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VC對企業估值是怎麼做的?這些技術分析方法最常用!

一、公司估值概述

公司估值在風險投資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決定了投資人的投資可獲得的股權比例。公司估值可分為投資前估值和投資後估值,二者的關係為:投資後估值=投資前估值+投資額,

而投資人獲得的公司股權比例=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舉個例子,公司投資前估值500萬,投資100萬,則投資後估值為600萬,獲得的股權比例為100÷600所得的商。

公司估值方法有很多,也很複雜,通常都會涉及到公司的財務資料,如公司利潤和公司收入等。如果你的公司是天使輪融資,則此時的公司財務資料要麼還沒有,要麼不具有參考價值。所以天使輪的公司估值,

通常談判色彩更強一些,你情我願,則一拍即合。不過也不都是感情使然,對比同類型同規模的公司的估值對自己的公司進行估值,在天使輪中常被用到。

公司估值以及投資人的投資額決定了投資人獲得的股權比例。但是公司估值是無法反映到工商登記層面的。公司估值和投資額所決定的股權比例,要通過投資額相應部分進入公司註冊資本的方式來得以體現。

根據上邊的例子展開。投資100萬,投資後估值600萬,那麼就獲得16.7%的股權。假設公司的註冊資本為10萬,設100萬投資款進入註冊資本的數額為X,那麼X÷(X+10)=16.7%,則X≈2,也就是說,100萬投資額,2萬進入註冊資本,其餘都進入公司的資本公積。

建議創始人在公司早期吸引投資時也不要急功近利。因為投資額越大,則投資人獲得的股權往往也水漲船高,這不利於公

二、VC對企業估值方法

這裡所說的企業估值方法,是指“技術分析”,是通過財務資料及數理分析進行的估值與定價。總體講,“技術分析”層面的企業估值分為兩大類: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特點是主要採用乘數方法,較為簡便,如PE(price/eps)估值法、PB(PB=Price/Book(市淨率))。就是每股市場價格除每股淨資產的比率。

)估值法、PEG(PEG指標(市盈率/盈利增長率) )估值法、EV/EBITDA(EV/EBITDA:企業價值與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比率)估值法。

絕對估值法,特點是主要採用折現方法,較為複雜,如DCF(Discounted Cash Flow)現金流量折現方法、期權定價方法等

(一)相對估值法

1、PE估值法

即常用的“市盈率”,指股價與每股收益的比值(price/eps),也可理解為企業價值(股價和股份的乘積)與淨利潤的比值。

PE估值法適用於非週期性的穩定盈利企業。但是,對於初創期的IT企業,

PE估值法有時就顯得無能為力,特別是資訊業企業,前期往往處於虧損狀況,這些資訊產品不同于傳統產品,傳統產品在規模經濟之後存在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效益遞減的情況,而資訊產品存在“邊際成本趨於0,邊際收益遞增”的特性,這與經典經濟學理論是相悖的。對

2、PEG估值法

PEG =PE/G 。G:Growth淨利潤的成長率,鑒於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投資收益、營業外收益的不穩定性,以及一些A 股上市公司利用投資收益操縱淨利潤指標的現實情況,出於穩健性的考慮,淨利潤的成長率可以以稅前利潤的成長率/營業利益的成長率/營收的成長率替代。PEG 法適用于IT等成長性較高企業;不適用於成熟行業。

3、PB估值法

PB=Price/Book(市淨率),這個指標是“粗糙”的,其適用於週期性較強的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帳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及ST、PT績差及重組型公司。雖然“粗糙”,但對於涉及SLS(國有法人股)時,你不得不考慮這個指標。SLS引進外來投資者和SLS出讓及增資時,這個指標不能低於1,否則,企業上市過程中的國有股確權時,你將可能面臨嚴格的追究和漫漫無期的審批。

4、PS 估值法

PS(價格營收比)=總市值/營業收入=(股價*總股數)/營業收入

PS 法適用性在於:營業收入不受公司折舊、存貨、非經常性收支的影響,不易操控;營業收入相對最穩定,波動性小,避免(週期性行業)PE波動較大;不會出現負值,不會出現沒有意義的情況,淨利潤為負亦可用。但是,公司的一個重要指標--成本控制能力無法反映(利潤下降/營收不變),另外,PS會隨著公司營業收入規模擴大而下降,而營收規模較大的公司PS較低。因此該指標使用範圍有限,往往只作為輔助。

5、EV/EBITDA估值法

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公式為,EV÷EBITDA

EV=市值+(總負債-總現金)=市值+淨負債

EBITDA=EBIT(毛利-營業費用-管理費用)+折舊費用+攤銷費用

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對估值法指標的用法一樣,其倍數相對于行業平均水準或歷史水準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倍數)水準。

但EV/EBITDA較PE有明顯優勢,首先由於不受所得稅率不同的影響,使得不同國家和市場的上市公司估值更具可比性;其次不受資本結構不同的影響,公司對資本結構的改變都不會影響估值,同樣有利於比較不同公司估值水準;最後,排除了折舊攤銷這些非現金成本的影響(現金比帳面利潤重要),可以更準確的反映公司價值。但EV/EBITDA更適用于單一業務或子公司較少的公司估值,

該指標適用於資本密集、准壟斷或者具有巨額商譽的收購型公司(大量折舊攤銷壓低了帳面利潤)和淨利潤虧損,但毛利、營業利益並不虧損的公司。這種企業更多出現在原國有准壟斷或在此改制後的企業,比如交通運輸企業,這個指標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絕對估值法

絕對估值法基本是以“折現”為基礎的,需要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深入地分析,並結合各方面資訊對主要參數進行修訂。此類方法基於“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的盈利及現金流預測,因此,預測資料的準確性與估值結果高度相關。鑒於此類方法的多變數預測的特性,使用此類方法時,需要有足夠的歷史及預測資料支援,並輔以敏感度分析。

絕對估值法主要有兩類模型:DDM和DCF,其中DCF又分為FCFE、FCFF模型,其適用範圍各有不同。

1. 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現模型)

V代表普通股的內在價值,

Dt為普通股第t期支付的股息或紅利,

r為貼現率

DDM模型為最基礎的模型,目前最主流的DCF(Discounted Cash Flow)法也大量借鑒了DDM的一些邏輯和計算方法。理論上,當公司自由現金流全部用於股息支付時,DCF模型與DDM模型並無本質區別;但事實上,無論在分紅率較低的中國還是在分紅率較高的美國,股息都不可能等同于公司自由現金流,DDM模型在中國基本不適用。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現現金流模型)

DCF目前最廣泛使用的估值法提供一個嚴謹的分析框架系統地考慮影響公司價值的每一個因素,最終評估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DCF估值法與DDM的本質區別是,DCF估值法用自由現金流替代股利。公司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為美國學者拉巴波特提出,基本概念為公司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求之後剩餘的、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前提下的、可供公司資本供應者(即各種利益要求人,包括股東、債權人)分配的現金。

DCF模型又分為兩種主要方法

(1)FCFE ( Free cash flow for the equity equity /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模型

(2)FCFF( 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firm /公司自由現金流模型)

FCFF和FCFE的差別主要來自與債務有關的現金流 -- 利息支出、本金償還、新債發行以及其他非普通股權益現金流(如優先股股利)。

FCFF=EBIT×(1-稅率)+折舊-資本性支出-追加營運資本

FCFE= FCFF -利息費用×(1-稅率)-本金歸還+發行的新債-優先股紅利

DCF估值的方法論框架要求研究者分析一個公司的基本面時,既要考慮財務狀況、產品結構、業務結構, 同時也要考慮行業的發展和公司的戰略,對公司形成全面的認識。

面對複雜枯燥的數學公式是一件“悲壯”的事情,幸運的是,對於絕對估值法,已有成熟的軟體可以使用,只要我們把企業的有關資料,按估值方法的框架瞭解清楚並有效甄別,可以獲得具有參考價值的評估報告。

三、風投對企業的估值與定價

VC當確定要投資一個項目的時候,選擇一、兩種有效的辦法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對VC進入的談判至關重要。但這還不夠。

首先會對企業有一個定性的判斷,這個判斷過程中就隱含著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一個虧損的企業與一個盈利的企業,一個輕資產的企業和一個資產雄厚的企業,可能在VC那裡獲得完全不同的估值,關鍵在於VC對企業的認知程度。

一般地講,輕資產、高收益的創新型企業更受VC的青睞,VC期望的是能獲得超額利潤的企業,這樣的企業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方面,無論市場、技術、管理還是運營模式。突破常規的“創新”往往是這些企業的特點,這些“創新”足以構成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從而使企業異軍突起。

總之,VC對企業的估值與定價,是以傳統定價模型為基礎的,同時考慮無法以貨幣計量的因素,在綜合考慮之後,通過談判給企業一個“適合”並儘量“合理”的估值和定價。有參照地對同一類企業進行估值與定價,正是驗證的企業估值的基本原則—“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

出於穩健性的考慮,淨利潤的成長率可以以稅前利潤的成長率/營業利益的成長率/營收的成長率替代。PEG 法適用于IT等成長性較高企業;不適用於成熟行業。

3、PB估值法

PB=Price/Book(市淨率),這個指標是“粗糙”的,其適用於週期性較強的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帳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及ST、PT績差及重組型公司。雖然“粗糙”,但對於涉及SLS(國有法人股)時,你不得不考慮這個指標。SLS引進外來投資者和SLS出讓及增資時,這個指標不能低於1,否則,企業上市過程中的國有股確權時,你將可能面臨嚴格的追究和漫漫無期的審批。

4、PS 估值法

PS(價格營收比)=總市值/營業收入=(股價*總股數)/營業收入

PS 法適用性在於:營業收入不受公司折舊、存貨、非經常性收支的影響,不易操控;營業收入相對最穩定,波動性小,避免(週期性行業)PE波動較大;不會出現負值,不會出現沒有意義的情況,淨利潤為負亦可用。但是,公司的一個重要指標--成本控制能力無法反映(利潤下降/營收不變),另外,PS會隨著公司營業收入規模擴大而下降,而營收規模較大的公司PS較低。因此該指標使用範圍有限,往往只作為輔助。

5、EV/EBITDA估值法

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公式為,EV÷EBITDA

EV=市值+(總負債-總現金)=市值+淨負債

EBITDA=EBIT(毛利-營業費用-管理費用)+折舊費用+攤銷費用

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對估值法指標的用法一樣,其倍數相對于行業平均水準或歷史水準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倍數)水準。

但EV/EBITDA較PE有明顯優勢,首先由於不受所得稅率不同的影響,使得不同國家和市場的上市公司估值更具可比性;其次不受資本結構不同的影響,公司對資本結構的改變都不會影響估值,同樣有利於比較不同公司估值水準;最後,排除了折舊攤銷這些非現金成本的影響(現金比帳面利潤重要),可以更準確的反映公司價值。但EV/EBITDA更適用于單一業務或子公司較少的公司估值,

該指標適用於資本密集、准壟斷或者具有巨額商譽的收購型公司(大量折舊攤銷壓低了帳面利潤)和淨利潤虧損,但毛利、營業利益並不虧損的公司。這種企業更多出現在原國有准壟斷或在此改制後的企業,比如交通運輸企業,這個指標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絕對估值法

絕對估值法基本是以“折現”為基礎的,需要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深入地分析,並結合各方面資訊對主要參數進行修訂。此類方法基於“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的盈利及現金流預測,因此,預測資料的準確性與估值結果高度相關。鑒於此類方法的多變數預測的特性,使用此類方法時,需要有足夠的歷史及預測資料支援,並輔以敏感度分析。

絕對估值法主要有兩類模型:DDM和DCF,其中DCF又分為FCFE、FCFF模型,其適用範圍各有不同。

1. 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現模型)

V代表普通股的內在價值,

Dt為普通股第t期支付的股息或紅利,

r為貼現率

DDM模型為最基礎的模型,目前最主流的DCF(Discounted Cash Flow)法也大量借鑒了DDM的一些邏輯和計算方法。理論上,當公司自由現金流全部用於股息支付時,DCF模型與DDM模型並無本質區別;但事實上,無論在分紅率較低的中國還是在分紅率較高的美國,股息都不可能等同于公司自由現金流,DDM模型在中國基本不適用。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現現金流模型)

DCF目前最廣泛使用的估值法提供一個嚴謹的分析框架系統地考慮影響公司價值的每一個因素,最終評估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DCF估值法與DDM的本質區別是,DCF估值法用自由現金流替代股利。公司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為美國學者拉巴波特提出,基本概念為公司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求之後剩餘的、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前提下的、可供公司資本供應者(即各種利益要求人,包括股東、債權人)分配的現金。

DCF模型又分為兩種主要方法

(1)FCFE ( Free cash flow for the equity equity /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模型

(2)FCFF( 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firm /公司自由現金流模型)

FCFF和FCFE的差別主要來自與債務有關的現金流 -- 利息支出、本金償還、新債發行以及其他非普通股權益現金流(如優先股股利)。

FCFF=EBIT×(1-稅率)+折舊-資本性支出-追加營運資本

FCFE= FCFF -利息費用×(1-稅率)-本金歸還+發行的新債-優先股紅利

DCF估值的方法論框架要求研究者分析一個公司的基本面時,既要考慮財務狀況、產品結構、業務結構, 同時也要考慮行業的發展和公司的戰略,對公司形成全面的認識。

面對複雜枯燥的數學公式是一件“悲壯”的事情,幸運的是,對於絕對估值法,已有成熟的軟體可以使用,只要我們把企業的有關資料,按估值方法的框架瞭解清楚並有效甄別,可以獲得具有參考價值的評估報告。

三、風投對企業的估值與定價

VC當確定要投資一個項目的時候,選擇一、兩種有效的辦法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對VC進入的談判至關重要。但這還不夠。

首先會對企業有一個定性的判斷,這個判斷過程中就隱含著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一個虧損的企業與一個盈利的企業,一個輕資產的企業和一個資產雄厚的企業,可能在VC那裡獲得完全不同的估值,關鍵在於VC對企業的認知程度。

一般地講,輕資產、高收益的創新型企業更受VC的青睞,VC期望的是能獲得超額利潤的企業,這樣的企業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方面,無論市場、技術、管理還是運營模式。突破常規的“創新”往往是這些企業的特點,這些“創新”足以構成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從而使企業異軍突起。

總之,VC對企業的估值與定價,是以傳統定價模型為基礎的,同時考慮無法以貨幣計量的因素,在綜合考慮之後,通過談判給企業一個“適合”並儘量“合理”的估值和定價。有參照地對同一類企業進行估值與定價,正是驗證的企業估值的基本原則—“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