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銷之道:只有抓住客戶的痛點才能搞定客戶

余勝海/文

作為一名創業者和行銷人員如果想成功,就必須找到客戶的痛點,挖掘出客戶的需求,只有通過詢問和交流才能知道客戶最主要的需求動機是什麼,知道客戶需求動機後,

對於客戶的動機應該採取“放大客戶現有的痛點”和“激發客戶的利益需求”。痛苦與快樂相比,痛苦的驅動力會比快樂的驅動力更大,因為痛苦才會讓人們急迫的改善現狀。因此,我們只有抓住了客戶的痛點、癢點、興奮點,融入到客戶心裡,使客戶快速升溫起來,激發出客戶的需求欲望,才能搞定用戶!

一、為什麼需要不停地尋找痛點?

很多創業者和行銷人員每天都在問這個問題:要找到客戶的痛點!

什麼是客戶的“痛點”?

克勞塞維茨說過:客戶的“痛點”,就是指讓目標客戶付出某種行動的最大阻礙。

比如在美圖秀秀之前,大部分影像處理軟體(比如PS)都專注於提高處理圖像的性能,這個時候,讓使用者使用影像處理軟體的最大阻礙是什麼呢?

我想可能並不是影像處理的性能——對大多數人來說,PS的性能已經足夠好。

這時,讓使用者使用影像處理軟體最大的阻礙可能是易用性,因此“易用性”可能就是痛點,而抓住這一痛點,專注于提高易用性的美圖秀秀就取得了初期成功。

好了,那麼如何像當初的美圖秀秀一樣發現用戶的痛點呢?

其實,只要你具備了基礎資訊,畫一張圖就夠了。

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尋找痛點?

因為客戶需求和行業都在不斷變化,過去被所有人“想當然”認為是痛點的屬性,很快可能就不再是痛點,而這時在大多數廠商一窩蜂聚焦于“曾經的痛點”時,你挖掘了新痛點,就可能逆流而上。

大多數人的思維是“基於原有的問題,

我的解決方案是對的嗎?”——“如何比別人更好地提高性能?”

而“尋找痛點”則是考慮“我是否提出了正確的問題?”——“提高性能是不是一個好問題?如果不是,應該問什麼新問題?”

所以,尋找用戶痛點的過程,往往意味著“提出新的問題”,而不是“原有問題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

如何尋找?你可以畫出一張圖用戶的整個“痛點定點陣圖”,尋找對客戶的最大障礙來源。

二、如何尋找客戶痛點

1、縱向尋找

在同一個過程中,縱向尋找阻礙客戶的最大因素。

以智慧手機為例,多年來,全球智慧手機都存在性能差、耗電、卡頓、拍照效果差等諸多不足。

華為抓住客戶的這些痛點,從Mate 9開始,華為對軟體和硬體兩個方面的深度創新,採用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960晶片,同時和汽車領域奢侈品牌保時捷合作,采曱雙曲面設計,搭載徠卡雙鏡頭,華為Mate 9成為全球第一部久用不卡的安卓手機,實現了Android手機的革命性突破,在性能、續航、拍照等多個領域獲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體驗提升,受到用戶的追捧和好評,Mate 9作為國產第一部售價8999元人民幣的高端智慧手機,發佈不到一年,銷量就突破1000萬台。

華為Mate 9的成功,告訴我們,你的產品只有抓客戶的痛點並解決客戶的痛點,客戶就會親睞你的產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戰勝競爭對手。

比如過去的胰島素(病人買回家自己注射,用來治療糖尿病)市場,大部分公司的聚焦點在於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和“風險”,致力於研發更高純度、更高穩定性的胰島素產品。

這在過去是合理的,因為比起純度10%的胰島素,純度50%的胰島素顯然更能解決病人問題。

但是隨著大部分知名品牌胰島素純度都提高到99%以上,繼續提高0.1個百分點的純度雖然耗費巨額資金,但是對消費者的使用卻影響甚微。

這個時候,同類品牌都加入了胰島素純度的競爭(類似現在手機輕薄、螢幕等競爭),而Novo Nordisk卻重新問自己這個問題:

此時,阻礙消費者使用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然後它發現其實並不是“性能”和“風險”,而是“形象”和“容易程度”。

形象:胰島素消費者其實都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糖尿病。

容易:過去的注射器非常麻煩,需要提前消毒並且注射。

所以他們轉變了戰略的聚焦點,不再花費大量精力提高純度和穩定性,而是幫助消費者提升形象和容易程度。

最終,他們研發出了這種“筆形”的胰島素,不容易被識別,幫患者遮蓋了“糖尿病人”的形象,同時不需要用針注射,提高了使用的容易程度。

所以,縱向尋找痛點,你需要先找出影響某個環節的全部因素,然後看哪個因素是消費者現在的最大阻礙。

2、橫向尋找

你還可以橫向尋找:如果所有的競爭者都在關注用戶的“使用”階段,那麼我可能應該看看其他階段有沒有痛點機會。

而在大眾甲殼蟲之前,歐洲所有的汽車公司幾乎都聚焦於用戶的“使用環節”。為使用者造出性能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讓人有面子的汽車。

而甲殼蟲卻發現:這並不是當時對用戶的最大障礙。因此適當降低了在使用階段“效用”和“形象”上的投入,轉而優化所有階段的容易程度,同時提高使用階段的適用性(適應更多的路面情況)。

因此大眾造出的甲殼蟲外觀常年不變,也不能讓開車的人更有面子,但是容易買到(銷售管道)、容易駕駛、維修方便(因為使用了標準化配件)同時容易轉售(因為樣子常年不變)。

再比如,70年代在美國主打性價比的汽車品牌,在痛點定點陣圖上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如果問:價格敏感用戶的最大阻礙是什麼?

所以,主打省油的日系車大舉進入美國市場,大獲成功。

所以,尋找痛點時,可以問自己:消費者用我的產品分為哪幾個階段?現在哪個階段是他們的關鍵障礙?

那麼同樣是1000-2000價位的手機,消費者的主要障礙發生在什麼階段呢?

3、用文案找痛點

我們還可以用於文案痛點。比如肯德基搞過一個線上優惠活動,文案如下:

如何分析這個廣告呢?

首先我們先列出消費的行動過程:先看到文案,然後參加活動。

然後找出每個階段的主要驅動因素,比如:有興趣、很容易做到等。

就會發現這個文案的聚焦點在於:提高活動的吸引力,讓人產生興趣(比如足夠的優惠)。

但是如果問:現在限制消費者參加活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案應該是:整個過程太複雜,不夠容易。

這就意味著:刺激人參加活動,痛點應該是“降低複雜性”,如果不降低複雜性,一味提高獎勵可能也沒有作用。

靈活運用方法,還可以換一種方式,分析文案的有效性。

比如這個公益廣告文案“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首先,我們先看人認知這一廣告資訊的過程:

注意:注意到這個資訊,激發了頭腦的相關聯想。比如看到“壯陽”聯想到“性”等印象。

理解:理解這個資訊的意思。

信服:信服剛剛所理解的資訊。

刺激行動:因為信任這個資訊而改變了行動。

然後我們在縱向寫上廣告想要讓人接受的資訊。

比如“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實際上包含2層資訊:

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

吃海豹鞭的不是真男人。

然後把這個廣告產生的所有影響塗成橙色,就會發現是這樣的:

“用海豹鞭不是真男人”這個資訊缺乏說服力,基本上只是引起了注意並且讓人理解。

然而,通過隱含“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這個資訊,讓很多本來沒聽說過海豹鞭的人,第一次知道了海豹鞭可以壯陽,並且更加信服(否則怎麼會打廣告說不要吃呢)。

所以,這個文案很可能會起到反面效果——為海豹鞭打了廣告。

畢竟,如果是海豹鞭銷售公司的廣告文案,估計也可以這麼寫:

4、從用戶的基本剛性需求入手

痛點,簡單地說,就是需要及時、必須解決的問題,有強烈的迫切感。如果不解決,就會很苦惱、痛苦。那在行銷中如何抓住客戶的痛點,確切地說,就是客戶的基本剛性需求呢?我們來看下面這例子:

如:渾身紅腫,瘙癢不止,是不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你還能正常工作?你還能愉快地出門玩耍嗎?你需要減輕痛苦.所以,藥品開瑞坦的廣告語:過敏一粒就舒坦!24小時長效抗過敏,快用快舒坦。抗過敏,快用開瑞坦,30分鐘起效。

如:夏天怕熱,怕上火,是不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對火鍋很偏愛的你,可能因為怕上火而不敢吃,而影響心情。所以,涼茶王老吉的經典廣告語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

如:國內首款針對大姨媽的固體飲料姨夫茶推出兩個月後,月流水突破50萬,產品的宣傳語:解放你的大姨媽。一個是生理疼痛的解放;一個是心理情緒的解放,完全抓住了女生生理期不可明說的痛點。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告訴消費者:我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解決問題,可以選擇我的產品。

5、抓住客戶的癢點

痛點是非解決不可,癢點就不一定需要。癢點更多的是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更多地滿足一種深層次的欲望,那在行銷中,如何能搔到客戶的癢點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如:汽車的廣告語:0元購車,不是夢!很多收入不高的工薪族都對擁有一台汽車無限嚮往,一是汽車的便捷,二是心理上的優越感和炫耀感。

如:一群友提供的豐胸廣告文案:不甘被“掌控”,就要“胸”懷天下。對於平胸的女士,這是一個極想解決又可以不需要必須解決的事兒,關鍵看你對美麗的要求程度。

如:面對瘋漲的房價,房地產的廣告語:房價這樣漲,時間那麼長,不買你悔終生!住房是剛需,房價瘋漲,讓你購不著,這買不到的感覺就是“癢”。

所以說,痛點對應的是解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而癢點更多的是滿足消費者的欲望,給人一種在心理上更好的滿足感。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刺激癢點讓消費者非搔癢不可。

6、抓住客戶的興奮點

興奮點即產品的賣點,簡單地說就是和同類產品相比,你的產品所體現的差異化特色。只要你把產品介紹完,一下就能抓住了客戶的G點,打動人心。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如:華為手機,一聽品牌沒什麼特色,也沒有蘋果那麼有名氣。

如:蒙牛特侖蘇廣告語: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侖蘇。

看了以上六種方法,看一下你的產品,根據產品特點,你該抓住客戶的痛點、癢點、興奮點哪點進行行銷,還是抓住三點共同發力組合行銷呢?

很多人沒有找到用戶的痛點,並不是因為欠缺資訊,而是沒有有效地利用已有資訊。

而如果你重新思考自己已經知道的,分析用戶的每個動作過程,就會發現:痛點更容易找到!

客戶想要買你的產品,是因為你抓住了客戶的需求,抓住了痛點!你買星巴克的咖啡,買的是它的品牌文化。在希爾頓酒店下榻,為的是它的舒適與安心。這個時候老餘想問一下行銷員:你賣的是什麼產品?

其實,你賣自己的產品不僅僅是符合客戶的需求這麼簡單。

這裡主要有2個方面:第一個是客戶自己有需求才會出現問題,不然他不會為你的需求買單;第二個是需求不是客戶本來就有的,這是需要某種刺激才有的。

問題是出現需求才會有的,但是問題是解決需求。他出現了什麼問題,就需要什麼樣的需求。

我們在詢問客戶的時候,不要直接問你需要什麼,因為有時候他對自己的定位也是不清楚的,對自己的問題都不清楚的人,怎麼知道自己的需求呢?

其實客戶的需求是需要行銷人員間接的去引導。你認為他有需求才來找我們,這只是表面現象。我們可以進一步刺激他的需求。我們是為了給他提出解決方案。拿出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客戶需要減肥,雖然說我們賣的是減肥藥,可是這就算是不是藥,我們賣的是減肥的解決方案。

對於一些小問題,人都喜歡忽略,只想著解決大問題。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把小問題擴大化,所以你在銷售商品的時候你需要掌握的技巧。只要用戶的問題越大,想要解決問題的需求也就越高,願意支付的價格也就越高。

舉一個更詳細的例子,你在長智齒的時候,是很痛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找牙醫,需要他幫你解決問題,但是一旦他的牙齒不痛了,他就不願意找牙醫解決自己的需求了。

所以任何一個產品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為它可以解決你的需求,解決一些問題。客戶買的就是這個需求,但是這個需求不一定要為客戶買單。所以,創業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給他製造問題,引導客戶去認可這個問題,解決這個需求。所以最後還是一句話:只有抓住客戶的痛點,你才能搞定客戶。

實現了Android手機的革命性突破,在性能、續航、拍照等多個領域獲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體驗提升,受到用戶的追捧和好評,Mate 9作為國產第一部售價8999元人民幣的高端智慧手機,發佈不到一年,銷量就突破1000萬台。

華為Mate 9的成功,告訴我們,你的產品只有抓客戶的痛點並解決客戶的痛點,客戶就會親睞你的產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戰勝競爭對手。

比如過去的胰島素(病人買回家自己注射,用來治療糖尿病)市場,大部分公司的聚焦點在於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和“風險”,致力於研發更高純度、更高穩定性的胰島素產品。

這在過去是合理的,因為比起純度10%的胰島素,純度50%的胰島素顯然更能解決病人問題。

但是隨著大部分知名品牌胰島素純度都提高到99%以上,繼續提高0.1個百分點的純度雖然耗費巨額資金,但是對消費者的使用卻影響甚微。

這個時候,同類品牌都加入了胰島素純度的競爭(類似現在手機輕薄、螢幕等競爭),而Novo Nordisk卻重新問自己這個問題:

此時,阻礙消費者使用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然後它發現其實並不是“性能”和“風險”,而是“形象”和“容易程度”。

形象:胰島素消費者其實都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糖尿病。

容易:過去的注射器非常麻煩,需要提前消毒並且注射。

所以他們轉變了戰略的聚焦點,不再花費大量精力提高純度和穩定性,而是幫助消費者提升形象和容易程度。

最終,他們研發出了這種“筆形”的胰島素,不容易被識別,幫患者遮蓋了“糖尿病人”的形象,同時不需要用針注射,提高了使用的容易程度。

所以,縱向尋找痛點,你需要先找出影響某個環節的全部因素,然後看哪個因素是消費者現在的最大阻礙。

2、橫向尋找

你還可以橫向尋找:如果所有的競爭者都在關注用戶的“使用”階段,那麼我可能應該看看其他階段有沒有痛點機會。

而在大眾甲殼蟲之前,歐洲所有的汽車公司幾乎都聚焦於用戶的“使用環節”。為使用者造出性能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讓人有面子的汽車。

而甲殼蟲卻發現:這並不是當時對用戶的最大障礙。因此適當降低了在使用階段“效用”和“形象”上的投入,轉而優化所有階段的容易程度,同時提高使用階段的適用性(適應更多的路面情況)。

因此大眾造出的甲殼蟲外觀常年不變,也不能讓開車的人更有面子,但是容易買到(銷售管道)、容易駕駛、維修方便(因為使用了標準化配件)同時容易轉售(因為樣子常年不變)。

再比如,70年代在美國主打性價比的汽車品牌,在痛點定點陣圖上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如果問:價格敏感用戶的最大阻礙是什麼?

所以,主打省油的日系車大舉進入美國市場,大獲成功。

所以,尋找痛點時,可以問自己:消費者用我的產品分為哪幾個階段?現在哪個階段是他們的關鍵障礙?

那麼同樣是1000-2000價位的手機,消費者的主要障礙發生在什麼階段呢?

3、用文案找痛點

我們還可以用於文案痛點。比如肯德基搞過一個線上優惠活動,文案如下:

如何分析這個廣告呢?

首先我們先列出消費的行動過程:先看到文案,然後參加活動。

然後找出每個階段的主要驅動因素,比如:有興趣、很容易做到等。

就會發現這個文案的聚焦點在於:提高活動的吸引力,讓人產生興趣(比如足夠的優惠)。

但是如果問:現在限制消費者參加活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案應該是:整個過程太複雜,不夠容易。

這就意味著:刺激人參加活動,痛點應該是“降低複雜性”,如果不降低複雜性,一味提高獎勵可能也沒有作用。

靈活運用方法,還可以換一種方式,分析文案的有效性。

比如這個公益廣告文案“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首先,我們先看人認知這一廣告資訊的過程:

注意:注意到這個資訊,激發了頭腦的相關聯想。比如看到“壯陽”聯想到“性”等印象。

理解:理解這個資訊的意思。

信服:信服剛剛所理解的資訊。

刺激行動:因為信任這個資訊而改變了行動。

然後我們在縱向寫上廣告想要讓人接受的資訊。

比如“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實際上包含2層資訊:

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

吃海豹鞭的不是真男人。

然後把這個廣告產生的所有影響塗成橙色,就會發現是這樣的:

“用海豹鞭不是真男人”這個資訊缺乏說服力,基本上只是引起了注意並且讓人理解。

然而,通過隱含“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這個資訊,讓很多本來沒聽說過海豹鞭的人,第一次知道了海豹鞭可以壯陽,並且更加信服(否則怎麼會打廣告說不要吃呢)。

所以,這個文案很可能會起到反面效果——為海豹鞭打了廣告。

畢竟,如果是海豹鞭銷售公司的廣告文案,估計也可以這麼寫:

4、從用戶的基本剛性需求入手

痛點,簡單地說,就是需要及時、必須解決的問題,有強烈的迫切感。如果不解決,就會很苦惱、痛苦。那在行銷中如何抓住客戶的痛點,確切地說,就是客戶的基本剛性需求呢?我們來看下面這例子:

如:渾身紅腫,瘙癢不止,是不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你還能正常工作?你還能愉快地出門玩耍嗎?你需要減輕痛苦.所以,藥品開瑞坦的廣告語:過敏一粒就舒坦!24小時長效抗過敏,快用快舒坦。抗過敏,快用開瑞坦,30分鐘起效。

如:夏天怕熱,怕上火,是不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對火鍋很偏愛的你,可能因為怕上火而不敢吃,而影響心情。所以,涼茶王老吉的經典廣告語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

如:國內首款針對大姨媽的固體飲料姨夫茶推出兩個月後,月流水突破50萬,產品的宣傳語:解放你的大姨媽。一個是生理疼痛的解放;一個是心理情緒的解放,完全抓住了女生生理期不可明說的痛點。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告訴消費者:我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解決問題,可以選擇我的產品。

5、抓住客戶的癢點

痛點是非解決不可,癢點就不一定需要。癢點更多的是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更多地滿足一種深層次的欲望,那在行銷中,如何能搔到客戶的癢點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如:汽車的廣告語:0元購車,不是夢!很多收入不高的工薪族都對擁有一台汽車無限嚮往,一是汽車的便捷,二是心理上的優越感和炫耀感。

如:一群友提供的豐胸廣告文案:不甘被“掌控”,就要“胸”懷天下。對於平胸的女士,這是一個極想解決又可以不需要必須解決的事兒,關鍵看你對美麗的要求程度。

如:面對瘋漲的房價,房地產的廣告語:房價這樣漲,時間那麼長,不買你悔終生!住房是剛需,房價瘋漲,讓你購不著,這買不到的感覺就是“癢”。

所以說,痛點對應的是解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而癢點更多的是滿足消費者的欲望,給人一種在心理上更好的滿足感。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刺激癢點讓消費者非搔癢不可。

6、抓住客戶的興奮點

興奮點即產品的賣點,簡單地說就是和同類產品相比,你的產品所體現的差異化特色。只要你把產品介紹完,一下就能抓住了客戶的G點,打動人心。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如:華為手機,一聽品牌沒什麼特色,也沒有蘋果那麼有名氣。

如:蒙牛特侖蘇廣告語: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侖蘇。

看了以上六種方法,看一下你的產品,根據產品特點,你該抓住客戶的痛點、癢點、興奮點哪點進行行銷,還是抓住三點共同發力組合行銷呢?

很多人沒有找到用戶的痛點,並不是因為欠缺資訊,而是沒有有效地利用已有資訊。

而如果你重新思考自己已經知道的,分析用戶的每個動作過程,就會發現:痛點更容易找到!

客戶想要買你的產品,是因為你抓住了客戶的需求,抓住了痛點!你買星巴克的咖啡,買的是它的品牌文化。在希爾頓酒店下榻,為的是它的舒適與安心。這個時候老餘想問一下行銷員:你賣的是什麼產品?

其實,你賣自己的產品不僅僅是符合客戶的需求這麼簡單。

這裡主要有2個方面:第一個是客戶自己有需求才會出現問題,不然他不會為你的需求買單;第二個是需求不是客戶本來就有的,這是需要某種刺激才有的。

問題是出現需求才會有的,但是問題是解決需求。他出現了什麼問題,就需要什麼樣的需求。

我們在詢問客戶的時候,不要直接問你需要什麼,因為有時候他對自己的定位也是不清楚的,對自己的問題都不清楚的人,怎麼知道自己的需求呢?

其實客戶的需求是需要行銷人員間接的去引導。你認為他有需求才來找我們,這只是表面現象。我們可以進一步刺激他的需求。我們是為了給他提出解決方案。拿出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客戶需要減肥,雖然說我們賣的是減肥藥,可是這就算是不是藥,我們賣的是減肥的解決方案。

對於一些小問題,人都喜歡忽略,只想著解決大問題。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把小問題擴大化,所以你在銷售商品的時候你需要掌握的技巧。只要用戶的問題越大,想要解決問題的需求也就越高,願意支付的價格也就越高。

舉一個更詳細的例子,你在長智齒的時候,是很痛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找牙醫,需要他幫你解決問題,但是一旦他的牙齒不痛了,他就不願意找牙醫解決自己的需求了。

所以任何一個產品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為它可以解決你的需求,解決一些問題。客戶買的就是這個需求,但是這個需求不一定要為客戶買單。所以,創業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給他製造問題,引導客戶去認可這個問題,解決這個需求。所以最後還是一句話:只有抓住客戶的痛點,你才能搞定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