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話劇《白鹿原》成陝西“旅遊+文化”發展新名片

中國經濟網西安4月3日訊就像主持人馬東說的一樣“不朽的小說是把一個民族的悲喜劇在讀者心裡舞臺化,不朽的劇碼是把觀眾的舞臺縮小到眼前”。話劇《白鹿原》,這部根據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的小說如今已經成為陝西“旅遊+文化”的新名片,

成為了西安人民劇院全年駐唱演出的話劇精品。4月1日晚上8點,這部前後經過12次改版的《白鹿原》像往常一樣準時開演。

話劇《白鹿原》演出劇照。而這場針對旅遊市場專門定制的2個小時的演出版本,

也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感受白鹿原,感受陝西文化。

李宣告訴記者,從《白鹿原》籌備之初,陳忠實就給予劇組大力支持,不僅對版權費分文不取、更親臨排練現場鼓勵劇團“不必用明星,讓娃們演,亮出老陝風采”。而拋棄明星策略,大膽啟用全陝西演員陣容出演,地道的關中方言設計,去掉了臺詞上的腔調感,更使得演員融入了劇中角色的靈魂,

真正傳達出了老陝身上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內剛的骨血氣。話劇中最後的老腔部分更是將將原著中蒼涼的史詩感充分發揮,充分達到震撼觀眾心靈的效果。

李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在打造《白鹿原》這部作品的過程中,美學上的追求就是克制之美,包括整個主創團隊一直有這樣的共識——“以忠實紀念忠實”,最高的敬意就是無限接近《白鹿原》中那個原汁原味的陝西,

因此改版話劇版《白鹿原》也被觀眾盛讚為最接近於原著的版本。在她看來,真正打造出一部精品,事實上有三個階段,一是讓觀眾坐著說好,第二個階段是讓觀眾站著說好,第三個階段就是是讓觀眾為之歡心歡呼。而每場結束之後觀眾的反映恰恰應證了這樣一部精品劇碼的成功誕生。

到今年4月29日,陳忠實老先生已去世整整一年了。李宣和她的團隊也希望通過打造這樣一部良心劇來告慰先生,

讓更多人走進“白鹿原”,走進陳忠實,走進陝西文化。即使歲月悠長,他的名字也不會被人們遺忘。而值得關注的是,4月29日電視劇版的《白鹿原》也將作為重大文藝精品專案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