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雄安新區:“千年大計”背後是歷史性“落子”|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30多年前,“中國的南海邊”被畫了一個圈,

圈出了“春天的故事”,深圳特區拔地而起;30多年後,又是一個春天,京津冀腹地裡也畫了一個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

雄安新區一出世就氣象浩然,《人民日報》發文指出,“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也是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後又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與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並論,

就“此中有深意”。深圳,是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急先鋒;浦東,是90年代中國經濟崛起的排頭兵。這兩個被“畫了圈”的地方,已成我國經濟發展的亮眼名片。跟它們並論,也將雄安新區跟其他國家級新區區分開來。而“歷史性戰略選擇”“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等表述,意味著雄安新區的建設既謀當下,也謀長遠。

可以說,雄安新區是具有歷史高度的“落子”。同時,也必然存在“為什麼是現在落”和“為什麼是在這落”的兩方面考量,

必然有著時間節點和位置選擇上的獨特考慮。

從時間節點上看,雄安新區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3年後應運而生。經過3年多的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已實現了良好開局。但與此同時,北京“大城市病”問題仍待破解,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中的河北一極仍相對處於“窪地”。在此背景下,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順應時勢的大舉動。

從地理位置上看,雄安新區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離京津都不遠,其區位優勢很明顯。而且在生態環境方面,白洋澱水系也有助於孕育生態優良的城市。雖然雄安新區現在的開放程度相對薄弱,但這也意味著更充裕的發展空間。

說到底,對雄安新區的意義,要從國家高度、歷史高度兩個層面去審視,囿于一時一地的視角,對它的理解都會偏頗。也正因為雄安新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接下來在規劃建設時,也要有與其定位相匹配的高要求、高標準、高水準。習近平總書記從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以及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等方面對雄安新區建設作出要求。落到執行層面,就是要有先謀後動的科學佈局,並讓生態優先、民生為本的價值取向和體制機制創新行為“並行”。

雄安新區,承載的是歷史使命,也是民眾期許。只有正確認識其歷史地位,並進行科學謀劃才能讓雄安新區走得更穩、更遠,“春天的故事”中的雋永意蘊也才能如畫卷般在歷史背景框中次第鋪開。

溫馨提示

你知道嗎?

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內容推送?

就能跟“光明網”成為好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