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斑馬快跑憑什麼撬動網約車市場?

過去幾年, 網約車靠著高額的補貼迅速佔領市場, 也解決了咱們打車難的問題。 網約車野蠻生長的階段, 眾多平臺依靠瘋狂燒錢, 積攢了大量用戶。 這個市場似乎格局已定, 然而, 網約車市場真已經“鐵板一塊”, 無法撬動了嗎?

網約車市場已經開始鬆動

2016年, 7月28日, 交通部發佈《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網約車新政。 新政出臺後, 網約車運營資格與戶籍和本地牌照捆綁, 排量和車軸距被嚴格限制, 大量的中低端車型退出市場。 這使得網約車數量進一步減少, 整個汽車出行類APP的市場滲透率和用戶活躍數同步下降。

關於新政,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以往燒錢模式被叫停, 擼羊毛的人群告別市場。 補貼結束後, 曾經長期依賴紅包減克、平臺補貼克費乘車的人選擇告別市場, 但留下來的大多是平臺的忠實用戶或者說剛性用戶, 市場在這個時候回歸了理性。

市場回歸理性後, 用戶數在整體下降, 其背後原因是司機和車輛因新政的限制條件, 整體數量在急劇下滑, 打車難問題又回潮了。

現在網約車行業面臨的根本問題是:新政之下, 網約車平臺、車輛、司機都必須重新取得資質。 各地的新政細則不一, 這就決定了網約車平臺要逐一獲取各地的網約車運營牌照, 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獲取資質的長期過程, 決定了市場出現真空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 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依然在, 而合法合規的平臺、車輛、司機少了。

所以在供方數量下降的形勢下, 市場以往一家獨大的局面開始鬆動。

斑馬快跑追得上對手嗎?

在網約車行業, 斑馬快跑屬於後來者。

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的成長歷程中, 作為一家以同城貨運APP為切入點的互聯網公司, 其進入網約車行業是在新政頒佈之前的一個月。 在融資6.5億、估值過50億、拿下15城網約車牌照、全國分站150餘家的今天, 斑馬快跑被人們稱之為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然而作為一個後來者, 斑馬快跑追得上對手嗎?斑馬快跑撬得動網約車市場?

如果說網約車行業還是處在新政前的階段, 斑馬快跑能否在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有所作為, 這個很難講。 然而新政的頒佈, 就為斑馬快跑開了一扇窗, 同時它也關上了一家獨大的門。

在新政的影響下, 市場角力將重新開始, 在角力的過程中, 將會誕生數家全國性計程車公司。 這個時候,

牌照獲取速度、運營的進展速度決定了市場份額的大小。 “斑馬速度”也就決定了斑馬快跑在不久的將來, 必將追上並趕超對手。

什麼是“斑馬速度”?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從進入市場到現在數輪融資完成、開設150餘個分站、組成千人團隊、App4.2版本的更新反覆運算, 這些都是“斑馬速度”!

然而, “斑馬速度”最為核心的驅動是網約車牌照的取得。

目前, 北上廣深一線四城斑馬快跑拿下廣州、深圳等兩城的網約車運營牌照, 這也決定了斑馬快跑在一線城市的市場地位。 在北京、上海兩地斑馬快跑已開設了分公司, 隨著未來北京、上海兩城的牌照獲得, 斑馬快跑將與眾多巨頭分享一線的市場。

在二線城市, 除總部武漢外, 杭州、成都、寧波、昆明、大連、海口等重點省會城市、中心,

斑馬快跑或已獲取牌照, 或正在申辦牌照, 二線城市市場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在三線城市, 金華、遵義、洛陽、十堰等150余城已建立起良好的運營環境, 牌照正在申辦中, 截止年底將這150城中將產生至少100張網約車牌照。 斑馬快跑廣泛運營的基礎, 未來將在三線城市中展現出來。

隨著, 斑馬快跑出行物流全產業鏈的打通, 村村通、城市通、城鄉通等與出行相關的領域也將出行斑馬的身影。

一年多的時間, 斑馬快跑從起步到現在取得15城的運營牌照足以證明, 相關部門對斑馬快跑技術、資質都極為認可。 在技術同等的條件下, 斑馬快跑後來居上, 在牌照數量上已趕超部分平臺, 在一、二、三線城市迅速佈局並佔領市場, 以“斑馬速度”為自己贏得了生機。以斑馬速度撬動已然鬆動、規則洗牌的市場,與在野蠻生長的氛圍中與巨頭血拼相比,斑馬快跑在這個時間更有勝算。

以“斑馬速度”為自己贏得了生機。以斑馬速度撬動已然鬆動、規則洗牌的市場,與在野蠻生長的氛圍中與巨頭血拼相比,斑馬快跑在這個時間更有勝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