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齊齊哈爾的縣原來都這麼有來頭,不看不知道!

齊齊哈爾市轄龍江、依安、泰來、甘南、富裕、克山、克東、拜泉8個縣和訥河縣級市。 有意思的是這9個縣名, 竟然是4種語言。 咱一個一個說。

龍江

“龍江”一聽這名就是漢語。 但很少有人知道, 這名是來自現在黑河的黑龍江城。 黑龍江省最早在黑龍江城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 這“黑龍江”三個字來自黑龍江城, 並不是黑龍江這條江。 後來, 黑龍江將軍駐地挪到了現在的嫩江縣城, 沒多久, 又從嫩江挪到齊齊哈爾。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在齊齊哈爾城內設置了龍江縣。 因黑龍江省省城與縣城同在一地, 就從“黑龍江”中抹了“黑”, 稱為“龍江”。

依安

“依安”一聽更像是漢語, 但錯了, 它是蒙古語。 依克”為“大”的意思, “明安”是“千”的意思。 依克明安是西部衛拉特(也叫額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巴桑的姓氏, 漢譯為“大千戶”。 清代這片地界屬於蒙古族依克明安部的遊牧地, 1929年, 開始設縣, 從“依克明安”4個字中, 揀出倆字, 簡稱“依安”。 這是漢語節縮音譯外來語的一個特殊例子, 引起不少語言學家的關注。 漢語一般節縮外來語都是掐開頭的字, 比方說, “俄羅斯”稱“俄”, 不稱“羅”, 也不稱“斯”;“吉林烏拉”稱“吉林”;“卡路里”稱“卡”。 可“依克明安”稱“依安”卻是例外。 照理應該稱“依克”,

可是沒“依安”中聽。 “依安”有個“安”, 雖是蒙古語, 對漢語來說卻有了期盼的意思, 這種不按套路的節縮方式極少見。

泰來

跟“依安”一樣, “泰來”看似漢語, 其實也是蒙古語, 這個“泰”與“否極泰來”的“泰”不是一個“泰”。 “泰來”是蒙古語“泰來氣”的簡稱, “泰來氣”意為“種痘者”。

種痘者早年叫“栽花先生”。 清朝早期, 北方滿族、蒙古族最怕得天花, 得上的, 不死, 就落下臉麻子。 那時栽花先生特受敬重, 特“打腰”。 傳說, 泰來某地有個蒙古喇嘛, 種牛痘種得好, 遠近的人都找他。 名聲大了, 人們稱那喇嘛住的廟為“泰來氣”, 慢慢成了地名。

甘南

“甘南”是漢語。 甘南舊名二站, 又叫甘井子。 早先年, 這裡是蒙古族遊牧地, 牧人們在這兒挖出一眼井, 水特別甜, 人們稱這井“甘井子”, 並圍繞水井築房屋定居, 後來漸漸發展成為城鎮。 民國15年(1926年), 這裡設置了相當縣級的設治局, 稱“甘南設治局”, 1933年, 改為甘南縣。

富裕

“富裕”最像漢語,但卻是滿語。富裕縣得名烏裕爾河。烏裕爾河了不得,東亞第一內陸河。“烏裕爾”滿語意思是“低窪”,烏裕爾河最終也沒有入海,消失在紮龍這片低窪地中,可謂名副其實。“烏裕爾”又譯“富裕爾”“蒲峪”,選“富裕爾”,節縮成“富裕”,圖的是富裕能富。民國18年(1929年)由龍江縣析置富裕設治局,偽康得元年(1934年)改為富裕縣。

克山 克東

克山、克東兩個縣得一起說了。“克山”得名二克山。二克山簡稱“克山”,二克山是一個火山錐,要是顧名思義,這座山應該是在克山縣境內,可是它卻偏偏克東,不在克山。“二克山”的真正意思並不是兩座山而是一座山。“二克山”為蒙古語。蒙古語稱克山為“喀爾喀勒圖”又譯作“克爾克圖”,意思是“門”。因為音節中有兩個“克”,所以漢族人稱之為“二克山”。而且這個火山噴發後留下的山口,遠看也的確是像兩座山。

1915年先有了克山縣,那時候,縣城是現在克東縣城,1917年,縣城挪到三站,就是現在克山縣城。1929年,從克山縣東部分出一部分,稱克東設治局,二克山劃在了克東境內1933年,改為克東縣。

拜泉

拜泉縣得名於城西的巴拜泉。“巴拜泉”是蒙古語“巴拜布拉克”的節縮,“巴拜”意思是寶貝、寶貴,“布拉克”意為泉水。1906年設拜泉縣。

訥河

有人說“訥謨爾”是鄂溫克語,有人說是達斡爾語,都是秋天的意思。

1913年設置訥河縣,1993年改為縣級市。“訥河”是“訥謨爾河”的簡稱。

訥河也稱東布特哈,為鄂溫克人居住的地方。布特哈為滿語“打牲”之意,即狩獵場。鄂溫克祖居黑龍江北,稱布特哈打牲部,即以打獵為生的民族。清朝順治年間遷來江南一支,居住在訥漠爾河下游北岸,後來遊獵到西南部一支,定居在嫩江東岸。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裁撤東布特哈總管,設訥河廳,得名於訥漠爾河,東布特哈改稱訥河,1913年置訥河縣。

“富裕”最像漢語,但卻是滿語。富裕縣得名烏裕爾河。烏裕爾河了不得,東亞第一內陸河。“烏裕爾”滿語意思是“低窪”,烏裕爾河最終也沒有入海,消失在紮龍這片低窪地中,可謂名副其實。“烏裕爾”又譯“富裕爾”“蒲峪”,選“富裕爾”,節縮成“富裕”,圖的是富裕能富。民國18年(1929年)由龍江縣析置富裕設治局,偽康得元年(1934年)改為富裕縣。

克山 克東

克山、克東兩個縣得一起說了。“克山”得名二克山。二克山簡稱“克山”,二克山是一個火山錐,要是顧名思義,這座山應該是在克山縣境內,可是它卻偏偏克東,不在克山。“二克山”的真正意思並不是兩座山而是一座山。“二克山”為蒙古語。蒙古語稱克山為“喀爾喀勒圖”又譯作“克爾克圖”,意思是“門”。因為音節中有兩個“克”,所以漢族人稱之為“二克山”。而且這個火山噴發後留下的山口,遠看也的確是像兩座山。

1915年先有了克山縣,那時候,縣城是現在克東縣城,1917年,縣城挪到三站,就是現在克山縣城。1929年,從克山縣東部分出一部分,稱克東設治局,二克山劃在了克東境內1933年,改為克東縣。

拜泉

拜泉縣得名於城西的巴拜泉。“巴拜泉”是蒙古語“巴拜布拉克”的節縮,“巴拜”意思是寶貝、寶貴,“布拉克”意為泉水。1906年設拜泉縣。

訥河

有人說“訥謨爾”是鄂溫克語,有人說是達斡爾語,都是秋天的意思。

1913年設置訥河縣,1993年改為縣級市。“訥河”是“訥謨爾河”的簡稱。

訥河也稱東布特哈,為鄂溫克人居住的地方。布特哈為滿語“打牲”之意,即狩獵場。鄂溫克祖居黑龍江北,稱布特哈打牲部,即以打獵為生的民族。清朝順治年間遷來江南一支,居住在訥漠爾河下游北岸,後來遊獵到西南部一支,定居在嫩江東岸。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裁撤東布特哈總管,設訥河廳,得名於訥漠爾河,東布特哈改稱訥河,1913年置訥河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