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到1000塊的小米跟2000多的vivo差別到底在哪裡?

為什麼同樣的參數,同樣的記憶體,小米紅米手機賣一千多,OV卻賣兩千多呢?筆者本來想回答:打開電視不就知道了嗎,但是仔細一想太敷衍了。關於二者的用戶體驗什麼的,不多說,

見仁見智,筆者這裡從成本上雜談下二者的區別。

首先功能特性上的成本。

小米一千多的手機通常功能都是日常能用到的,即便是雙攝指紋之類的也都是普通功能,花不多錢。而OV兩千多的手機功能方面會加入一些抓眼球的噱頭功能(比如虹膜識別、柔光雙攝、紅外感應諸如此類)。實際生活裡能用上多少咱們另說,但亮點足,成本在這一塊耗費多,當然也能讓它賣得起價錢。

然後用料。

分攤到手機上的費用

除開硬體外,還有沒有其他成本分攤到手機上呢?答案是肯定有的。你比方說,OV的線下店,

星羅密佈,大大小小的店鋪地推費用、以及留給線下代理商的利潤,都會分攤到每一部手機的成本裡或者利潤空間裡。當然,小米手機在這一塊也有,不過體量是不及OV。

還有,廣告費用。這一趴是怎麼都避不開的,先說娛樂節目,OV涉獵的恐怕佔據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

比如:極限挑戰,快樂大本營,姐姐好餓,王牌對王牌,真正男子漢,我們來了,跨界歌王、歌手,還有電視劇、電影,數不勝數。這些節目或冠名或贊助,少則百千萬,多則上億,個個花的都是真金白銀。

除了電視廣告之外,各種代言人、還有網路的,紙媒的,社交的,統統也花的是真金白銀。商人不是慈善家,是不會平白無故的撒錢送錢,這些錢、這些成本最終是要均攤的,兩千元的機器中的成本或者利潤,

需要衝抵這些廣告的費用。

小米近些年也在這塊也花了不少錢,代言人沒少請,梁朝偉、吳亦凡非重金不能請,綜藝節目也有涉獵,廣告轟炸也不少。但,比起vivo來,體量依然小,或者說花錢沒那麼狠。至於研發或者工廠成本,

物料採購成本等方面的費用,筆者這裡搜集不到具體資料,沒辦法下結論,或許二者在方面也會有不小的不同。

最後,成本高低售價幾何都沒有問題,市場經濟一切自由,而誰好誰壞終究只有用戶說了算。小米和vivo在市場都能熱銷,說明他們的產品,是能夠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被使用者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