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志載冀往」綠色傳奇——河北古樹名木(七)

關注“方志河北” ,我們一起來長知識!

編者按

古樹名木被稱為綠色"活化石"。

它們和城市鄉村一起成長,裝點了燕趙大地的青山綠水,成為無數人魂牽夢縈的鄉愁,以其特有的風姿見證了河北深厚的歷史內涵,

展示了燦爛的燕趙文化。

清西陵古松

易縣城西14公里永寧山下有清王朝四帝、三後、14個王公及公主、57個嬪妃的陵寢,這就是著名的清西陵。

在清西陵陵區內有一片林海,以百歲以上的古油松群構成了清風淡淡,松濤聲聲的景觀。這片綠海之中有油松兩萬多株,千姿百態。有的蒼勁挺拔,有的婀娜多姿。如泰陵寶頂東側的臥龍松、慕陵龍鳳門前低頭彎腰雙株迎客松,

泰陵昌陵之間的蟠龍松,山頂巨石上的菩薩松、崇陵挺拔秀麗的白皮松等,妙趣天成的“百松圖““千松圖”,令人流連忘返。

清西陵古松樹都建有檔案,由文物保管所統一管理,現又大量栽植幼松,以維持綠海永不枯竭!

乾隆掛帽杄

平泉縣平泉鄉四合元村有一株白杄古樹。樹高20.7米,胸圍210釐米,冠幅11.2×10.7米。秋季來臨,滿樹黃褐色毬果點綴於翠綠錦團之中,給人以挺拔向上,

充滿生機,走向成熟、收穫之感。在這樣開闊之地裡得如此一株古樹,使遊者感覺為之一新。

據傳,當年乾隆皇帝也來過這裡。一天,乾隆皇帝行至此處,感覺天氣炎熱難耐,剛好見到此樹可納涼小憩,於是摘下帽子掛於樹上,坐於樹下歇息。四合元有一個貪心的財主姓李,聽說皇上到此,忙備了茶點酒菜孝敬皇帝。乾隆皇帝也是酷熱難捱,饑渴勞累,囫圇的受用了一番。乾隆皇帝吃完以後無以回報,

便將隨身的黃馬褂賞給了李財主,李財主受寵若驚,忙穿上馬褂向乾隆皇帝鞠身謝恩,直到鞠地直不起來成了羅鍋。乾隆皇帝又隨手用手點指,將此樹以南至南山根的土地全部劃給了李財主。皇帝走後,李財主遂成了羅鍋,但是兩眼隨頭往下,看著皇上禦封之地,心裡依然十分高興。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李財主自從得了皇上的御賜之地後,日子反而一天不如一天,

只有地邊的這棵樹越來越粗壯。人們都說,這棵樹因為掛過乾隆皇帝的帽子,所以等於皇帝親眼看著這個貪心財主的下場。

從此以後,人們便來這株古樹下燒香拜佛,祈福求安,雖然故事是演繹而來,並沒有任何科學性,但是今天的人們確實在這棵大樹下享受著片片綠蔭。

東龍西虎松

承德北大山林場管區內有座“老君廟”,廟前面有兩株青杄,西邊的一株樹高30.01米,胸圍238釐米,冠幅9.2×9.2米,樹冠近似塔型;東邊的一株稍細。人們將這兩棵樹稱為東龍西虎。這兩個青杄是承德現存最古老的珍貴樹種。

相傳,清代光緒年間,有一個礦務大臣由此路過,在小廟前的青杄樹下休息,夢到一個白鬍子老頭,告訴他哪裡有銀礦。大臣便說如果真有銀礦,我就給你重修金身,建造廟宇。大臣醒來後,果然在老者說的地方發現了銀礦,於是大臣便修建了現在的規模巨大的老君廟(現僅有部分殘存),在對面的山坡建有戲樓(現已毀),並立石碑記載此事。據記載,建廟時便栽了樹,因此這兩棵青杄樹應當是明崇禎年間所植,到現在有三百多年了。

大臣便說如果真有銀礦,我就給你重修金身,建造廟宇。大臣醒來後,果然在老者說的地方發現了銀礦,於是大臣便修建了現在的規模巨大的老君廟(現僅有部分殘存),在對面的山坡建有戲樓(現已毀),並立石碑記載此事。據記載,建廟時便栽了樹,因此這兩棵青杄樹應當是明崇禎年間所植,到現在有三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