,以前就是程式設計,還是蠻單調的。」小馬關於未來的想法也和程式師時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在他看來,深圳的氛圍與北京迥異,這裡的硬體和材料環境得天獨厚,有許多機會可以利用。

最重要的是,在北京上海逐漸收緊戶籍政策的北京下,珠三角的人才政策顯露出了強大的吸引力。小馬說,他正在遊說更多在北京的朋友來深圳:「我覺得珠三角的崛起是趨勢,因為人才是核心優勢嘛。」

3、滿足了親人對自己居住地的需求

搬到杭州後的 Johnson 終於停止了三年來風塵僕僕的國內生活,從廣州到上海到杭州,他搬家的次數讓自己想起來就深感疲憊,然而卻又有點無可奈何。

「這次到杭州。應該一段時間不會再搬了。」他覺得雖然辛苦,但這些顛沛的過程依然還是值得的,畢竟辛苦的時期已經過去,在杭州的新工作已經穩定,而女友對他搬來杭州的舉動非常滿意。

擇業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選擇工作的背後,寄託的還有家庭、親人的期望,這些因素均會形成對於跳槽者的羈絆,有時僅僅是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就足以主導一次跳槽行為。

三、異地跳槽的代價

在觀察到異地跳槽者的收益同時,我們仍不可忽視跳槽行為為他們帶來的諸多成本,這些成本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1、租房成本

「租房」是他們嘴裡最常念叨的詞彙,動輒三個月的墊付房租和一個月押金,讓不少異地跳槽者不得不勒緊褲腰帶,而原先居住地的租期往往無法在更換工作時完美對接,這導致先前付出的押金將成為沉沒成本,加大了跳槽者的經濟壓力,讓他們在異地跳槽時變得謹慎。

「折騰一次太累了。」上海跳槽到北京的吳先生表示他耗費了大量心力在挑選租房上,他認為大部分人都能體會到其中的不便。

租房問題永遠在所有困擾求職者或者大學畢業生的問題中名列前茅,因為找到一個滿意的居所很難成為一錘子買賣,大部分時候,人們只能臨時找一處環境勉強住下,待久了再慢慢挪窩。人們在找房、換房、與房東或仲介機構的討價還價中,許多原本應該用於放鬆的寶貴時間就已流逝。甚至當求職者離開這座城市時,關於這段生活最多的記憶,仍然是圍繞著租房。

2、與新公司匹配的風險

完全陌生的環境下的新工作則是另一個隱患:通過線上交流與電話交流,求職者無法對新雇主獲得全面的瞭解,即便是赴當地面試,也僅僅只是看到招聘機構刻意展示的一面。

往往需要跳槽者搬家入職適應一個月後,才能獲得對新工作的真實體認,而一旦感覺踩了雷,則跳槽者不論是繼續留任還是儘快離職,產生的負面影響都將持久深遠。

湖北人小吳自從 2014 年大學畢業後就一直作為項目工程師留在上海發展,一開始他很喜歡上海的繁華,打算在這裡安家。三年後,在高昂的房價和遠在湖北的父母催促下,小吳繼續留在上海的信念嚴重動搖了。2017 年,他決定在武漢找到一份工作,儘管武漢的工作機會和發展前景不及上海,但至少會離父母近很多。況且,武漢同樣是大城市。

6 月,小吳收到了一家技術企業的面試邀請。在一番問答後,小吳順利通過了入職考核。緊接著,他退掉了上海的租房、與過去的朋友吃了頓飯,便來到了武漢。

一個月後,小吳陸陸續續開始感受到公司文化與前一家企業風格的不同。「非常刻板,我原來的工作不需要打卡,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機械性要求。而且上下的等級觀念很嚴重。甚至還有什麼陪酒啊這種現象,在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看不到。」日子久了,小吳感到有點吃不消,他甚至懷念起在上海的工作。但才來沒多久,再次轉身離職似乎也很讓人難堪。

「回上海的可能性不大,但有考慮在武漢再找另一份機會吧。畢竟這裡的企業也蠻多的。」小吳只能想,也許再過段時間就會習慣吧。

3、迥異的社會環境導致水土不服

除了上述的隱患,陌生的語言環境、迥異的文化習俗,甚至氣候因素與大氣品質,都會對異地跳槽者的跳槽體驗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 100offer 搜集到的案例中,甚至有過一位候選人離開北京搬往成都工作,理由的「北京的空氣品質太差」,但不久後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回到北京,原因是“成都的空氣品質一樣糟糕”(小編的感覺是,北京的空氣還要好一些。。)。

四、100offer說

有人說,頻繁跳槽才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程度的升職加薪,而資料顯示,異地跳槽者的總體收入穩居跳槽人群的上游。這是否意味著,異地跳槽理應成為求職選擇裡優先程度高的那個?

100offer 認為,異地跳槽的產生往往基於壓力,可以說,選擇異地跳槽的人群多多少少存在對上一段工作、生活失望的情緒。異地跳槽的手段提供了一個開始新生活的機會,但它同時包含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來自新的城市、新的企業。我們同樣見證過許多異地跳槽不成功,平白陷入困頓環境長達幾個月的例子。

如果一個求職者選擇異地跳槽,他應該事先瞭解擺在自己面前的機會與風險:

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