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輔為何深得明憲宗朱見深的寵愛

趙輔為何深得明憲宗朱見深的寵愛

趙汗青

《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趙輔(?-1486年), 字良佐, 鳳陽府火集人(今安徽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 明朝將領、勳臣。 襲世職濟甯衛為指揮使。 累擢署都指揮僉事, 充左參將。 天順初年, 征入右府蒞事。 成化元年(1465年)以中府都督同知拜征夷將軍, 前往征討大藤峽瑤民起義, 戰後以功封武靖伯。 成化三年(1467年)拜總兵官征遼東, 連戰有功, 進封侯爵。 成化八年(1472年), 廷議大舉搜套以征韃靼, 拜為將軍出三邊, 無功而還, 督京營。 成化十二年(1476年), 因病解營務。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 追贈容國公, 諡號“恭肅”。

趙輔俊辯有才, 以武職能文, 但好結權幸, 屢遭彈劾。 但趙輔深得明憲宗朱見深的寵愛, 朱見深從不過問趙輔的罪過。

趙輔早期承襲世職為濟甯衛指揮使。 明代宗朱祁鈺繼位後, 尚書王直等人推薦他有將才, 把他升為代理都指揮僉事, 充任左參將, 守懷來。 英宗天順(1457年-1464年)初年, 把趙輔召入右軍都督府理事。

成化元年(1465年), 趙輔以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身份被任為征夷將軍, 與韓雍討伐兩廣蠻人, 攻克大藤峽, 回來後被封為武靖伯。 後來蠻人進入潯州, 言官紛紛彈劾他。 廣西巡按禦史端宏說:“賊人毒害正甚, 而趙輔妄言賊人已被消滅乾淨, 冒領封爵, 不給趙輔加罪無以示懲戒。 ”趙輔於是自述他的戰功, 而將罪責推給守將歐信。 皇上都不問。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 鑒於建州女真屢屢犯邊, 明廷集結五萬大軍以總兵官趙輔掛靖虜將軍印, 作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

左都禦史、遼東總督李秉為副總指揮。 明憲宗派來監軍的太監是黃順和張璘。 負責兵馬糧草的是都督王英和武忠。 負責督陣紀功的是都禦史張岐。 戰將數十員。

兵分三路:左路出渾河、柴河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右路由鴉鶻關、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 摩天嶺至潑豬江;軍隊自撫順經薄刀山、粘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古城。 進發時間是1467年的9月24日, 命令抵達建州的時間是1467年的9月29日。 同時明廷諭令朝鮮出兵協助。

朝鮮國王李瑈以魚有沼為左廂大將。 南怡為右廂大將。 又命都承旨權孟禧先往點兵。 以右參贊尹弼商為宣慰使。 仍諭平安道觀察使吳伯昌, 兵馬使韓繼美, 兵曹判書李克培, 黃海監司鄭蘭宗,

征西主將康純。 一聽弼商指揮。 康純等領兵一萬。 以是月渡鴨綠江。 遏其東走。 分道直抵建州東北婆豬江兀彌府諸寨。 斬滿柱及其子古納哈打肥剌等。 虜騎數十衝突。 朝鮮軍披靡。 魚有沼單騎瞋目射之殪數人。 賊驚潰不敢近。 遂斫大樹白而書之曰某年月日。 朝鮮大將魚某。 一作主將康純。 左大將魚有沼等。 滅建州衛兀彌府而還。 明軍後到見之。 具奏於帝。 明憲宗嘉獎之。 降勑賜銀五十兩。 段絹各四疋。 弼商遣從事官趙信孫獻捷。 朝鮮國王遣吏曹參判高臺弼獻俘京師。 又解送被擄人口。 十月朝鮮兵還。

明軍後至時, 建州指揮張額的裡帶著妻子來到明軍營跪著懇求投降。 史料記載, 張額的裡的話滿是悲愴:今天大軍到來, 使我父母不相顧, 兄弟妻子盡被擒戮,家產毀盡,死亡無日,只有請求投降。

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計畫大舉搜索河套,任趙輔為將軍,陝西、延綏、寧夏三鎮的部隊都聽他指揮。趙輔到榆林時,賊寇已經深入並大行搶掠。趙輔無法控制,與王越上書請罷兵。言官紛紛彈劾他的罪過。皇上命給事中郭鏜前往調查,他回來後說:“賊寇於六月進入平涼、鞏昌、臨洮,殺掠人口牲畜。到七月時他們縱橫于廣陽境內。趙輔與王越到榆林時停留不進,應治他們弛兵玩寇之罪。”皇上沒有採納。趙輔回來後,還督領京營。言官更極力攻擊他,皇上下詔說姑置勿論。趙輔辭去侯爵,請求世襲伯爵。皇上允許他世襲伯爵,但他仍是侯爵,僅減去食祿二百石。言官力爭,皇上不聽。趙輔又上疏列舉自己的功勞,說減去祿米使他無法養老。他又說皇上命宦官盧永征討南蠻,黃順、汪直征討東北,都是莫大之功,應交付史館。餘子俊等人請將趙輔依法處理,皇上終於還是不問。

成化十二年(1476年),趙輔解除營務,家居十年後去世。贈容國公,諡恭肅,按例賜祭葬。

劉吉曾評趙輔:輔少俊辯,有才幹。讀書通大略,善詞翰,喜交文士,故用薦。起曆偏裨,以至大將,南征北伐,亦有勞效。然功多矯飾無實,徒以夤緣權幸,一舉而封伯,再舉而封侯,議者以為爵賞太僭。晚年病廢家居,猶希旨進,方書為其子求任事,為世所誚。然近時武臣兼文事者,定襄伯郭登之後,輔亦可稱。

張廷玉評:趙輔、劉聚猷績遠遜前人,而帶礪之盟,與國終始,誠厚幸哉。

趙輔兒子趙承慶,襲爵後協守南京。其曾孫趙光遠,鎮守湖廣。

文武全才的趙輔撰寫的《平夷賦》對後世較有影響,全文如下:

建州三衞,世為女直,東方之黠虜也。深處萬山,林木障天, (「林木障天」,「障」原作「張」,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匯言本改。) 晴晝如晦,恃險負固已有年矣。永樂間,開原降虜楊木答戶者悖逆,率眾數百騎往投之。其黨類遂滋,日浸強悍。會我太宗文皇帝靖雞之初,憫生民之艱,不即加兵,姑撫綏之。彼狼子野心,終懷覬覦。廼者守邊將吏弗能制禦,以致倡狂莫遏。一歲間,寇邊者九十七次,殺虜人口十萬餘。

皇上震怒,乃興問罪之師。以輔掛靖虜將軍印,授以成命,總統戎師。複以太監黃順、少監張璘監督軍務,左都禦史李秉提督兵戎。副參厥事,則都督王瑛、武忠;總督糧儲,則右僉都禦史張岐; (「則右僉都禦史張岐」,原脫「右」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督陣紀功,則監察禦史孫珂、崔讓、呂雯、邊鏞;往來遊擊,則都督王鈴、都指揮韓斌;協同遊擊,則都指揮黃欽;分兵出戰,則遼東副總兵都指揮裴顯,左右參將孫景、周俊;摧鋒破敵,則都指揮楊嶼、柯忠、曹廣、戴廣、楊海榮、楊玉孫、龍文甯、崔勝、焦貴、白傲、盛鑒, (「則都指揮楊嶼柯忠曹廣戴廣楊海榮...... 」,「廣楊」二字原倒置,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指揮閻斌、冀暉、李讓、宋守中等;綜理營陣,則都指揮曹浩、劉通、傅海、王鍇;護遞饋餉,則都指揮陳信、郭瑄。通得京營與遼東漢番官軍五萬餘眾,各秉忠赤,鹹奮敵愾,俱以成化丁亥秋九月二十有四日兵分五路,深入虜地。左掖左哨,出渾河、柴河,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右掖右哨,由鴉鶻關、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摩天嶺,至潑豬江。中軍自撫順經薄刀山、粘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古城。期以是月二十有九日大兵齊舉。時則有若朝鮮國,亦遣中樞府知事康純、魚有沼、南怡等,率兵萬眾以助官軍。皆如約抵虜巢,無一後期者。勢撼山嶽,聲震天地。虜寇望風披靡,譬之破竹,迎刃而解。擒斬俘獲虜酋指揮苦女等目千數,賊屬牛馬無筭,巢穴蓄積蕩然一空,收其被虜者歸厥家。間有遺寇奔遁深山,以保殘喘。一月之內,虜境蕭然。時積雪盈尺,寒風裂膚,不可久居,乃整兵凱還。尋有遁寇指揮張額的裡率其妻赴軍門,哀詞乞降。且曰:「吾所處之地,自唐以來,人跡罕到。太宗東征至鳳凰城而止, (「太宗東征至鳳凰城而止」,原脫「凰」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亦未嘗入吾境土。今天兵卒然至此,使我父母不相顧,兄弟妻子盡被擒戮,家產已盡,死亡無日,豈非天也耶!」遂具奏納之。

予惟建州之地,東南接鴨緑江朝鮮國,正南則三江月虎城,正東則毛憐衞、七姓野人、黑龍江奴兒幹諸夷,東北洎北率皆海西四百余衛、野人女直,西北又泰甯、富峪、朵顏三衛之虜賊也。而建州實處其中,左右前後盡為夷狄,相去聯絡,犄角應援。五嶺、喜昌、石門又咽喉之地,人不得並行,騎不得成列,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今王師一舉直擣其中,長驅席捲,所向無敵,誠我皇上德動天地,威播華夷,神謨廟筭之所致也。其萬萬載太平,無疆之休,又肇乎此矣!

予覩成功,不勝雀躍,謹拜手稽首。而作賦曰:

成化丁亥仲夏既望,上禦奉天,端拱南向,金印白麻,授鉞命將。帝曰:「建州之虜酋,世受國恩之曠蕩。茲乃悖逆,荼毒我邊,寔罪大而惡極,宜天討以殄殲。惟渠魁則罔赦,在脇從而悉蠲。」臣拜稽首,「天子萬年。臣聞建州女直,東夷猾虜。食肉衣皮,山居林處,藉弓矢以憑陵,恃山林之險阻。其心狡黠,其力強圉。蛇突豕奔,倐來忽去。曰漢曰隋,且綏且撫而矣。唐之太宗,乃奮東征之舉,僅勒馬於鳳凰之山。敢肆志於豺狼之所,茲行斷出於宸衷,廟筭敢乞于當寧。」帝曰:「俞哉!汝其徂征,閫外便宜,付託在卿。」臣拜稽首。 載懽載競,爰整其旅,於焉啟行。征車彭彭以載道,旂旐央央而嚴程。發通、津而出山海,曆義、錦而抵廣寧。覽滄海之浩瀚,躋間山之崝嶸。遼河一水而三岔,襄城百里如砥平。乃營細柳,乃閱大兵,帶甲十萬,鐵騎如雲;弓刀鱗次,旌旗蔽空,將士賈勇,如彪如熊。精忠烱烱兮貫日,膽氣堂堂兮如虹。揮金戈兮止白日,擊鼉鼓兮轟雷霆。威信洽而士心一,賞罰公而號令明。列八陣,布五軍,分鳥蛇而變龍虎,配天地而合風雲。左哨出柴河而掩乎東極,右哨襲太行而擣乎老營。左掖右掖,前軍後軍,中營握機,總掌權衡。發撫順而長驅五嶺,由喜昌而席捲古城。潑豬江之巨浪洶湧,摩天嶺之羣峯嶙峋。鴉鶻關險踰於蜀道,鳳凰城高並於嵩、衡。黑松林之森森,當白晝而如晦,石門山之矗矗,峙積雪而如銀。樹木蒙密,蠛蠓過而猶礙,鳥道懸絕,猿猱懼而愁捫。蠢彼虜賊,負固併吞,剗絕壑為濠湟,樹巨木為城廓。晝則拒戰,夜則衝突,羽鏃蝟飛,兵刃相薄。移日之間,轉戰百合。雖周之玁狁,漢之匈奴,未有能過之也。於是我兵鼓勇,敵愾奮發,怒髮衝冠。目皆盡裂。乃陳三軍,乃召五丁,伐鄧林碎昆侖,刷渤澥填東溟,馳龍■〈馬某〉以蹴踏,驅虎賁而咆哮。揮倚天之長劍,彎滿月之烏號。神鎗發而火雷迅擊,信砲舉而山嶽震搖。盡虜酋之所有,罔一夷而見逃。剖其心而碎其腦, (「剖其心而碎其腦」,「剖」原作「貫」,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若土崩而燼滅,猶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瀦其宅,杜其穴而火其巢。又有朝鮮之一國,率兵萬眾以效勞。搜天門與地角,刮海底而揚濤。甫及旬日之內,虜境以之蕭條。外有毛憐強虜,七姓野人,四百餘種之海西,三衞朵顏之天驕,無不心驚而氣喪,膽落而魂銷。王師全勝以大捷,征夫凱還而歌鐃。猶夏啟之伐有扈,如帝舜之征有苗也。由是遼左之民,迎拜道邊,簟食壺漿,舉手謝言:「昔遭虎狼荼毒萬千,今我得生,如解倒懸。我得衣,衣天子之賜;我得食,食天子之與。凡此更生,不可枚舉。是乃天威遠播,廟筭如神。拓其疆而廣其宇,誅其罪而吊其民。陋漢、唐之黷武,昭當代之施仁,神武大振於窮荒,聖德光被於四表。車書由此而會同,華夷以之而一統。桓桓猛士,糾糾虎臣,振旅還朝,陛謁紫宸,天顏怡悅,海宇鹹春。報功行賞兮世其祿,分茅胙土兮崇其勛。雨露均沾兮九天降,風雲慶際兮萬方寧。蕭韶九成兮百獸舞,於羽兩階兮四夷賓。耕田鑿井兮利其利,出作入息兮堯舜民。熙熙皥皥兮俗化美,巍巍蕩蕩兮而天下。莫知所雲也。

成化四年春三月十九日,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總兵官、靖虜將軍、柱國、武靖侯鳳陽趙輔書。

(「成化四年春三月十九日...... 柱國武靖侯鳳陽趙輔書」一段文字,原本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兄弟妻子盡被擒戮,家產毀盡,死亡無日,只有請求投降。

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計畫大舉搜索河套,任趙輔為將軍,陝西、延綏、寧夏三鎮的部隊都聽他指揮。趙輔到榆林時,賊寇已經深入並大行搶掠。趙輔無法控制,與王越上書請罷兵。言官紛紛彈劾他的罪過。皇上命給事中郭鏜前往調查,他回來後說:“賊寇於六月進入平涼、鞏昌、臨洮,殺掠人口牲畜。到七月時他們縱橫于廣陽境內。趙輔與王越到榆林時停留不進,應治他們弛兵玩寇之罪。”皇上沒有採納。趙輔回來後,還督領京營。言官更極力攻擊他,皇上下詔說姑置勿論。趙輔辭去侯爵,請求世襲伯爵。皇上允許他世襲伯爵,但他仍是侯爵,僅減去食祿二百石。言官力爭,皇上不聽。趙輔又上疏列舉自己的功勞,說減去祿米使他無法養老。他又說皇上命宦官盧永征討南蠻,黃順、汪直征討東北,都是莫大之功,應交付史館。餘子俊等人請將趙輔依法處理,皇上終於還是不問。

成化十二年(1476年),趙輔解除營務,家居十年後去世。贈容國公,諡恭肅,按例賜祭葬。

劉吉曾評趙輔:輔少俊辯,有才幹。讀書通大略,善詞翰,喜交文士,故用薦。起曆偏裨,以至大將,南征北伐,亦有勞效。然功多矯飾無實,徒以夤緣權幸,一舉而封伯,再舉而封侯,議者以為爵賞太僭。晚年病廢家居,猶希旨進,方書為其子求任事,為世所誚。然近時武臣兼文事者,定襄伯郭登之後,輔亦可稱。

張廷玉評:趙輔、劉聚猷績遠遜前人,而帶礪之盟,與國終始,誠厚幸哉。

趙輔兒子趙承慶,襲爵後協守南京。其曾孫趙光遠,鎮守湖廣。

文武全才的趙輔撰寫的《平夷賦》對後世較有影響,全文如下:

建州三衞,世為女直,東方之黠虜也。深處萬山,林木障天, (「林木障天」,「障」原作「張」,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匯言本改。) 晴晝如晦,恃險負固已有年矣。永樂間,開原降虜楊木答戶者悖逆,率眾數百騎往投之。其黨類遂滋,日浸強悍。會我太宗文皇帝靖雞之初,憫生民之艱,不即加兵,姑撫綏之。彼狼子野心,終懷覬覦。廼者守邊將吏弗能制禦,以致倡狂莫遏。一歲間,寇邊者九十七次,殺虜人口十萬餘。

皇上震怒,乃興問罪之師。以輔掛靖虜將軍印,授以成命,總統戎師。複以太監黃順、少監張璘監督軍務,左都禦史李秉提督兵戎。副參厥事,則都督王瑛、武忠;總督糧儲,則右僉都禦史張岐; (「則右僉都禦史張岐」,原脫「右」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督陣紀功,則監察禦史孫珂、崔讓、呂雯、邊鏞;往來遊擊,則都督王鈴、都指揮韓斌;協同遊擊,則都指揮黃欽;分兵出戰,則遼東副總兵都指揮裴顯,左右參將孫景、周俊;摧鋒破敵,則都指揮楊嶼、柯忠、曹廣、戴廣、楊海榮、楊玉孫、龍文甯、崔勝、焦貴、白傲、盛鑒, (「則都指揮楊嶼柯忠曹廣戴廣楊海榮...... 」,「廣楊」二字原倒置,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指揮閻斌、冀暉、李讓、宋守中等;綜理營陣,則都指揮曹浩、劉通、傅海、王鍇;護遞饋餉,則都指揮陳信、郭瑄。通得京營與遼東漢番官軍五萬餘眾,各秉忠赤,鹹奮敵愾,俱以成化丁亥秋九月二十有四日兵分五路,深入虜地。左掖左哨,出渾河、柴河,越石門、土木河,至分水嶺。右掖右哨,由鴉鶻關、喜昌口,過鳳凰城、黑松林、摩天嶺,至潑豬江。中軍自撫順經薄刀山、粘魚嶺,過五嶺,渡蘇子河,至古城。期以是月二十有九日大兵齊舉。時則有若朝鮮國,亦遣中樞府知事康純、魚有沼、南怡等,率兵萬眾以助官軍。皆如約抵虜巢,無一後期者。勢撼山嶽,聲震天地。虜寇望風披靡,譬之破竹,迎刃而解。擒斬俘獲虜酋指揮苦女等目千數,賊屬牛馬無筭,巢穴蓄積蕩然一空,收其被虜者歸厥家。間有遺寇奔遁深山,以保殘喘。一月之內,虜境蕭然。時積雪盈尺,寒風裂膚,不可久居,乃整兵凱還。尋有遁寇指揮張額的裡率其妻赴軍門,哀詞乞降。且曰:「吾所處之地,自唐以來,人跡罕到。太宗東征至鳳凰城而止, (「太宗東征至鳳凰城而止」,原脫「凰」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亦未嘗入吾境土。今天兵卒然至此,使我父母不相顧,兄弟妻子盡被擒戮,家產已盡,死亡無日,豈非天也耶!」遂具奏納之。

予惟建州之地,東南接鴨緑江朝鮮國,正南則三江月虎城,正東則毛憐衞、七姓野人、黑龍江奴兒幹諸夷,東北洎北率皆海西四百余衛、野人女直,西北又泰甯、富峪、朵顏三衛之虜賊也。而建州實處其中,左右前後盡為夷狄,相去聯絡,犄角應援。五嶺、喜昌、石門又咽喉之地,人不得並行,騎不得成列,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今王師一舉直擣其中,長驅席捲,所向無敵,誠我皇上德動天地,威播華夷,神謨廟筭之所致也。其萬萬載太平,無疆之休,又肇乎此矣!

予覩成功,不勝雀躍,謹拜手稽首。而作賦曰:

成化丁亥仲夏既望,上禦奉天,端拱南向,金印白麻,授鉞命將。帝曰:「建州之虜酋,世受國恩之曠蕩。茲乃悖逆,荼毒我邊,寔罪大而惡極,宜天討以殄殲。惟渠魁則罔赦,在脇從而悉蠲。」臣拜稽首,「天子萬年。臣聞建州女直,東夷猾虜。食肉衣皮,山居林處,藉弓矢以憑陵,恃山林之險阻。其心狡黠,其力強圉。蛇突豕奔,倐來忽去。曰漢曰隋,且綏且撫而矣。唐之太宗,乃奮東征之舉,僅勒馬於鳳凰之山。敢肆志於豺狼之所,茲行斷出於宸衷,廟筭敢乞于當寧。」帝曰:「俞哉!汝其徂征,閫外便宜,付託在卿。」臣拜稽首。 載懽載競,爰整其旅,於焉啟行。征車彭彭以載道,旂旐央央而嚴程。發通、津而出山海,曆義、錦而抵廣寧。覽滄海之浩瀚,躋間山之崝嶸。遼河一水而三岔,襄城百里如砥平。乃營細柳,乃閱大兵,帶甲十萬,鐵騎如雲;弓刀鱗次,旌旗蔽空,將士賈勇,如彪如熊。精忠烱烱兮貫日,膽氣堂堂兮如虹。揮金戈兮止白日,擊鼉鼓兮轟雷霆。威信洽而士心一,賞罰公而號令明。列八陣,布五軍,分鳥蛇而變龍虎,配天地而合風雲。左哨出柴河而掩乎東極,右哨襲太行而擣乎老營。左掖右掖,前軍後軍,中營握機,總掌權衡。發撫順而長驅五嶺,由喜昌而席捲古城。潑豬江之巨浪洶湧,摩天嶺之羣峯嶙峋。鴉鶻關險踰於蜀道,鳳凰城高並於嵩、衡。黑松林之森森,當白晝而如晦,石門山之矗矗,峙積雪而如銀。樹木蒙密,蠛蠓過而猶礙,鳥道懸絕,猿猱懼而愁捫。蠢彼虜賊,負固併吞,剗絕壑為濠湟,樹巨木為城廓。晝則拒戰,夜則衝突,羽鏃蝟飛,兵刃相薄。移日之間,轉戰百合。雖周之玁狁,漢之匈奴,未有能過之也。於是我兵鼓勇,敵愾奮發,怒髮衝冠。目皆盡裂。乃陳三軍,乃召五丁,伐鄧林碎昆侖,刷渤澥填東溟,馳龍■〈馬某〉以蹴踏,驅虎賁而咆哮。揮倚天之長劍,彎滿月之烏號。神鎗發而火雷迅擊,信砲舉而山嶽震搖。盡虜酋之所有,罔一夷而見逃。剖其心而碎其腦, (「剖其心而碎其腦」,「剖」原作「貫」,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若土崩而燼滅,猶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瀦其宅,杜其穴而火其巢。又有朝鮮之一國,率兵萬眾以效勞。搜天門與地角,刮海底而揚濤。甫及旬日之內,虜境以之蕭條。外有毛憐強虜,七姓野人,四百餘種之海西,三衞朵顏之天驕,無不心驚而氣喪,膽落而魂銷。王師全勝以大捷,征夫凱還而歌鐃。猶夏啟之伐有扈,如帝舜之征有苗也。由是遼左之民,迎拜道邊,簟食壺漿,舉手謝言:「昔遭虎狼荼毒萬千,今我得生,如解倒懸。我得衣,衣天子之賜;我得食,食天子之與。凡此更生,不可枚舉。是乃天威遠播,廟筭如神。拓其疆而廣其宇,誅其罪而吊其民。陋漢、唐之黷武,昭當代之施仁,神武大振於窮荒,聖德光被於四表。車書由此而會同,華夷以之而一統。桓桓猛士,糾糾虎臣,振旅還朝,陛謁紫宸,天顏怡悅,海宇鹹春。報功行賞兮世其祿,分茅胙土兮崇其勛。雨露均沾兮九天降,風雲慶際兮萬方寧。蕭韶九成兮百獸舞,於羽兩階兮四夷賓。耕田鑿井兮利其利,出作入息兮堯舜民。熙熙皥皥兮俗化美,巍巍蕩蕩兮而天下。莫知所雲也。

成化四年春三月十九日,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總兵官、靖虜將軍、柱國、武靖侯鳳陽趙輔書。

(「成化四年春三月十九日...... 柱國武靖侯鳳陽趙輔書」一段文字,原本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