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霜降|月落烏啼霜滿天,頸項按摩正好眠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霜降節氣SHUANG JIANG JIE QI

《霜降》 吳藕汀

登高吃酒久闌珊,開在籬頭花又檀。

霜降尖團肥正美,囊慳惟有畫中看。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樹葉也枯黃,正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

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七十二候中關於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

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鹹俯”,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閩台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保暖

霜降時晝夜溫差加大,

人們須做好保暖工作。除了要適時添加衣服之外,應格外重視腰腿部位的保暖。因為人體腰部支撐著整個上半身,擔負著身體一半的重量,它不僅是運動最複雜、活動最多的部位之一,更是負重或運動時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霜降時氣溫下降明顯,風、寒、濕邪侵襲腰府,造成腰部經脈受阻,氣血不暢而發生腰痛。而腿部的膝關節也是易受寒邪侵襲的部位之一,

我們平常所說的“老寒腿”就與感受風寒之邪有著密切關係。霜降時因天氣日益寒冷,老年人極易患上此病。

由於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幾乎承受著全身的重量,負擔重、活動大,關節軟骨容易磨損、破壞。當遇寒冷天氣時,由於寒冷和潮濕等因素,容易引起膝關節的神經、血管及軟組織功能紊亂,從而加重病情。 因此,霜降後人們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服,尤其應注意腰腿部的保暖。

飲食

霜降節氣時在飲食上宜進補。中醫提出“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應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薑、蔥、蒜、辣椒等,特別是辛辣火鍋、燒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蘋果、石榴、葡萄、袖子、檸檬、山楂等。

此外,霜降時還適合吃柿子、栗子、蘿蔔等。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柿子味甘、澀,性寒,有清熱潤燥、養肺化痰、止渴生津、軟堅、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緩解大便幹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咽痛、高血壓等病症。因此,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痔瘡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後的進補佳品。食用栗子可防治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禦寒能力。

到了霜降節氣後,蘿蔔的味道變得鮮美,山東有農諺說:處暑高粱,白露穀,霜降到了拔蘿蔔。蘿蔔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寬胸隔、化痰熱、散癖血之功效,可治療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蛆血、消渴、咽喉癢痛、痢疾和頭痛等,也是霜降時的養生佳品。

秋燥

霜降節氣雖已時至深秋,但“秋燥”並未完全消退。由於秋燥的存在,燥邪極易傷人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舌少津、大便幹結、皮膚乾燥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乾咽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狀。可見,霜降養生仍需把握“滋陰潤燥”之原則。

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霜降時節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此外,還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可培陽,以利舒肺,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秋季氣候雖然乾燥,但濕邪對人體的影響同樣應當注意。此時,暑氣餘熱未盡,陰氣又較前加重,如遇秋雨天氣,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秋季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只是此時養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運動

霜降一般在農曆九月,一片秋高氣爽的景象,此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鍛煉,如果活動量大,出汗,熱了,應該解開衣扣,讓身體慢慢降溫。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霜降時運動量可適當加大,但在運動前因注意做好準備活動,以免損傷關節。在運動前 除了要做好常規的準備活動之外,還應加大各關節的活動幅度,必做的準備活動是踩關節運 動、膝關節運動及髓關節的運動。比如在打球之前,除了要進行慢跑活動外,跑完後宜重點活動手腕和腳腕,先活動開了再運動。有些老人在做運動時,經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左右搖晃動作,這種鍛煉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半蹲時骸面壓力最大,搖晃則會加重磨損,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按摩

很多人都知道,按摩人體身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自我保健效果,從而達到養生的功效。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頸項部按摩養生法,大家可以在家裡嘗試一下。

① 壓頸:以拇食指指面分別按壓頸兩側之天鼎、扶突穴,然後按壓廉泉和天突穴。

② 拿胸乳肌:以拇指與餘四指對合用力拿捏頸前部胸鎖乳突肌,由上而下反復操作。

③ 抹頸項:四指併攏與拇指成直角按於頸前部,拇指與四指分位頸部左右兩側,由上而下反復抹動。然後兩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攏,抱於腦後項枕部,掌根部分別按置於後枕骨下項後大筋(斜方肌)外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後沿脊柱,由上而下按抹。

④ 拿風池:以拇、食二指,分別按于兩側風池穴上,用力拿捏提起,在放

下的同時點按風池穴。

⑤ 點風府、啞門:以食指或中指指尖點按項部風府、啞門穴。並作上下左右推揉動作。

下 期 預 告

- 立 冬 -

飲食

霜降節氣時在飲食上宜進補。中醫提出“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素問·髒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應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薑、蔥、蒜、辣椒等,特別是辛辣火鍋、燒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蘋果、石榴、葡萄、袖子、檸檬、山楂等。

此外,霜降時還適合吃柿子、栗子、蘿蔔等。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柿子味甘、澀,性寒,有清熱潤燥、養肺化痰、止渴生津、軟堅、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緩解大便幹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咽痛、高血壓等病症。因此,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痔瘡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後的進補佳品。食用栗子可防治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禦寒能力。

到了霜降節氣後,蘿蔔的味道變得鮮美,山東有農諺說:處暑高粱,白露穀,霜降到了拔蘿蔔。蘿蔔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寬胸隔、化痰熱、散癖血之功效,可治療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蛆血、消渴、咽喉癢痛、痢疾和頭痛等,也是霜降時的養生佳品。

秋燥

霜降節氣雖已時至深秋,但“秋燥”並未完全消退。由於秋燥的存在,燥邪極易傷人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舌少津、大便幹結、皮膚乾燥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乾咽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狀。可見,霜降養生仍需把握“滋陰潤燥”之原則。

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霜降時節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此外,還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可培陽,以利舒肺,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秋季氣候雖然乾燥,但濕邪對人體的影響同樣應當注意。此時,暑氣餘熱未盡,陰氣又較前加重,如遇秋雨天氣,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秋季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只是此時養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運動

霜降一般在農曆九月,一片秋高氣爽的景象,此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鍛煉,如果活動量大,出汗,熱了,應該解開衣扣,讓身體慢慢降溫。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霜降時運動量可適當加大,但在運動前因注意做好準備活動,以免損傷關節。在運動前 除了要做好常規的準備活動之外,還應加大各關節的活動幅度,必做的準備活動是踩關節運 動、膝關節運動及髓關節的運動。比如在打球之前,除了要進行慢跑活動外,跑完後宜重點活動手腕和腳腕,先活動開了再運動。有些老人在做運動時,經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左右搖晃動作,這種鍛煉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半蹲時骸面壓力最大,搖晃則會加重磨損,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按摩

很多人都知道,按摩人體身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自我保健效果,從而達到養生的功效。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頸項部按摩養生法,大家可以在家裡嘗試一下。

① 壓頸:以拇食指指面分別按壓頸兩側之天鼎、扶突穴,然後按壓廉泉和天突穴。

② 拿胸乳肌:以拇指與餘四指對合用力拿捏頸前部胸鎖乳突肌,由上而下反復操作。

③ 抹頸項:四指併攏與拇指成直角按於頸前部,拇指與四指分位頸部左右兩側,由上而下反復抹動。然後兩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攏,抱於腦後項枕部,掌根部分別按置於後枕骨下項後大筋(斜方肌)外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後沿脊柱,由上而下按抹。

④ 拿風池:以拇、食二指,分別按于兩側風池穴上,用力拿捏提起,在放

下的同時點按風池穴。

⑤ 點風府、啞門:以食指或中指指尖點按項部風府、啞門穴。並作上下左右推揉動作。

下 期 預 告

- 立 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