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斯拉有望上海獨資建廠

種種跡象表明,特斯拉的國產時機已經臨近。10月23日,有消息稱,特斯拉已與上海市政府完成簽約,雙方正在就細節進行磋商,不日將發佈正式公告。對此,特斯拉官方回應稱: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

儘管特斯拉否認與上海市政府簽約事項,但業內猜測雙方接觸已近簽約。業內普遍認為,按照此前的產業投資政策,特斯拉在華建設工廠必須選擇一個中國合資夥伴。但是,如今上海市率先試點自由貿易區,這讓特斯拉獨資建廠成為可能。

01

國產將近

10月23日,特斯拉官方就已與上海市政府完成簽約的消息予以否認。特斯拉正官方回應稱:“今年年底我們會發佈更詳細的計畫;同時,請參考特斯拉於6月的回復:為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正如之前所溝通,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國產化計畫將會更加清晰”。

儘管特斯拉並未宣佈與上海市政府簽約事項,

但業內猜測雙方接觸已近簽約。“畢竟距離特斯拉公佈在中國國產汽車的消息只剩下2個月的時間,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廠事宜,預計只剩下細節問題。”汽車行業評論員淩然說。

事實上,近期,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消息不斷傳出。早在2014年1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特斯拉長期計畫將在中國建生產廠,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特斯拉的官方聲明也指出,特斯拉一直致力於深耕中國市場。

今年6月,有消息稱,特斯拉將在上海建廠。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澄清公告,否認與特斯拉就其在中國建廠事項有合作意向。不過,特斯拉則表示,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設工廠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建廠讓馬斯克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面,建廠給特斯拉的生產提供了接近中國供應鏈的機會,

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國產後的特斯拉將緊緊抓住中國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增長機會。

全國乘用車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對於特斯拉來說,在中國建廠的好處顯而易見。隨著特斯拉的國產,市場表現會有進一步提升。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未來發展可期,生產純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無疑有著巨大的空間。

02

改道獨資

特斯拉緊盯中國市場的背後,是中國新能源市場作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發展潛力。2016年,中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46%。然而,按照之前的產業政策,外資企業必須通過與中國企業合資的方式才能在中國市場建廠生產新車。

今年6月,《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7年版)》正式發佈,相比上一版(2015版)減少了10個條目、27項措施,負面清單縮減至百項以內,這些內容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其中最關鍵一條在於取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須使用自有品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7月19日,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新規,放寬對外資企業在自貿區投資建廠的規定,以此吸引外資進入,這項規定讓外資在自貿區投資建廠成為可能。而這也正是特斯拉最為急迫需求的政策。

如果上海市政府允許特斯拉在上海建設外商獨資的工廠。那麼,此次合作將是中國政府首次允許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建立外商獨資汽車工廠,此舉將大大縮減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和交付時間。這也將是外國汽車製造商在華投資必須尋求合資對象政策的重大突破。

據瞭解,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的需求已經遠超其本土市場。此前,特斯拉亞太區總裁任宇翔曾表示,中國的Model 3預訂量高於美國以外的任何其他國家。在華銷售的強勁增長,以及日益提高的品牌聲譽,都是特斯拉急於在華完成佈局的關鍵因素。

03

鯰魚效應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也將進一步推動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以進口身份在國內售賣的特斯拉,2016年的銷量不低。在中國建廠,不僅可以提高特斯拉的全球產能,勢必將繼續擴大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外資車企獨資在華建廠對中國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從宏觀層面而言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對部分不創新的自主品牌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外資企業獨立進入中國市場,對自主品牌顯然不是一件好事。”一位熟悉產業政策的業內人士稱。

1994年國家制定的《汽車產業政策》明確規定,汽車整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同時,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在之後2004年版和2009年版的修訂中,該內容均得到保留。之所以作出上述限定,是為了保護中國自主汽車工業不受到外資企業衝擊。

淩然認為,此前因製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已經打破了“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的限制,如果此次產業政策放開特斯拉獨資國產,勢必會有效仿者出現,這將大大增加獨資建廠的外資企業數量,中國電動汽車的鯰魚時代也即將開始。

精彩回顧

今年6月,《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7年版)》正式發佈,相比上一版(2015版)減少了10個條目、27項措施,負面清單縮減至百項以內,這些內容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其中最關鍵一條在於取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須使用自有品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7月19日,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新規,放寬對外資企業在自貿區投資建廠的規定,以此吸引外資進入,這項規定讓外資在自貿區投資建廠成為可能。而這也正是特斯拉最為急迫需求的政策。

如果上海市政府允許特斯拉在上海建設外商獨資的工廠。那麼,此次合作將是中國政府首次允許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建立外商獨資汽車工廠,此舉將大大縮減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和交付時間。這也將是外國汽車製造商在華投資必須尋求合資對象政策的重大突破。

據瞭解,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的需求已經遠超其本土市場。此前,特斯拉亞太區總裁任宇翔曾表示,中國的Model 3預訂量高於美國以外的任何其他國家。在華銷售的強勁增長,以及日益提高的品牌聲譽,都是特斯拉急於在華完成佈局的關鍵因素。

03

鯰魚效應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也將進一步推動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以進口身份在國內售賣的特斯拉,2016年的銷量不低。在中國建廠,不僅可以提高特斯拉的全球產能,勢必將繼續擴大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外資車企獨資在華建廠對中國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從宏觀層面而言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對部分不創新的自主品牌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外資企業獨立進入中國市場,對自主品牌顯然不是一件好事。”一位熟悉產業政策的業內人士稱。

1994年國家制定的《汽車產業政策》明確規定,汽車整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同時,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在之後2004年版和2009年版的修訂中,該內容均得到保留。之所以作出上述限定,是為了保護中國自主汽車工業不受到外資企業衝擊。

淩然認為,此前因製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已經打破了“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的限制,如果此次產業政策放開特斯拉獨資國產,勢必會有效仿者出現,這將大大增加獨資建廠的外資企業數量,中國電動汽車的鯰魚時代也即將開始。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